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体重有多少公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大熊猫的体重有多少公斤,第1张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为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色为黑白两色,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三。[1]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2]

(概述图参考来源:[3])

中文学名

大熊猫

拉丁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别称

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近距离观看大熊猫的日常

该服务由央视网熊猫频道提供

观看直播

精品荐读

陕西也有大熊猫,为什么名气远远不如四川?

作者:说文解物

快速

导航

西方盗猎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化保护现状相关知识

物种学史

进化

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生存至今成为“活化石”。[6]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7]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7]

1971年考古人员就曾在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距今五六千年地层中发现过大熊猫现生种的上颌骨和牙齿。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距今3000年左右,大熊猫还曾在中原地区有过活动的痕迹。2006年,人类学家在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处灵井遗址内新发现一颗大熊猫牙齿化石,年代大约距今3万至5万年,是已知晚更新世(距今12.8万至1.2万年)我国大熊猫分布最北的代表,它的发现将晚更新世大熊猫的分布向北推到北纬34°附近。[8]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pi),《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6]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97-19001110),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穆坪)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4月1日,他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6]

命名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9]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人则叫洞尕;凉山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9]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大熊猫叫银狗,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大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9]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9]

西方盗猎

中国四川西北部宝兴县处于盆地向高原高山的过度地带,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珍禽异兽。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居住期间,得知四川宝兴一带动物种类很多,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10]1869年的春天,戴维在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异常激动,他估计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10]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黑白熊”带回法国。这只“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10]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10]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从此,“大熊猫”这个现代名称就这样诞生了!戴维也就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宝兴大熊猫的外国人。[10]

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中国大熊猫产区,试图猎获这种动物。其中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两兄弟先是到法国传教士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一无所获,然后又进入大凉山。在越西县他们开枪打死了一头大熊猫,作成标本带回美国。以后又有德国、英国等国的探险家猎获大熊猫,从中国猎人手中收购的就更多了。一时间不少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但他们始终没能捕获到一只活的大熊猫。[10]在戴维神甫发现大熊猫的67年之后,1936年,35岁的美国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新婚。她丈夫威廉·哈克利斯是一个狂热的探险家,结婚后两周就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然而威廉还未到达大熊猫产区便病死在中国上海。露丝决心完成丈夫的遗志,在丈夫去世两个月后的1936年4月启程前往中国。[10]露丝的探险队仅有两个人——她和25岁的美籍华人杨昆廷。他们从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达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寻觅大熊猫的踪迹,设置猎捕的陷阱。1936年11月9日,当杨廷昆从树洞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递到已经冻得麻木的露丝怀里时,她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露丝以为这只不到3磅的小家伙是雌性(后来证明是雄性),便用杨昆廷妻子的名字给它取名“苏琳”。幸运的露丝带着苏琳迅速返回成都,随即乘飞机到上海。[10]尽管西方人已寻求大熊猫半个多世纪,并且知道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但直到那时,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几乎为零。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熊”,政府也没有任何保护的规定和措施。露丝的麻烦并不在于她捕获了大熊猫,而是进入中国内地的手续不全,因此不能离境。最后她采取行贿的办法登上了到美国的轮船。她把苏琳装在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上“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混出了海关。[10]露丝带着苏琳还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电报早已把消息传遍了美国。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为珍贵的客人安排了最豪华的套房,召开隆重的欢迎晚会。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曾经为寻找大熊猫到过中国的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见到苏琳时,十分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10]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苏琳。人们像潮水似的涌向这里,最多的一天达4万人,超过了该动物园的入园最高记录。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制大熊猫形象的产品。时髦女郎身着大熊猫图案的泳装招摇过市。甚至一种鸡尾酒也以大熊猫为名。露丝和苏琳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了银幕。[10]不幸的是苏琳只活了一年,被做成标本永久陈列。苏琳的出现,使大熊猫从博物馆走进大众。它不仅珍稀,而且可爱,一时间成为了全世界的动物明星。各西方大国竟相到中国捕捉大熊猫,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在其中帮了大忙。

在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间,共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并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10]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在德机的轰炸下表现镇定,玩耍自如,成为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在战争最严酷的时候,报纸仍然在报道明的生活。明在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报》刊登的讣告称:“她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人带来了快乐”。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2月,英国人又通过外交途径,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到汶川进行大搜捕,终于捕获到一只大熊猫送到英国。像中国的许多事物一样,熊猫在国外大出风头以后,在中国的地位迅速攀升。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10]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7]

共20张

萌态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7]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11]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12]

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12]

共15张

生存环境与物种形态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7]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12]

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13]

共22张

嬉戏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13]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13]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像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13]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13]

气味标记

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14]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14]

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14]

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在非发情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发情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14]

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14]

食性食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15]

共20张

进食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千克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 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15]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像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15]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15]

圈养大熊猫主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低山平坝竹为主食,辅食是以谷物类为主所调制的精饲料。竹类是大熊猫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关键所在。随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为大熊猫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亚高山竹类对于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圈养条件下,也能人工为大熊猫提供大量高山或亚高山的喜食竹类。[16]

大熊猫的食物并不是单一的箭竹,其实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种类比较多,箭竹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种类。这些竹子长期生长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林冠下,分布海拔从700-3500米不等。不同山系的大熊猫主食竹类不同。大熊猫的食谱随山系和季节而有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同种竹子的不同部位。春夏季最爱吃不同种类的竹笋,秋季多以竹叶为主食,冬季以竹秆为主食。[16]

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竹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圈养大熊猫除了主要采食竹类外,还可获得少量的精饲料、水果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这主要是因为圈养条件下大熊猫不能完全自由采食,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因此,人工进行添加和补充。精饲料主要原料包括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这些原料清洗后,按照一定配比,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成为大熊猫的食物。大熊猫的所有食物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安全及营养检测。只有符合要求的食物才能被最终提供给大熊猫。[16]

进食方法

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以及相对锋利的爪和较发达的肉垫。在慢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为主食,并演化一些适应以竹为生的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竹。[17]

大熊猫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手脚并用地收集、准备食物和进食。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在什么地方——坐着、平躺、侧倚——它们只是不停的剥竹竿,吃竹叶。大熊猫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12]

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

天河生态风景区·双峰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价格:大松溪峡谷65元(包括门票与船票);双峰森林公园60元(包括门票与船票)。如果买两个景区的套票为125元。

双峰的植被全是原始次森林,这里野树藤蔓的生长,全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乱中有序,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野性与和谐之美。双峰的空气极为纯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3600个,符合被称为"对健康极为有利"的美国最高标准(2500个/立方厘米)。这里富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树脂芳香,到处是清纯的山泉。游客朋友可在林间溪边尽情呼吸和洗濯,莫失良机。

一、蔓藤垂帘

双峰森林公园共分为十大分景区,其中远古蛮荒和龙战于野两个景区,还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开放。

我们现已进入双峰十景之一的蔓藤垂帘分景区,蔓藤垂帘旧称五龙潭,顾名思义,一路上去有五个龙潭,随后也将一一介绍。

清凉界、清凉轩

我们已经跨入清凉界,眼前的这座建筑叫清凉轩。我要向各位推荐轩上的这幅对联。对联流畅、优美、空灵,其中一两处自然天成地借用了女作家琼瑶的小说篇名。但大家或许不知,它们又是双峰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名称,把它们串联成句,不仅向游客提示了部分景点,还带来了文学鉴赏的愉悦,随着我们一路观赏,这些景点将一一出现。

蛰龙潭、一帘幽梦、潜龙潭、龙门、_龙潭、卧龙潭

这一潭和上面的一潭,叫蛰龙潭和潜龙潭,蛰龙是久睡不醒的龙,而潜龙是醒来后仍然潜伏水中以待时机的龙。两潭之间的这处藤树掩映,宁静深幽的景段,叫一帘幽梦,即清凉轩对联中的幽梦一帘。掀开神秘的蔓藤垂帘,仿佛回到了我们人类祖先远古的家园;游览双峰森林,将带给我们清幽美丽的梦想。请在这里摄影留念。现在,我们已登上了龙门,这是蔓藤垂帘景区的主要景点,回看最下面那个水潭,前面不是说潜龙以待时机吗?干什么?跃起啊!于是此潭就叫跃龙潭,潭上隔涧屹然对峙的石壁,就形成龙门了。对于龙来说,跃过龙门是它生命激情的必然展露。而我们看到的这篇《龙门记》,就是对龙门的最好描述,其中特别说到了用作分景区名称的蔓藤垂帘。文中说:长藤数茎跨龙门,弯堕如网;网密生细蔓垂潭中,如帘,新蔓鲜红,夏秋转暗,春来复生细蔓,满幅新红掩映水光,晶莹剔透,蔚成绝美奇观。希望这幅绝美的画图长留在游客们的心中。经_龙潭、卧龙潭,又该是神龙隐居,不见首尾了。

瑶林

不觉间,我们到了瑶林。瑶是美玉,也作美好,瑶林的意思我们就懂了,瑶林是神仙居住的林子。我们到此,也算得仙境一游了。过了瑶林,前面就到了双峰公园的第二景区,也就是清凉轩对联中提到的怡琴三泄。

二、怡琴三泄

为什么叫怡琴三泄呢?我提早引用《怡琴亭记》里一段话:溪流自琴湖来,一路跌宕生姿,遂成银湫、鸳鸯、飞天三瀑,如啸如吟如诉,清风传韵,如抚瑶琴,因曰怡琴三泄。如此说,怡琴三泄是三个瀑布的总称,怡是安适愉快的意思,琴,除说水声如琴,还因瀑泉之水来自上面的琴湖。

我们来到了怡琴三泄的第一泄——银湫瀑。这座清雅朴素的小竹亭就叫怡琴亭,题写的对联,是对眼前景观的生动描绘。让我们用一点时间读完《怡琴亭记》吧,它将加深大家对这三个瀑布的美好印象。

这就是鸳鸯潭。你们看,它有两道水流,两水婉约相合,所以称作鸳鸯,而下面的潭就叫合欢潭。

以"雷霆之怒"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飞天瀑,也是拍照的佳处,但不要离它太近,水雾会沾湿衣服的。将飞溅的水流收入潭里化为沉静,所以下面的潭叫沉风潭。

水云间

游客朋友,您会觉得树影变得稀疏,溪滩变得敞亮起来了吧?我们来到了水云间。比起琼瑶作品中那一方斗室,我们此刻感受到的闲逸和迷幻才更近似云水之间。这儿有两棵树,这棵树干白色的是野玉兰,这棵黝黑的是野柿,它们枝柯交挽地站在一起,象什么?大家可以驰骋自己的想像,假定玉兰树是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你愿意黑柿树是个听命于公主的黑奴,还是一个能左右公主命运的黑人酋长?让我们读一读《水云间记》吧,我们从密林幽境中走出,领略这儿的天地亲和,气象舒展,会更觉得轻松和愉悦。水云间,是新的意境,是精神的飘升和超脱。

快乐滩

大家看,这儿流水平缓,天光明亮,走在游道上,好似闲庭信步。闲中着色,站在溪边的那是棵桃树,春天花开花落,就是一幅"桃花有意随流水"的风景,大自然的经典之作。传说能看到这幅风景的,会交上好运。各位猜一猜,假如是男土,会交上什么好运?

三、平坑野营

我们来到了双峰之旅的第三站--平坑野营分景区,各位游客请先到琴湖边的落雁亭歇歇脚吧。这些悠闲自在的鹅是家养的,鹅与雁同类,每年秋雁南归,有到琴湖边过冬的呢,所以这竹亭就叫落雁亭。我们鉴赏一下《落雁亭记》这篇清丽的短文,心情会更加愉快,闲适。

往上就是天荒坪,旧称平坑村。天上的荒坪啊,四周的峰峦深含着野性原始之美。这儿远离尘嚣,却又自成天地。有龙门客栈服务中心,出售我们旅途中需要补充的各类用品;天然居是新建的傣式竹楼群,配备现代的洗浴设施,十分舒适畅意。离天然居不远,是座小小的山寺,让我们知道,即使在如此荒远的山中,也沉淀着古老的宗教文化。大家不妨去烧一柱香,给自己祈求幸福吧。山里的庙神厚道,很灵呢!在美食家烧烤区和芳草地篝火帐蓬区,都是自己动手,实地体验野营生活。天荒坪的竹楼休闲、烧烤和篝火之夜,会让我们永远记住。

四、绿野仙踪、放鹿亭

经过翠竹林,我们来到了双峰之旅的第四站--动画片绿野仙踪的故事中。这里,仙踪是指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飞禽走兽的踪迹。双峰现有梅花鹿、猴子、山鸡、孔雀、松鼠等野生动物,参观鹿苑之前,我们最好先去放鹿亭歇息一刻。放鹿亭缘自李白的诗,即该亭的对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们在这里可以观赏山景。眺望东面的风仪亭(介绍)和呼猿亭。

鹿苑、鸡鸣馆、猴府

希望大家爱护动物,不要抛给它们不卫生的吃食,小心不要被猴子抓伤。

凤仪亭(自平坑来游客不经过)

凤仪亭上的题联"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出自古籍,"萧韶九成"指器乐反复演奏,终使凤凰以美丽的仪容而起舞,这是的"凤皇"就是指我们森林公园的孔雀与野鸡。

呼猿亭

呼猿亭对于可爱的猴子而言,既指我们呼唤猴子,又指猴子自己呼叫。猴子的叫声是快乐的,如亭上对句所说:乐不思蜀。这些猴子的故乡就在四川峨嵋山,2002年冬天引进的。

五、森林沐浴

松荷荡风

我们现在已进入双峰之旅的第五站--森林沐浴分景区。不到森林浴场等于未来过双峰森林公园。我们脚下这块漫坡形的巨大林间草地,是双峰公园已开发森林浴场中最为宽敞平缓的一块。来到松荷荡风,让我们躺在吊床上,荡动起来,沐浴着凉爽的山风放飞思绪,编织梦幻吧。

绿荫双岭

我们看到绿荫下的这两道并列延伸的山冈,叫绿荫双岭。走上下坡的梅花桩,可以免费学习双峰森林公园的武功绝学。

独木成林

独木成林是双峰最有代表性的木荷奇观、七棵树共生在一个树兜上,棵棵挺拔向上而簇拥成林。孔雀苑里有孔雀可以欣赏。

灵岩松鼠

松鼠是有灵性的小动物,在这间藤网房里,松鼠就与这块巨石终日相伴,灵性互通,所以我们称此石为灵岩,也就有了灵岩松鼠。在喂食和欣赏了可爱的小松鼠后,我们可以在灵岩的瀑布、溪水边休息和洗濯。

六、笔架染翠

笔架染是个美丽的地名,四周环绕青山,所以就笔架染翠了,真是神来之笔。我们边走边看山色,走近双峰十景之八的笔架染翠分景区。

响_廊

游客们,这条木板走廊叫响_廊,_为木底鞋,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以梓板铺地,让西施穿_走过时发出声响,大约和如今女性高跟鞋叩出的清响有同样迷人的效应。我们在追怀吴王西施风雅的时候,更可借此廊观赏一段天河水犹似玉带优美地绕过数座青峰,因此叫玉带锁春。

笔架染度假村

我们到了这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吧?这里就是笔架染村,地处山间平川,气候凉爽,长年无夏。有规模的度假山庄,正在规划之中,目前主要给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我们在这里可以吃到未受丝毫污染的山乡农家菜,其中天河生态鱼——溪坑鱼味道鲜美,尤具特色。鹤岭修竹、缑池。

我们见到的这一大片竹林,叫鹤岭修竹,下面水色碧蓝的水库小湖叫缑池。这两个名字都有来历。赤城志上说:周灵王太子王乔自河南缑氏山驾鹤东来,成为天台山包括双峰一带的主神,宁海县自古称为缑城,这个恬静的山中小湖叫缑池,近旁的山岭叫做鹤岭,都是为了纪念台岳主神王乔。

七、幽谷龙吟

游客们,我们将要观赏的一段幽谷中的几处瀑布,体味山谷的幽深,观赏瀑布游龙矫健的身影,倾听龙的吟唱,所以称为幽谷龙吟。这是双峰十景之九的分景区。

云梦瀑、游龙瀑、龙吟亭、龙吟瀑

云动龙欲出。云梦瀑是预示如梦幻一般的云层涌动了,有龙将出。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续后的游龙瀑和龙吟瀑。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迂回长泻游龙般的瀑布,刻石游龙戏凤。在龙吟亭,我们可以休息一会,看亭上的这副对联:虎咆龙吟殷岩泉,_深林兮惊层巅。大家知道,这也是李白的诗句,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下面的这道瀑布,我们就叫它龙吟瀑。上面将刻写:石泄龙吟,岩石上的瀑布像龙一般的吟唱,很好懂。这是明代大儒宁海人方孝儒的题名。

幽谷亭

大家进幽谷亭稍歇一时。它几乎被浓密的树荫淹没,成了名副其实的幽谷之亭,与上面的龙吟亭合称幽谷龙吟。亭子的对联说"君心静也"、"我意超然",我们可是这种心境?只是浓荫太厚,不容易见到"穿林云色"。幽谷亭,实在比对联中描述的还要幽深几分。

八、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双峰十景最后一个分景区,内容更加丰富,是我们的压轴戏,希望大家留连忘返。高山流水,熟悉典故的游客,一定会联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的一段知音情结。

我们看这块大石,从情势看是想使紧挨它的两棵树在重压下屈服,可依据树木的生命精神,这两棵树不但不会屈服,还会顽强地继续生长壮大,以至把石头拱起来。项羽曰:力拨山兮气盖世。树犹如此,也有力拨山兮的气概,因此称两树为两士——两士拨山。两个项羽拔山。这也是人类应有的战胜困厄、奋发向上的精神。

潇湘瀑

这是一方多么美妙的天地!我们看:耸立的石壁环抱着这一块巨石,一口清潭,一道泉瀑。我们所来和所去的栈道,都深隐在密林里。再看这块巨石,它苍苍斑斑仿佛上古时代就是如此老态,却傲慢地横梗在泉瀑之前,迫使瀑水分为大小两股,下泄又合注一潭。在这么深幽的氛围中观赏这两股清深的泉水,不觉联想到源于南岳衡山的那两道秀水,即潇水和湘水,所以我们将这处美丽的瀑布叫做潇湘瀑,而岩壁上的"影动潇湘",则是出自杜甫的诗句: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我还要特别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和眼前这篇辞章优美的《潇湘瀑记》失之交臂,认真读完它,让你领略到的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玉屏瀑

自瀑下仰望岩石如玉阶横叠屏障,所以称玉屏瀑。我们看到在这块宽敞的瀑顶平石上刻有两个大字:天韵。这是高山流水的神韵和乐章。在这里,飞瀑的吟啸,泉石的清响,葱翠的树色,迷离的山光,都表现出一种天然的韵致,即天韵。

碧树流泉

碧树和流泉,是森林公园中最常见,最多见,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画图,一动一静,都蓬勃着永不褪色的生命色彩,也是人类永不歇止的精神向往。

乐岩

双峰的时空中飘逸回旋着无数的天籁之音,大家游客的心灵里充溢无限的快乐之情。音乐和快乐,也可以物化为一个可视的存在。这尊乐岩,我们既可将它理解为音乐之岩,也可看做快乐之岩,让我们永远以快乐的心境,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里宽敞平坦,请用林下的溪水洗去旅途的辛劳,带回双峰的清纯。

遗梦廊

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双峰之旅已接近尾声了,大家请在这个长廊里畅意地休息一时。长廊叫遗梦廊,人生有很多缘份,我们有约而来,也曾不期而聚,生命中有热恋,也有孤独。请看我们眼前的对联:春风丽日恋双峰,秋水伊人忆天河。横批是廊桥遗梦。有人会说,哟,这不是一篇外国小说的名字吗?对啦,我们用得是否贴切?我们愿意将这次短暂的旅行看做一段人生之旅的浓缩。人生的坎坷很多,而我们的双峰之旅却充满愉悦,那就把它当作一段美丽的生命流程吧。我们希望这两句对联能暗合游客朋友们人生长旅中的某些章节,不妨借这次旅行,对我们曾在生活中面对过的春花秋月作一番追思和怀想。把美好的情怀留在双峰,又带去一个美丽的梦境而永远留存。

子晋亭

我们在离开双峰之际,绝不要错失到子晋亭的机会。子晋是台岳主神王乔的字。大家看,坐在子晋亭里,眼前的山水多么坦荡!当年王子晋飞临对岸的桐柏山,被封为天台山的主神。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山,在斜阳的照耀下,走过来的高山几乎是面人而立,郁郁葱葱,多么高峻、雄浑。南向的那壁高崖,形如斧砍,与天姥相仿。世上看人看事,都有一个角度,而在子晋亭回望双峰,回望今天这个回味绵长的日子,也该选取最佳角度。愿各位将眼前一幕摄入永久的记忆--春风丽日恋双峰。我们将乘船告别--秋水伊人忆天河。带走一个美丽的梦想--中国的廊桥遗梦,永远珍藏这高山流水的友情。

大熊猫的体重有多少公斤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为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