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10万部/件古籍资源无需登录即可网上阅览?
11月30日,国家图书馆发布公告,已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累计发布各类古籍资源总量达10万部/件,包括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海外征集古籍资源,读者无需登录即可访问阅览。
其中,“数字古籍”数据库通过全彩影像数字化和缩微胶卷转化影像方式建设,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从2016年9月28日起陆续上线,目前已发布馆藏古籍2万余部;“数字方志”数据库中的地方志文献为我国所特有,也是国家图书馆独具特色的馆藏之一,所存文献数量与品质很高,该数据库以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文献建设,目前发布馆藏方志资源6528种。
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主页面,读者可使用高级检索,各子库组合检索,还可选择书名、著者、索书号等精确和组合检索。通过点击检索结果中的题名,可进入全文阅览界面;点击需要阅读的册次,可阅览整册全文影像。同时,使用页面各种阅览工具,可实现页面切换、放大阅览等功能。
教务老师了解到,读者可通过多种形式进入“中华古籍资源库”,包括登录国家图书馆主页,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主检索界面,或在“特色资源”栏目中点击“数字古籍”等各子库;或在国家图书馆主页面,选择“资源”选项,点击“古籍”, 进入古籍资源列表,点击“中华古籍资源库”,进入检索主页面。
文/北青-北京头条教务老师 张知依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在图书馆制度设计中,国家图书馆是一国出版物最全面的保存机构,世界各国的“国家图书馆”名称或许有一定不同,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职能或许有一定偏重,但最基本的共同点就在于接受本国出版物的呈缴,全面收藏本国出版物。
迎来百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其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16年正式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缴本,标志着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部分职能。先后参与筹划开馆和主持馆务的主要有梁启超、蔡元培、李四光、鲁迅等一批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解放后更名北京图书馆,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现在国家图书馆是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购书经费由国家拨付。国家图书馆的文献来源渠道多样,一是出版单位呈缴,二是招标购买,三是交换,四是捐赠。特别是外国外文出版物,没有缴送,基本是通过购买,国家图书馆是我国外文出版物收藏最多的单位,占全部馆藏近一半。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的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及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
版本图书馆是隶属新闻出版总署的单位,是收集新中国建国以来出版物的单位。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较滞后,我国还没有一部《图书馆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图书馆收藏呈缴书的法律依据是新闻出版总署的制定的一个呈缴条例。新闻出版总署也因此有利条件,成立了版本图书馆。
而作为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图书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式,要求隶属于新闻出版总署的各出版社及时安量的呈缴出版物,需要通过新闻出版总署获得呈交书,国家图书馆各类文献缴送率,都远远达不到完全缴送的需求。
也许以后实行大部制,国家图书馆就可以和版本图书馆合一了。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家中都有不少曾爱不释手的书,扔掉不舍得,但如何保存也让他们颇为困扰。下面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他们对家庭如何藏书给读者的支招。
线装书比现代书更好保存
一直以为,线装的古籍善本是文物,颇为珍贵,也是比较难以保存的。但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告诉记者,其实线装古籍善本相比现代书籍,还属于相对容易保存的一类:“线装书的寿命在千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保存得宜,线装书至少能保存千年,相较之下,现代书籍的寿命只有三百年。因为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都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的,而现代的造纸技术中会加入很多化学原料,如荧光剂等,所以现代书籍反而不如线装书容易保存。稍微有点年头的现代书籍就会出现书页泛黄,纸张脆弱的情况,所以说,现代书籍的保存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制图书产品的特点,采用宣纸水墨为印刷材质,保存持久,更利于文化传承。
张鸣经理还说,除了放樟脑球等方法,也可在旧书中夹带晒干的灵香草。灵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其干品是防虫防蛀的佳品。也可以用特制香樟木、楠木书柜保存旧书,此外还可用烟叶,将烟叶晒干后用纱布包好放在书柜、书箱的角落里。而一位名叫“小八娃娃”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存书之道,就是将晒干的薰衣草洒在书页中,“不但能防虫,还会给书页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而在图书摆放时,精装书、平装书可直放,书脊朝外,便于查找。摆放时,如一层未装满,可放一个书档,以免书松散歪斜,造成书背弯曲、书页卷曲。线装书书体较轻,不宜直放。”
古老的晒书日是一个好传统
读者郑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小人书,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小人书。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时间仔细打理这些书籍,只能放在床底下。他告诉记者,他收藏了五百本小人书,有很多现在看来都非常珍贵,以前空闲时他会把小人书取出来翻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近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小人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小人书受潮或损坏。郑先生希望自己能将小人书作为一项文化收藏继续下去,于是向记者咨询收藏和保存小人书的相关知识。
其实不光是郑先生,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反映过类似情况,因为收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图书,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个人收藏的家庭图书如何保存呢?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介绍说,藏书其实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防水、防火、防尘、防虫蛀、防鼠咬。而西大图书馆工作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家庭里收藏图书的时候,在书柜里放些樟脑球可以防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如果书籍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据悉,古代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书日。每到这天,若天气好,读书人就要拿出自家的藏书放到太阳下晒晒。商女士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忘记了晒书日,但对家庭图书而言,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家庭图书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已为时太晚。所以,尽管没有晒书日,对家庭图书都要间隔地挂晾一段时间。挂晾的时候注意除尘,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书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书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
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 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中文报纸
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4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
中文期刊
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资料、画报)1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
中文图书
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
古籍图书
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姓氏谱牒
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地方文献
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
外文图书
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外文报纸
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
视听资料
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
电子资源
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
数字资源
现有全文电 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
缩微资料
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
外部资料
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
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
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本文2023-08-05 07:41: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