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儿子的墓碑上记载的唐朝头号猛将究竟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秦琼儿子的墓碑上记载的唐朝头号猛将究竟是谁?,第1张

许多没有读过史书的普罗大众,了解唐代历史,往往要借助小说——《隋唐演义》。而在《隋唐演义》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无过于武将的排名。而在小说中,作者也给出了明确排名:

正所谓第一好汉李元霸,第二好汉宇文成都,第三好汉裴元庆,第四好汉熊阔海,第五好汉伍云召,第六好汉伍天锡,第七好汉罗成,第八好汉杨林,第九好汉魏文通,第十好汉杨方,第十一好汉辛文礼,第十二好汉尚师徒,而十三条好汉,便是小说的主角——秦琼、秦叔宝。

然而实际上,隋唐演义中的诸多好汉,绝大多数出自小说家的杜撰,历史上查无此人。李元霸,是李世民亲弟李玄霸和堂弟李道玄的合体,裴元庆的原型是猛将裴行俨,而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隋唐演义》将罗士信拆成罗成和罗士信两个不同的人),杨林的原型是隋朝卫王杨爽。而秦琼,乃是大唐开国名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将的护国公。在史书中,秦琼一般以表字行世,即秦叔宝。

根据史料记载,秦琼最善于的武器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双锏,而是马槊。与普通长矛不同,马槊不仅长,而且重,专门用来对付敌方全身披挂的重甲骑兵。而秦琼,就是一个使用马槊的好手。根据《新唐书》记载: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也就是说,只要马槊在手,秦琼就能所向无敌,以寡击众,横行于万军之间。和其他普通骑士相比,秦琼所用的马槊相当特殊,沉重无比。

根据《隋唐嘉话》记载,秦琼在作战前,往往会在两军阵前表演一个绝技,即将自己的马槊插在地上,任由敌人来拔。但是敌军即使派几个人一起拔,却仍然拔不出。而此时,秦琼则会拍马而来,一只手就能将马槊提起。为了纪念秦琼的神迹,唐朝官方甚至将他的马槊供入太庙。每当到了祭祀活动,就会抬出来供奉。

拥有这样的神力,再加上战马的速度,秦琼的冲击力将非常恐怖,常人在他面前甚至连一回合都过不了。

根据史书记载,秦琼投靠唐朝后,立即成为李世民手下的王牌。只要对方出现一位猛将,李世民便会让秦琼去灭一灭他的威风,而秦琼每次都会单枪匹马杀入敌群,在万军之中取得敌首,不管敌人身边围绕多少士兵。

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秦琼的神勇到达了顶峰。当时,唐朝正在与反王刘武周和宋金刚作战。当时,唐军在刘武周面前接连战败,甚至连自己的龙兴之地——山西都丢了。无奈之下,李渊只好派李世民为前敌指挥,但是收效依然不大。

与此同时,宋金刚的手下还有尉迟恭。在夏县,勇猛无敌的尉迟恭再次击败了唐军,战场局势岌岌可危。而在这关键时刻,秦琼站了出来。

在美良川之战中,秦琼奋勇出击,以一己之力击溃了尉迟恭,取得了唐军对阵刘武周、宋金刚的第一场胜利。凭借着秦琼的大胜,李世民乘胜追击,最终逆转了战场局势,将刘武周和宋金刚彻底击溃。而尉迟恭,也选择向李世民投降。

此战后,李渊为了嘉奖秦琼的功劳,专门将他召进宫中,夸奖道:“你抛妻弃子来投我,立下如此大功。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割下自己的肉给你吃。”在此后的战斗中,秦琼又多次陷阵,立下了盖世奇功。

唐朝一统天下后,秦琼仍是秦王府中最勇猛的将领。李建成、李元吉之所以不敢轻易对李世民对手,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秦琼的存在。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李元吉甚至还有骗出秦琼,将之暗杀的计划。此计划败露后,李世民立即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由此可见,秦琼的震慑力之大。

玄武门之变时,秦琼也有参加。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在玄武门内埋伏李建成和李元吉。而秦叔宝则驻守在城外,带领800士兵对阵东宫与齐王府的2000精兵。毕竟东宫带头将领,是具有万人之勇的薛万彻,而这一任务,也符合秦琼每战必对阵敌人最强猛将的设定。玄武门之变后,秦琼获封胡国公,入选了凌烟阁,其官位和尉迟恭、程咬金大致对等。

不过可惜的是,天下统一后,秦琼就病了。据他自己说,是因为他常常冲锋陷阵,流出的血都有几十斤。公元638年,秦琼去世,没有参与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

而这一点,也在1974年出土的秦怀道墓志铭中得到了佐证。而秦怀道,正是秦琼的儿子。在墓志中,曾这样描述道:

“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也就是说,尉迟恭是秦琼单枪匹马擒获的。两人在美良川,恐怕有场酣战,而尉迟恭不幸落败。两人武艺强弱,一看便知。

而在《资治通鉴》中,这样描述道:

“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顷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俘其众,复归柏壁。”

  兵器是伴随着战争的发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定 历史 阶段的产物,并与人类战争的存在而相伴始终。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马槊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古代兵器马槊的相关介绍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

 根据《中国 军事 百科 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 天下 的 决定 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

 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马槊结构特点

 1、首先外形与枪矛一致,不过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

 2、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3、马槊杆为通常使用柘木,是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

 4、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5、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

 上等马槊,往往使用柘木。(原产西夏的宋朝著名大杀器:神臂弓,用的是桑木,《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神臂弓……其法以桑木为身……"。而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贵的一种,被视为槊的首选,其硬度与柔韧度均极其出色。)

 神臂弩的木材,最重要的就是弯折回弹、瞬间复位的刚柔并济的能力,因此可以侧面论证柘木是冷兵器军械中最好的造槊材料之一。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 成功 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宋史·仪衞志》:“又䂍矟,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卤簿出则八枚前导。 ”以大宋名画的《大驾卤薄图》为例,多达5000人的豪奢仪仗队,仅以金吾将军手执八枚马槊作为前导。

古代中国,枪、矛、槊兵器的区别

 矛与枪既有传承关系,又同时存在,很大程度上,叫矛还是叫枪只是一个称呼的不同,很难定义什么是枪、什么是矛。两者在很多时候虽然有使用上的区别,却无法加以明确区分。

 一把两米长、木杆、铁尖的刺击兵器,你要叫枪可以,叫矛也行,所以写这个文也并非确定什么是矛什么是枪,只是详细探讨一些技术细节。

 总体来讲,矛用于简单的刺击;枪具备多种功能;槊则加强了威力。

 无坚不摧——矛

 矛是刺击类长兵器,枪和槊的前身。原始人在狩猎时用兽骨、尖石等锐器刺杀野兽,后来加上柄用来增加攻击距离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而到了 三国 时期,矛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

 发展成熟的矛包括金属矛头、木制矛身和末端的激,长度方面,据《考工记-庐人》记载,步兵用标准酋矛长2丈(约4米),战车兵用的标准夷矛长2丈4尺(约48米)。根据目前出土实物考察,最长的是而秦代步兵矛,达到63米,最短的矛长约18米。

 矛的攻击方式为刺击,刃长40—80公分,如此长的刃,能够较深的刺入或者贯穿人体,造成致命伤害。有些矛的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如同插在木杆上的剑,可以实现切割作用。后来依靠冶炼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多棱矛刃,大大增加了刺击的威力。

 因为矛具有长度优势和攻击方式单一的缺陷,所以主要使用于步兵战阵中。长矛战阵中步兵用矛的长度一般为4—7米,位于阵型最前端的几排长矛手穿革甲、持长矛,组成密集的矛海冲击或防御敌人。长矛兵不配带其他兵器,有时在矛兵前会配备盾牌兵掩护。

 投矛相对较短,约15—2米,用于向敌阵投掷。有些投矛为了防止敌人捡起后反掷,矛头只是简单的插入矛身,一旦刺中身体或落地就会分离,无法二次使用。

 骑兵所使用的矛长度介于投矛和步兵矛之间,通常为2—3米,过长则无法操作。

 矛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身体正面的贯穿伤通常会立即使人丧失行动能力,而在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这种伤害通常都是致命的。由于结构简单,矛的制造与维护成本也较低,是最适合大批量装备部队的主战兵器。

 矛的缺点是功能单一,可攻不可守,步兵长矛根本无法在单兵作战中使用,虽然有些两侧开刃的矛具备切割功能,但它的长度决定了矛的主要攻击方式还是刺击。

 变化多端——枪

 枪由矛发展而来,原始的枪就是将木棍头部削尖,古书记载:“削木伤盗曰枪”,又称“肩二”、“一丈威”。汉代的枪与矛很相似,用长木或竹为杆,装上枪头,配以缨络。枪流行于晋代,在唐代枪的风头略输于槊,到宋、明则达到颠峰。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矛的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枪通常比长矛短,便于两手把持,所以也有“半把为枪”的说法。

 枪包括金属枪头、毛制缨络、木制枪杆、金属枪镦,长度从1米—18米不等,主要用于步战、马战。也有超过5米的长枪,用于守城战中向下刺击登城之敌。枪头比矛头短很多,根据需要分为尖刺、双刃、多棱三种。

 枪融合了矛与棍的攻击方式,使用灵活。后期的枪更加入了戈、钩甚至刀的功能,丰富了枪的作用。如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

 在使用上,要求枪兵接受训练的时间比矛兵长得多,通常为3—6个月,熟悉拦、拿、扎等攻击动作,枪兵随身还会配带刀等短兵器,是步兵作战的主要力量。武将通常会自行配备更加顺手的枪,如攻击面积很宽的虎枪、具备多种功能的龙牙枪等。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的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搏刺时可迷乱对方,演练时可壮大声势。除了装饰之外,还能吸收枪头沾染的 血液 ,防止血液流到枪杆,所以也称“血挡”。

 枪的优点是攻击方式多样,发展到后期的枪充分吸收其它兵器的优点,几乎成为万能的长兵器。

 缺点是相对与矛而言,枪的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而同矛和槊相比,枪的破甲能力较差。

 骑兵王者——槊

 槊和枪都是由矛发展而来的刺击长兵器,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的出土实物。从南北朝直到唐初,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金属铠甲,矛和枪的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槊由金属槊头和木制槊身组成,重量较大,一般长于枪而短于矛,主要用于马战,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在铠甲普及之后,槊主要用来弥补矛和枪在威力上的弱势,可理解为马上使用的长矛,但槊比长矛更加沉重,可以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的多棱形状,比矛要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往往还会有附加的棱起或铁刺形状的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槊的攻击方式主要为刺,骑兵高速冲锋时的速度配合沉重的槊头,可以有效突破敌人铠甲,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回旋时还可以利用沉重的前端扫击对方,坚固的结构使槊轻易不会损坏。

 槊的优点是攻击力强,缺点是比较沉重,回旋不便,所以通常骑兵会配带锏、鞭等短兵器在近身作战时使用,锏、鞭是外表带有横、竖棱的金属棍,近战用钝兵器,对付厚甲十分有效,初唐名将中有很多人属于槊、锏(鞭)双修。在唐、宋时期,骑兵都要练习夺槊之术,可见当时马战还是以槊为主。

 结语:

 矛作为军队主战兵器,从周至清始终存在,使用简单,功能单一,低成本高普及,证明了“简单的兵器才是好兵器”。

 枪作为多用途兵器也始终存在,花样繁多,因地制宜,但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华而不实的变型。

 槊在重骑兵大规模冲锋的年代所向无敌,称雄于一时,而在后来的骑射年代则无用武之地。虽然威力超群,但槊对士兵、马匹和战术的要求都很高,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有效兵器。

1 上古十大神器排名

2 武器镋的简介

3 剑术和剑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4 兵器基础知识 古代兵器介绍

196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的一处唐代墓葬中,发现了一杆特殊的长矛。由于特殊的环境因素,此长矛保存较好。长矛由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其中槊锋长达63厘米,槊杆更是长达2米多。此外此矛非常重,甚至五个壮汉都很难抬动。那么这把长矛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经过勘测,学者们认为,此长矛应该为马槊,是一种重型马上武器。马槊的雏形起源于汉朝,成型于南北朝,兴起于隋唐。这种重型长矛,非常适合浑身披挂的重骑兵使用。

东汉以后,武装到牙齿的具装甲骑开始出现。披着厚重的盔甲,普通长矛和弓箭都难以被伤到。为了对付重骑兵,具有巨大杀伤力的马槊出现了。凭借强大的势能,马槊能轻松刺穿敌军的重甲。在面对敌军的坚阵,马槊的长度也足以将敌军的阵型戳出一个大缺口。

相比于普通长矛,马槊价格贵,制造工艺复杂,成品率很低,只有殷实之家才负担得起,也只有身强体壮之人才能使用。那么,这杆五个人都抬不动的马槊到底是谁使用的呢?专家回答:“我们不知道”。由于年代久远,这座唐墓的墓主已经不可靠,而马槊上也没有铭文。

因此,有学者大胆推测,这杆长矛是不是大唐开国功臣、胡国公——秦琼使用的呢?对此,有人恐怕会质疑。在评书中,秦琼不是用锏的吗?单田芳不是说了吗:“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西九州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此外在门神画像上,秦琼不也是用的双锏吗?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秦琼的确是使用马槊的。例如《新唐书》记载:“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只要马槊在手,秦琼便能势不可挡。根据史书记载,秦琼常常能击杀敌将于万军之中。只要对方出现一位猛将,李世民便会让秦琼去灭一灭他的威风,而秦琼每次都会单枪匹马杀入敌群,在万军之中取得敌首,简直勇不可当。在美良川战役中,秦琼更是单枪匹马,大败另一名猛将——尉迟恭,最终力促这位猛将归降大唐。

秦琼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首先,这要归功于他强壮的身体。据秦琼自己说,他一生经历百战,浑身是伤,光鲜血就流了几十斗。要知道古代医疗条件差,秦琼却能在历经百伤后幸存,由此可见他的身体有多么强悍。

其次,这也要归功于他所使用的马槊。与其他斗将相比,秦琼所用的马槊要重上好几倍。据史书记载,秦琼为了炫耀武艺,曾故意在敌军阵前将自己的马槊插在地上。随后,敌军派人去拔这根马槊。由于重量太大,又插得深,敌军派了十多个人都拔不出来。随后秦琼一骑当先,用一只手就将此马槊拔出地面。

为了纪念秦琼的神迹,唐朝专门将他的马槊封存起来,只要遇到盛大的典礼,就会将此马槊拿出来供奉一番。

因此有学者推测,他们挖出的马槊会不会就是秦琼的呢?对于普通人来说,将此马槊抬起来都费劲,更别说将它挥舞如飞了。因此,这杆马槊会不会就是唐朝太庙供奉得那把呢?胡适曾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这杆马槊的真正主人将揭晓于世。如果真的是秦琼,那就太好了!

秦琼儿子的墓碑上记载的唐朝头号猛将究竟是谁?

许多没有读过史书的普罗大众,了解唐代历史,往往要借助小说——《隋唐演义》。而在《隋唐演义》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无过于武将的排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