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省市出生的院士人数最多?
江苏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依据两院院士的出生地、毕业院校与申报单位所在省市分为三个榜单:
在江苏出生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315人,高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上海出生的有229人,位居第二,浙江出生的有22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前十强(按出生地区) 序号 所属地区 省市名称 院士人数 科学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1 华东地区 江苏 315 202 113
2 华东地区 上海 229 127 102
3 华东地区 浙江 220 140 80
4 华北地区 北京 100 63 37
5 华东地区 福建 96 71 25
6 中南地区 湖南 92 49 43
7 华东地区 山东 90 50 40
8 中南地区 广东 84 52 32
9 华北地区 河北 69 42 27
10 西南地区 四川 61 33 28
北京地区院校毕业的院士有461人,高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约占总数的3688%,遥遥领先与其他地区,在全国文教资源拥有量比较中无可撼动的超强地位。上海地区院校毕业的有185人,位居第二;江苏有116名院士,位居第三。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毕业院校所在地区) 名次 所在地区 省市名称 院士人数
1 华北地区 北京
461
2 华东地区 上海 185
3 华东地区
江苏 116
4 东北地区 黑龙江 66
5 中南地区 湖北 49
6 东北地区 辽宁 47
7 西北地区 陕西 45
8 华东地区 山东 35
9 华东地区 浙江 32
10 东北地区 吉林 29
华北地区 天津 29
备注:仅统计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两院院士
北京地区当选的两院院士有911人,高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可见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教的中心,在科研实力、环境和条件上,其他省市无一能与其预期抗衡。上海有196人,位居第二;江苏有125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 名次 所在地区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数
1 华北地区 北京 911
2 华东地区 上海 196
3 华东地区 江苏 125
4 中南地区 湖北 67
5 东北地区
辽宁 60
6 西南地区 四川 56
7 西北地区 陕西 53
8 华北地区 天津 38
9 东北地区 吉林 35
10 华东地区 山东 34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依据两院院士的出生地、毕业院校与申报单位所在城市分为三个榜单:
在上海市出生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229人,高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首位;北京市有100人,位居第二;江苏苏州市有7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前十强(按出生地区) 序号
省市名称 城市名称 城市类型 院士人数
1 上海 上海 直辖市 229
2 北京 北京 直辖市 100
3 江苏 苏州 70
4 江苏 无锡 65
5 浙江 宁波 48
6 天津 天津 直辖市 44
7 福建 福州 省会 41
8 江苏 常州
40
9 江苏 南京 省会 39
浙江 绍兴 39
1952年(含)以后毕业于北京市院校的两院院士最多,有461人,高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首位;上海市有185人,位居第二;江苏南京市有109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按毕业院校所在地区) 序号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城市类型 院士人数
1 北京 北京 直辖市 461
2 上海 上海 直辖市 185
3 江苏 南京 省会 109
4 黑龙江 哈尔滨 省会 65
5 湖北 武汉 省会 48
6 陕西 西安
省会 45
7 浙江 杭州 省会 32
8 辽宁
沈阳 省会 29
天津 天津
直辖市 29
10 吉林 长春 省会 28
备注:仅统计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两院院士
北京市的当选的两院院士人数最多,有911人,高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首位;上海市有196人,位居第二;江苏南京市有11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 名次
省市名称 城市名称 城市类型 院士人数
1 北京 北京 直辖市 911
2 上海 上海 直辖市 196
3 江苏 南京 省会 110
4 湖北 武汉 省会 64
5 陕西
西安 省会 53
6 天津 天津 直辖市 38
7 吉林 长春 省会 35
8 四川 成都 省会 34
9 辽宁 沈阳 省会 32
10 湖南 长沙 省会 31
两院院士学历层次高,硕士以上的学历者过半
报告显示,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院士总数的3412%;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4857%,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06%。
近四成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美苏海归占主流
两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者约占院士总数的3725%,当中约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学位。两院院士留学的国家主要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依据两院院士的毕业与申报高校分为两个榜单:
报告显示,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两院院士分布于我国100多所高等院校,北京大学毕业的两院院士最多,有131人,以绝对优势高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院士有118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的两院院士校友人数远远领先与其他高校;复旦大学有79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1952年以后)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院士人数
1 北京大学 北京 北京 131
2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北京 118
3 复旦大学
上海 上海 79
4 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56
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44
6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合肥 41
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上海 37
8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32
9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25
同济大学 上海 上海 25
从1955-2007年我国各高校申报并当选的院士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当选的两院人数最多,有100人,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北京大学有71人当选两院院士,位居第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当选两院院士人数远远领先与其他高校。南京大学有35人,位居第三。
2008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院士人数
1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北京 100
2 北京大学
北京 北京 71
3 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35
4 复旦大学 上海 上海 30
5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上海 24
6 浙江大学 浙江 杭州 19
7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8
8 武汉大学 湖北 武汉 17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北京 17
10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合肥 15
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
尔盖茨凭之所以当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因为:
他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的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自今年1月初全面启动以来,经过提名、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主席团讨论审议,报请国务院批准,2005年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共评选出50名新院士。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各渠道提名526名有效候选人,经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产生了50名新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7人,医药卫生工程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3人。这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04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二级学科覆盖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77%。
50名新当选院士分布在24个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全国性公司、解放军四总部和5个省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6个工程技术研究、教学、设计、建造、运行、生产、管理单位。新当选的院士分别来自于教育部(14人),科学院(1人),国务院所属其他部委(9人),国资委管理企业(12人),军队(6人),省、直辖市、自治区(7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人)。除教育部系统的14人外,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市所属高校有9位当选。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为62岁,其中65岁以下的27人,占新当选人数的54%;60岁以下的16人,占新当选人数的32%;50岁以下的5人,占新当选人数的10%;年龄最小的40岁;新当选4位女院士。
今年外籍院士增选,通过院士提名、主席团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和全体院士选举等程序产生了6名新的外籍院士。
本次院士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704名,此外有外籍院士32名
回答者:匿名 12-14 15:02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尹泽勇 60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六○八所
卢秉恒 60 西安交通大学
苏哲子 6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陈予恕 74 天津大学
范本尧 6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钟志华 42 湖南大学
徐德民 67 西北工业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方滨兴 44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刘韵洁 62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陈 鲸 64 总参谋部第五十七研究所
黄培康 6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
戴 浩 59 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一德 66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王国栋 62 东北大学
吴以成 5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陈丙珍(女) 69 清华大学
赵振业 67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徐南平 44 南京工业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安继刚 67 清华大学
余贻鑫 68 天津大学
张信威 67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陈念念 63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理化工程研究院
闻雪友 6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袁士义 48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康玉柱 6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
童晓光 70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 浩 5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许其凤 6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孙伟(女) 69 东南大学
沈祖炎 70 同济大学
林元培 69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梁文灏 63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程泰宁 69 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丁一汇 66 国家气候中心
尹伟伦 59 北京林业大学
朱英国 65 武汉大学
刘秀梵 64 扬州大学
郝吉明 58 清华大学
程顺和 6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
雷霁霖 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医药卫生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红阳(女) 53 第二军医大学
李兰娟(女) 5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张伯礼 57 天津中医学院
陈君石 7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范上达 53 香港大学
周宏灏 66 中南大学
曹雪涛 40 第二军医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3人)
姓名 年龄 工 作 单 位
王基铭 6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孙永福 64 铁道部
沈荣骏 68 总装备部
中国工程院2005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 名 国籍 年龄 学科专业 工作单位
华迪斯乌夫·霍信斯基
WWlosinski 波兰 73 机械工程 波兰科学院、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
亚历克·布鲁斯
Alec N Broers 英国 66 电子学 英国皇家工程院
威廉·沃尔夫
WmAWulf 美国 65 计算机 美国国家工程院
尤里·古里亚耶夫
Yuri VGulyaev 俄罗斯 69 信息与电子 俄罗斯科学院、
俄罗斯工程科学院
刘锦川
Chain-Tsuan Liu 美国 67 材料科学与工程 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
金属与陶瓷部
大村智
SATOSHI OMURA 日本 69 药学 北里大学
北里生命科学研究所
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
王诗宬 52 数学 北京大学
王恩哥 48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佘振苏 42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张裕恒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肇西 64 理论物理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陈和生 58 粒子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郑泉水 44 力学 清华大学
俞昌旋 63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彭实戈 57 数学 山东大学
化学部(共10人)
冯守华 49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刘淑莹(女) 62 分析化学、质谱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江 雷 40 无机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吴云东 47 理论有机化学 香港科技大学
杨忠志 64 物理化学 辽宁师范大学
姚建年 51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陈 懿 72 化学(物理化学) 南京大学
高 濂 59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麻生明 39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颜德岳 68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11人)
方精云 45 生态学 北京大学
王正敏 69 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宪(女) 50 生理学 北京大学
吴清玉 53 心血管外科 清华大学
张东才 62 生物物理 香港科技大学
肖传国 49 外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陈香美(女) 54 内科学(肾脏病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贺 林 51 医学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隋森芳 60 生物物理 清华大学
蒋华良 40 药物设计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薛勇彪 42 植物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地学部(共9人)
万天丰 67 地质学、构造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吕达仁 65 大气物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杨元喜 48 大地测量 西安测绘研究所
陈 骏 50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姚檀栋 50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
舒德干 59 古生物学及进化论 西北大学
魏奉思 63 空间物理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7人)
王永仲 60 光学工程 军械工程学院
包为民 45 制导与控制 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
许宁生 47 光电材料与技术 中山大学
何积丰 6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
曹希仁 59 控制系统理论 香港科技大学
黄民强 44 信息通讯 总参谋部第五十八研究所
谭铁牛 41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技术科学部(共10人)
于起峰 47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王中光 69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张 文 64 旋转机械动力学 复旦大学
林家浩 63 结构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陈祖煜 62 水利水电、土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陈振华 59 粉末冶金、金属材料 湖南大学
都有为 68 磁性材料 南京大学
顾逸东 58 航空、航天系统工程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薛其坤 41 材料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
魏炳波 41 材料科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哪个省市出生的院士人数最多?
本文2023-11-02 20:52: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