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1、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石鼓山墓地经过两年发掘,发现商周墓葬15座,出土文物230余件(组),其中的高领袋足鬲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格外瞩目,特别是青铜礼器中的两座超萌的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 。
2、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是继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随州发现的又一重要东周墓地。众多“第一次”令人眼花缭乱:第一次发现曾国车马坑,第一次发现“亚”字形墓葬,第一次发现春秋中晚期失蜡法铸造法的直接证据;第一次出土“随”字铭文铜戈 。
3、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2012年2—7月和2013年9—10月,山东省考古所等单位对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一号墓出土文物近200件(组),最大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中非常少见。墓葬规模大、规格高、结构特殊、出土遗物丰富,对研究墓葬制度、考古学文化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4、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是战国楚至宋朝益阳县治,其延续时间之长、保存遗迹之丰、出土文物之多极为少见。遗址古井中出土简牍15万余枚,十分罕见。秦二世元年文告为认识秦二世提供了新资料,“张楚之岁”觚是考古发现简牍中唯一的张楚时期实物资料 。
5、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成都考古所和荆州文保中心对金牛区老官山一处西汉墓地进行抢救发掘,出土50余支木牍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920余支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织机模型填补了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空白,出土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
6、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洛阳考古院对汉函谷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道路和建筑遗址等,基本明晰了遗址布局。此前关隘遗址考古资料匮乏,此次发现为关隘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不仅为遗址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支撑 。
7、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渭桥遗址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发现3组7座渭河桥,其中以厨城门一号桥为中心,在东西400米的范围内高密度发现5座大型桥梁,这在考古学上尚属第一次。一号桥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木梁柱桥,也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 。
8、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
2013年3月扬州市一房地产建设项目发现两座砖室墓。M1出土“故随炀帝墓志”1合,蹀躞(dié xiè )金玉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件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M2出土的青铜编钟、编磬是迄今国内唯一隋唐时期的实物。考古发掘确认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 。
9、四川石渠吐蕃时代石刻
四川省考古院等单位对石渠县境内早期石刻开展调查,发现3处保存良好的吐蕃时期石刻群遗存:须巴神山石刻群、白马神山石刻群、烟角村石刻,为唐蕃古道走向或文成公主进藏路线的考证提供了新的论据,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 。
10、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景德镇南窑唐代遗址考古发掘全面揭露了一条长达788米龙窑遗迹,是迄今为止发现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尤为独特的是,发现了以往龙窑遗迹未见的方形减火坑技术。此前景德镇发现的最早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南窑遗址将这一时间大大提前 。
王昌龄在《春宫曲》中提到:“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口水井旁边的桃花昨天已经谢了好多,零零洒洒的洒在水井旁边真美。那口水井上方的天空有一轮明月挂在天上,给人一种淡雅悠闲的感觉。其实在古代人生活中,古井之所以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人们打水需要用到井,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水井可能并不仅仅只是用于开采水源,还有很多考古价值。
公元前3000多年前,人类还处于原始文明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河姆渡文化就已经开始慢慢的出现了水井文化。那时,人们就已经不再拘泥于生活在河流附近,而是会在一些聚落群中打一些水井,来支持人类的生活。然而这些水井也并不会像古代时期和现代时期水井那么完善,最多会像一些水坑,再将水坑附近填满一些石头,也就形成了水井文化的雏形。
后来人类文明又从远古时期过渡到封建奴隶主社会,这时候水井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完善,水井的深度也会越来越深。比如在中国新疆,古代人们就建造了坎儿井工程,很巧妙的运用我国边疆的地理条件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干旱情况,而坎儿井工程直到现在也依旧造福于中国边疆的百姓生活。
1970年左右,苏联怪井的新闻顿时也引起了了全球观众的瞩目,原来在苏联出现了一口井的深度可以超过13,000米,并且时常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即便是站在陆地上的人们,也可以经常听到这些奇怪的声音,甚至会偶尔出现一些不曾见过的动物,活跃在这口怪井的附近。
1973年苏联科学家指出,这口怪井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世界上最深的一口井。但是中国其实也出现过一口怪景,但是它的怪异并不是深度问题,而是这口井会莫名其妙的喷火,并且还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2002年,中国湖南考古学家组织发表了一则官方消息,在这则消息当中提出中国湖南境内出现了一口战国古井。原来从1995年之后,人们陆续开采了很多地方。
一个叫做里耶镇的古村落,原本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是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所以当地的政府在这个古村落地区进行开采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口怪井。但是当时并没有人将这一消息上报到当地有关组织,反而是在近几年的开采过程中,陆续发现了这口井附近有不少中国古代的陶器和铜器。
2002年6月,中国湖南考古组织在利用了三年的考古时间之后,研究得出这口古井附近的出土文物大多都可以追逐到中国战国时期,在这口古井的附近,还有一系列战国时期的古墓葬文化,所以经过当地的文物保护之后,中国湖南省对于这一地区的文物保护也加重了力度,建筑公司也并没有将自己的挖掘机开到这里进行城市规划,所以也逐渐建立起了文物保护区。
2003年,考古人员继续对这口古井进行研究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考古人员越深入这口古井,这和古井的反应反而越来越大。有时候这口古井里面总是一股臭气喷涌而出,而且会在臭气释放的同时燃烧起一股明蓝色的火焰。当时有很多考古学家猜测,这是因为这口古井的井底下有太多可以燃烧的物质,所以在经过长时间的掩埋过程中,这些物质早已发酵腐烂,所以才会产生一系列刺激性气味,甚至会在高温情况下燃烧。
带着想要解开谜底的心思,考古学家慢慢向这口井的井底开采过去。直到2002年的8月份,这口古井的井底世界才真相大白,原来这口古井下面有超过3万册竹简。战国时期,由于人们还没有正式推广纸张的使用,所以竹简在封建社会之前广受推崇,而这些竹简中所使用的小篆,也是秦朝时期最为流行的文字语言。
而在这些超过3万册的竹简当中所记录的内容,大致是讲述关于秦朝和秦朝之前的一系列历史,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地方郡县的文化。现代人们对于竹简可能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其实在西汉时期人们改良了造纸术之后,纸张的运用的确优化了人们书写时候的便利,但是竹简在汉朝之前的确是最为主要的书写工具,其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都极其深厚。
公元279年,晋朝人在魏镶王的陵墓中发掘了一系列带有竹简文化的书籍装帧。1953年7月,湖南长沙天湖古墓又出又被考古出了竹简超过42只。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竹简就多达800多片,然而这些竹简文化却是零星散乱的状态,但是竹简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地反映着楚国时期的文化。
这对于后期的历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72年山东又发现了《孙膑兵法》在竹简上记录的内容,这一历史文化的考古发现对于后代人研究古代人军事战略以及军事智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4年5月上海博物馆又从国内外收回了大约1200多枚楚国时期的竹简,这些竹简中所蕴含的文字文化、时代气息对于当时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很高。
而在2008年7月,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赵伟国也向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大约2500枚战国时期的竹简,这一竹简对于一直专注于文科研究的清华大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教育意义。竹简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地位慢慢的被纸张所替代,但是竹简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智慧的凝结有着超高研究价值,而在现代社会中竹简的教育意义和历史研究以及收藏价值等各方面,都无法被纸张所取代。
所以湖南的这口古井虽然当时被称之为怪井,好在考古学家没有放弃对这口古井的挖掘和研究,所以才使得这珍贵的3万册竹简得以见天日,为后代人研究竹简文化,起到了更润滑的作用。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湖南洪江市安江镇岔头乡岩里村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贺刚 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岔头乡岩里村,地处沅水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为一贝丘遗址。通过大面积发掘,在揭示了高庙文化晚期的一处大型祭祀场所,出土了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装饰有凤鸟、兽面和八角星象等神像图案的陶器(距今约7800年左右),出土了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在高庙上层遗存中出土了部落首领级的夫妻并穴墓和四人合葬墓等重要遗迹。发现了为建立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关键性遗存。
除此之外让人更惊奇的发现是,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具距今约7400多年的女性人体骨架。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介绍,这具骨架保存完好,呈侧身屈肢姿势,右手托着右腮、下巴,左手自然地夹在向后弯曲的两腿之间。骨架的盆骨较大,骨骼纤细,牙齿磨损较大,因此可初步断定该骨架系成年女性。骨架的长度是153厘米,专家估计此人生前的身高应该在160厘米左右。
高庙下层遗存出土的祭祀场所不仅年代早、规模大、且可明确判别其作为祭祀场所的诸多设施,为我国现知同期史前遗存中所罕见。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居民祭仪活动的真实状况。它面对河流并呈南北中轴线布局,对后来祭坛的布局和结构产生了先导性的影响,对追溯我国宗教祭仪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庙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区域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建立本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与年代序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发现,既揭示了它与本区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渊源关系,又反映了它与洞庭湖区以及岭南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同期文化间的交互扩张和影响。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本文2023-11-02 17:05: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