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念什么经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
众咏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召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常清常静天尊。
万物消疵痢。三圣降吉祥。步虚声一彻。朗诵洞玄章。
神威如在天尊。
安人各恭敬。道场众等。人各运心。恭对殿前。礼告启请(安奉)如法。
道经师宝天尊。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道气长存。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
安土地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祇(qí)灵。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备守坛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护法神王。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怛(dá)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病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
祝香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pèi)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炁(qì)本根。广修亿劫。证我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开经偈(jì)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陵三界途。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尤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公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卷终。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根深。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心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卷终
玉清宝诰至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
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宝诰至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古今。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玉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天皇宝诰志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勾陈天宫。九光宝宛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辰之缠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星主宝诰志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璇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后土宝诰志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广大。德敷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
后土皇地祇。
南极宝诰志心皈命礼
高上神宵府。凝神焕照宫。会元始祖炁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宣金符而垂光济苦。施惠泽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
统天元圣天尊。
救苦宝诰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万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
斗姥宝诰志心皈命礼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
摩利攴(pō)天大圣。圆明道(斗)姥天尊。
三官宝诰志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九府。应感天尊。
玄天宝诰志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老祖天师宝诰志心皈命礼
泰玄上相。扶教三天。鹤鸣山上得真传。龙虎玄坛留妙决。三洞法箓。诸品灵文。一千二百之官军。匡扶正教。二十四品秘箓。普度后人。都功玉印。官服群履。居都省而常侍上帝。掌三界而度下民。雌雄二剑。诛斩妖精。致雨作晴。轰雷掣电。如是立坛而布化。助国兴邦以安民。功成行满。白日飞升。祖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正一洞玄。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葛仙翁宝诰志心皈命礼
天台得道。阁皂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阙。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拨于沉沦。恩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苍仍游。罗浮乃止。修间玉笥。修理金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宫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常道冲应。孚佑真君。垂恩广救。慈悲大帝。
度人无量天尊。
许真君宝诰志心皈命礼
混元始祖。一炁分真。多劫之前。积修至道。勤苦备悉。经纬逾深。万法千门。罔不斯历。救灾拨难。除害荡妖。功济生灵。名高玉籍。众真推仰。宜有甄升。大悲大愿。大孝大仁。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枢伏魔上相。至道玄应。神功妙济。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三天按察都检校。普天奏议大夫。天医大帝。历劫度人祖师。
净明普化天尊。
虚靖天师宝诰志心皈命礼
白雪丹霄。黄芽曲积。文章星斗老君授。三五飞步之玄机。玉局箓符汉祖传。正一斩邪之秘旨。维一登名于紫府。为一掌握于雷霆。消疵痢于清宁。灭妖氛于下界。巍巍荡荡。渺渺玄玄。度太极登紫薇。聚三华朝五炁。随机格物。咸邪遵承。祖师三十代天师。虚靖宏悟妙道张真人。
玄风演化天尊。
东岳宝诰志心皈命礼
赫赫玄英之祖。金轮绍海之宗。弥仙母梦日光生。紫(府)圣人东华弟。昔建功于长白。始受封于羲皇。初号泰华真人。汉名泰山元帅。唐会崇恩圣帝。圣朝敕赐大圣。位镇坤维。功参乾造。仁以德仁。回阳春于掌上。圣心盖圣。丽日月于天中。五岳称赞于东方。三界独尊于中界。仰举行于天令。俯纠察于阴司。掌人间善恶之权。司天下死生之柄。惩奸恶而狱分三十六署。稽吉凶而判断七十二曹。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寻声救苦。示慈尊垂慈之相。开生生化生之门。福与天齐。功高无量。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东岳圣帝。慈光救苦。
威权自在天尊。
普化宝诰志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凤。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
九天应元雷神(声)普化天尊。
雷霆总诰
仰启(安奉)雷霆都司将。符图法箓众官君。欻(xū)火律令邓元帅。银牙猛吏辛天君。飞捷报应张使者。苍牙铁面刘天君。马郭方邓田大将。雷府蒋毕华雷陈(雷霆)。庞刘苟毕神通大。温康岳孟显威灵。灵官王马二元帅。地司太岁殷将军。火犀雷府朱元帅。斗中颛(zhuān)霸二雷神。天医攻气治病将。酆都府院众祇灵。城隍社令功曹吏。神虎何乔二道神。队仗森森列左右。旌旗闪闪耀乾坤。剑戟戈矛常在手。枪刀斧钺尽随身。若有下邪截大道。摄赴雷岳便施行。扫荡罡风迎帝驾。扶持道法救良民。
我今有请望来临(安奉座坛庭)。大赐雷威加拥护。
社司咒
稽首民主社令神。正直无私显威灵。一社清吉人安泰。万事谋旺总遂心。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家家六畜兴。驱遣虎狼离本境。主持社稷乐升平。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本保民主。社令正神。
志心皈命礼
天尊言。土皇九垒。其司千二百神。土侯土伯。土公土母。土子土孙。土家眷属。一切神君。若太岁。若将军。若鹤神。若太白。若九良。若剑锋。若雌雄。若金神。若火血。若身黄。若撞命。若三煞。若七煞。若黄幡豹尾。若飞镰刀砧。如是等土家神煞。若人兴修补筑。一切犯之。一至疾病丧亡。诚诵此经。则万神皆稽首。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禁忌。五方降真气。万福自来临。长生朝八难。皆有奉此经。生生神自在。世世保身存。善事光中影。应如谷里声。三元神共护。万神眼同明。
无灾亦无障。永保善信人。
土地咒
启请(安奉)土地。神之最灵。通天达地。出入幽冥。为吾启请(安奉)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闻经以后。惟愿善(孝)信人等。各人名下。万罪冰消。善芽增长。
闻经以后。惟愿两班道众人等。各人名下。法轮常转。
闻经以后。惟愿官法众等。永断得迷。常修正道。
启请(安奉)功德。不可思议。诸天诸地悉遥闻。皇王与天齐。大道无为。万法乐雍熙。
向来启请(安奉)功德。启请(安奉)三清上圣。六御高真。南北二斗。四府朝元。五师三省。四相师真。天地水阳。四府群真。雷员官将。府县城隍社令。诸位列圣。款座皇坛。保佑清吉。赐福平安。同赖善功。登无上道。一切信礼。为上良因。志心称念。三清三境天尊。万圣停驾天尊。高登宝座天尊。
大道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终
正一道三山嫡血四十字法派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
道教的神位是比较复杂,从古到今,也是在发展变化之中,但不是没有规律的,具体的神位如下。
大道被演化为人们崇拜的尊神,始于道教创立之初。张陵于东汉时开创正一天师道,自称“太清玄元”,得太上老君之真传。《神仙传》说:“张道陵精思炼志,忽有天人下……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这位来自天境的“柱下史”,就是先秦思想家老子,史载老子尝为周柱下史。《老子想尔注》亦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三天内解经》也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从玄妙玉女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为老子。老子者,老君也。”(9)这样一来,本为哲人的老子便被道教神化成为道教的教主。�
此外,早期正一道还吸收了巴蜀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少数民族的三官崇拜。《三天内解经》记载东汉永寿三年(157年)张道陵在蜀郡,“与汉帝朝臣以白马血为盟,丹书铁券为信,与天、地、水三官、太岁将军,共约永用三天正法。”(10)此外,经中还载有道德丈人、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新出老君、五帝、西王母、上元夫人、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等天师道的天真神明。在另一种早期天师道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亦列有名目繁多的天地各方神君,如九水丈人、天昌君、天纲君、安气君、赤沙君、天玄君 、青龙君、官席君、九地君、四明君、毕女君、破市大将军、破狱大将军、解患大将军、太阴君、玉女君、诛殃君、五谷君、万福君、行厨君、金仓君、注变君、北海君、太平君、百舌君,明星玉女、天皇君、朱雀君等,他们均各有主司,或主收邪治鬼、治病祛痛,或主祈雨求晴、利市安宅,其范围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早期道教的神系其组成的成份已相当复杂,但尚缺乏系统性与条理性。�
随着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一些新兴的道派如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又出现一大批道教新神,如元始天尊,灵宝元尊、元始元王、太乙元君、北帝、天真大神、妙行真人、三十二天帝、五斗星君、五天魔王、长生大君、无英公子、白元尊神 、太一司命等。但各派所奉神真不同,其来源亦异,故多不相关,略无统序。如灵宝派所奉第一尊神元始天尊,即援引上古的神话——盘古开天壁地,加以改造而塑的新神。题名葛洪《枕中书》说:“昔二仪未分,溟 鸿 ,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11)这里已把盘古演变成了道教尊神元始天王。 至于道教神系中的三十二天帝,则有取于佛教。中国古代是讲九天的,而道教授引佛教的“三界说”,谓“四梵三界三十二天”,所供奉的三十二天帝,这些皆明显摸似于佛教。
上清派亦创造了许多新神,并着手于对道教神系的全面整理,从而产生了被誉为道教曼荼罗的《真灵位业图》。从卷首陶弘景的自序中可知,该书的目的是理顺仙圣品阶,正确地显现位业。“祈祝跪请,宜委位序之尊卑。对真接异,必究所遇之轻重。是以三君共辞先致,学未体之尤;下班居上,智有不达之蔽。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因此,这部南朝道教的神谱将众多的真灵分为七个神团,由天界、人间、鬼域三大体系组成,包括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丰都七大世界,各有主神,左右仙真,分司专职,治理着整个宇宙。如“丰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丰山,三千年而一替。”“辛玄子,自云禁元中郎,将吴越鬼神之司。”(12)在北阴大帝的左、右两傍各有五十余位鬼神,如秦始皇、魏武帝、周文王、公孙度、马融、陶侃、王逸少、邓攸等,大都是三国魏晋时武将文人。尤其要指出的是,除第一阶所列六七位真灵纯属天神之外,其余六阶的七百余位神真中,绝大多数皆为道教中人或历史人物。这个特征及现象,值得注意,因为它涉及到道教的教理。也是研究道教神学及神系必须思考的问题。北周道书《无上秘要》卷八三、八四中所收内容与《真灵位业图》大致相同,但没有排列阶位,其神真排列的顺序有异,尤其不同的是位置的大颠倒,即《真灵位业图》中最后一名“邓攸”,在《无上秘要》中却出现在卷首开头。这是因为后者是从“得道成仙”的视角,从下至上依其修炼之程度,分为八个层次,即“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乃至“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这两者从形式看似有区别,一个从上至下,一个从下至上,但其内涵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统一道教的神系,以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崇拜神团。当然,《无上秘要》一书中述及的道教神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神迹的介绍方面,其内容都远远地超过了《真灵位业图》。如《灵官升降品》、《众圣本道品》、《身神品》等所载众真万灵,多为《真灵位业图》中所无。总之,这是第一次编织了道教的神真体系,在道教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道教由早期派别林立,各自为政的散杂状况,开始朝向诸宗归一、信仰趋同的成熟阶段发展。�
时至唐代,经过南北朝道教各派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确定了道教最高尊神三清至圣的地位,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灵宝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神系亦步入了新的格局。他们或以师徒的关系出现,或以大道的显化降迹,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这是道教神系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因为诸真万神遍布的宇宙之中,终于有了统领群仙众真的至高大神。道教内的诸宗诸派,无论其派内的神灵来自何处,其构成与面貌如何复杂,但都必须服从三清尊神,敬奉三清尊神。从此,道教的信仰集中于对三清尊神的崇拜,这对于道教的发展与壮大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两宋时期是道教神系得以完善、定型之际,其后变化不大,并流传至今。从《上清灵宝大法》、《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门定制》、《道法会元》、《法海遗珠》等道书中,不仅收集,整理了近千年来道教神真谱系,并受佛教密宗的影响,造就了一大批新的神真,从而丰富了道教的神系。两宋以来的神仙谱系,可以概括为十个层次。最高层是三清、六御(或四御);第二层是诸天帝,如九天上帝、五灵五老天君、三十二天帝等;第三层是日月星辰,如五斗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等;第四层是三宫大帝、三元真君、四圣元帅等;第五层是历代传经授法祖师,如玄中大法师、灵宝三师、三天大法师等;第六层是自然之神,如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山川之神,如五岳大帝、十洲仙官、诸海龙王、百种水神等;第八层是罗丰鬼神,如丰都大帝、扶桑大帝、溟冷大神、地狱主者等;第九层是各种执法功曹、直符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役使等;第十层是城隍土地、六丁六甲、太岁司命等。这是一个相当庞大但又严然有序的道教神系,其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所谓“三境高尊,万天上帝”,十方上圣,历代师真,“因经科而立教化,垂有作出法录以度人。九品三乘,递相通贯;六书八体,互以发明。传于天中,为万圣指归之路;降乎人间,开群生修进之门。”(13)�
以上所述为道教神真体系的基本状况。那么,在认同三清至尊的根本信仰下,神霄派的神系又是什么面貌呢与其它道教派别的神系相比较,又有什么特征呢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这些情况。
道教神系
盘古氏
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
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
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
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阴曹地府
北阴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
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罗酆六天以下为宫名,六天为守宫神)
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
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
地藏菩萨
十殿阎王:
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其下将、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其它--后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纵横始祖--鬼谷子、文始真人--尹喜、南华真人--庄子、
求仙使者--徐福、茅山仙祖--三茅真君、万古丹王--魏伯阳、太极真人--刘安、
诙谐岁星--东方朔、太平教主--于吉、役使鬼神--费长房、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净明教主--许逊、蓬莱(都)水监--陶弘景、天师--寇谦之、
情仙--裴航、扶摇子--陈抟、显化真人--张三丰、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
清净散人孙不二、长生子刘处玄、长真子谭处端、丹阳子马钰)。
其它--民间神灵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城隍、土地神、门神秦叔宝、尉迟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称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后者又称九天卫房圣母天君)
喜神、厕神紫姑、石敢当、小儿神项橐、朱天大帝崇帧、茶神陆羽、花神、染织二圣梅、葛、酒神杜康、土工祖师神鲁班、纺织神黄道婆、蚕神马头娘(山海经载为西陵氏,嫘祖)、狱神皋陶、梨园神唐明皇
马神、青蛙神白玉蟾、驱蝗神刘猛(取猛将军之意)、蛇王施相公(施全)、痘神张帅、农神后稷
瘟神:
又称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间又有称五瘟,其中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窑神太上老君、贼神时迁、穷神、神管仲、武穆王岳飞、周公、桃花女、欢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纯书本虚构主要仙魔表
太古猿君、魔佛老人、千面天妖、地心古龙、圣手仙王、圣手文王、天罗王(道教中为三清的一种化身)
乾坤大仙、颠倒老祖、穹天老祖、先天老祖、无极老祖、无为老祖、霹雳老祖、藤祖、幻仙子、清弥天诸神、阴阳法王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双翼)、南海深处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鱼怪);
兽帝(九蛇头加龟背)(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天子梼杌(颛顼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宫)、
不坏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
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驱神大圣野象王、浑天大圣鹏魔王、通风大圣弥猴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开 光 科 仪
说文:
举步朝金阙,飞身谒玉京,天外琳琅响,齐举步虚声。
步虚:
宝座临金殿,霞光照玉轩,万真朝帝所,飞泻蹑云端。
举天尊:
三清应化天尊。
三清圣号广宣扬,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五明宫内礼虚皇,
常乘白鹤游三界,每驾青牛遍十方,
众等志心皈命礼,鸾歌凤舞阵道场。
香供养,三清应化天尊。
说文:
臣闻,阊阖升黄道八维通玄,珠之驾衣冠拜紫震,七径通碧玉之伦,兹当朝奏,必假香传,夫此香者香通三界烟透九重,信香缭绕,仰瞻万圣以临轩,宝香氤氲,俯陈微言而上达,熏风吹满后,龙章瑞气,凌空成风篆,一炉既腾,诸真洞鉴,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
道经师宝天尊
一挂真香本自然 黄庭炉内起祥烟,
空中结就浮云篆 上祝祖师寿万年。
稽首皈依道……
说文:
伏以,香烟降彩,瑞气腾空,瞻宝容以临凡,望高真而启奏,云天空凌,万信朝谒,传达室香有偈,宝号宣扬。
举天尊 :
大罗经宝天尊。
钟鼓琳琅响彻底天,十方肃静得安然,
天无气秽朝无始,地无妖尘谒圣颜,
稽道皈依经……
说文:
伏从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朝三界香,三柱真香满空供养,供养上界,行云达信,传香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大罗师宝天尊
三挂真香达玉京,九重呈进九重诚,
阊阖门开鹤驾下,凤翘鸾舞到坛庭,
稽道皈依师……
说文:
伏以,天高所卑,仰灵光于咫尺,人微意迫,祈妙应于斯颜,吲璇玑七政之权,五叶含芬合,于千之元莫,三炷真香,焚向炉中,端伸供养。
举天尊:
行云达信天尊。
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
三炷真香炉内梵,表文一函达上苍,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
威灵咒 :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云层峨峨,
中有天帝,仁慈惠各,至道无敌,降伏众魔,
天宝灵符,玉律金科,神仙亿万,幢幡众多,
闻者罪天,永出爱河,臣等皈命,与道合真。
提纲:
恭对瑶坛,清称职位。
称职:
臣系太上……
圣班:
渺渺大罗天上,晃晃金阙宫中,虚无自然,玉皇始祖,说法度人,铁师元阳上帝,沤蒙混沌天尊,经内高经,玉震灵宝天尊,玄之又玄,混元道德天尊,上极无上,玉皇郝罪天尊,天中之天,伽邪霹坜天尊,像外无像,中皇玉镇天尊,圣像玉圣,大乙元皇天尊,色寂非色,后土掌劫天尊,慈佑供慈,斗明显佑天尊,天地水火,四帝真君,东西南北,四圣真君,光队始祖,五老上帝,天地人甲三皇上帝,高上神霄,九震上帝,度人无量,三十二天上帝,中央元灵元老,焚天上帝,元阳慈父,大道帝君,灵宝玉母,大道元君,东华木公,上清童君,西灵金母,大道元君,上相上宰上保上传四司立帝,十二台阁金仙,恭望洪慈,俯垂恩光。斗父龙汉祖劫同御国王天尊,斗姥先天大圣,元明道姥天尊,东斗六阳,注算星君,西斗六阴,纪明星君,南斗六司迎寿星君,北斗七元,解厄星君,辅大道星君,隐光右弼上道星君,天罡大圣,合明威灵,普天星斗,河汉群真,恭望洪慈,俯重恩光。
东方玉清,降福天尊,南方延寿益算天尊,东北方紫青赐福天尊,东南方长生保尊,西南方福生无量天尊,西北方九宫捍厄尊,止主保命护身天尊,下方兴福,大力天尊,十方太上,灵宝天尊,十方无极至真大圣,长生度也飞天神王,九天转元,开化主宰,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二界伏魔大帝,昭明翌汉天尊,金阙门下四大真人,东华紫座五祖七真,玉堂演教,五师真君,阳座至尊,丹段大帝,三洞四辅法录官将,三界十方巡察真宰,三天门下引进仙官,功曹符使,传奏等神,虚空过往,采访真仙,琳庭兵马,助道神,太上城隍,里域社令,随坛演教,护法诸神,悉仗真香,普通供养。说文:
表坛肃静,钟鼓停者,俱有升光疏文,谨当宣读。
向伸疏文,宣白云周,就于坛前,用凭火化
志心皈命礼……
(三清四御土地)
(某祖师升光念某诰)
众唱:
道筵海会郁罗萧台,金童玉女两边排,香花满瑶坛,赐福消灾,众真降驾来。
众唱: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三拈香,天日运,出,三击令,接说文
说文:
恭闻宝座森严,移金炉玉殿于法界,琳琅振响,降琼轮羽盖于霄衢,瞻龙舆以来临,望凤辇而拥待,青都严虚豹,非凡捆以能通黄道,拥龙鸾惟志诚而可格,香花灯烛结,成悬日之光华,宝殿瑶坛,权作弥罗之境升,今则天开黄道,志发祥相,上帝鉴观于下土高真巡察于凡间,羽众齐集,各整朝班,臣洗心涤滤,谨备苍碧黄,祀天地于八极,青赤璋祭东南之雷火,白虚玄黄,安西北之兵将,礼备法物,乐和音律,无任恭香茶上献。
(表白:献茶,坛行献名礼)
说文:
夫茶者,末结黄金籽,先开白玉花,秋冬不洞叶,春夏常令伢,名献已具真驭共品,臣诚惶诚恐,信可格天,谨仰紫禁之肃场,惟冀黄道以开通,无往自恭,酒当奉献。
表白:献酒
说文:
夫酒者,礼行再献宾呈百祥,是光贤之礼制,为微臣之祭,仅略献具张万范之式,圣语玄微宣演九天之境,帝讳密藏于宝笈,仙兵常侍于琅函,恭望大慈,水当酌献。
表白:献水
说文:
夫水者禀五龙之零点气,作万物之祯祥,北斗中藏于璇玑,日月内隐至三台,洒天地去其秽,旋人神得其灵,法天象地,无不极。(击鼓功三拈香击敷)
说文:
臣闻纲之四维,礼首为重,虽非威仪之谓,无则其不虔,盖得其要,万法而法失其所守,天人难容,今三献已具,仪已周隆,俯赐恩光,证盟修奉,
(功下行十方礼,上案接灯,莲花诀,奉灯,目运灯讳,旁递火铜上,功执令出,三击令,持火望案书 )
说文:
伏以,上帝临汝就有降鉴之神,大明当空,守问覆盘这影,恭祈宝炬之炎,仰希珠纬之缠念,滤精纯,坛场斋洁,一面万万而一,同是华辉,终而始始而终,主乎诚敬,遍九理之真气,开百倔之祥光,见前清袅谨为分辉,羽众共称同声赞扬。
举天尊:
辉华耀极天尊
说文:
估闻五行法元离火居中,德沛天地,辉衍古今,臣令恭行道范诚怕至恐,禀烛师,信格诸天,离火炎心,上照太极天宫,普现大千之祥端,银烛米陵下耀北丰幽冥,遍布无际之光明,擎灯耀日金身,八万七千毫孔窍,窍得灵,举火耀用玉像三十六十藏腑节节夜生宝,座森森,俨然巍峨,帝阙法像庄肃,范彰九天御都,惠光普照,施慈愿救众生于沉论,剑光青冷发神咒,断隆孽于魔城,覃恩遍布于五行,香火绵延乎甲西,
(功下,执令步二十八宿,又步八卦,罡东西南北中五方,令书讳: 上案)
说文:
臣闻阴首判轻浊分太极于乎涵三,两仗法自一元伏仪掌乾坤,三才佐理四象成神农尝百草,五行生纪六合现轩辕皇帝制衣由,七星彩帛映云端,干坎良震来赴会巽离坤与兑变然北极霞光显南斩瘟,今奉上帝传敕令,命与微臣开光点起鼓,功手试光,书讳,混真雷坛,本坛今已恭依道范,是早申召告,时天清地良,玄微在瞎,三阳开泰,五福临坛,希冀诚信之上通,斯恭真圣以助玄谨召左青龙猛章,右白虎监兵,前朱淮灵光,后玄武证盟,又召四灵神,飞翔下九冥,天官飞火甲,地官报金精,水官统虎将,三元护我身,本司焚香下令宣告,
(功下,将剑盂盟威步罡)
说文:
雷坛主将(剑出 )勇猛先,闻吾宣召火连到庭,钦奉玉皇上帝敕(一法主玄天上帝( )老祖天师律令( )巽水于剑(接说步罡)
说文:
坎水天乙清,蛟龙潜真形,神牛大海通神兵,太乙尊居此,七星镇坛庭,(荡秽罡)
(功中立巽水于剑毕上)
说文:
今开光之际阐事之时,四灵童子,想至来临,坛有请光之像,羽众同称,九气青天,明星大神,焕照十方洞映九门,转烛阳光,日童飞灵,月灵童子,侍为坛庭,正道赦行,星童齐骄,点光童子,流火随形,帝君有命,普天安镇
(近毕功持令旗,而外说)
说文:
光照日光童子(摇令旗)速至法会,次召目光童子,齐,赴坛场,真召星光童子,点光童子令敕西童子速驾云台会(太极,转案)临赴都坛各胜已任,谨安职司,助吾神通,开通圣像百,畅通赞真有偈,宝号称扬。
举天尊:
威光显扬天尊
法韵声声赞洞玄,四时神真赴会筵,
圣号奉罢风云开,五德锦风落琼台说,
此鸡不是非凡鸡,太阳客中展羽翼,
身居五德冠映丹,翱直上九万里,
太上赐与增颜色,雷坛之内描神祗,
十方真宰得珠润,颜臾神通游寰宇
(点鼓功执令于五德书,持针剌冠,备于原砂)
说文:
再运真香讶诚上启伏闻,日吉时良,天开地长,臣今执笔犬吉大昌(令)此笔不是非凡笔,元始传下五支笔,一支笔太上置书五千言,天道地德通古今,留下金林水火土,神符,仙录镇乾坤,二支笔东方孔圣求至道,书写四书与五经,留下仁义礼制信,三证大道,留下生老病死苦,弘誓慈愿救万灵,四支笔治世高士书国文,修文量武万民乐,尊奉天地国亲师,天下和平无征论,臣今手执五支笔,依奉宗祖道经师,灵灵神笔制于手,九瞿个披列端头号,一点龙笔开风目,二点万真生灵慧,神笔点点风云现,万载香火永长绵。
(击敕,开光令于盘中物事一如印堂)
眼、鼻、口、心、耳、手、雷、足、身、 毕紫微,金光盖之时,离案至神像前,开光)
说文:
开身之光明,点仙真之灵性,将心对口,将口对心,隔山叫隔山应,隔水叫隔水应,有求有应,有感有灵,开光之后,水彰显应,千年香火千年盛,万载香火万载灵,赞真有偈,羽众同声唱。
众唱:
大道慈悲万 东雍熙。
说文:
向事开光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飞去捧送天尊,不可思议议功德。
关于:符 箓 斋 醮
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箓、斋、醮为主要活动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但究竟何谓符箓,何谓斋醮,众说纷纭。有说纯属封建迷信,不屑一顾,有谓内含科学哲理,需正确对待。根据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保存资料,并采访龙虎山地区终生从事道教事业的老道,应该讲所谓的符、箓、醮并非像社会上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它也有一定哲理,否则就不可能历代相传,延续至今。
符
符是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定在特定的物品(如纸、绢、木、石)上,作为天神的旨令,系道士们所使用的法术。道士们称它可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治病求福。蛇的起源,据《山海经》上说:“海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 上有二神,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饲虎焉”。后来黄帝据此,立桃梗以当门户,驱鬼避邪。桃梗象征度朔山桃树,暗示桃树梗上有神在捉鬼,以后桃木也有了驱鬼的神力。《淮南子诠言》许慎注:“鬼畏桃,今人以桃梗径寸许,长七八寸,中分之,书祈福禳灾之辞”,写了祈福禳灾之辞的桃梗,便是最原始的“符录”,因为它既是驱邪避鬼的象征物,又写有具体文字,既能请来专治邪鬼的神,又可针对某些具体的鬼,人们相信它威力巨大,更能保佑人的安全健康。现道场中作法时所用的“拷鬼桃杖”、“桃木印”等,想均系度朔山桃树的流传。有说“符”是帝王下达命令的凭证,(如古代的虎符)具有无上的权威。它转变成道教法术的“符”与两汉时期的谶纬及星辰信仰的盛行有关,当时方术之士谓天神有符,或为图,或为篆文在天空以云彩显现出来,而录之为神符。也有说天神授给了方土神符。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陵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道书中说太上老君传授青童大帝的二十四廖中,便有“服开明灵符”、“佩星象符”、“佩五神符”等。认为服符水,佩符图均可以“灾不能伤,魔邪不敢难”。至魏晋南北时期,答的使用更加广泛,并已交为带有宗教色彩的图案文学,藉此作为与灵异世界沟通的信物,符的功用也越来越大,字体越来越艰涩难认,形式越来越神秘莫测。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道藏》正一部第九九六册《开坛法语》中说得好:“吾家法录,(指录符,因录有录像和符一样,道教习称符录为法录),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家邦,小可以却灾祸。”符录有如此神功,不仅普通百姓信奉备至,而且唐、宋、元、明、清朝代中,不少封建统治者也崇拜异常。元朝统治者令天师后裔颁发过《命普施》由皇帝钦定了天师符录的地位。朱元璋早在做吴王时,曾对天师后裔颁发过《命普施符水旨》的命令,要普遍使用符水为人治病。所谓符水,就是将符浸泡水中,因为符是天神的象征,吞服符水,就意味着天神进入人体,帮助人驱除疾病和灾害。明太祖、明英宗、明宪宗等都先后颁发过禁止么出假造符录的敕令,保护天师世家符录的专利权,提高天师符录地位。
一、符的功能:据《汉天师世家》载:(一)用符水治病。唐初,第十一代天师张通元,字仲达,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非时不出,虽家人罕识其面。岁大疫,以“标”植水中,汲饮者皆愈,乞符水者不远千里而至,(标,系符录的一种)。北宋徽宗时,天下瘟疫流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皆愈。”南宋时,王子魏王镇守明州时有疾,第三十三代天师张景渊“咒水饮而愈。”明初,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入朝京师“求符者日以千百计,待吏不暇给,闭关拒之不能止,乃录巨符,投朝天宫井中,人争汲之,须臾水竭土见,犹弗已。太祖为立亭井上,号太已泉。”明中叶,杭州瘟疫注行,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亦“书薜符投井,饮者立愈。”除用符水治病外,天师后裔还有用所谓“木叶”、“铁券”来治病防灾。如第十九代张天师张修:“性淳朴,躬耕干野,以疾告者,录木叶治之,皆愈。”(木叶系一种木质符录)第二十三代天师张季文当五代十国战乱之际,乃铸铁环券数万,佩之可免兵灾,求者甚众。(二)用符录抵御自然灾害,“解州教育界池水溢。诏治之,书铁符投池中,怒霆磔蛟死,盐课复常”。这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宋徽宗盐池治蛟的事。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也因“持符治潮”有功,受到元成宗的嘉奖。第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于明弘治已未年(1499年)由京师还山“舟次沽头闸,旱浅不前,有司请祷,书铁符投白象潭,薄暮云蒸,雨注遂利清焉。”由于符录的功能神通广大,故名目繁多,按《黄庭遁甲缘身经》载:遇恶鬼有六甲六乙符,遇火有六壬六癸符,遇水有六戊六已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这些符或烧或服,或以灰冲水服下,或埋于门前窗下,或揣入怀中,或贴在墙上,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威力。根据不同需要和阴阳法事所用之符主要有:
二、符的分类:阴事:梵气灯符、破狱符、收魂符(由朱元帅(朱产),陶元帅(陶荣),鲁元帅,魏元帅,田元帅,孙元帅(孙乙)等执行)。 阳事:(一)开山符;(二)迁患符:(三)发奏符;(四)传递符:(以上由温琼元帅执行)。(五)拜表符:(六)拜斗符:(七)总召符;(八)镇宅符;(九)镇妖符(由王元帅(王善)石元帅(石成)殷元帅(殷郊)孟元帅(孟山)荀元帅(荀兴善)等执行。(十)解厄符(由马元帅,辛元帅(辛环),庞元帅(庞乔)邹元帅,聂元帅,韩元帅等执行)。(十一)求财符(由赵元帅(赵公明)执行。(十二)祛瘟符,(由康元帅(康席),焦元帅,曾元帅(晏安),应元帅,岳元帅(岳飞)等执行)。(十三)祛邪符(由刘元帅(刘俊),杨元帅(杨彪),肖元帅,艾元帅等执行)。(十四)恶意火符(由邓元帅(邓忠),李元帅(李伏虎)执行)。(十五)报应符(由张使者(张娇)执行)。(十六)催生保产,送子符(由高元帅(高元)执行)。(十七)和合符(使人家庭和睦、散凶)。(十八)护身符(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定符)。(十九)大水符(用于防洪,画在木板上,一般六天才可画成。(二十)五雷符等。现在道教祖庭嗣汉天师府在进行守教活动所用的符书计(一)《清微阴阳符录》一卷,内有七十二张符样,用于阴醮,阳醮两种醮事。主要有如天将符、总如符、召功曹符、启师符、发奏符、净坛符、破秽符等。(二)《清微拜表符录》一卷,内有四十二张符,多为做拜表道场时所用。(三)《阴梵 灯符录》一卷,内有符样十二张,主要在打阴醮时使用。(四)《九幽破地狱符》一卷,有符样七十余种,主要给妇女打阴醮时用。(五)《雷霆都诸将符录》一卷,共有符样七十张,主要是三十六天将符,如王灵官符、马元帅符、赵元帅符、朱元帅、康元帅、温元帅、殷元帅、高元帅等符。同一个元帅因使用任务不同,有几张符如温元帅有解厄、治病、传递文书、送子、催生、保产等符。此外还有扫瘟、断瘟、禁瘟、解瘟等符。
三、符的功能分析:符录何以会治病有效,避邪灵验,防御自然灾害有功,这是几百年来争认不休,迄今尚无定论的问题。它虽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但也不能完全给以否定,因为有事实存在。有人认为人体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此场伴随人的一生,如磁场中的阴阳平衡即反映人的健康。如人体有病,即表示磁场中阴阳不平衡所致。符录通过得道者高道的书和念,(被认为是气功态)而画符的纸上聚集了一个场,这个场通过病人的吞服和携带,与人体的场相融合,逐步调整人体磁场使之平衡,人的疾病即可全愈。人遇危难或遇车祸,被认为是人体磁场不平衡而导致人失魂落魄,发生事故。所以“消灾解难符”能改变人的磁场,使之不发生事故。也有人认为,符录是气功治病的另一表现形式。理由是符录必须由得道的高道所画的才有疗效和灵验,而这些高道均为有修炼功夫而深得其法的气功师。他将意念治病转到纸上成为信息纸,病人通过这一信息在体内的调整,使疾病得到好转。就如目前气功师用水作为信息水治病的道理相同。理由是符录是气功师在气功态时脑中所出现的现象。据称:目前有些气功师不懂符录也没见过符,但在气功态时脑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象,他们把这些图象画出来被证实是符画。第三种认为,答埭本身是没科学道理的,只不过通过符录给病人一种精神安慰和寄托。而中医认为,许多病人一种精神所致,符录通过道士的画和念咒,给病人一种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病人精神趋于平衡,思想得到解脱,从而病情好转。第四种认为,符中有药,符咒是表面做作的一种治病手段,真正起治病作用的是药物,历代天师中有不少天师都是精通草药而且修炼功夫深,并深谙“雷法”的气功师,天师的法官大部也都是中医能手,他们在画符时在符水里加入药粉,病人服后,药到病除,只说符咒灵验,符中加药之事,却讳莫如深。龙虎山上清镇群众深知此中奥秘,用符加药治病的事例,他们可举了很多。
四、画符的十戒八忌:画符念咒,并非一般道士所能为,它一定要出自受过职的高道之手,才被认为是有灵验的符录,未受过职,没有扶将,更无役使万灵之权,不能画符。同时要求道士在画符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画符的程序,按各种各样的画法和要求去画才有作用。总的说来有十戒八忌,这是对画符人的道德要求,必须遵守,否则画符无效。此十戒是(一)戒贪财无厌。画符人,为别人消灾解难,略收些财物,当无可非议,但不能藉此敛财,贪得无厌,除衣食所需,多余部门应奉献宫观。(二)戒迟疑不决。画符时应速断速决,“一点灵光”一气呵成。(三)戒鲁莽从事,操之过急。应心情淡泊,中庸行事。(四)戒假公济私。戒用宫观器具物品,为个人发财。(五)戒亵渎神明。(六)戒无帮杀生。(七)戒好色酗酒。(八)戒铺张扬厉。(九)戒朋比为奸。(十)戒滥收学徒,传非其人,泄露天机。除十戒外,道教还对画符人规定了八忌,就是避开忌讳事物,如犯了八忌,画符失效,永无灵验。此八忌是:(一)避妇女经。(二)忌见色动心,以作符为名,行云雨之事。(三)忌神志错沉,遇生病或醉后画符,(四)避新婚蜜月期间画符。(五)避忌藉术起家致富,而迁神怒。(六)避忌见死不救。(七)忌为菲盗歹人画符,要婉言谢绝。(八)忌抬高身价,求得名誉、地位。
五、画符的程序:符录的种类很多,各种符有各自的画符程序和方法,例如“百解消灾符”,画符的程序是: 一:须斋戒浴身、净口(禁荤酒),具虔诚之心,备办果、酒、香、焚香祝告,礼拜(三拜九叩),放置画符用具,如水(或醋精或酒)、纸(以黄裱纸为佳)墨(或朱砂)笔等。 二:清水咒语:“此水非凡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粉碎,急急如律令”。 三:清纸咒语:“北帝敕吾纸,书符打邪鬼,敢有不服者,押赴 都城急急如律令”。 四:清笔咒语:“居收五雷神将,电灼光华纳,一则保身命,再则缚鬼伏邪,一切死活天道我长生,急急如律令。” 五:然后握笔在手,做好画符准备,密咒:“天园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急急如律令”,接着叩齿三通,合净水一口,向东喷之,聚精凝神,一笔画下,边画符,边念咒:“赫郝阴阳,日出东方,敕收此符,扫尽不祥,口吐三昧之水,眼放如日这光,捉怪使天蓬力士,破病用镇煞金刚,降伏妖怪,化为吉祥,急急如律令敕”,也有念:“郝郝阴阳,日出东方,吾今书符,普扫不祥,口吐三昧真火,服 一字光明,捉怪使天蓬力士,破七用来疾金刚,降伏妖魔,化为吉祥,急急如律令”。咒完符成。符成之后,还必须结煞。俗语:“刀无钢不快,符无煞不灵”,“画符容易结煞难”。据天师府的老道士说:“结煞要用三种煞(天罡煞`涌泉煞`肘后煞),而常用的是天罡煞和涌泉煞。什么符,结什么煞,念什么咒。自古以来均系师传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无载,史籍无考,口授时还要起誓为盟,不得泄露天机。最后老道长说了四句天罡煞歌决:“月月常加,时时见破军,破军前一位,誓不愿传人。”
箓
道教箓文的创始,历来依托于太上老君,实际上开创于张道陵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汉天师世家》卷二说:张陵居阳平山修炼时,立二十四治区,造正一盟威经箓二十四品,分属二十四治气,督察二十四治区鬼神功吏。“箓”的含义比较广泛,天师道认为“箓”主要分下列几种:
一、记箓:通常指记箓有关天宫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如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如《太上正一盟威箓》卷三所载:“太上正一上仙百鬼召箓”上面写着种种神将、使者、功曹的名号。《隋书经籍志》说:“箓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实即记箓天神的名册。另外“箓”又指戒箓,如《登真箓》(即奉道者的名册)、秘箓,如《天师秘箓》等。
二、符箓(佩箓箓像);箓和符的图样,性质、作用很多地方表现一样,因之“符”“箓”往往连称。又因符箓是道教法事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称符箓为“法箓”。“箓”也可以佩带身上,用以避邪镇妖,护身、保命,故又称“佩箓”。《隋书经籍志》上说:“受者必先洁斋,然后赍金环一、并诸贽币,以见于师,师受其贽以灵授之,乃剖金环,各持其半,云以为约,弟子得箓缄而佩之”。“箓”还有箓像,系用黄裱纸印的一本三雨宽,一尺长的画像,是供烧的。据祖天师所传。箓有“保护来生延年益寿的作用。有超度亡灵免受地狱之夺的作用,也有避邪镇魔的作用。箓主要有三种,即(1)童子箓(给儿童做的,受箓后不会碰到邪气,平安成长,画有
道家念什么经
本文2023-11-03 01:05: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