我们服用的膏方名字叫什么?出自哪位大师的手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我们服用的膏方名字叫什么?出自哪位大师的手笔?,第1张

膏方又叫膏剂,出于秦汉时期。

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

膏方的运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膏方运用起源于外用膏剂,先秦古籍《山海经》就有记载, 《山海经·山经·西山经》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日藏羊,其脂可以已腊。”意思是有一种叫臧羊的动物,其羊脂可以用来涂擦皮肤防治皲裂,这可以说是早期膏药的雏形,而当时膏药的构成是单用动物的脂肪用以外敷或者涂擦。现代研究证明,羊脂具有滋润、温煦作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皮肤有保护和软化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黑布药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黑布药膏 1 拼音

hēi bù yào gāo

2 处方

老黑醋250克 五倍子100克 蜈蚣1条 蜂蜜100克

3 制法

将药和蜂蜜、黑醋放入砂锅内,置于炭火上煎,熬成黑色稠膏,并在熬膏时,须用棒搅匀,不可放于金属器具内。

4 功能主治

收敛,止痒,止痛。治疮疡、创伤等形成瘢痕疙瘩者。

5 黑布药膏的用法用量

临用时先将损害疮面用茶水洗净,将药涂于高突损害面的范围内,每日换一次,或加热烘疗法,烘后勿将药膏擦去。

6 摘录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古籍中的黑布药膏 《外科精义》:[卷下]刘守真疮论

跌坏脓,生肌止痛。又贴灸疮,极妙。麒麟竭明乳香没药(以上各一两,研)当归(去芦)木鳖子仁(研)杏仁

《石室秘录》:[卷二(乐集)]下治法

烂疮,亦湿热也。往往两腿腐烂,臭气难闻。若止以汤药治之,未易奏效。先以葱汤温洗,后以白蜡一两,黄丹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夹伤者。禁用敷药膏药。及泥涂等法。后必作肿成脓。未受刑时。预服代杖丹以护心。已夹后。随用银朱或朱砂末

《理瀹骈文》:略言

可通。思所以济其穷。无悖于古有利于今者。则莫如膏药。余乡居八载。行之既验。不敢自秘。爰取所集众方。

《疡医大全》:[卷九]论死肉当去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追风活血膏 1 拼音

zhuī fēng huó xuè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Zhuifeng Huoxue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34790

23 处方

骨碎朴  50g 川乌 50g 牛膝 50g 肉桂 50g 海龙 30g 秦艽 50g 乳香(制) 100g 没药(制) 100g 香附 50g 马钱子 300g 防风 50g 当归 50g 红花 50g 赤芍 50g 草乌 50g 木香 50g 桃仁 50g

24 制法

以上十七味,乳香、没药、海龙、肉桂粉碎成细粉;骨碎补,川乌、牛 膝、秦艽、香附、马钱子、赤芍、草乌、木香、桃仁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10000g同 置锅内浸泡 2~ 3日后炸枯,再投入防风、当归、红花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 珠;另取红丹 5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追风祛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腰腿痛,关节痛,筋骨麻木 等。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29 规格

每张净重 30g

210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古籍中的追风活血膏 《本草择要纲目》:[热性药品]鹿角

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于滋阴也。《本草择要纲目》清蒋介繁公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胎风赤烂

还睛服,风烂应教渐渐瘥。此是胎毒生白障,泪流眼弦赤肿烂。宜服巖电散、活血散,黄连膏点。《明目至宝》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足踝部]青蛙毒门主论

者痛如刀刺,经年者难愈。必用乳香血竭膏贴之,内服活血祛风之剂。(《启玄》)《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

《医门补要》:[卷上]痹症

水者,有因冲犯雨雪者,皆宜针灸多次,内常服祛风湿活血脉药酒,痛处常贴膏药。迁连之病,亦有治之不应成废

《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下]一枝蒿

目录 1 拼音 2 《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梅疮膏药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梅疮膏药 1 拼音

méi chuāng gāo yào

2 《冯氏锦囊·外科》卷十九 21 方名

梅疮膏药

22 组成

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

23 主治

杨梅疮。

24 梅疮膏药的用法用量

临用摊贴。

25 制备方法

用猪油(熬,去滓)2两,加香油3钱同熬,离火稍冷,入乳香、没药、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

古籍中的梅疮膏药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

刮下盏内灵药,每用一二厘,冷水调点,三四次愈。梅疮膏药猪油熬去渣一两,加香油三钱同熬,离火稍冷,加乳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论

色红而不起不破,乃血中受风热之毒。又云男子受妇人梅疮毒秽起相感而生。(《启玄》)又曰∶翻花杨梅疮,

《外科启玄》:[卷之十二]杨梅疮部

痈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骨高是也。当刺破用膏药贴之。内服此丸即愈。鳖甲(醋煮令黄去肋)黄连枳壳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一]跌扑

米醋、牛皮胶同熬溶,入马屁勃末,不拘多少,搅匀如膏药,以纸花摊敷肿处,痛即止。以多敷为妙。绍兴厅二人

《验方新编》:[卷十一痈毒杂治]诸物入疮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筋骨止痛膏 1 拼音

jīn gǔ zhǐ tò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Jingu Zhito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43490

23 处方

槐枝  500g 桑枝 1500g 生姜 500g 大葱 1000g 肉桂 62 5g 丁香 62 5g 徐长卿 125g 生草乌 125g 冰片 31 25g 樟脑 31 25g 鲜松枝(带叶) 2500g

24 制法

以上十一味,肉桂、丁香、徐长卿、生草乌、冰片、樟脑粉碎成细粉, 过筛,混匀;其余姜等五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20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 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700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将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膏药。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血,搜风散寒。用于筋骨麻木,腰腿臂痛,跌打损伤。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亦可先将患处用生姜或白酒擦净再贴。

29 规格

每张净重 19g

2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古籍中的筋骨止痛膏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折淋熨诸方

。并四向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之。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折骨碎。即先须依法度。排正碎骨。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痛上。并四面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挫骨碎。即先须根据法度排正碎骨。及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一两)上为细末。以羊髓和捣稀稠。日可三度。以翎止痛膏(出圣惠方)治灸及汤火所损。昼夜啼呼。止痛灭瘢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四痈疽门]诸痈疽

酒调下三钱。及小儿斑后生痈。米饮调下。效如神。止痛膏治指痈痛彻骨髓。脚根肿痛。泥蜂窠(作窠于壁门螟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目录 1 拼音 2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瘰疬敛口膏药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瘰疬敛口膏药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纲目拾遗》卷十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瘰疬敛口膏药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瘰疬敛口膏药 1 拼音

luǒ lì liǎn kǒu gāo yào

2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瘰疬敛口膏药

21 处方

蛤蟆皮2个(要活剥者)鼠皮2张 蛇蜕2条 蜂房(大者)1个

22 制法

上四味,俱煅灰,将水胶30克,用井花水50毫升化开后,加蜜30克,蜈蚣煎麻油30毫升,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03克 摊于绢上,不湿为度。

23 功能主治

治瘰疬脓已尽,肿已平,疮口未敛。

24 瘰疬敛口膏药的用法用量

贴疮口。

25 摘录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3 《纲目拾遗》卷十 31 方名

瘰疬敛口膏药

32 组成

蛤蟆皮2个(活剥者),鼠皮2张,蛇蜕2条,蜂房(大者)1个。

33 主治

瘰疬脓已尽,肿已平。疮口未敛。

34 瘰疬敛口膏药的用法用量

以此贴之。

35 制备方法

上四味俱煅灰,将水胶1两,用井花水1酒钟化开后,加蜜1两,蜈蚣煎麻油1小钟,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1分,将绢摊来不湿为度。

古籍中的瘰疬敛口膏药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心小肠部通治诸般恶虫咬]附∶猪马畜疮

豆末加羯羊粪、桐油和敷之。(《陶氏》)〔垣〕马老鼠疮二方。(其疮未详。)黄(一两半)甘草(七钱)黄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兽部]白松香

多年猫粪,色白,火用。治盐哮,蛔厥作痛,更理瘟疫、鼠疮,立刻见《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本草新编》:[卷之三(角集)]夏枯草

苦,气温。曰寒者,误。入肺、脾、心三经。专散痰核鼠疮,尤通心气,头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弃而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三瘰门]鼠

滓。黍米二升酿熟饮。日三。一方有皮一具。又方治老鼠疮久不瘥。用腊月八日。醋浸川乌五个。五月初五日午

《辨证录》:[卷之十三]瘰门(二则)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二美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二美膏 1 拼音

èr měi gāo

2 处方

生地、熟地、沙参、玄参、知母、贝母、丹皮、骨皮、天冬、麦冬、杏仁、枣仁各等分。

3 制法

上药熬汁3次,滤去滓,熬膏将成,加白蜜四两为膏,以米仁末收之。

4 功能主治

阴虚火炎,咳嗽颧红,骨蒸夜热。

5 二美膏的用法用量

不时挑23匙,含化或点汤服。

6 摘录

《医级》卷八

古籍中的二美膏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

焦。解表救里。温润肺经。正四时之气。升降阴阳。进美饮食。不问伤风伤寒中暑中。骨蒸头疼。气逆胸满。失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膏药部

黑枯。滤去渣。将锅拭净以密绢仍滤。入锅务要清洁为美。再用文火熬油至滴水成珠。拱起不散。大约净油一斤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一]妇人崩漏

生干地参白二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热酒调下凡不美饮食四肢困倦者尤宜服之柏子仁丸治妇人五劳七伤羸冷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色也。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瘥者。皆借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方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我们服用的膏方名字叫什么?出自哪位大师的手笔?

膏方又叫膏剂,出于秦汉时期。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