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柳宗元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4收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柳宗元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第1张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石刻上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人所写;(2)石刻上的“永”字等,仿佛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3)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每点1分)

小题1:(1)虽然把上面的文字肢解得残缺不全了,还是不能接近古人。

(2)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

(3)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去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

小题1:经:合乎常规

小题1:都作介词,译为“在”;B、则:副词,就;连词,却;C、之:代词,代这些事情;助词,取独作用;D、且:连词,并且;助词,将要

小题1:根据句法结构和对举句式可得知。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二段,找出三点,整合答案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采分点为:(1) “支离”“犹”“近”(2) “庐”“其”“尚” (3) “使”“伪”“冒”“教”。

参考译文:

宗元上:元生来,得到你的信,很好;凡是他所称赞之事信中都有详细明白的说明。元生就将你所管辖地区中那个在父亲坟墓旁边建房子守孝的人所得到的石刻文字,临摹了给我看,说你将会向皇上禀告此事,我因此感觉不安和疑惑。

早年我就喜欢观赏古代的书法作品,家中收藏有完备的晋、魏时期人所写的书信。而且二十年来,长安城中那些喜爱书法的富贵人家中所藏的书法墨迹也都看遍了,几乎没有什么遗漏。因此还比较善于鉴定书法,即使没有看到作者的名字,看后也可以辨别它是哪个时期的作品。再说文章的形式,古代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你是个非常精明聪慧、博闻多见之人,难道对此却未加考究吗?现在看这个石刻上面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人所写的。虽然把上面的文字弄的残缺不全,但还是不能接近古人。因为石刻上的“永”字等,颇有模仿王羲之写字用笔的变化之处,这都是永嘉时期书法所没有的。而且其文辞很粗浅,如同现在所谓的律诗一样,西晋时期大概还没有这种诗律声调,这简直太荒谬了!又说是在墓旁栽上松树,被乌鸦拔掉了,于是在那里挖出了石刻,这种怪异的现象,更是离奇,令人难以相信。莫非是在弄虚作假吧。

而且古人这样说:“葬,是藏的意思”,“在墓地上封很高的土和植物”,有学识之人还对这种做法提出了批评,何况是在墓地旁边建造房子居住呢?这难道值得我们去赞扬吗?圣人已经规定了丧葬的制度,又颁布了一定的法令,如果做得太过分,就是歪门邪道了。因此坚持中正之道的人不会崇尚怪异的行为,教化人的人希望人们诚实可信,因此对矫枉造作和弄虚作假的行为都非常厌恶。超过了规定的守孝制度还没有除孝,应该住在厅堂之中却故意住在墓地旁边,这就是中正之道的罪人。何况又伪造怪物,用鬼神来骗人,触犯了国家的法令,以牟取利益呢?伪装孝顺,却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求取利益,这种事情,确实是讲究仁爱的人所不忍心去揭发指责的,唯恐会有伤于风化。但是如果弄虚作假之事也可以做,利益可以靠欺骗来取得,那么道德教化就会败坏了。像这样的话,不去理睬它就可以了,将其掩盖而不让大家知道也是可以的。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 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此书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康熙字典》出,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有删节)柳宗元宗元白:元生至,得弟书,甚善;诸所称

小题1:C小题1:A小题1:D小题1:(1)石刻上的文字,所署的年号为“永嘉”,可上面的书法却是当时乡下人所写;(2)石刻上的“永”字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