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有什么好处的历史渊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泡脚有什么好处的历史渊源?,第1张

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慢下来,寻求安逸之道,比如养生是目前比较热的话题之一。提到养生很多人就想起了泡脚,那么泡脚的好处有哪些?

  一、泡脚的好处

  1泡脚第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寒的功效,特别是冬天睡前泡椒鸡睡觉,这是人生中一大乐事。

  2泡脚可以调理月经,部分女性存在宫寒的情况,月经时间不规律、月经量少、月经持续时间短,这时候进行适当下的泡脚可以促进自身体内循环,缓解气血瘀滞的情况,达到调理月经的功效。特别是泡脚时适当下加些东西效果更好,比如艾草、生姜、藏红花等等。

  3泡脚可以达到改善睡眠状况的功效,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人存在神经衰弱、失眠等情况,这是需要注意的,长期睡眠质量差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睡前泡脚可以促进脚部循环,身体发热,更有助于入眠,泡脚时加入薰衣草改善睡眠状况效果更好。

  4泡脚可以祛寒,冬天一到,大家都特别怕冷,特别是女性对存在手脚冰凉的情况,常常因为脚冷睡不着觉,那么睡前泡脚是很有帮助的,泡完后及时穿上厚袜子,可以让你更快入眠。

  二、泡脚注意事项

  1泡脚时要注意把握时间问题,把握尽量不要泡太久,睡前泡效果最好,泡的时间多在20-30分钟之间,泡太久可能会有头晕的情况发生。

  2泡脚时要多关注水温情况,尽量不要太高,40度左右最好,泡脚时水温太高将会给我们的脚部皮肤造成伤害,长期下去会有脚部发黑的情况发生。

  3泡脚时尽量不要太饿会在太饱,太饿泡脚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严重时昏迷、休克,这都是很有可能的,一定要特别注意。太饱时泡脚也是不恰当的,饱的时候需要一定的体力来促进消化,如果这时泡脚血液循环在下肢,很可能发生消化不良等情况。

  泡脚虽然好,但平时也应把握注意事项,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

用新鲜的马齿苋熬水泡脚。

将新鲜马齿苋清洗干净,去除黄叶和老茎。将马齿苋放入清水中,煮开之后再煮5到10分钟左右。将马齿苋拿出来,兑入适量凉水,将脚放下去浸泡20分钟左右。 

马齿苋是佳蔬良药兼俱一身的野菜,早在南朝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即有记载。《滇南本草》称其能“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杀虫,疗疮红肿疼痛。”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利水通淋、抗菌杀虫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齿苋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扩展资料:

马齿苋性喜高湿,耐旱、耐涝,具向阳性,适宜在各种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较好。其发芽温度为18℃,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超过20℃时,可分期播种,陆续上市。保护地栽培可进行周年生产。

中国南北各地均产。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人民网-药食俱佳:马齿苋(养生百科)

-马齿苋

泡脚注意事项

时间段:睡觉之前

泡脚的最佳时间是 晚上九点 ,睡觉之前。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此时泡脚可以增加身体的热量,气血运行通畅,呵护脏腑 健康 。

泡脚后最好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

泡脚时间控制在 20 40分钟

切忌没完没了的加水泡脚, 泡脚时间过长,血液流入脏腑过多,给身体增加压力。

所以,藏御堂提醒您,泡脚时间适可而止,不可因为舒服,就随意拉长泡脚时间。

很多顾客问藏御堂泡脚 水要多深

不是把脚放水里,就叫泡脚,泡脚的水深有讲究, 泡到小腿三阴交处 ,激活小腿处经络,给腿部做一个按摩,让身体下半部分循环加强。

至于水深,木桶的深度就够了,为什么提倡木桶呢?

因为 用木桶泡脚,足底也是暖的 ,很舒服。不像塑料盆,就算盆里是暖的,盆底也是凉的。

而且,木材本身具有 植物特性 ,就比如之前的香柏木足浴桶。

《唐本草》记载:香柏木性味甘平,入心、肝、脾、肾、膀胱诸经。缓解松弛神经,安抚波动情绪,减轻日常工作压力……

所以说,泡脚要用木桶泡到小腿三阴交处。

水温

关于水温,藏御堂提醒过很多次了, 37—40 。为什么反复强调水温,这是因为, 水温过高,血液会大量向下肢流动,引起身体不适

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 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所以要用温水泡脚,而不是烫脚。

最后,一定用手试温。泡脚时,不能确定水的温度时,建议用手试而不要用脚试,因为手比脚对温度更敏感。

藏御堂提醒泡脚 后背微汗就好

用热水泡脚,一直泡到 后背微微有点潮湿 的感觉,或者额头出汗时,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此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能泡到大汗淋漓才算罢休。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因此只要微微发汗即可。

姿势

泡脚时,要 端正坐姿 ,因为泡脚本身,是一个全身气血顺畅的过程。如果,泡脚的时候,窝着,躺着,会让气血遇到阻碍,影响泡脚 养生 的初衷。

养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练武,练瑜伽的过程中,很注意养神。

大家经常提到一个词闭目养神。就是在修养的过程中,闭住眼睛,关闭视觉的通道。

把整个人静下来,把自己从烦杂的生活中“捞出来”, 专注于当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被外物所影响,从而获得真正地宁静与休息。

藏御堂足下一盆汤,全身好通畅!

艾叶能泡澡,驱冬春寒湿。

洗艾澡实际上是药浴疗法的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长于农历二、三、四月,药理主温理祛风邪,用艾草泡脚、洗澡,可驱冬春寒湿。“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扩展资料:

阳春三月,艾叶飘香,此时的艾草既鲜嫩又壮实,艾草除了用来“灸”,原来还能入膳和入药。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时机。

中医指出,艾叶不仅是一款常见的蔬菜,也是一味实用的药材。在《诗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关于艾叶医药用途的记载。在民间为了治病祛邪,也有三月三吃艾糍粑,五月五门口挂艾叶、洗艾叶药浴的风俗。

人民网——艾叶沐浴 强身健体

泡脚是养生的一种方式,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还能抵抗各种疾病。 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句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

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这是因为科研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时热刺激会使足部微循环加快,毛孔开放。

 ⑴促进血液循环。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尤其是对那些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的人,热水泡脚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⑵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从医学理论来讲,脚上有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射区和穴位,以及经络,很多人都做过足疗,按摩师点压我们的脚时,会感觉痛疼、酸胀,这种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我们相应的反射区脏腑有问题。所以,当我们做完足底按摩后,会感觉浑身轻松。同时,人体脚上有6条主要的经络,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都在脚上,因此,热水泡脚也等于刺激了这六条最主要的经络。

 ⑶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一句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中药泡脚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空调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们普遍爱吃凉的食物,所以体内多寒湿,通过中药泡脚,可以加速体内排寒。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祛湿除暑;秋天泡脚,润肺濡肠;冬天泡脚,丹田温灼。”,这是中医养生书籍上提及过的语句,其主要说明泡脚这个养生方法是四季皆宜的,只不过每个季节的养生功效不一样而已。

夏天泡脚有好处,而且是有依据的。夏季湿气正当令,湿气阻滞在脾胃中,就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容易烦躁等表现,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因为脚部是仅次于心脏的重要部位,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的脏腑机能。

注意事项:

泡脚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体内血液也会更多地流向下肢,会造成心血管超负荷。而且冬季气候本来就干燥,皮肤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皮肤过于干燥,容易得皮肤瘙痒症,因此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士泡脚,结束以后最好使用一定的润肤产品,让皮肤保持一定的水分。

2、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泡脚的最佳水温在50℃以下,要求热而不烫,感受水温不要用手去测量,最好就是用脚去感受。假如水温过高的话,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对身体不利。

3、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4、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5、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要随时添加热水以保持这个温度均匀。

6、水应有一定的热度,以40~50摄氏度为宜。以脚能忍受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

7、水量不可过少,一般应以淹过踝关节为度。每次浸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8、做泡脚时不要看书、看电视,这样容易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

9、如泡脚桶不清洁彻底或者桶壁内没有进行抗菌处理,脚上细菌就容易残留在桶壁内,造成对脚部的反复感染,因此选择好的泡脚桶十分重要。

我的泡脚桶已经准备就绪啦,你们的呢~~

相关资料来自。

我国历史悠久,积累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中华养生文化。我国古代的养生文化经典要首推《黄帝内经》,其他一些古籍中也广泛涉及不同的养生观点与理论。1《黄帝内经》:古老的养生文化经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反映并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各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

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黄帝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黄帝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界侵袭。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黄帝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独到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律,《灵枢·天年篇》以10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第四,对衰老的认识是正确的。《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食、纵欲、过劳等诸方面若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依据《黄帝内经》的原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养生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1)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内经》中已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养生学、康复学的原则和方法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

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

(3)关于发育、衰老与长寿的论述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传统医学称之为“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春秋皆度百岁”的记载。唐,王冰注曰:“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灵枢·天年》则重点讨论了关于天年的问题,提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对人体自出生以后,从幼年、健壮、衰老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10~100岁)生理上、体态行动上和性情变化上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人生的一般寿命应当有百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向衰老的最终阶段。《黄帝内经》认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无节,精神失于调摄,缺少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养生长寿的要旨在于顺应天时,形神兼养,保全精气,这些精辟的论述,包含着十分科学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