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三七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三七叶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三七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三七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三七叶 1 拼音
sān qī yè
2 《辞典》:三七叶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Sān Qí Yè
23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叶。
24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辛。"
25 功能主治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
①《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察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止血。"
26 三七叶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
27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三七叶的方剂 田七花叶颗粒
Keli标准编号WS3B380598处方三七叶茎1500g三七花75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
三七蜜精B148193处方:三七提取液200ml三七叶蒸馏液200ml制法:取蜂蜜540g加热至沸,
三七化毒丹钱,僵蚕5钱,全蝎5钱,蜈蚣5钱,穿山甲5钱,三七叶(酒洗)5钱,朱砂3钱,雄黄3钱。主治:杨梅疳
紫癜汤,藕节15g,金银花15g,荷叶9g,龟版9g,三七粉3g(冲)。功效:凉血止血,养阴清热。主治:紫
桃叶汁涂方九引《千金》,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名:桃叶汁涂方组成:桃叶。主治:身面癣疮。用法用量:日午捣
更多用到中药三七叶的方剂用到中药三七叶的中成药 田七花叶颗粒
Keli标准编号WS3B380598处方三七叶茎1500g三七花75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
七叶神安片七叶神安片QiyeShen‘anPian处方:三七叶总皂苷50g制法:取三七叶总皂苷,与适量辅料制
三七蜜精B148193处方:三七提取液200ml三七叶蒸馏液200ml制法:取蜂蜜540g加热至沸,
艳友茶0494处方:白芍100g三七5g荷叶334g笔管草334g甜叶菊10g茶叶134g制法:以
通脉降脂片外壁 状突起;草酸钙簇晶直径约40μm,存在于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结晶不规则圆形,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更多用到中药三七叶的中成药古籍中的三七叶 《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二]治风头旋诸方
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薄荷三七叶。煎至六分。去滓治风。头旋晕闷。起则欲倒。宜服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诸方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薄荷三七叶。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治妇人中风。如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一]治产后儿枕腹痛诸方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薄荷三七叶。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治产后心腹不利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上卷血崩]年老血崩(七)断欲始除根,再起 证难痊。加减当归补血汤,归三七叶儿桑。四剂再入麦熟地,白术山药五味尝。《傅青主
《外科启玄》:[卷之九]打跌伤疮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野三七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化学成份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野三七的用法用量 11 注意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野三七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野三七 1 拼音
yě sān qī
2 拼音名Yě Sān Qī
3 野三七的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
4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晒干或烘干。
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长612cm,宽2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5080朵花,花梗长810cm,无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mm,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6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谷潮湿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7 化学成份块茎中含屏边三七甙(stipuleanooides)R1和R2,即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furanosyl(1→4)βDglucuronopyranoside][和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呋喃阿拉伯糖]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fu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
8 性味味微苦;甘;性温
9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10 野三七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9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11 注意孕妇慎服。
12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野三七的方剂 蛇咬解毒丹
dúdān《青囊秘传》:方名:蛇咬解毒丹组成:野三七1两,胆矾1钱,麝香3分,白芷5钱,五灵脂5钱
伤膏拼音:shānggāo《青囊秘传》:组成:野三七1两,细生地1两,鉆地风5钱,肉桂1钱,独活5钱,
更多用到中药野三七的方剂古籍中的野三七 《验方新编》:[卷一目部]眼珠伤损
瞳仁未破,仍能视物。瓜以愈老愈佳,如无南瓜,用野三七叶敷。或用生地黄浸酒捣敷亦可(南瓜北人呼为倭瓜
《外科传薪集》:蛇咬解毒丹(溃烂掺之神效。)野三七(一两)胆矾(一钱)麝香(三分)白芷(五钱)五灵脂(五钱)雄黄(五钱)雄鼠
《外治寿世方》:[卷二目]眼珠伤损瞳人未破。仍能视物。瓜以愈老愈佳。如无南瓜。用野三七叶敷。地黄浸酒捣敷亦可。(南瓜北人呼为倭瓜)又
《奇效简便良方》:[卷四损伤]火药冲眼欲瞎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羽叶三七 31 羽叶三七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36 化学成分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叶三七 41 拼音名 42 羽叶三七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羽叶三七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羽叶三七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性味 511 功能主治 512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 513 各家论述 514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羽叶三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羽叶三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羽叶三七 1 拼音
yǔ yè sān qī
2 英文参考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 [朗道汉英字典]
bipinnatifid ginseng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羽叶三七羽叶三七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1]。
31 羽叶三七的别名又名纽子三七、黄连三七、羽叶竹节参、疙瘩七[1]。
32 来源及产地
五加科植物羽叶三七Panax japonicusC A Meger var bipinnatifidus (Seem)C.Y.Wu的根茎[1]。分布云南、湖北、四川、陜西、甘肃和西藏[1]。
33 性味甘、微苦,温[1]。
34 功能主治功在止血,散瘀,消肿,定痛[1]。治肺结核咯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经闭,产后血瘀腹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1]。
35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煎服:3~9g[1]。
36 化学成分本品含人参皂苷R0、Rb1、Rd1、Re、Rg1、Rg2、竹节人参皂苷等[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叶三七 41 拼音名Yǔ Yè Sān Qī
42 羽叶三七的别名竹根三七、扭子七、黄连三七、花叶三七
43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羽叶三七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以根状茎入药。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44 性味甘、微苦,温。
45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用于病后虚弱,肺结核咯血,衄血,闭经,产后血瘀腹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46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1~3钱。
4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羽叶三七 51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
52 拼音名Yǔ Yè Sān Qī
53 英文名rhizome of Bipinnatifid Ginseng
54 羽叶三七的别名纽子三七、黄连三七、花叶扭子七、花叶三七、土三七、疙瘩七
55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羽叶竹节参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japonicus CAMeyvar bipinnatidus (Seem)CYWuet KMFeng[Panax bipinnatifidus Seem]
采收和储藏:910月挖取根茎,除尽泥土及细根,晒干或烘干。
56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3050cm。根茎细长,葡萄,镏 串球疙瘩状,稀竹节状。掌状复叶,36枚轮生茎端;小叶57,小叶柄长可达2cm;小叶片薄膜质,长椭圆形,二回羽状深裂,整齐或不整齐,长59cm,宽24c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楔形,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下面通常无毛。伞形花序单生,其下稀有数个侧生小伞形序;花梗长68cm,花小,淡绿色,萼5齿裂不明显;花瓣5,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2室,稀34室,花柱2,稀34,分离或基部合生。核果状浆果,扁球形,成熟时红色,先端有黑点。种子23颗。
5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3400m的山地昆交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西藏等地。
58 性状性门面是各国 根茎细长,节部膨大成类球形,多呈串球疙瘩状,侧旁着生纤细的不定根,节间细柱形,长46cm,直径约2mm,表面淡棕**,有细浅的纵皱纹。质较坚硬,断面黄白色,有鑫数细小孔隙。气微,味苦略甜。
以质坚实、节部类球形明显、味苦略甜者为佳。
59 化学成份块茎中含羽叶三七甙(bipinnatifidusoside)F1和F2,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Ⅴ、Ⅳ、Ⅳa,姜状三七甙(zingibroside)R1,人参皂甙(ginsenosides)F1、F2、F3、Rb1、Rb3、Rd、Re、Rg1,24(S)假人参甙F11[24(S)psudo ginsenoside)F11],人参黄酮(ginsenfoavone),球子参甙F1(majoroside F1)[1,2]
510 性味味微苦;苦;性微温
511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肿痛;劳伤腰痛;胸胁痛;胃脘痛;疮疡
512 羽叶三七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513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有疗伤止血之效,可作三七代用品。
2《中药志》:治疗跌打损伤,或作补药。
3治鼻衄,吐血,小儿惊风,骨蒸虚劳,劳伤腰痛。(陜西)
514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竹节三七 31 竹节三七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运用 37 化学成分 38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 4 《辞典》·竹节三七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竹节三七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性状 48 化学成份 49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 410 性味 411 归经 412 功能主治 413 竹节三七的用法用量 414 使用注意 415 附方 416 备注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竹节三七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节三七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节三七 1 拼音
zhú jiē sān qī
2 英文参考Japanese ginseng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竹节三七竹节三七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1]。
31 竹节三七的别名竹三七、野田七、竹节七、白三七[1]。
32 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呈竹鞭状的根茎[1]。主产云南[1]。
33 性味归经
甘、苦,温[1]。入肝、脾经[1]。
34 功能主治功在补益气血,化痰止咳,散瘀止血[1]。
1治病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结核咯血,咳痰不爽;胃出血,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倒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1]。内服:煎汤,3~9g;研末服,15~3g[1]。
2治外伤出血[1]。研粉撒[1]。
35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1]。
36 运用竹节参的肉质直根称峨三七,又名芋儿七[1]。功用与竹节三七基本相同[1]。
37 化学成分根茎含与人参皂苷类似的多种竹节皂苷(Chikusetsusaponin)[1]。亦含人参皂苷、伪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2等[1]。还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以及痕迹量的β檀香萜烯、β金合欢烯[1]。
38 药理作用大鼠口服本品煎剂,对多种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切除肾上腺后,仍有效[1]。能抑制非特异性 (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1]。对肝糖原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1]。本品皂苷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1]。
4 《辞典》·竹节三七 41 出处《百草镜》
42 拼音名Zhú Jié Sān Qī
43 竹节三七的别名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鸡头七(《元南经济植物》)。
44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
4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卧,呈竹鞭状或串珠状,内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长4~9厘米;小叶通常5片,薄膜质,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最下2片形小,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几心形,边缘锯齿细密或呈重锯齿状;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灰白色刚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脉上密生柔毛;小叶柄极短。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柄直立,长约15厘米,小花多数,具细柄;花萼绿色,先端5齿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背着,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离生,外弯。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较粗的肉质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珠儿参)、叶(参叶)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46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林下。分布西南地区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陜西、甘肃等地。产于四川、云南、陜西等地。
47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竹鞭状,结节膨大,节间较短,每节有一浅槽成环形,上方有一圆形而微凹的茎痕,侧面有凸起呈圆点状的根痕1~3枚,或残存弯曲的须根。表面淡黄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皱纹。质地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以细长、结实、体沉重、味浓者为佳。
48 化学成份根茎含皂甙约5%,中有竹节皂甙Ⅳ等,甙元是齐墩果酸。
49 竹节三七的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大鼠口服"三七"(以竹节三七为主要成分的煎剂)10克/公斤,在1~3天内连服3次,对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及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连服7天或只服1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但明显抑制非特异性 (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紊C含量的降低。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无论是正常或去肾上腺饥饿的小鼠,对肝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内服相当量的葡萄糖则并无此种作用。摘除肾上腺的幼年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可延长其生存时间。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连服5天,尿中17酮类甾醇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看来,"三七"并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而似有肾上脓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原理可能与此有关。
410 性味甘苦,温。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味淡,稍苦。"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苦甘,无毒。"
411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412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
②《中国药植志》:"健壮补药,并有疗伤,止血作用。"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扑损伤,消肿脓、积聚。""并治寒湿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陈》:"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畅;积血不行,吐血及外伤出血。"
413 竹节三七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414 使用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415 附方治跌打损伤:大叶三七根一钱,金不换根一钱。洗净,捣烂,温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416 备注同属植物羽叶三七(参见"羽叶三七"条)、狭叶假人参(分布四川、贵州)的根茎在四川亦称竹根七,并同等入药。
417 摘录三七粉通常和温水或者牛奶以及一切汤水均可,一次1-3克。三七粉还可以煲汤一次5-10克。要注意如果是美容养颜主要是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建议生吃,服用三七粉的温度不要超过30度,三七粉熟吃要在60度以上主要是补身体和补血之用,记住熟吃和目的了,其他的都是生吃,三七粉大部分情况都是生吃最好。
其实在中医看来,三七粉生吃也可以,熟吃也是可以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功效方面。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三七粉“生打熟补”的说法,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吃三七粉的显著功效主要表现在活血化瘀方面。这种活血化瘀的作用,使得生三七粉,在预防高血脂方面的效果更胜一筹。由于这种活血化瘀的效果,还能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这也可以起到护肤的效果。
生活中有些女性也会用蜂蜜配合生三七粉调制成面膜,敷在脸上,帮助自己进行祛斑。这也是源于生三七的活血化瘀的效果。
熟三七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作用。应该说熟三七的主要作用便是补血,古籍中有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这便是熟三七的补血之功较好的明证。
据老人们回忆,这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集市。问题是在这个偏僻的村镇,修筑这么大的一个集市,他们当年在这里交易什么呢?原来,镇上有一个独门生意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仍然非常红火。
小小的三七能营造出大市场,关键在于它的习性。三七,又名田七、南国神草,是一味珍贵药材,和人参同属于同一个科。关于它的药性,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这样描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皆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至于三七为什么叫做“三七”,说法很多,有人说三七的苗是3个枝杈,每个枝杈7片叶子;有人说它三分喜光,7分喜阴。古人则说它的性能很像山里的山漆树,取其谐音而已。
如此特别的一味药物,为什么单单和平坝镇结了缘呢?平坝人出身的雷绍武多年以来也在考察同一个问题。他现在已经是州三七局的局长。
事实上,平坝镇上所有的房子海拔都在1800米左右,那么1800米是一个什么数字呢?它跟三七有什么关联吗?除了海拔1800米以外,北回归线也刚好从镇中心穿过。1800米再加上北纬235度,这不是巧合,它刚好符合三七生长对环境的苛刻要求,那就是低纬度和高海拔。
包括平坝在内的文山州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由于同时满足低纬度、高海拔以及光照、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等一系列苛刻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于种三七的地方,全世界90%的三七产自文山,被国家确认为“中国三七之乡”,号称“三七花开的地方”。中国只有2个特产局,一个是吉林的人参特产局,另一个就是文山的三七特产局。
平坝镇几百年以来一直充当文山三七大本营的谜团或许能就此解开!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商业中心的形成,它的周围必须存在一个足够的市场来刺激它,那么文山三七最早的买方是在哪里呢?它又是如何催生一个新产业诞生的呢?
300年前的古代矿井,究竟埋藏着什么秘密?但是真正解决通风,现在我们觉得,也没有办法说明它,小镇做起了大生意,有钱人也有烦恼,“人背着真枪实弹在那里守,是这样子的。
这里是距离平坝大约10公里的小街下厂银矿,来这里挖矿的三水矿业集团的职工昨晚突然报告,他们在挖掘勘探的过程中,跟古人开采过的一个矿洞对接上了。
我们查阅《文山县志》,在平坝附近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个极大的银矿,由于银矿的暴利,来这里开矿的大多数是全国各地来的囚徒和盗贼,最兴盛的时候,曾经有2万多人在这里同时开采,从矿洞遗址来看,古人深挖到了地平面以下300多米,考虑到古人的技术水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深度,因为通风的问题解决不了。
他们解决通风的问题,现在我觉得一方面 它有两个洞子同时下来,有一个洞子多少可以产生一点循环风,但是真正解决通风,现在我们觉得,也没有办法说明 它为什么能把这个通风条件解决得很好。
崔秀明博士,他在长期研究后发现,服用当地土产的三七,能帮助古人解决缺氧问题。当你服用三七以后呢,一方面它能减少你的心肌的耗氧量,第二方面它能够扩大 增加你的冠状动脉流量,就是增加你的输出,血液的输出,它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产生它的耐缺氧的作用。
当你们胸闷的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我们胸闷的话,这个地方特产这个三七嘛,我们去吃点三七粉啊,或者吃点三七以后,就解决了头昏或者胸闷问题,那么你们觉得古人会不会也用这种办法呢?啊,这个地方是三七的故乡,应该老古人也会用三七来解决这个头昏发闷的那个症状吧。
原来,今人能想到的,古人竟然都想到了!这批古矿洞遗址所处位置叫老君山,老君山横亘在中越边境,正是世界野生三七的发源地。遥想当年,几万人分布在老君山各个山头,奋力开采。当他们感到胸闷和气喘的时候,就嚼几片三七。据当地老人讲,一年下来,最少需要几万斤三七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野生的三七根本 不够用,就这样,因为采矿,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竟然在这个大山沟里产生了。
这样完美的商机,来自于南京的精明的汉人当然不会错过。他们通过仔细的考察,终于选定了平坝这一片条件最好的山坡,开始人工种植三七,然后高价卖给开银矿的工人,据《文山县志》记载,当时平坝镇三七卖给矿工的平均价格是1斤三七等于1000斤大米,真是名副其实的金不换,而换回来的则是矿区刚刚生产出来的雪花白银。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头!三七生意只做了十几年,一次巨大的矿洞渗水,将几万矿工埋葬在几百米深的地下。银矿遭此挫折,几乎一蹶不振。后来虽然多次努力,最后也没有恢复到当年的规模。刚刚建立起来的三七基地,有瓦解的危险。平坝镇上数以万斤的三七,必须迅速找到一个新的市场。
1587年,广南府的两名军官千里迢迢捎了几棵三七到北京,请当时的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来鉴别一下。因为这个药最近作为金疮药在士兵中秘密流传,据说功效如神,却搞不清它的药理。“此药近时出于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那么三七通过现代研究以后呢,它作为止血的话呢,它里面是有一种叫做三七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它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就是如果你有创伤的时候,它表现出一种止血的活性,非常灵敏,一点点点它就能把你的血就止住了,能够促进血小板凝结。”
李时珍对这种久闻其名的神药研究得很细,他特意在自己手臂上弄出伤口,然后敷上三七,结果很快就愈合,他又放到官府刚受过刑的犯人身上去试验,效果也好得出奇。李时珍激动极了,他谨慎地把他的发现记录下来:“受刑的时候如果被打得鲜血淋漓,只要把三七嚼烂敷上,很快就止血了;要是受刑前预先服一二钱的话,就能保证血不冲击心脏。大概这个药能促进阳气振作和阴血畅通,所以能治疗一切血病。”
李时珍对三七的最大功劳,在于把三七正式确认为一种金疮药,从而把三七广泛推介给日夜与伤病打交道的军队。加上它的止血效果确实很神,首先就在云南籍的军队里面大举流行起来。
依托军队这样一个天大的市场,平坝镇的三七种植象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三七的价格也一涨再涨,以至于平坝何家的老祖先当年种三七的时候,不得不采取措施层层保护起来。
1908年,一位叫曲焕章的年轻人把三七加工成半成品的药粉卖给军队,更加受欢迎。当时的军医疗伤,要用纱布塞填,换药时要把纱布拉出来,伤员痛苦不堪,叫声凄厉。曲焕章的治法则一点也不痛苦,只将伤口洗净,撒上白色的药粉,一个月就好。这些灰白色的药粉,曲焕章把它起名为“云南白药”,很快就声名鹊起,而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正是三七。
1938年3月,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前线,曲焕章捐赠给云南籍的第60军500箱云南白药,在战斗中第60军奋勇冲锋,死战不退,日本报纸惊呼:“滇军打不死!自从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滇军外敷和内服一种白色药粉,这种神秘药粉甚至连动脉破裂都能迅速修复。从而重新上阵。1950年,曲焕章的遗孀把白药的配方献给共和国,从此,云南白药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云南白药的成功在平坝镇引起很大的反响,触动了许多平坝镇人的神经。过去只知道种三七卖三七,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把三七做一做加工,看来该变一变了。当时平坝有一个重要人物叫萧光汉,他是第一个把三七专卖店从平坝开到昆明的人,他卖的三七,就取名叫“白药之母”。
自从三七被卖到了中原,三七的贸易就一发而不可收,这是根据古籍复原出来的3条古代三七商道的大致路线图。
——每年几十万斤的三七从平坝出发,经过蒙自、昆明中转,卖到中原;或从平坝经西畴、百色进入两广,最后也卖到中原;或者经马关通过越南河内进入东南亚各国,甚至远销欧美。这三条古道有一个共同的轴心,那就是平坝镇;而文山最早的外贸,竟然就是三七。
——几百年来,驮满三七的马帮日夜穿越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由于是军队自己做生意,全副武装押运,一路上始终畅通无阻。
——这里是越南首都河内,河内市区总共有36条街道,其中竟然有一条已经持续了200多年的专门的三七街,行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都是三七。
对国内外的贸易持续了上百年,平坝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今天,当我们穿行在平坝镇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时,也许很难想象这些砖墙、木门的后面,发生过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故事,一些曾经富甲一方的三七商人把总部就设在这些宅院之中。钱来得太快了!他们常常在深夜盘点着白花花的银元,心里担惊受怕,以至于全镇的人都想到一起去了,要修建一条暗道,万一敌人来抢夺小镇的财富时,全镇的人都可以从容地从暗道撤退出去。所以,那条一人多高的下水道决不只是下水道,它同时也是一条军用地道。
直到今天,三七依然是文山州的第一支柱产业,而支撑文山三七产业的依然是平坝人。今天散布到文山州各个县去种三七的七农,有70%是平坝人。据说文山州政府各个机关,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平坝人在里面当干部。
而三七作为金疮药的历史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三七独特的疏导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的功能,使它在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和偏头疼等现代病方面一枝独秀,成为了一种超级保健品。国内一些著名厂家如云南白药、片仔黄和丽珠药业等许多药厂,都在悄悄使用三七作为原料。
位于文山市中心区的沙坝南路,号称平坝人一条街,这些房子的主人是100多名来自平坝的三七种植大户,他们一掷万金,盖起了连片的住宅,大户们则坐在这些厅堂之上,轻松调度着上百万公斤三七的周转,有人曾戏言: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很可能会造成千里之外、某些知名企业股价的波动。
三七三年一熟!每年8到9月份的时候,文山州的大小山坡上,就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一道壮丽的景观——“三年满园红”!经过三年的细心耕耘、照顾、培育,当红彤彤的三七花开,表明三七果实已经成熟,可以采摘卖钱了。
这是激动人心的红色,它象征幸福,象征丰收,是整个文山州最欢腾的节日。
1946年,在平坝当过区长的段鹏起老先生决定去南京去寻一寻根,他要搞清楚“高石坎柳树湾”究竟在哪里?自己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
原来,平坝的居民很可能是600多年前明朝远征军的后代,史书记载:1381年,朱元璋的大将沐英率兵33万远征云南,而高石坎柳树湾正是当年的阅兵台。许多年以后,他们中间的一支小部队来到文山的平坝,开创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从此,几代南京人就隐居在这座大山里秘密发财,并不停地招徕老乡过来居住,再扩散到文山各地,他们开山开田、兴修水利,繁衍生息,逐渐在原来的开化府、广南府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南京籍人占到90%的移民大县,后来,小小的平坝镇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平坝的人口被有计划地分批迁移到20公里以外的盘龙河河谷地区,到清朝雍正8年正式定名为 “文山”。
这是高高矗立在县城东侧山头的文笔塔,是平坝商人于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塔高20米,七层,从地形上看,三条山峰交叉拱卫着文山县城,形成一个“文”字,而文笔塔刚好象征着文字头上的那一点。
事后,人们得知平坝人修建文笔塔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他们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平坝人清一色都是当兵的,骨子里有一个遗憾的就是没有文化!不能让后代再吃这个亏了。 于是三七商人们先后捐款,在文山建立开化书院、普阳书院以及规模巨大的孔庙,把中原文化大举引入文山,要让文明的光芒普照这一片红色的高原!这正是文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深刻含义。
如今,平坝镇上那些古老的三七商号,像舞台上已经谢幕的演员,静静地侧身于历史的帷幕之后。只有文笔塔安静地伫立在文山的最高峰,俯瞰着这片三七花开的地方,这一看就是600年。
三七生长的地域性很强。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生产性栽培三七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质量居全国之冠。文山三七,天下第一。而在文山州,三七也不是随处可种,三七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文山、砚山、马关三个县的一部分乡(镇)。经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认定:文山县、砚山县分别为“中国三七之乡”。
三七叶简介
本文2023-11-02 19:20: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