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什么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尚书是什么官,第1张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尚书”的发展

在汉初时期,尚书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共称为六尚。汉武帝时组建内外朝,提拔尚书,因系近臣,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中央的决策中枢。到汉成帝时,尚书令成为了直接为皇帝负责的“政府首脑”。魏晋南北朝之后担任宰相之职。

在唐朝说到尚书就一定要谈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最先源于东汉的尚书台,刚才说到汉成帝时尚书令已集政府大权于一身,这不免会出现专权和腐败,这也是每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到三国时期为了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形成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到隋唐时期逐渐完备。在唐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就任过尚书令。

-尚书

1、简介:《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2、释义:《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方史书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其解释如下:

1、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经典,也称为《尚书大传》。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部政治经书,包含了周代各个时期的历史记载、政治文书和文化记录。最早版本的《尚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后来陆续有不同版本的编纂,包括《毛诗》、《尚书谟》、《尚书甫田》等。

2、尚书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又被称为《尚书大传》。其中,大传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的记载,记录了周代国家的兴衰、社会制度、王室政治等内容。它也是后来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一,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与仁义道德、政治伦理相关的内容。

3、尚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如《尚书大禹谟》、《尚书召旻谟》、《尚书虞曲谟》等,都包含了早期中国君主治国的智慧和哲学思考。这些篇章强调了君主应该以仁爱治国,尊重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确立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伦理观念。

尚书的由来

1、尚书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尤其是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当时,周朝的国家体制已经相对稳定,国家事务日益繁复,政府需要书写和保存重要的政治文书以维护国家政权和制度。

2、为了记录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历史,周朝建立了官方档案机构,名为尚方。这个机构负责管理各种文书、政令、诏书以及其他重要记录。尚方的任务包括归档、复制、编纂和保护这些文献,以确保政府机构和国家管理的正常运行。

3、部分记录了重要的国家政治事件、国君的命令和政策,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这些文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反映了周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这些尚方文献逐渐汇编成《尚书》,并包括上下两篇。

《尚书》,字面意思是“远古之书”或“高贵的书”,原称《书经》,也能单称之为《书》。它是国内最历史悠久的一部史籍,在其中储存了多个殷周时期的历史时间文档和初始原材料。《尚书》是第一部用文本记述的中国上古史。古代人“尚”与“上”通用性,“书”原先便是史。上古时候,史为懂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因为这一部书所记述的是远古的史事,因此叫做《尚书》。它在其中含有的文体活动十分复杂,里边有正儿八百的历史数据,也是有王、重臣、知名人士的人物传记、采访和发言稿,乃至也有当然课程中的毕业论文和专业书籍,总而言之是一切有价值的古时候材料的集部。

《尚书》由来各不相同,最开始全是一篇或2~3篇在一起零零散散地广为流传下来的,之后孔子在晚年时期集中注意力梳理史籍,在“书”类参考文献中筛出100篇编在一起,作为学员教材内容,这才第一次拥有集结方式的《书》发生。在儒家文化中《尚书》具备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但做为这一部书的总编,孔子也有一个问题,那便是他编“书”单纯是出自于本人的学术研究必须,这些不符儒家文化的“书”孔子当然就并没有编进来,有一些“书”也就因而渐渐地消亡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施行《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广为流传产生破坏性打压,原来的《尚书》抄本几乎所有被烧毁。汉朝再次高度重视儒家文化,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朝行驶文本篆书写的《尚书》,共28篇,大家称作今文《尚书》。西汉时,流传鲁恭王在拆卸孔子故宅一段墙面时,发觉了另一部《尚书》,是用秦代六国时的文字写法的,大家称作古文《尚书》。古文《尚书》通过孔子后代孔安国的梳理,书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在西晋永嘉年里的战争中,今、古文《尚书》统统流失了。

今存于《十三经注疏》的《古文尚书》有58篇,在其中的33篇与汉朝传本文本大多同样(仅有极少数章节的合分、命名不一样),此外25篇是晋代人的伪作。草窗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普遍吸取先人考订成效,革除25篇伪作,将书目再次厘定为29卷,大多修复了汉朝《尚书》传本。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的名字有三种解释:“尚”就是上,意为上古之书;“尚”是尊崇,意为人们尊崇的书;“尚”指君王,意为朝堂之书。

《尚书》共二十八篇,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虞书:《尧典》、《皋陶谟》;

夏书:《禹贡》、《甘誓》;

商书:《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周书:《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尚书是什么官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