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第1张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4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2022年12月,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57]

中文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文名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参见法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颁布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等

简称

非遗[58]

中国文化遗产有: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3、长城。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天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其他的还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 孔林 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参考资料:

-中国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

-颐和园

-长城

-天坛公园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先询告诉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团、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大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5G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资源丰富和种类繁多的特点。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多。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间职能重叠,管理权限不清,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展开

在我国,属于遗产范畴的文物保护归国家文物管理局,历史文化名镇归建设部,自然遗产归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虽然适应了文化遗产

每天带孩子了解一个民族是水族。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对于水族的来源,民间和学术界出现殷人后裔说、百越(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说法,实际是针对水族发展史上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而论,都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合理性。

据《百越源流史》载,大约在殷商之后,水家先民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百越文化为主流的,南北民族融合的二元结构形式。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古代居住着许多部落,史学界统称为“百越”。

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百越按后裔族群来分,目前可分七族:壮族、布依族、黎族、侗族、傣族、毛南族和水族。

水族先民南迁之后可能融入百越的“骆越”支系中,然后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

一、族称

水族自称“睢(sui3)”,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的族名此后在一些私人的著述及史籍中出现,明末邝露《赤雅》有“亦僚类”之说。在清代及民国的史籍中,出现水家苗、水家夷、水家等称谓。195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族称定为水族。

二、地理位置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

三、人口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水族的人口数为495928人。从人口数量排序,水族排在中国民族第25位。

四、宗教信仰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

五、民族图腾文化

水族社会保留着殷商文化圈和百越族群的浓郁文化遗存。水书是夏商文化的孑遗,属水族的精神支柱。鱼是水族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的重要社会习俗。

传说在洪荒时代,水族躲藏在葫芦里的兄妹俩得到鱼的帮助,才幸免于难,其后代繁衍形成了水族,因此在水族的石刻中常有双鱼托葫芦的艺术造型。水族把象征人口繁殖的葫芦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鱼巧妙连在一起,组成美好的装饰石雕图案,又蕴含了很深的民俗意趣。

六、语言文字

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共有声母71个,韵母55个,声调8个。水语与壮侗语族中的侗语、毛南语、布依语、仫佬语、壮语、傣语和黎语等有亲属关系,尤其与侗语、毛南语、仫佬语更为接近,并有许多同源词。

水语跟同语族的壮语、傣语相比,内部差别较少,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用水语互相通话。水语可划分为3个土语区,没有方言差别。第一个是三洞土语区,以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第二个是阳安土语区,以阳安甲乃村为代表。第三个是潘洞土语区,以阳和乡潘硐村的水语为代表。

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水语通称为“勒睢/泐睢(le1sui3)”,汉译为“水书”。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2500多个单字中,大部分为异体字。

水书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重点民族古籍进行收藏。2006年,水书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日常生活中水族地区通用汉文。

七、服饰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水族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是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通常肩部、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素雅文静。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八、节日习俗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历法——水历。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

水族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端节: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

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古华夏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称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这是水族最盛大的年节,也属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年节。端节首尾间隔,一般平成历时50余天,闰年为60余天。

额节:意为吃额,是荔波县永康、拉交地区水族的年节,除了没有跑马活动之外,过节的时段与内涵与端节相似。

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

苏宁喜节:水语音译,义为水历四月丑日节,水历四月对应阴历腊月,源于对生母娘娘祭祀的古节,被誉为水族的妇幼节,是贵州省三都县和勇村板孔、吉勇及相邻的独山县火寨等地的年节。

铜鼓节:是居住在都匀市基场、阳和两乡的水族,于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在陈蒙坡丫口寨欢度的节日。

1、昆曲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

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持续不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3、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节,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4、中国篆刻

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5、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

中国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皮影戏、中国剪纸、算盘、节气、中国书法、长城等。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3、算盘

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单的计算工具。“算盘”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所著的《书纪一》中。俗话说“算盘,四季控,经纬三才”。

4、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确立的干支历的基本内容。根据古籍记载,皇帝的家族开始制作干部和树枝,以确定年龄。“二十四节气”是指特定的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在历法中确立的“十二月建筑”。

5、中国书法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中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定稿的草书、楷书、行书,书法始终散发着艺术魅力。中国书法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

6、长城

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长城不是单一的隔离墙,而是以长城为主体,与众多城市、屏障、亭台楼阁、标志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凤凰戏诸侯”就发生在首都谢京(今陕西西安)。

-书法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