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诗经的植物意象需要买哪些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
——《诗经》中植物的意象
组员:韦眷、邓宁、朱冬艳、李铭瑞、张孟、刘懿瑾、穆姮、余艳婷、李通丽、王娟、陈辉
班级:文学院07级2班
《诗经》的创作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孔夫子有言:“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诗经》,可知这中国首部诗歌文学总集对古代读书人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现代人,为什么也要阅读古言的《诗经》呢?人们之所以看重这部历史久远的文学总集,除了欣赏古人文学艺术的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从中获取古人的智慧。何况历代经典很多都是从《诗经》中吸取精华,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成语,如“投桃报李”、“甘棠遗爱”等。因而要想读懂典,就一定要了解《诗经》。
《诗经》中收录了135种植物,要读懂诗的含义,必然要多识草木之名。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采芣苡,薄言采之”等。“蒹葭”实际上就是芦苇,“芣苡”就是车前草,都是现代常见的植物,但因为时代变迁,使用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无法得知诗句中植物名称所指为何物,这在体会诗的意境时必然会出现一些盲点。
《诗经》中写到的植物种类及其丰富。像《豳风七月》中就出现了20种植物。“桑”是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植物。在此,我们收录了其中上百种植物,依照该植物在《诗经》中的顺序,将其分为衣用、食用、药用、杂草、花草五大类。并标注难读之音,列出所有《诗经》中使用到主题植物的篇章名。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主题植物的特性。在了解这些植物不同的意象所指之后,读者就更能实实在在地领悟到古时人民结合了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智慧。
《诗经》植物意象研究之一
1、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国风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参差”两字,“寤寐”两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其实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其中没说的话,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万物,然后顺着自然的情势而行。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高洁”二字,高到未必,洁却是当的上的。《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来是可以能吃的吧!
2 葛藤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周南·葛覃》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在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象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要管束好,让葛藤根煲上靓汤,葛藤粉拌着炒出清香的鸡蛋,酒桌上饮到“千杯不醉”的能解酒的葛藤花。在不加管束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将当地的植物挤死挤光。野马一样的葛藤,是需要人心理性缰绳约束的。
3 卷耳(又名苍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南·卷耳》
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的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从诗的美学意义来说,吟读这句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水的妇人,在爱的光影的诱导之下,如何由生活里的一个活泼情形化做柔情缭绕的一缕轻烟,飘飘渺渺的飘落到平凡自然的一个物件---苍耳身上。而苍耳,则在静默时分,不再是个空间里单纯的自然形象,它被一种神秘之力开启了时间相连人心的通道,让一双痴迷的眼睛穿越地域阻隔,看到梦幻般的镜子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是如何行走在艰难的征途古道上。
就岁月所形成的席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极少将女子如水的形象看做是生命里可以绽放的艳丽花朵,女人们多是想要重新将水化成冰的坚固,挺着锋芒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是读这样的诗,内心里飘然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爱过妖媚果敢千倍。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西方的社会发展特征之间在产生融合性的对抗力量了。苍耳子上的短刺勾镰,体现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男女之间和谐关系所要体现的一种普遍联系,一种相互的不是外在利益形式上,而是在内在心理当中的的牵挂思念的柔和的共振情形。
就真正爱的久远形式,在这种如水柔情里,深藏着的,到不是一片弥散世界,而是有更深的力将结合在日常生活所要遭受的千转百回中间。然而,我们的世界里,脚下和人心上的节奏太快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很少有人在去冒险进入舒缓的付出和角力,不知道这是人们智慧了,还是更脆弱,更愚蠢一些。
想着,在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上,看到一个神情忧伤的柔媚女子,正站在一珠苍耳旁,苍耳是弓,思念是箭,它们指向的不是一瞬,而是神秘的永远被时间所钟情的爱的永恒。若有大师能做一国画成图,可取名《苍耳之思》,以寄托中国文化在一个女子,一分爱恋,一珠苍耳身上在千年时间里所积聚起来的人于自然之间看似相离,其实紧密相连的神秘关系。
4 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
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的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象是天上蟠桃园里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的结果。它默默的在香气缭绕的皇厅的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的裂岩粗沙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的神奇之物,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之外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的开始踏上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的。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日积月累的蜜露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经久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5 芣苡(又名车前子)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周南·芣苡》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不管《周南·芣苡》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其中,都有一种人和自然的对唱,有一种轻灵粗旷的人和自然紧密相和的音韵,和将自己从生的杂乱中淘洗出来的清新感觉,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走在静幽葱绿的自然里,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清澈和舒展,这不是属于哪个时代人们的专利,而应该是人的基因里,有藏着自身演进变化中得之自然的岁月源头。和自然亲之养之,这应该算是农业时代里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发却将人与自然想要组成的面目涂抹的模糊难辩。这中间既没有人的自以为主宰了多少的欢畅在,也没有因让清澈的自然变得狰狞的冷酷气息在,而仅仅是人这样一种动物,在展示自己欲望的过程中的结果。生命演进,在动荡的节奏里,总有一种平衡的因子,其中孕育着要么和谐要么纷乱的历史场景,在我们上溯历史的时候,总能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如何平衡,古人,在田间采车前子时唱着欢歌,今人呢?在丢失了那种轻盈的传承后,我们所认为的绚烂是不是已经得到?
6 、荆棘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其中的“楚”,就是我们时常在山间荒地里见到的纠缠一丛的尖刺满身的荆棘。荆棘在爱里,象个鉴证师,它在我们想要相互完全拥有的路途上,形成一些看起来难以逾越,实际上需要尽了智慧和心力才能冲破阻隔的屏障,以便让爱的深度和留在内心里的那份相互的珍惜持续的更为久长。这荆棘不仅会出现在我们的手边脚下,也会时常显现在我们心上。
和所爱怜倾慕的人之间,阻隔着千山万水,去寻找的路上,又铺着荆棘,该怎么办呢?踏过这片荆棘林,游过眼前滔滔的江面,到游弋着她的影子,飘荡着她的声音的对岸去。就世间真爱相遇的样子,上古的爱情故事和今朝的爱情故事里,拉开序幕的前奏,都是如此的雷同,可见,爱一字,其中琴瑟,动人处不在结果,而在爱时的恍惚、徘徊、思念、痛苦、幸福感、欢畅和相视时,见出舍我的深藏永恒的那一束不顾一切的激情荡漾的光里。
7蘩(白蒿)
白蒿。生陂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
8 蕨菜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召南·草虫》
蕨,在这句诗里,代表着一个永恒美妙的季节,代表着一片生命繁衍生息的旺盛的土地,代表着为激情所搭建的自然里最美不过的一方舞台,代表着两情相悦的一种自始至终的沉默欢喜的见证。从这种意义上,自然和人之间,在庇护和相互的认同里达成了一种不需言说的和谐。
蕨在植物世界的演化史当中,处在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边界上,从那些开遍四野的烂漫山花和果实的飘香入人肺腑的树木的基因里的上溯期中,有这种无主根的大部分都攀爬在山林灌木之下的旺盛植物的身影。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餐桌上的大众菜。被民间称做“吉祥菜”、“龙爪菜”的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是我常到深圳东北人餐馆吃饭时,常点的凉拌下酒菜。几筷子山野蕨菜下肚,杯朋换盏之间,满桌子的嬉闹里,总会滋生一种油脂商业味之外粗糙山野的古朴气息来。
明人罗永恭写的关于蕨菜的诗:“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是赞颂这种普通植物的不多的好诗篇,从色泽精粹的文字里猜测,此公应该是个吃里的好手。食色,性也,在人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色之为何,食之怎样,偶尔读读《诗经》,在这样包含了自然音乐声的句子里,自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清澈感觉,由心里生发出来。
9 苹 (大萍或白萍)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召南采苹》
古人祭祀前,采萍,采藻,行走在水边,是什么原因呢?在远古的农业时代里,水边,也许正是祭祀的佳处,水边才是一切生命繁盛的开始。而萍,正是水边繁盛水草里,被吟唱的祭祀者看到眼里的那种幸运的植物。
10 梨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召南·甘棠》
《诗经》里的甘棠,指的是山野梨,又叫棠梨,大概拇指和食指圈在一起,就是一个棠梨的大小了,长在山坡土凹里的棠梨,春天会开出美丽雪白的花,夏末时分,棠梨刚刚成熟时,挂在枝头一丛一丛的,土褐色,是一种成熟了诱人的样子,摘下来,放嘴里吃的时候,酸甜酸甜的,而且核大肉少,吃起来有很沙的感觉。
。“甘棠”的甘,应该是指熟透之后,果肉松脆的味道。
11 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
《诗经》里的梅,从收获的情形看,指的该是可以入药的梅果,梅在汉语里的发音为去声,轻声吟读,有温软含骨,刚柔相济的意味。自然里属于蔷薇科的梅,喜沿长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现,粉白嫣红,是长冬渐暖时,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风韵。
12 白茅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召南野有死麋》
猎人用白茅包起射杀的麋鹿,以表自己对自然馈赠的虔诚;怀春的女子,有男子来调着情事,两情相悦,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
很奇怪,读这样的文字,眼前就会有一个奇妙的图景,一个死生自灭,生机昂然的世界,四季的变化浓缩到很短的时间里,男欢女爱都让人无限的欢畅。
古代,白茅是洁白和柔顺的象征,闭上眼睛,可以想象一个洁白、柔顺的女子,陪着你在秋凉的河岸长堤上散步,这是一种温暖。
13 匏(匏瓜)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邶风·匏有苦叶》
匏瓜,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里,是一个站在河岸边上的年轻女子,等着迟迟未到的爱人,心里怅茫时,抒发情感的一个边饰。
“匏有苦叶”,其中之“苦”意,有伴随岁月,暂无着落,却又固执等待的那种神情。这首诗里最后的那种望着空处的焦虑眼光,因为不是指向一个结果,而是让情感的抒发落在没有到来的空处,所以,让这首简短的诗弥漫出一种几千年都没有散去的耐人品位的失落气息。有希望,但希望还没有到。这或许也是人面对时空悲喜交加的一种共有感情。不管心里已经拥有至爱,还是所爱还没有到来的人,品读出这首诗的滋味时,总会有一种深沉含实的悠扬共鸣,这也是匏在古时八音里发出的音色。
憨乎乎的匏瓜,随人的历史流转,身上没有落下什么骂名,它给予人的都是福至心灵的一些想象,不知道是人的好意,还是匏瓜的幸运。
14.茨(蒺藜)
墙有茨,不可扫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鄘风·墙有茨》
“道傍布地而生, 或伏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的蒺藜,无艳姿,无柳影,是天地万物中间,属于民众型的植物。但它随天候变换,在物尽天则的淘洗里,渐渐能果生暗刺,随着时间永生长存,这是它能够和人长久相处,并在相互间能够产生若有若无对话的原因。
春夏时长出不着眼的微草,秋来时,随吹落枝头枯叶的寒风,一分五裂,随意跌落在风使它走到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刺入那些闲歇的肉股,奔忙疾走的脚底,在草丛和绿叶间探究生活的手掌心里。在这种完全没有料想,却突然到来的使人拧眉咬牙却又无法言说清明的刺激里,蒺藜便和跳动的经脉,暗流的血液,撕裂的筋肉,有了撕扯不断的联系。
蒺藜的影子里没有喜悦,它让人更深的看到被认识之幕层层遮蔽背后那个脆弱的自己,让人想到不洁之念,隐隐滴血的暗疼,生命里无时无刻不有的小伤口,在光洁如玉的幸福里见到隐忍内心苦心经营的瓷器上的细微裂纹,在这些不着之味里,懂得一点对生命艰辛的怜悯,并流露天然的反照万物入心的自省。
《诗经·鄘风·墙有茨》里的“茨”,是蒺藜在古老先民的文字里出现过的地方。它说明了皇宫大院里,华美裘服和道貌岸然下面不可晾晒在阳光下面的丑态。其实,漂浮在欲望之海的人的空间里,不管宫墙还是百姓泥盆瓦砾的院落,哪里有绝对干净的地方。只不过,百姓之苦,是人世变换中,身心上承受苦中之最苦,记述喑哑的乐人和使人的历史得以传吟不熄的游吟诗人,在这些愤懑歌调和指斥文字里,为这些天下最苦之人内心不满有个心声找到得以流淌的出口,这或许是此诗深藏的另一层深意,也是让治世者听到民有怨声的另一种表达。
古人说: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这样的话,更进一步的说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但世间事,总是后知后觉者多,关于“遍布桃李,下自成溪”,恶怨之心向人,暗伏蒺藜铺就的胆战心惊路的道理,谁人不知。说,种蒺藜,得刺焉的,多已是走入局中的人自责的叹息。这样的叹息,生活里的人,谁人又曾少过。
15 唐(菟丝子)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鄘风·桑中》
“情丝”,在人心里攀附忧伤和喜悦生长,是一幅行云流水风雨雷暴的样子。关于“爱”的诗辞歌赋,基本上都生长在缠绵悱恻的雾帐里。
《鄘风·桑中》的第一句,算得上是菟丝子里生出来的情诗。爱着孟家之女的青年,看着联附在路边豆荚枝上金**的菟丝子,心里止不住的想象一些和心中倾慕女子将在一处的情形:在约会的地方,一起在沉默里消融聚在两人心上浓如云蜂之蜜的欢喜,一起说笑,让空气里振动的溪水一样的声音,把曾经孤独生活黏附在身上的浑浊洗的干净明澈,一起摘花,一起看雨,一起踏碎草,沾霜露,一起品尝水淹波涛一样的伤悲和春草初上花色萦绕的幸福。然后,一起站在沉静居所的窗口,听南风漫过云天,看淇水流逝天涯。这样的心思里所画的正是一幅云烟里变换的情丝缠绕出来的朦胧相思画。
诗中的“唐”,指的正是旋花科里的菟丝子,它是绕枝附生在胡麻、花生和大豆等植物的嫩茎上,来展开自己的生命画卷的。一棵菟丝子,金色鳞片枝上,夏秋时开细微乳白的碎花,秋里结出百万的子来,这是看似微小的生命,在对抗自然法则时显示出来的强韧力量。
16 麦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鄘风·载驰》
这首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美丽女子,为亡国亲人,孤身求援时,内心的心声。这个女子,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留名最早的女诗人,她的名字叫许穆夫人。 在妇女无名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一样的为家救国的心,在茂盛的麦浪里,孤身一人,扶辕驾车,去救危难中的亡国,许穆夫人决绝果敢的胸襟,才会感动齐人,来帮她驱除外辱,建立家园。
17 竹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卫风·竹竿》
《竹竿》是奇女子兼诗人许穆夫人的一篇思乡之作,文中之竹,是她回忆和亲人一起生活时,垂钓淇水之上,乐趣陶然的图画里,连接父母兄弟姐妹的一种附着物,那种望着水面,浅笑和静待当中无忧无虑的欢喜之情,是乡愁溶在水面上时,安抚人心的影子里对岁月流逝的不忍神色。
自然里的竹子,色泽淡雅,细圆修长,有节常清,韧而难折,中空有度。竹所生成的乐音里,笛使人动情,萧催人忧伤。竹子的身上,很好的反映了儒、佛、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立身向世的风骨,和抒情冶性的身影。象“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晋人王徽之,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都是千古让人惊讶的竹痴。对于正经历着农业社会过度到现代工业社会的我们,这种爱慕自然生灵,就象痴恋一个不舍女子一样的性情,既觉得有趣,又觉得难以合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节奏。
18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卫风·芄兰》
《芄兰》在历史上流传,随人心和政事的不同,演绎出多种被解读的图象。第一个画面里,少女埋怨少年对情事的懵懂,说,你虽然穿的象个大人,可你懂得我心吗?你看起来象个可以弯弓骑射的人,可是你怎么不懂得疼爱我呢?可能是古时候年轻夫妻之间,在内室里小媳妇耍小脾气时说的私房话。用带着音律的文字,写成的诗里,一个正皱着眉头,跺着脚,噘着嘴的爱恋中的幸福姑娘,青春的可爱与灵动的样子扑面而来。有阶级意识的第二种,说这首诗是人民对统治者骄横幼稚装腔作势不称其服的讽刺,文学多这样的解读,就意味着生命河床在逐渐干枯,生活当中轻灵柔和之水逐渐被利益和欲望的诡异裂缝吸收怠尽;第三种画面则有些现实主义的讽刺意味,指的是那些老而无能,又心绪难平的人,暗地里借这首诗来嘲笑年幼于自己的顶头上司,生活里这样的让人摇头的幽默画,真是多的数不过来。
19 飞蓬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卫风伯兮》
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飞蓬,学名狼尾蒿,西北乡下似乎也是这么叫的,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此草,生命力极强,长遍大江南北,是随处得生,随处得长的样子。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命运:为精神的魂灵献祭自己,离了物欲的河流,飞蓬也就是必然的生命状态了。
它的叶面上藏了上古《诗经》里的爱情,以及命运之无常和不得把握的苍凉况味。
20 木瓜---遇和爱的弹奏物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你给我木瓜,我给你美玉,木瓜和美玉,物的纷变而又安静的世界里,期盼着有的,是“永以为好”的爱,是一个唯一存在过,不属于任何其它人的“你和我”的神奇结晶物的永生世界。诗中直接而清澈的反复意象里,有象箭一样的射入时间在一瞬间裂开的缝隙里去的东西存在着。一瞬间出现的期盼里,能够看到一个幽蓝神秘的世界,能够看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的一双手和另一双手,能够看到飞旋世界里,奔跑在夜空上的留恋而又带着心愿的发着银色光芒的星星,和连在一起,静静飘落的两片雪花。“匪报也”,这可以解读成爱的声音吧。时常,我总觉得,永恒之爱的概念只是人在自我期盼中产生的完美情节的一种并不真实的幻念,它在互动的欲望世界里变化,总还是要有所报才能得成,这将是必然的法则,唯其如此,才能让虚实相互衔接的生活有平凡的面目和长久的力量。但愿意把一柄绿枝桠,一朵木兰花,在书页间,由嫩绿季节保存到干枯衰落时,依然放在随手可以拿到它的书架上,这种用一生来守侯的,其中所求,既是“匪报也”,也有“吾愿也”的一份欢喜。这更算是爱的声音了吧。然而,这个能够在某个未知路口展开的画面里,木瓜熟了么?
诗中的“投”字、“报”字,这是善念的果实和欣喜的花,是相遇时知心的笑,是琴键上可以弹奏的欢快流畅的音符,是木瓜的温软和美玉里的清凉和喜悦的平静,是爱所能成型的元素里起始的节拍。
21 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黍有《王风》之歌,始有千年不朽。黍若有灵,便是和人同生共灭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浩雀当鸣,以求同音,人心悲歌,觅的是个知己,千年而有同叹的,是因为同负一个永恒孤独的背影。这就有了“黍离之悲”,有了千古人心的沧凉滋味。
《楚辞》 中出现的动物细细数来约有 65 种,大概能分为 走兽、飞禽、鱼鳖、虫豸 四种。其中 马、凤皇、龙 出现次数占比很大,马还分为马和劣马。
在 《离骚》 中“乘骐骥以驰骋兮”的“ 骐骥” 便是好马、骏马,用来比喻 贤臣。 在此“我”甘愿做美人的前驱,也是间接的表明屈原自己愿为楚怀王鞍前马后。与 《思美人》 中的“勒骐骥而更驾兮”中基本意义相同,但 《思美人》 以思楚王始,以思彭咸终,此时屈原已经历过多年的遭难受罪,在此把骏马重新套起,是想表达 自己明知前途艰险,却不改变自己原来方向,一直向前走的决心。
在 《卜居》 中,“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 驽马 之迹乎?”说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呢,还是跟劣马亦步亦趋?通过对“骐骥”与“驽马”二者的选择,鲜明的表现出了 屈原不愿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不甘心就此融于那浑浊不清的世界 。与此相似的用法还出现在宋玉 《九辩》 中的第五、第十章中。( 《九辩》 的分段,古来有八、九、十、十一等几种,这里采取王逸与洪兴祖的意见,分作十一章)
第五章中“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作者指控“时俗”,推开骏马不去骑,驱赶劣马上了道。下一句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让我们联想到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悲叹 ,也可以看到楚辞中用骏马比喻贤才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篇章的后面连用三句含“骐骥”的句子主要凸显了骐骥的高洁,它不会违心屈志,以此表明抒情主人公不趋时媚俗,随波逐流。在揭露世道黑暗的同时,把自己闪光发亮的品格展现出来。骐骥意象在第十章中也有出现,“乘骐骥之浏浏兮”“国有骥而不知乘兮”中抒情主人公还是 以骐骥自命,埋怨国君不能对自己加以任用。
与骐骥意象同等重要的 鸾凤 意象也在 《九辩》 中出现多次,“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中骐骥与凤皇都是表明 抒情主人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决心。 而且 《九章·涉江》 中的“鸾鸟凤皇,日之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九章·怀沙》 中“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每组都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象,用以揭露社会现实的转折颠倒。如果说凤皇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那么“ 鸷鸟 ”也就是雄鹰便是 现实中的百鸟之王 。不过书中只在 《离骚》 中出现过一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不与凡鸟在一起,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它具有 卓然不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
《楚辞》 中善用对比,有“骐骥”便有“驽马”,那么有“凤皇”便有 斑鸠、鸩 。鸠、鸩等在楚辞中出现,比喻 心地奸诈的小人 ,在屈原与楚王之间作恶的佞臣。 《离骚》 中说:“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鸩为中国传说中的鸟,羽毛呈翠绿色,有毒,置于酒中便为毒酒,故有成语“ 饮鸩止渴 ”之说。鸠是斑鸠,此句中屈原对斑鸠的形容为“恶其佻巧”。但在后世民间文化中,斑鸠还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恐 鹈鴂 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董楚平先生的 《楚辞译注》 中译为 伯劳鸟 ,但其又名 杜鹃鸟 。它于春末之时鸣叫,所以它的鸣叫给人以迟暮感。这两句是说,我害怕子归提前鸣叫,使各种花草都失了去了芳香。诗人往往在怀念故乡,满怀离情别绪时,最喜用杜鹃这一意象。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又名子归,在暮春时节,经常悲鸣不已,叫声凄历,甚至叫得连嘴都出了血,似乎在叫 “不如归去” ,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离家在外的人听此叫鸣会更加思念家乡。
人们经常说“伤春悲秋”,如果《离骚》中的杜鹃是“伤春”的代表,那么《九辩》中的燕雁便是“悲秋”的象征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这几句写的是秋天所看到的景物,融入了诗人的悲伤之情。 鹍鸡 为古书上所写的形似天鹅的大鸟,大雁南飞,叫声低沉,并鹍鸡悲鸣, 映衬了作者心底的哀伤与悲叹 。
先人都爱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九辩》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通宵睡不着,哀叹 蟋蟀 之夜鸣。“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徘徊不止独自徒倚啊,听西堂蟋蟀的鸣声传透。作为哀伤喂叹之补充,蟋蟀这一意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诗经·豳风·七月》 中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蟋蟀是秋虫,它入室鸣叫表示进入天凉岁暮时节。对诗人来说,在凄清的夜晚,听着蟋蟀的鸣叫最易引起对时光飞逝的伤感。 小小的昆虫,所折射出的却是人生与自然的道理。
书中还多次出“ 龙 ”这个意象,龙一般为神话中出现的动物。 《离骚》 中多次出现此意象。如“玉虬”、“飞龙”、“蛟龙”、“八龙”等。有学者认为, 《离骚》 里的“龙”与“马”本为一体,是抒情主人公在理想与现实世界中坐骑的不同称谓。 而且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充分体现了龙与马的这种血缘关系。同样是写马,当诗人要表现出其摆脱小人得势,是非不分的浑浊环境,而超然高举的精神时,便用“龙”“飞龙”“玉虬”的说法,如一般乘驾而言,只起着指示行程的作用,或写在现实生活中的乘车彷徨,或表现对故土的依恋时,则称作马。我们在后世的文学中也能看到此用法的影子。像大家耳熟能详的 《西游记》 中的重要角色——白龙马。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后因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孙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把玉龙的项下明珠摘了,杨柳枝蘸出甘露,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为什么唐僧骑的马不能是其他神仙变的呢?偏偏是一条龙,是不是 《离骚》 中龙和马的关系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楚辞》 中的很多动物,如“白鼋”、“文鱼”、“巴蛇”等都在 《山海经》 中有记载。《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而其中记载的众多异兽的形象经常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也就会觉得是先秦人民的想象,不是真的存在。而 这样的动物大量出现在《楚辞》中使其更添浪漫奇异色彩。
读完《楚辞》后,仅管其中的动物比植物少,但我觉得 动物比植物更加生动,更加容易产生联想, 因为动物 本身就具有灵性和情感 ,所以更加贴近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地球上某一动植物的群落类型在地表的分布,早在很久以前就被人类所逐渐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于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对华夏各地动植物的了解。
在《禹贡》、《山海经》、《周礼》等早期古典著作中,都蕴藏有丰富的有关动、植物地理分布方面的知识。
本文2023-08-05 07:43: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