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关于刮痧的故事?比如说治疗疾病很有效的这样的。
刮 痧
中医疗法
基本介绍
刮痧来历
刮痧疗效
“痧”的概念
手法详述
历史发展
一、中医疗法
基本介绍
刮痧(Skin scraping) ,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来历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疗效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绍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手法详述
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注意事项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常见问题解答
★在刮痧的过程中和刮痧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刮痧的工具有很多,使用哪一种最好呢?
如同刮痧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
现在推荐两种刮痧板:
1、木鱼石刮痧板,木鱼石刮痧板是现今为止最好的刮痧板之一,其刮痧效果非常明显,风靡各大刮痧美容机构。
2、也可以选择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历史发展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痧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度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制品给人体皮肤可能造成的危害。
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
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得到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比传统刮痧疗法的经验方法有系统地提高。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采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绿色生态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刮痧能治哪些病?
刮痧可治许多病,举凡中暑、感冒、头痛、胃炎、腹痛、失眠、疲劳、风湿性关节病、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症、扭伤、五十肩、落枕、心悸、呼吸困难、高血压、贫血、经痛、生理不顺、肥胖、精力减退、近视、咳嗽吐痰、扁桃腺炎、呃逆、胃痉挛、食欲不振、下痢、晕车、宿醉、精神衰弱、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冷虚症、乳汁不足、膀胱炎、儿童虚弱体质、夜尿症、气喘、湿疹、荨麻疹、肿瘤、肝炎、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常见病、急重病、疑难病的防治中,皆有一定或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坚持实施循经走穴刮痧健康法,治疗妊娠纹、静脉曲张、增加儿童身高,提高视力,增强智能等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经临床验证,凡针灸、指压、拔罐、气功可以解决的病症,用吕教授刮痧健康疗法更是容易办到。若能彻底实施吕教授健康法的三步曲:排毒、刮痧加调理,重获健康幸福的人生,更是指日可待的了!
刮痧为什么能治病?
因为刮痧依据患者的病变和体质,辩证循经选穴,实施不同手法,使被刮拭过的经络和腧穴的微循环得以改善。起到调气行血,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营养组织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和纠正了阻经滞络的气滞血瘀,使经络通畅。经穴的循经感传以及其与相关的脏腑、器官的康复联系效应。使牌病理变化的脏腑器官和组织细胞,得以营养的补充,正扶邪祛,阴阳协调,人体的腑康脏健自身愈病能力得以恢复,人与自然适应能力得以平衡。
刮痧(Skin scraping) ,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明代郭志邃著有《痧胀玉衡》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各类痧症百余种。近代著名中医外治家吴尚先对刮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痧的来历与道理:“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这种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原理: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作用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结了40多种痧证,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
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工具、体位:刮痧板由水牛角制成,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手法详述:古钱币是刮痧疗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经发展到专业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在刮痧的过程中和刮痧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
而会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的问题,要看刮痧者自己的定力,毕竟刮痧不是吸毒
刮痧对身体的好处:
1、促进代谢 排出毒素。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刮痧能够及时地将体内代谢的“垃圾”刮试到体表,沉积到皮下的毛孔,使体内的血流畅通,恢复自然的代谢活力。
2、舒筋通络。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在明显减轻疼痛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病灶的恢复。
3、调整阴阳。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刮痧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刮痧对身体的坏处:
1、长期刮痧,不加节制会造成皮外组织损伤,不但无助于缓解疲劳,长期刮痧对于皮肤是一种伤害,而且也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对于健康是不利的。
2、对于有皮肤溃疡或者其他皮肤病症的人群,刮痧会对本来就脆弱的皮肤组织造成更大伤害,而且也会引起感染,而且会加重病情的发生,所以说一定要注意皮肤疾病的人要禁忌刮痧。
3、对于某些有血液疾病的人群,或者是心脏、肝脏功能有问题的朋友,刮痧也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而且容易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对于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和伤害。
扩展资料:
刮痧的禁忌: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3、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4、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7、过度饥饱、过度疲劳以及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出现虚脱的情况。
8、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9、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人民网-刮痧好处多 夏季刮痧这些原则不能忘
-刮痧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科正宗》卷二方之冰硼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45 冰硼散的药理作用 5 《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冰硼散 51 冰硼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法 5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55 功能主治 6 《外治方》之冰硼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之冰硼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75 注意 8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冰硼散 81 冰硼散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9 《青囊秘传》方之冰硼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0 《囊秘喉书》方之冰硼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1 《痧胀玉衡》卷下方之冰硼散 111 冰硼散的别名 112 处方 113 制法 114 功能主治 115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之冰硼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3 《咽喉脉证通论》方之冰硼散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4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方之冰硼散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5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冰硼散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55 注意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冰硼散 161 处方 162 制法 163 功能主治 16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冰硼散 171 处方 172 制法 173 功能主治 17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75 注意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冰硼散 181 处方 182 制法 183 功能主治 18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19 冰硼散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处方 193 制法 194 性状 195 鉴别 196 检查 197 含量测定 1971 朱砂 1972 冰片 1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9722 校正因子测定 19723 测定法 198 功能与主治 199 用法与用量 1910 贮藏 1911 版本 20 冰硼散药品说明书 201 药品名称 202 药品汉语拼音 203 剂型 204 性状 205 冰硼散的主要成份 206 冰硼散的功能主治 207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 208 注意事项 21 冰硼散中毒 211 主要成分 212 不良反应表现 213 治疗要点 2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冰硼散 冰硼散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īng péng sàn
2 英文参考Bingpeng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ingpe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ingpeng s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冰硼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五首。
冰硼散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外科正宗》卷二方之冰硼散 41 处方冰片五分,朱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钱[2]。
冰片15克 朱砂18克 玄明粉 硼砂各15克
42 制法上药为细末[2]。
共研极细末。
43 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二方之冰硼散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音哑作痛。现用于口腔、咽喉急慢性炎症及慢性结肠炎[2]。
《外科正宗》卷二方之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之功效。主治喉癣,喉痹,乳蛾,重舌,木舌,紫舌,口舌生疮,兼治牙痛。现用于口腔、咽喉急慢性炎症及慢性结肠炎。
4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搽患处,甚者日搽5~6次[2]。
吹、搽患处。病甚者每日五至六次。
45 药理作用本方具有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和镇痛、抗菌、抗炎作用[2]。
抑制痢疾杆菌作用 《中华内科杂志》1960(3):254,本方在浓度为0125%时已能抑制志贺氏、施氏痢疾杆菌;在浓度为025%时,能抑制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证明对慢性结肠炎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5 《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冰硼散 51 冰硼散的别名回生丹、冰硼散[2]。
52 组成冰片六厘,麝香四厘,硼砂一钱,牙硝三分[2]。
53 制法上药为细末,入瓷瓶封固[2]。
5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次少许,吹患处[2]。
55 功能主治《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冰硼散主治咽喉肿痛[2]。
6 《外治方》之冰硼散 61 处方冰硼散3支,六一散(30克)。
62 制法拌匀。
63 功能主治《外治方》之冰硼散的功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足癣,一般3天左右可见效。
6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于晚上将脚洗净抹干后,用药末干擦患处。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之冰硼散 71 处方薄荷3钱,黄芩5钱,川连5钱,甘草5钱4分,元明粉5分,青黛3钱,洋儿茶3钱,西豆根2根,黄柏5钱,硼砂5钱,上梅片1钱。
72 制法上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之冰硼散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7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将药粉少许吹敷患处,日34次。
75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白喉忌用。
8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冰硼散 81 冰硼散的别名金丹
82 处方硼砂2钱,风化霜2钱,僵蚕(炙)3钱,薄荷叶1钱,生矾1钱,冰片5分,滴乳石3钱,人中白(煅)3钱。
83 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
84 功能主治《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冰硼散主治喉间肿痛,或蛾痈。
85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吹患处。
9 《青囊秘传》方之冰硼散 91 处方月石3钱,梅片1分,西黄1分,僵蚕1钱,青黛3分。
92 制法上为末。
93 功能主治《青囊秘传》方之冰硼散主治一切喉症,及口内诸症。
9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吹之。
10 《囊秘喉书》方之冰硼散 101 处方冰片1分5厘,硼砂3钱5分,制僵蚕3分,牙消2钱5分,蒲黄7分,制胆矾5分。
102 制法上为细末。
103 功能主治《囊秘喉书》方之冰硼散主治急喉风,双单乳蛾,喉痈,牙关紧闭。
10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吹之。
11 《痧胀玉衡》卷下方之冰硼散 111 冰硼散的别名二十五号震象方、竹一
112 处方硼砂2钱,天竺黄2钱,朱砂2分,玄明粉8厘。
113 制法上为末。
114 功能主治《痧胀玉衡》卷下方之冰硼散主治痧证,咽喉肿痛。
115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二十五号震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竹一(《痧症全书》卷下)。
12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之冰硼散 121 处方冰片3分,硼砂1钱,胆矾5分,灯心灰1钱5分。
122 制法上为细末。
123 功能主治《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方之冰硼散具有吐痰涎,出毒气之功效。主治白喉。
12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入喉中。
13 《咽喉脉证通论》方之冰硼散 131 处方冰片1钱,硼砂1钱,山豆根2钱。
132 功能主治《咽喉脉证通论》方之冰硼散主治喉症。
133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吹患处。
14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方之冰硼散 141 处方冰片5分,硼砂5分。
142 制法上为细末,瓷瓶密贮。
143 功能主治《外科证治全书》卷二方之冰硼散主治舌上生核,强硬作痛;及咽喉肿痛。
14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搽擦患处;或用衣钟点破擦之。
15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冰硼散 151 处方生硼砂1两,玄明粉1两,冰片1钱5分。
152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1钱重瓶装。
15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之冰硼散具有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牙齿肿痛,牙缝出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15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将散少许,擦在痛处;咽喉肿吹于患处,待口涎徐徐流出,1日数次。
155 注意忌烟、酒、辛辣食物。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冰硼散 161 处方硼砂3两,冰片5钱,僵蚕5钱。
162 制法上为末,每包5分,分3次搽用。
16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冰硼散主治口腔破溃。
16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敷搽患处,或泡水漱口。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冰硼散 171 处方冰片7钱5分,硼砂7钱5分,生石膏2两,元明粉2两。
172 制法上为极细末。
17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冰硼散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17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次35分,吹患处。
175 注意忌辛辣之物。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冰硼散 181 处方生石膏1两,硼砂7钱,白僵蚕1钱,梅片3分。
182 制法上为极细末。
183 功能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之冰硼散具有清毒化腐之功效。主治口疮舌肿,咽喉糜烂,牙痛齿衄,舌干唇裂。
184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吹擦皆效,先用冷茶漱口,漱净擦药,每日用56次。
19 冰硼散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冰硼散
Bingpeng San
192 处方冰片50g、硼砂(煅)500g、朱砂60g、玄明粉500g
193 制法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194 性状本品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195 鉴别(1)取本品1g,加水6ml,振摇,加盐酸使成酸性,滤过,分取滤液3ml,点于姜黄试纸上使润湿,即显橙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变深,置氨蒸气中熏,变为绿黑色。
(2)取(鉴别](1)项的剩余滤液,加氯化钡试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后,沉淀在盐酸中不溶解。
(3)取本品1g,置试管中,加水10ml,用力振摇,在试管底部很快出现朱红色的沉淀,分取少量沉淀用盐酸湿润,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即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4)照[含量测定]冰片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
196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197 含量测定 1971 朱砂取本品约3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加热使朱砂溶解,放冷,加水50ml,并加1%高锰酸钾溶液至显粉红色,再滴加2%硫酸亚铁溶液至红色消失后,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63mg的硫化汞(HgS)。
本品每1g含朱砂以硫化汞(HgS)计,应为40~60mg。
1972 冰片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1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聚乙二醇20000(PEG20M)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25mm,膜厚度为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100℃,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00℃;分流进样。理论板数按龙脑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9722 校正因子测定取正十四烷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8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龙脑对照品、异龙脑对照品各约10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25ml与内标溶液2ml,摇匀。吸取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分别计算校正因子。
19723 测定法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25ml与内标溶液2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吸取续滤液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冰片以龙脑(C10H18O)和异龙脑(C10H18O)的总量计,不得少于30mg。
198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199 用法与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1910 贮藏密封。
19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0 冰硼散药品说明书 201 药品名称冰硼散
202 药品汉语拼音Bingpeng San
203 剂型每瓶3g。
204 性状冰硼散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
205 冰硼散的主要成份冰片、硼砂(煅)、朱砂、玄明粉。
206 冰硼散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207 冰硼散的用法用量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208 注意事项1过敏体质者慎用。
2孕妇慎用。
21 冰硼散中毒 211 主要成分冰硼散的主要成分为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具有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的治疗[3]。
212 不良反应表现外用致中毒可出现烦躁、粪便呈西红柿样、皮疹、大便潜血阳性、呼吸加快、神志不清、因循环衰竭致休克死亡[3]。
213 治疗要点有谁知道关于刮痧的故事?比如说治疗疾病很有效的这样的。
本文2023-11-02 21:16: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