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意思是什么?【古籍】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6收藏

【古籍】的意思是什么?【古籍】是什么意思?,第1张

古籍的意思是什么?古籍是什么意思?

古籍的意思是:古籍gǔ jí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览古籍,信伊人。」  ●唐杨衡《游陆先生故巖居》诗:「拾薪遇遗鼎,探穴得古籍。」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古籍」在《汉语大词典》第3435页 第3卷 29★「古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4页★「古籍」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古籍gǔ jí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 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览古籍,信伊人。」   ▶ 唐·杨衡《游陆先生故巖居》诗:「拾薪遇遗鼎,探穴得古籍。」   ▶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古籍的拼音gǔ jí

古籍是什么意思

古籍

gǔ jí古代典籍。泛指古书。●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览古籍,信伊人。」●唐杨衡《游陆先生故巖居》诗:「拾薪遇遗鼎,探穴得古籍。」●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古籍」在《汉语大词典》第3435页 第3卷 29 ★「古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64页 ★「古籍」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古籍

gǔ jí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 南朝·宋·谢灵运《鞠歌行》:「览古籍,信伊人。」 ▶ 唐·杨衡《游陆先生故巖居》诗:「拾薪遇遗鼎,探穴得古籍。」 ▶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第一章第一节:「当然我们不能说东郭牙是语言学专家,但是这些语音学常识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也算是难能可贵的。」

古籍的英语单词1ancient works2ancient books

用古籍造句

1本文广泛搜集语例,对该书中的九个称谓词语加以考释,同时修正了大型辞书和古籍校注中与此相关的失误。2从浩瀚的古籍中搜集有关地层情况的记载;有如沙里淘金;但为了给祖国地质科学提供资料;付出这辛勤的劳动是必要的。3但各种繁体字版古籍中也有少许字用的是比今天的规范简体字笔画更简的字。4该文从古籍收藏环境、虫防蛀、籍修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古往今来古籍保护的方法。5历代古籍中透析出的锡伯族族源、族称6他从古籍书店买来一本《诗经选译》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7他对古籍的诠释所建构出来的文本意义,成为他写作史传类文章的基础。8文摘:世界上有18家图书馆收藏着中国散佚的266部中医古籍,其中的206部是日本内阁文库的藏书。9携运文物出境时,必须向海关申报、关凭“文物古籍外销统一发货票”和文物管理部门盖的鉴定标识查验放行。10要在浩瀚的古籍里搜集有用的材料;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不然;就会如堕烟海;茫无头绪。11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帮助编辑和出版中文古籍图书可以比以前更加容易。12用简体字写作时,如果要引用繁体字版古籍中的文句,则应把其中有简体字的繁体字简化。13摘要从刘向校书与古籍流传之间关系来看,应以“类”的观念对待刘向校书前的诸子文献。14这位老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古籍,如今已经是博大精深了。15中国古籍辨伪16中国古籍辑佚17中国古籍形制18专书成语研究对古籍的今注今译有着纠谬补缺的作用。>

汉语中“历史”一词,学术界多认为乃清末由日语引进而不见于中国古籍。其原因是古人著文力求洗炼简捷,能用单字表述者,则尽量不用双字,故而我中华古籍中名词以单字为多,古代汉语中亦鲜见“历史”一词之身影。大型权威工具书《辞源》中亦不见“历史”之辞条,其“舶来品”身份似成定论。其实不然,就笔者掌握的史料,“历史”一词于中国古籍出现不止于一处,且含义与当今该词汇十分接近甚至等同。中国古籍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且种类繁多,名目丰富。尤其是先秦时期,史书之名多不用“史”字冠之。据传在先夏时期中国就有四部非常著名的史籍,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之语:“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由此可见,早在2500年前,楚国左史倚相即已能通上古名著而闻名于朝野,所憾者乃是《左传》对上述四部上古名著之内容与形式未予说明。据称是由孔子所撰《尚书序》中有云:“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考虑到广义之“史”乃人类一切活动之记录,由此而论,“坟”、“典”、“索”、“丘”可被看作中国最早史书之名。其后,记事之史一般被称之为“志”,如《夏志》、《商志》、《周志》等等,即中国上古三代之史是也;春秋时,孔子作《春秋》,乃古来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影响深远,其后遂有《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吴越春秋》等效颦之作,“春秋”亦成史书之名;至汉代时,司马迁撰《史记》,班固撰《汉书》,则记、书皆可为史书冠名;后又有称史书为历者,如《吴历》、《晋历》等。在一段时间内,记、书、志等数名曾可并用,如前四史就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而正史中除《史记》外,以“史”为名者,则始于唐代初年成书的《南史》、《北史》。将历和史合为一词而曰“历史”,始见于韦昭所撰《吴书》,中有“(赵)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之句;《南齐书》之《武十七王传·子响传》中,亦有“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之语。然较之于“史”字之现身频频,“历史”一词则属凤毛麟角,实难觅其踪迹于典籍之中。至明代万历时,袁了凡作《历史纲鉴补》,将“历史”一词用于书名,影响较大。约在明代末年,日人得之后如获至宝,携至东瀛。后日本学界翻刻该书,流传遂广。至日本更新学制,教育机构选用“历史”一词作为科目名称,其名始大盛。清末民初,我国学界先驱于学术名类方面多受日人影响,如皮锡瑞、章炳麟、夏曾佑诸史学前辈著书立论、传布新知,凡涉及史学时多喜用“历史”一词,国人受其熏陶,“历史”一词遂耳熟能详。其实“历史”即“历代之史”,与“史”字之泛指于含义上完全可以等同并用;而“史学”与“历史学”相较,后者除多耗用一字之笔墨而显得臃肿罗嗦外,实难区别其所指。由此可见,历史一词绝非舶来,而是“出口转内销”者也。

倭寇的国语词典是:明初日本海盗侵扰我国沿海各省,时人称之为「倭寇」。词语翻译英语Japanesepirates(in16thand17thcentury)_德语Wokou(Eig,Gesch)_法语wako,piratesjaponais。

倭寇的国语词典是:明初日本海盗侵扰我国沿海各省,时人称之为「倭寇」。词语翻译英语Japanesepirates(in16thand17thcentury)_德语Wokou(Eig,Gesch)_法语wako,piratesjaponais。注音是:ㄨㄛㄎㄡ_。词性是:名词。结构是:倭(左右结构)寇(上下结构)。拼音是:wōkòu。

倭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倭寇Wōkòu。(1)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强盗。

二、引证解释

⒈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亦用以称日本侵略者。引明谢肇_《五杂俎·地部一》:“亦使浙直诸军士因之习於海战,倭寇之来,可以截流而御之。”《明史·外国传三·日本》:“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陈毅《哭叶军长希夷》诗:“东进杀倭寇,举世惊风雷。”

三、网络解释

倭寇(十三至十六世纪的海盗)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也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从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大起。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但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靖后期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关于倭寇的诗词

《戊寅夏,倭寇陷桐,予与吴吟阁诗老各避地山乡》《海上·明时倭寇已__》《倭寇屡以飞机扰皖垣,范之暂避来桐》

关于倭寇的诗句

百年不变犹倭寇拔剑光寒倭寇胆明时倭寇已__

关于倭寇的成语

穷寇勿追无寇暴死穷寇勿迫穷寇莫追视为寇雠反掖之寇山木自寇视如寇仇落草为寇

关于倭寇的词语

穷寇莫追穷寇勿迫败寇成王穷寇勿追山木自寇无寇暴死养寇自重成王败寇视如寇仇视为寇仇

关于倭寇的造句

1、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剩砖结构赭**塔身。

2、到时倭寇也发现没了后顾之忧,就会全力攻击棒子,我们必胜,最后顺带着把拼得只剩残兵败将的倭寇一起端了,大家认为如何

3、中国境内的一些窝主、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

4、明朝嘉靖年间,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中兴事前,而明世宗,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

5、他最恨倭寇和蒙古人,马上下令锦衣卫严讯严世藩等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倭寇的详细信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