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等。
书法介绍如下: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中国结介绍如下:
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
延续至清朝中国结才真正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
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中国结中,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结、蝴蝶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
京戏脸谱介绍如下: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中国人越来越丢掉了老祖先的东西,对外国的文化、文学、饮食、风俗推崇不已,而对我们中华延续5000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弃之如履。我突然感慨万千,我想、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提出解放思想,都在提出对外开放,都在提出用考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先用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武装自己呢?
我只是一个高中生,目前紧张的学习无法挤出时间来多读书,我无法基础多余的精力来钻研中华文化。但是我下定决心,在大学期间一定要读100本古代名著或经典。在做一个现代化中国人之前,先做好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请专业人士,帮我选出一百本对的健康发展与生活有一的古典书籍。谢谢。
读史使人明志,读哲使人明事,读诗使人多才,读医使人长寿,读兵法使人善计-------
满意答案
guiyjwb6947
LV11
2013-10-29
呵呵,朋友,你太心急了
国学博大精深,
而且,有个非常隐性的问题,
请你考虑一下,
那就是书和书的“冲突”,
这点比较通俗的说法,
就是有些书的水火不相容,矛盾,对立的,
请想象一下您刚刚吃了火锅,马上吃酸李子,接着吃苦瓜···
所以,请抛弃这个不切实际的100数字,
不要去限定什么,
能看看“三言”,“二拍”是个很好的消遣,
也能让你明白很多,
能看看“水浒,三国,西游”,会很快乐,
您应该是男孩子,所以不太推荐现阶段的您看红楼梦,
如果您能读读宋词鉴赏辞典,唐诗三百首,
也能有莫大的收获,
重要的,是兴趣,
其实古籍浩如烟海,窑一生,您也不见得能读明白100本·····
好的书籍值得人看一遍,又一遍,
而且每次的收获都不一样,
呵呵,
所以,请放开心灵,
不要局限自己,
可以的话,建议您看看易经,
那是百书之首,
也许,
您现在不会明白这本书,
但是,看看吧,
绪论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及英译概论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理论与技巧
第一讲 上古神话
一、神话概说
二、经典英译
女娲补天(刘安)
三、翻译练习
后羿射日(刘安)
蚩尤轶闻(任防)
第二讲 先秦寓言
一、寓言概说
二、经典英译
画蛇添足(刘向)
三、翻译练习
杞人忧天(张湛)
吕梁丈夫(庄子)
第三讲 诗经风雅
一、诗经概说
二、经典英译
诗经·国风(选三)
三、翻译练习
国风(选二)
小雅·鹿鸣
周颂·清庙
第四讲 楚辞悲歌
一、楚辞概说
二、经典英译
楚辞(节选)(屈原)
三、翻译练习
楚辞(节选)(屈原)
第五讲 道德之宗
一、老子概说
二、经典英译
道德经(选四)(老子)
三、翻译练习
道德经(选四)(老子)
太极图说(节选)(周敦颐)
第六讲 庄周论道
一、庄子概说
二、经典英译
庄子(选二)(庄子)
三、翻译练习
庄子(选三)(庄子)
第七讲 孔丘论语
一、儒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论语(选九)(孔子)
三、翻译练习
论语(选六)(孔子)
中庸(节选)(子思)
第八讲 人性探源
一、人性概说
二、经典英译
孟子·公孙丑上(人有四端)(孟子)
荀子·性恶(节选)(荀子)
三、翻译练习
原性(节选)(王安石)
大学(孔子)
福乐智慧(第六章 )(优素甫)
第九讲 名家论坛
一、名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公孙龙子·名实论(公孙龙)
三、翻译练习
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
苟子·正名(节选)(苟子)
第十讲 兵家谋略
一、兵家概说
二、经典英译
孙子兵法·计篇(孙武)
三、翻译练习
孙髌兵法·奇正(孙膑)
第十一讲 史学绝唱
一、史记概说
二、经典英译
史记·管晏列传(节选)(司马迁)
三、翻译练习
史记(选二)(司马迁)
蒙古秘史·卷十一(节选)
第十二讲 文学传记
一、传记概说
二、经典英译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三、翻译练习
桃花源记(陶渊明)
大人先生传(节选)(阮籍)
第十三讲 文心文论
一、文论概说
二、经典英译
典论·论文(节选)(曹丕)
文心雕龙(节选二)(刘勰)
三、翻译练习
典论·论文(节选)(曹丕)
文赋(节选)(陆机)
第十四讲 盛唐诗歌
一、唐诗概说
二、经典英译
五言古诗·月下独酌(李白)
七律·登高(杜甫)
酬张少府(王维)
三、翻译练习
宿建德江(孟浩然)
出塞(王昌龄)
问刘十九(白居易)
第十五讲 诗品诗话
一、诗品概说
二、经典英译
诗大序(节选)
诗品(选二)(司空图)
三、翻译练习
诗式(节选)(皎然)
沧浪诗话(节选)(严羽)
诗品(选二)(司空图)
戏为六绝句(选二)(杜甫)
第十六讲 唐宋散文
一、散文概说
二、经典英译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三、翻译练习
师说(节选)(韩愈)
岳阳楼记(范仲淹)
石钟山记(节选)(苏轼)
第十七讲 书谱书论
一、书谱概论
二、经典英译
书谱(节选三)(孙过庭)
三、翻译练习
书谱(节选二)(孙过庭)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陆羽)
草书歌行(李白)
第十八讲 禅宗智慧
一、禅宗概说
二、经典英译
大乘止观法门(节选)(慧思)
六祖坛经·定慧品(节选)(惠能)
三、翻译练习
六祖坛经(选二)(惠能)
第十九讲 两宋词章
一、宋词概说
二、经典英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三、翻译练习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虞美人(春花秋月)(李煜)
第二十讲 元曲杂剧
一、杂剧概说
二、经典英译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节选)(关汉卿)
西厢记·惊艳(节选)(王实甫)
三、翻译练习
散曲(选二)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第一)(选二)(李渔)
第二十一讲 明清小说
一、小说概说
二、经典英译
红楼梦(节选)(曹雪芹)
三、翻译练习
西游记·猴王出世(吴承恩)
水浒传·武松打虎(施耐庵罗贯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杨慎)
红楼梦·“好了歌”解(曹雪芹)
第二十二讲 翰墨丹青
一、书画概说
二、经典英译
画语录(选二)(石涛)
三、翻译练习
画语录(选二)(石涛)
小山画谱(节选)(邹一桂)
第二十三讲 历代书信
一、书信概说
二、经典英译
答谢民师书(节选)(苏东坡)
致弟书(节选)(郑燮)
三、翻译练习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嵇康)
与元微之书(节选)(白居易)
与十二侄(节选)(欧阳修)
第二十四讲 文明演进
一、新学概说
二、经典英译
论语注·“公羊三世”说(节选)(康有为)
孙文学说(节选)(孙中山)
三、翻译练习
清代学术概论(节选)(梁启超)
摩罗诗力说(节选)(鲁迅)
附录 中国历代文化要籍篇目(汉英对照)
主要参考书目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一般说来,上起原始社会,下至近现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最终展现给读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因此,本书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篇章目录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词
曲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
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礼仪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算命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本文2023-11-02 19:38: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