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药药膳资料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目录
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作用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病毒性肝炎患者适用的药膳
分类综述
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按制作方法分
按药膳的功用分类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概述
蒙昧时期(远古)
萌芽时期(夏—春秋)
奠基时期(战国—汉)
形成时期(晋—唐)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现代药膳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原则综述
因证用膳
因时而异
因人用膳
因地而异
养生原理
制作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
服药食忌
病人忌口
冬季保健巧用药膳(来自《本草纲目》)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作用 治疗疾病
养生保健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病毒性肝炎患者适用的药膳
分类 综述
按药膳的食品形态分类
按制作方法分
按药膳的功用分类
中国药膳发展简史 概述
蒙昧时期(远古)
萌芽时期(夏—春秋)
奠基时期(战国—汉)
形成时期(晋—唐)
全面发展时期(宋—清)
现代药膳的形成与发展
应用原则 综述
因证用膳
因时而异
因人用膳
因地而异
养生原理制作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配伍禁忌 服药食忌 病人忌口冬季保健巧用药膳(来自《本草纲目》)展开 编辑本段药膳的起源与演变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 现代考古学家已发现不少原始时代的药性食物,现代民族学也发现一些处在原始时代的民族会制作具有药物作用的食品。这些都证明药膳确实可以说起源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那时的人们还不是自觉地利用食物的药性。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那么真正意义的药膳在我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联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这样的字句。《宋史·张观传》还有“蚤起奉药膳”的记载。 这些记载证明,至少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出现药膳其名。 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有关制作和应用药膳的记载。 《周礼》中记载了“食医”。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营养医生的工作类似,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有关食疗的内容。《周礼·天官》中还记载了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这些主张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这些记载表明,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载有:“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并说:“人以五谷为本”,“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相近的《山海经》中也提到了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枥木之实,食之不老”。上述医籍的记载,说明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食疗理论已具雏形。《黄帝内经》中共有13首方剂,其中有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其制作方法是将前三种食物研末为丸,以鲍鱼汤送服。主要用于治疗血枯病。说明这时药膳的制作与应用也较成熟。 药膳
秦汉时期药膳有了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成书的《神农本草经》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当归、杏仁、乌梅、核桃、莲子、龙眼、百合、附子等,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常作为配制药膳的原料。 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进一步发展了中医理论,在治疗上除了用药还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来配合,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瓜蒂散、十枣汤、甘麦大枣汤等。在食疗方面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汉代以前虽有较丰富的药膳知识,但仍不系统,为我国药膳食疗学的理论奠基时期。 晋唐时期为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这时的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著述对中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开始成为专门学科,其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6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孙思邈还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孙思邈的弟子孟诜集前人之大成编成了《食疗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的食疗学专著,共收集食物241种,详细记载了食物的性味、保健功效,过食、偏食后的副作用,以及其独特的加工、烹调方法。这时还有医博士昝殷编著的《食疗心鉴》、南唐陈士良的《食性本草》,都是在晋唐时期出现的专门论述食疗功效的专著,将食疗、药膳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详细的论述。 宋元时期为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记载药膳方剂160首,可以治疗28种病症,且药膳以粥、羹、饼、茶等剂形出现。元朝的统治者也重视医药理论,提倡蒙、汉医的进一步结合和吸收外域医学的成果,由饮膳太医忽思慧所编著的《饮膳正要》为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载食物203种,除了谈到对疾病的治疗,首次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强调了正常人应加强饮食、营养的摄取,用以预防疾病,并详细记载了饮食卫生、服用药食的禁忌及食物中毒的表现,颇有见解。 明清时期是中医食疗药膳学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几乎所有关于本草的著作都注意到了本草与食疗学的关系,对于药膳的烹调和制作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且大多符合营养学的要求。明代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给中医食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仅谷、菜、果3部就收有300多种,其中专门列有饮食禁忌、服药与饮食的禁忌等。朱棣的《救荒本草》记载了可供荒年救饥食用的植物414种,并将其详细描图,讲述其产地、名称、性味及烹调方法。此外还有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卢和的《食物本草》、宁原的《食鉴本草》;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贾铭的《饮食须知》、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它们至今在临床及生活中仍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这一时期的食疗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提倡素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黄云鹄所著的《粥谱》、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均重视素食,这对于食疗、养生学的发展均有帮助。中国药膳起远古至现今,源远流长;自宫廷到民间,广为传播。据有的学者统计,自汉初到明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有300多部。而今有关食疗药膳的著作更是色彩纷呈,应用空前广泛,以至出现了一些专门的药膳餐馆。在人们的生活中,药膳也得到了空前的普及,并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备受青睐。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和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今天,它已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科学、艺术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传遍世界各地。
编辑本段中国药膳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
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
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
编辑本段作用
治疗疾病
1.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 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个阶段可以用药膳或食物为主加以治疗。例如桂枝汤就是食疗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主方;《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以治妇人脏躁等,都是以食疗方为主治病的实例。 2.药食结合以辅助治疗疾病 《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食物疗法是综合疗法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古代医家主张在病邪炽盛阶段依靠药物,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亦须及时与保证,以恢复正气,增强其抗病能力。金元四大家张从正主张攻邪居先,食养善后,这是典型的药食结合。 3.辨证施膳治疗疾病 辨证施膳是从辨证论治发展而来的。它是根据食性理论,以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阴阳属性等与人体的生理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指导,针对病人的证候,根据“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原则,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法则,应用相关的食物和药膳治疗调养病人,以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病人的膳食基本上分成温补、清补、平补、专病食谱四大类。
养生保健
药膳用于保健养身方面数量多、范围广。近代出现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是指以增进健康为目的补养食品。当今,我国市场上保健食品颇多,大体有下列数种: 1.滋补膳食 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滋补品和食疗药膳的达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药材的1/10,而我国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中药有70多种。这些特制食疗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加工改进的制品。其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大枣、薏苡仁、莲子、枸杞子、银耳、龙眼肉等。古代诸如《十药神书》中的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特殊滋补食品和药膳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食品。 2.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佳肴 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等等,不胜枚举。药膳保健饮料有汤、饮、浆、茶、露、汁等。茶类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混合制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等,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食品。
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日常饮食中加入健身养生防病的食品和美味佳肴深受群众欢迎。由于药膳食品具有东方特色,富有饮食文化艺术内涵,可在家居、休息、饮宴、娱乐交际、接待宾客、旅游、疗养活动中,丰富饮食保健内容、改进烹调技术、美化人民生活、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食疗大全:常见病药膳食疗》
全国名老中医及营养学专家推荐版本(彩色图文本)
作 者: 张雪松,徐帮学 主编
出 版 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字 数: 350000
版 次: 1 页 数: 306
印刷时间: 2006/07/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718136 包 装: 平装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用药膳及食物治疗的方法,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的膳食种类及配伍原则。《常见病药膳食疗》涵盖了药膳食疗、饮食起居与运动治疗的要点及禁忌,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目 录
感冒 头痛 腹泻 扁桃体炎 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 肺结核
慢性胃炎 急性胃肠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肝炎
脂肪肝 肝硬化 肾炎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脑血栓
糖尿病 肥胖症 老年性痴呆 贫血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便秘 痔疮 结膜炎 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眼 牛皮癣 痤疮
湿疹 脚气 冻疮 鼻炎
中耳炎 咽炎 痛风 神经衰弱
中暑 阳痿 早泄 前列腺炎
月经不调 痛经 带下病 肿瘤病
附录一 健康人的饮食营养
附录二 食物配伍禁忌
附录三 药膳的制配方法
附录四 中医食疗治疗
随着人们对食物追求“天然、无农药、无污染” 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人们对“食养结合、药食结合”的药膳也投以更多关注。随之,市场上的滋补菜肴也是红红火火。如今,药膳正所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全世界用药膳食品防病治病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15%。药膳食品已成为全球热门的食品之一。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药膳走的是以药物为主的道路,无论从内容形式、口感及可食性上均不被人们所接受。这正是目前我国药膳菜肴市场上存在的不足。究其原因,其一:行业中的厨师缺乏中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导致在原料的选择及配伍及具体运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许多餐厅在药膳制作过程中只盲目追求时尚而未考虑药物与食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如:鹌鹑不能与猪肉同食,食之则面黑;不能与菌子同食,食之发痔。其二:烹调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营养流失、药性减弱,不注意菜肴的药味过于浓厚,造型不够美观,在口感和美感上不被消费者所接受。其三:粗制滥造,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欺骗消费者,在内容上大多选用一些名贵珍惜,价格不菲的药材,对大多数人群缺少指导意义。所以,要让药膳发挥其功效并让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药膳菜肴的合理烹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药膳具有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的特点。药膳菜肴除应具有传统菜肴所具备的“色、香、味、型”外,还应具备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食物的营养成分所具有的治病强身、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功效。故从烹调工艺方面来讲药膳菜肴无论在选料、切配、火候掌握、调味和成品质量要求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原料的选择
原料是烹调的物质基础。药膳对所用原料的选择始终要遵循中医、中药理论,又要结合烹调学的特点。在选料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药物和食物必须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原料的质量及其药性和药味,尽量选择“药味轻、偏性小”的原料,以适合更广泛的人群。再次,所选原料还应便于加工。
食物具有“冷、热、寒、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寒凉性的食物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温热性的食物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的作用。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症状加以选用。在此基础上选料要“广、鲜、精”。(1)广是指药膳入馔的原料十分广博,凡是各地日常所用的烹饪原料,如:我们平时常吃的蔬菜、水果、畜肉、禽肉、水产品、蛋、奶等制品均可用于药膳中。特别是:苡仁、茯苓、茶叶等自古就是药食同源的原料在药膳菜肴的制作过程中也可放心选用。而平时烹饪中少用的如某些山间野菜、田基美食,也是烹制某些药膳菜肴的重要原料。(2)鲜是指药膳对各种原料要求新鲜、鲜嫩。禽类、畜类、海鲜、野味必须鲜活生猛,尤其鱼、虾、蟹必须即宰、即烹、即食。药材尽量选用鲜品,以达到更佳的食用效果如:薄荷、芦根、荷叶、石斛。(3)精是指药膳应十分重视对食物的优良品种、优良品质进行选择。如:无公害的蔬菜、肉类。在药膳中应用的药材在品质上要高于生产、配方用的药材,药材尽量选择优质地道的药材,如:浙江的杭菊、 山东的金银花、河南的山药等 ,肉桂应选择厚实、饱满、油性足、纤维少、甜味大的个体,并在加工过程中需刮去粗皮,精选细用。总之,药膳菜肴的严格选料是突出药膳“色、香、味、型、养”的根本统一。
(二)烹调工艺方面
一、切配要服从于烹调的要求和菜肴“色、香、味、型、养”的和谐,根据其质地不同和食用要求,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块、丝、丁、节等形状供药膳菜肴制作。 药膳菜肴的刀法可简单分为三大类即“平刀法、斜刀法、直刀法”平刀法就是指刀刃的运行与原料保持水平,成型的原料平滑、宽阔而扁薄的特点,在行业中叫“片、批”;斜刀法指刀刃运行与原料保持一定的角度,成型原料具有一定的坡度,行业中叫“斜批”或“斜片”;直刀法指刀刃与原料保持直角,行业中叫“切”、“剁”。在三大刀法的基础上演变出劈、斩、正斜刀、反斜刀、直刀切、推切、削等具体刀法,利于烹调入味,食用整齐美观。根据原料的不同用途、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经精密设计和合理搭配,令菜肴成为件件精湛的艺术品,给人以造型和色彩的美感。
二、火候的准确掌握和热能的合理利用是保证药膳菜肴品质和特色的关键。 火候,就是指在烹调过程中使用火力的大小和加热的时间长短及成菜的成熟度。烹饪原料受热后,在“色、香、味、型、养”等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严格控制火候,才有可能制作出优质的菜肴。在烹饪器具的选择上除选用传统烹饪中的柴油炉、煤气灶外应尽量多选用微波炉、电磁炉、远红外线烧烤炉等新兴热源器具,这对食物营养素的保持,能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药膳菜肴火候的掌握突出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原料的种类、性质掌握火候,如:质老形大的原料,药性不易溶出挥发的原料如:各种补益类的药材应长时间慢火烹制,使药物在较长时间的受热过程中,其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出以增加其功效。质嫩形小的原料应选择短时间的大火烹制,如:杜仲腰花、生煸枸杞等菜肴。在烹制由不同质地原料组成的同一菜肴时,质地老韧难熟的原料应先投放而质地细嫩易熟的原料应后投。其次,根据原料的规格、形状及数量灵活掌握火候,加工成细丝薄片的原料若要达到鲜嫩的口感,应选择短时间大火加热的烹饪方法,如:滑炒,鲜溜等;而加工成厚片、粗丝、块或量多的原料加热时间则应长些。第三,要根据菜肴的风味特点掌握菜肴火候,如:卤鹅掌,卤的时间不够则原料未熟,卤的时间过长则肉缩而现骨。清蒸类菜肴要求火候掌握准确,肌肉断生即可。但对于一些汁浓质捻滑的菜肴和各种补益汤类,则要求火候十足,不得取巧。
三、调是药膳菜肴制作的难点。 包括:调味、调色、调香、调质、调型等方面。其中调味最具特色。所谓调味就是运用各种调味原料和有效的调制手段,使调味料之间及调味料与主配料之间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从而赋予菜肴一种新的滋味的过程。由于药膳菜肴选料广博,加之中药特有的气味,使人们常常拒之。优良的药膳应做到其中药味“食之味淡,回味悠长”,原料中的药材要经过严格的炮制,达到矫臭矫味的目的。同时应祛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性,增加食用价值。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除了通过“飞水(飞水是指将原料入沸水中短时间加热的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焯水”),煸炒(煸炒是将原料处理后,投入少量热油中快速加热成熟的加工方法)”除去部分易溶解和易挥发的异味物质外,还善于使用料头来减弱和消除原料的异味,并增加菜肴的香气。另一方面,药膳类菜肴从性味和功效的一致性作为出发点,应保持原料本身的鲜美味道,减少调味品对食物鲜味的改变。有的必须调味的药膳,应在临上席前加以适当调味如用盐、胡椒粉、香油等。至于本身腥味、臭味较重如:龟、鱼、羊肉、牛肉、野禽、鞭等则在加工前必须进行矫味一般常用飞水,码味等方法;对一些本身无明显滋味的药物与食物,如:燕窝、海参、鲍鱼、蹄筋等必须加以高质量的鲜汤滚煨或配以顶汤调味。药膳在烹制过程中也要多注意菜肴口味的多样化。增加一些新兴调味料、复合型调味酱汁的使用,使“咸、甜、苦、辣、酸”各味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推出不同口味的创新药膳。药膳类菜肴在烹调完毕后,上席前还要进行必要的整型,主要任务是进行装盘、勾汁、上色、亮油、定型、围边和点缀,常用的围边和点缀原料主要为一些蔬菜如:黄瓜、胡萝卜、芹菜等。以增加菜肴的美感达到“色、香、味、型、养”俱佳的烹饪要求。
四、特殊的火候控制与独特的调味使药膳菜肴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烹调方法。 主要有:炖、焖、煨、煮、熬、炒、卤、炸、烧、烤、煎等十二种。各种烹调方法或因所用原料的差别,或因传热介质的不同,或因操作程序之异而被分为一些具体技法,如:蒸有粉蒸、包蒸、扣蒸、清蒸、气锅蒸等,炒分为:生炒、熟炒、滑炒、干炒等,炸又可分为清炸、干炸、软炸、酥炸。药膳烹调中具体的烹调方法有近30余种,对这些烹调方法加以综合利用便可烹制成数以千计的优质菜肴。药膳的烹调方法与传统中餐的烹调方法基本相同,但也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药膳类菜肴目的是发挥食物的医疗保健的功效,为了保证食物及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和流失,充分发挥食物与药物的保健作用在烹调方法中应多选用蒸、煮、炖、泡等方法。菜肴形式以汤类偏多,形成药膳菜肴独特的风格。
严格的选料,科学的配伍及调味,准确的火候掌握为药膳菜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人以丰富的物质享受。药膳的种类繁多,功效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也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一、养生保健类药膳,二、美容类,三、治疗与辅助治疗类,四、康复类的药膳。根据药膳的具体品种及功效来注意烹饪中的要点。根据功效,选择四款药膳对烹饪要点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一〉干姜羊肉汤
一、原料配方 :干姜30克 羊肉150克 精盐2克 鲜汤500克 胡椒粉1克
二、工艺流程:
羊肉切小块-→飞水-→煮-→装碗成菜
↑ ↑
加入干姜 调味
三、制作方法 :1、羊肉切成15厘米见方小块,干姜切成小块。
2、羊肉飞水(水要沸)待用。
3、处理好的羊肉与干姜同煮至软烂,加入盐胡椒粉调味,起锅装碗。
四、菜品质量 :汤鲜味醇、厚而不燥、羊肉软糯、成型美观。
五、烹调要点 :1、羊肉飞水时水要沸,以防止羊肉内部的滋味物质过分溶出。
2、煮制时宜小火,起锅前调味,口味宜清淡(食用时可用青椒、芫荽、复制酱油调制蘸水)。
六、功效: 干姜味辛性热,可温中回阳,温经止血。羊肉,味甘性温热,有补虚温中益肾壮阳之功效,合则奏温补脾肾,适于脾肾阳虚者。
〈二〉参芪鸡丝冬瓜汤
一、原料配方 :鸡脯肉200克 党参10克 黄芪10克 冬瓜200克 植物油50克 盐3克 黄酒2克 鲜汤500克
二、工艺流程:
鸡肉切丝-→加入鲜汤煮制-→鸡肉断生-→煮制成熟-→装碗成菜
↑ ↑ ↑
加入黄芪片、党参段 加入冬瓜片 调味
三、制作方法 :1、鸡肉切成长8厘米粗03厘米的二粗丝,党参切成长6-8厘米的段。
2、黄芪切片,冬瓜切成长5厘米,厚05厘米的片。
3、鸡丝与黄芪、党参同入锅加鲜汤500克同煮至八成熟。
4、加入切好的冬瓜片,调味煮制成熟起锅成菜。
四、菜品质量: 汤清色白、鸡丝细嫩、味咸鲜微淡。
五、烹调要点 :注意火候的掌握,适宜文火慢炖,冬瓜必须后放,以防止过熟。
六、功效 :健脾补肾,适于脾肾阳虚型肥胖,常有减肥瘦身之功效。
〈三〉芹菜瘦肉丝
一、原料配方 :鲜芹菜250克 猪肉(瘦)150克 油50克 葱丝5克 姜丝3克 酱油5克 味精05克 水淀粉5克 鲜汤20克
二、工艺流程 :
猪肉切丝-→码味上浆-→滑炒-→收汁-→装盘成菜
↑
加入芹菜
三、制作方法: 1、芹菜洗净去叶,切成5—6厘米的段,猪肉切丝长10厘米粗03厘米的二粗丝。
2、猪肉放少许盐、水淀粉、料酒码味上浆。
3、将酱油、精盐、味精鲜汤、水淀粉调成咸鲜味欠汁。
4、炒锅至火上,放油烧至六成油温,下肉丝,快速翻炒,加入姜丝,葱丝,芹菜段炒至断生,倒入调味欠汁,炒匀,待收汁亮油时,起锅装盘成菜。
四、烹调要点: 1、肉丝要经过码味上浆,码味时药放少许盐,目的是增加肉的持水性以保证肉质细嫩。上浆要饱满,干稀适度。
2、下肉时油温宜低防止肉的粘连。
3、滑炒火力要旺,时间短。
五、菜品特点: 肉丝质嫩、粗细均匀。芹菜色绿,嫩脆。味咸鲜。
六、功效 :平肝,降压,适合于各种症型的高血压。
〈四〉大枣木耳粥
一、原料配方: 大枣50克 黑木耳30克 粳米100克 白糖少许
二、工艺流程:
木耳水发-→刀工处理成小块-→加水与粳米大枣同煮-→至软烂-→上桌供食
三、制作方法: 1、木耳水发后切成小块。
2、与大枣、粳米加水同煮至软烂。
3、加入少许白糖调味,成菜。
四、烹调要点 :木耳的水发必须发透,并要除去其中的木屑等杂质。煮粥时加水要一次加足,并且适宜小火慢煮。
五、菜品特点 ;汤汁浓厚,味微甜,色彩鲜艳,适于日常佐餐,可常食。
六、功效 :大枣养血益气,黑木耳养血养荣,粳米健脾益气养胃,诸药合用,健脾补虚。
总之,应用药膳时要根据辨证施膳和“四因”的原则。即:因症用膳、因时用膳、因人用膳、因地用膳。依此之上“博取众长,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当然,药膳的施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盲目。对从事药膳菜肴制作的人员要求必须要掌握中医、中药的理论知识,又要精于烹调制作。科学合理的配膳,不断完善创新,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药膳大餐。
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餐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坚信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药膳菜肴制作必定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药膳事业也会走向辉煌的明天。从而使药膳真正成为既有营养保健又能够对某些疾病起辅助治疗作用的特殊食品,造福社会。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 ,富含人体17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被国际食品卫生组织列入 “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是人类绿色新食品源。《本草纲目》对桑叶的记载:“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 桑叶又名:“神仙草” , 日本人称桑叶茶为长寿茶 。作为药食同源的桑叶,在临床中被专家用在治疗那些不孕不育的患者;同时桑叶的食疗及功效在古籍《本草新编》中也有很形象的 记载:老男人可以扶衰却老,老妇人可以还少生儿。
桑叶 《神农本草经》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蜜炙用。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5 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桑叶的禁忌:,由于桑叶苦寒,过量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功能。如果自身有脾胃虚寒的情况,在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多加注意。也不适合风寒感冒。
桑叶药理
(1)降血糖(2)降血压(3)降血脂(4)减肥(5)消疮祛斑美容(6)抗氧化、抗衰老(7)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桑叶药膳
桑叶茶: 桑叶茶一般选用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的优质嫩桑叶为原料,经科学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
桑叶粥: 鲜桑叶,新鲜荷叶,粳米、砂糖适量。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兑入砂糖调匀即可。
桑叶粉做面食
桑叶挂面:取霜降后新鲜的桑叶,用午后正足的日头晒干后磨成粉状,与白面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成了桑叶面粉。再如桑叶饼干、桑叶糕点,用的也是桑叶粉。
南方还有桑叶宴等。
转眼间,春天又要老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就一定要注意春季养生。春季怎么养生春季养生药膳有哪些呢春季药膳养生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春季养生药膳,希望大家喜欢。
5款春季养生药膳
1、地黄乌鸡
原料:雌乌骨鸡1只重约1000克,生地黄、饴糖各150克。
做法:将乌鸡宰杀,去毛、内脏,洗净,备用;生地黄洗净,切成条状,加饴糖拌匀,装入鸡腹内;将鸡仰置瓷盆中,隔水用文火蒸熟即成。
服法:分2日食用,吃肉喝汤。
功效:填精添髓,补脏益智。适宜于用脑过度、脑髓不足而见头转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神疲气短等症者食用。常食能收到填精补脑、益智健身功效。
宜忌:感冒发热,或溼热内蕴而见食少、腹胀、便溏者,均不宜食用。
2、益智鳝段
原料:干地黄12克,菟丝子12克,净鳝鱼肉250克,净笋10克,黄瓜10克,木耳3克,酱油、味精、盐、淀粉、料酒、胡椒面、姜末、蒜末、香油、白糖各适量,蛋清1个,高汤少许。
做法:1将菟丝子、干地黄煎两次,取汁过滤。2水发木耳;调水淀粉。3鳝鱼肉切成鱼片;笋切片;黄瓜切方片。4将鳝鱼片放入碗内加水淀粉、蛋清、盐、药汁煨好,放温油中划开,待鱼片泛起,滗入笊篱。5原勺留油,炸蒜末、姜末,下笋片、黄瓜片、木耳、鱼片,加盐、味精、白糖,烹料酒、高汤,淋香油出勺装盘,撒上胡椒面即成。
服法:佐餐食。
功效:菟丝子古人认为它是“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具有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之作用。久服可明目轻身延年。菟丝子配合滋阴补血的地黄及益气健脾的鳝鱼制成此菜肴,确有益智增力之作用。
3、杞精炖鹌鹑
原料:鹌鹑1只,枸杞子、黄精各30克,盐、味精少许。
做法:将鹌鹑宰杀,去毛及内脏,冼净,枸杞、黄精装鹌鹑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炖酥,加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服法:弃药,吃肉喝汤,每日1次。
功效:滋养肝肾,补精益智。鹌鹑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有助于小儿发育、增进食欲、提高记忆力。脑力劳动者常食,能消除眩晕健忘症状,能提高智力,有健脑养神之作用;枸杞子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疲劳、增强体力和智力;黄精能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强化筋骨、益智强身。几味同用更增加其滋补和益智作用。适宜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眩晕健忘者服食。
4、黄精蒸鸡
原料:黄精、党参、山药各30克,母鸡1只重约1000克,生姜、川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剁成1寸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气锅内,加入葱、姜、食盐、川椒、味精,再加入黄精、党参、山药,盖好汽锅盖,上笼蒸3小时即成。
服法:空腹分顿食用,吃鸡喝汤。
功效:益气补虚。适宜于体倦无力、精神疲惫、体力及智力下降者服食。
宜忌:溼热内盛者不宜食用;感冒时暂停。
5、莲子鸡丁
原料:净鸡脯肉250克,莲子60克,香菇10克,火腿肉10克,蛋清、淀粉、调料适量。
做法:将鸡脯肉切丁,用蛋清、淀粉拌匀;香菇泡软,同火腿肉切成小菱形块;莲子去心,蒸熟备用。先将鸡丁在油锅中煸至七成熟,沥去油,加入莲子、香菇、火腿及适量调味品,翻炒几下出锅即成。
服法:分数次佐餐食。
功效:健脾补肾,养心强身。适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肢软无力、眩晕健忘、心烦失眠、遗尿、遗精者食用。健康人常食,能增强体质、益智延年。
上面的几个膳食谱是不是很诱人呢,还有很多的药膳,对于想用药补的人来说,其实不单是要学习如何制作药膳,更要注意药膳的配伍禁忌,对于药膳的材料搭配无论是古代和现在都上十分严格的,现根据历代医学家对用药经验,将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服药食忌、食物忌食、食物相反等部分介绍如下: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合苍术食,令人动风;合荞麦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合鸽肉、鲫鱼、黄豆食,令人滞气。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合黄豆食,令人气滞。
猪心:忌吴茱萸。
龟肉:忌酒、果、苋菜。
鳝鱼: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椹子。
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5款春季药膳养生汤
1、参苓健脾补益汤
成份
党参83g,云苓192g,炒薏米3g 甘草24g,芸豆193g,白术15g,枸杞97g等。
功效
参苓健脾补益汤补气健脾养颜,补肾护肝,抗疲劳,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配搭材料
瘦肉/鸡肉/猪肚,蜜枣等。
方法
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2、雪梨滋阴润肺汤
成份
雪梨干283g,百合167g,沙参149g,玉竹85g,天冬107g,麦冬82g等。
功效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常饮有助增强肺腑免疫能力。
搭配材料
250克瘦肉,生姜。
方法
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亦可直接煲水当日常饮品饮用。
3、天麻八珍汤
成份
天麻106g,党参10g,白术95g 茯苓199,甘草32g,当归74g,白芍107g 等。
功效
天麻八珍汤补气益血,调理身体。宜气血两虚的人士,外感人忌服。
搭配材料
鸡,鱼头,羊肉,生姜。
方法
肉类洗干净焯水后,鱼头可先用油煎至金黄,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4、四乌补益汤
成份
首乌287g,杜仲154g,乌枣24g, 黑豆395g等。
功效
补肾益精,生发乌发,益气补血。
搭配材料
取核桃10个去壳留仁,羊肉500克或乌鸡一只,生姜三大片。
方法
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3000毫升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3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5、养心安神汤
成份
金针186g,黄豆207g,元肉145g,枸杞106g,莲子135g等。
功效
养心安神汤安心养血宁神,明目益智,清润除燥。
养心安神汤安心养血宁神,明目益智,清润除燥
搭配材料
猪肉,鸡脚,生姜二片。
方法
肉类洗干净焯水后与其它材料及清水加入汤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春季药膳养生的注意事项
养肝为先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气更加旺盛,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气过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还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
多吃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面板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因此,春季到来,人们一定要多吃蔬菜。早春季节,新鲜蔬菜较少,此时冬季冷藏、干制、腌渍、酱渍的蔬菜便可大派用场。如腌渍萝卜、姜、葱头、白菜、芥菜、辣椒、榨菜等。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长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简单,可凉拌、清炒、煮汤、作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显著,如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榆钱、竹笋等。如今大棚种植蔬菜逐渐改变了春季新鲜蔬菜供应少的状况。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鲜蔬菜可以随时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笋、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汤,应以红胡萝卜、白萝卜、海带、冬瓜、番茄、春笋为主料,配以鸡肝、猪肝、瘦肉丝等,汤以清淡、味鲜为宜。
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
补充蛋白质
春季,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
药膳一般是按原料的性质和制作方法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米面食类:以米、面粉为基本原料,制成的馒头、面条、米饭、汤圆、包子、馄炖等各种饮食。
� 2菜肴类:以肉菜为基本原料,可以制成冷菜、蒸菜、炖菜、炒菜、炸菜、卤菜等各种食品。
� 3粥食类:以米、麦、豆等为基本原料,加入其他成分如枸杞子、山楂、百合等煮成的半流体饮食。
� 4糕点类:此类药膳是按糕点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花样繁多。如茯苓饼、栗子膏、核桃稣等。
� 5汤羹类: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为主,煮、炖、褒而成的较稠厚的汤液。
� 6饮料类:将药物和食物浸泡和压榨,煎煮或蒸馏制成的一种专供饮用的液体。如山楂汁、秋梨汁、萝卜汁等。
7茶类:将药物直接冲泡而成的液体,如菊花茶、决明子茶、山楂茶等。
� 8蜜饯类:以植物的干、鲜果实或果皮为原料,经药液煎煮后,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而制成。
药膳是药物与食物巧妙结合而配制的食品。通过烹调加工,制作出既具有食品作用,也具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是中医饮食保健的一大特色。药膳食疗从营养学角度来讲比普通食品更优越,并具有鲜明的特点:
1、药膳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注重辨证用料,凡是气虚的,当用补气药膳;凡是血虚的,当使用补血的药膳。作为辅助治疗,使药物与药膳相互补充,相互辅佐,有异曲同工之妙。
2、食物的选择突出本草学理论的特点。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食品,热性病选择寒凉性质的食品,如防治中暑用冬瓜、苦瓜、绿豆等;而寒性疾病选择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腹中冷痛使用肉桂、茴香等。
3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通过蒸、煮、炖、浸泡等方法,尽可能地保证食物成分不被破坏,充分发挥食品、药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4药膳以辅助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药膳与治病服药不同,它是在治疗疾病期间通过适当的进食,对疾病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疗效。对于无病之人,药膳还可以起到防病强身的作用。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
1炖:有隔水炖和不隔水炖之分。隔水炖是加好汤和料封口,把容器放入锅中,武火炖3小时即可;不隔水炖为直接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炖至酥烂。
2熬:先在锅内加底油烧热后,放入主料稍炒,再加汤及调味品,后用文火煮烂。
3烩:将多种原料用汤和调料混合烹制成的一种汤汁菜。
4氽:将汤和水用武火煮沸,投下药料及食料,加以调味即可。
5焖:先在锅内放油,将食物和药物同时放入,炒成半成品,加姜、葱、花椒、汤及调味品,盖锅盖,用文火焖烂。
6烧:将原料放入有少量油的锅中加调料煸炒,进行调味调色,待颜色转深放入调味品及汤(或水),用文火烧酥烂后,武火收汤稍加明油即可。
7 蒸:就是将食物与药物拌好调料后,放入碗中,利用水蒸气加热烹熟的方法。
8煮:将原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汤或水,先用武火烧开,改文火烧熟即可。
9卤:先调好白卤或红卤,然后将原料加工,放入卤汁中,用文火煮烂,使渗透卤汁至酥烂。
10炸:将油用武火烧至七八成熟,再将原料下锅,注意翻动,防过热烧焦,通常炸至橘**即可。
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后人多遵从。其中有些虽无科学证明,但在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前还应参用传统说法,以慎重为宜。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
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是在药膳应用中似仍宜慎重从事,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为宜。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药膳滋补面面观 什麽叫滋补呢?
通俗地说,用食物和中药来调节身体功能,也就是给人体输送营养,便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消耗掉的精力和能量得到及时补充,在提高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的同时,达到健康延年的目的。
滋补有讲究
进补是为了补充身体的不足,也就是身体缺少什麽营养物质,就进补什麽,所以,中医认为:药症相符,吃泻药也是 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是毒。记住,进补要讲究对象和方法,有的放矢。
进补有那些好处呢?
(1) 在治疗方面,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帮助疾病早愈;
(2) 在预防方面,具有增强抗病毒能力的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在养生方面,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延年益寿。
滋补的方法有那些呢?
从滋补的种类来看应该包括两大类:药补和食补。如果细分的话应该有单味补药、补益方剂、补益中成药、单味食补、粥补、汤补、酒补及茶补等等。
家常药膳火锅
原料:
瘦牛肉、牛肝各200克,鱼丸、毛肚、豆腐干、菠菜各150克,人参5克,黄芪10克,当归、枸杞子各15克,大枣20克,甘草5克,午餐肉、水发粉丝、水发海带、葱、土豆、平菇各100克,鲜汤2000克。调料选用:豆瓣酱100克,菜油150克,醪糟汁100克,姜35克,大蒜20克,泡辣椒25克,盐15克,味精5克,花椒10克,牛油50克,熟鸡油、白糖、酱油、醋、葱滑各适量。
制作方法:
1、牛肉去筋络,切成大而薄的片;牛肝去皮膜,切成同牛肉相当的片;毛肚洗净,片开,切块;午餐肉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条片;豆腐干洗净,切成条;水发粉丝切段;水发海带切条;蒜拍破,切节;菠菜择好洗净;平菇撕成条;土豆去皮,切片。将以上各料分别装盘,上桌摆好。
2、将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大枣、甘草放入沙锅或药罐中,加水烧开,熬半小时,澄出药液500毫升。
3、将熟鸡油、白糖、酱油、醋、葱花拌成调味碟,每人一碟,放上桌,以供蘸食用。
4、炒锅置火上,下菜油,烧至四成热,放豆瓣酱、泡辣椒节炒香,下大蒜、姜末、花椒炒几下,在下醪糟汁、盐、味精煮开,加鲜汤、牛油煮开,加入三分之二药液,打去浮沫,舀入火锅中,上桌点火,汤开后,加原料入火锅汤熟,蘸调味汁食用。吃的过程中,可随时加原汤及药液调味。
加入中药锅底的滋补火锅可健体驱寒,在寒冷的冬季格外受人们青睐。据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陈家骅介绍,药膳火锅类似于中药的煎药锅,是最能发挥中药长处的烹饪方法,用得好,可以在享受口福的同时获得健康。他说,冬季人体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环境、生理环境,吃合理科学的药膳火锅,可以治疗脏寒类、风寒类疾病。
脏寒类疾病是由内寒引起的脏腑阳气不足,分为脾胃虚寒和肾阳虚两种类型。
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胃炎、食欲差、食量较小、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四肢发凉、倦怠乏力、饮食稍不注意即容易腹胀腹泻等。虚证者,宜用人参(小红参)、山药、黄精、莲子、甘草等作为火锅底料,这些药物属于药食两用种类,药性平和,补益中气;寒证者,还可加入肉桂、甘姜、生姜、小茴香、大茴香、山奈、肉豆蔻、胡椒、荜菝、草果、草豆蔻等常用的调料,能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这些药物做火锅底料,其他蔬菜可以自由选择,高蛋白、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应尽量少用。值得注意的是,辣椒既能散寒,又能温胃,但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人不能吃。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肢冷畏寒,生殖功能衰退(男性阳痿、早泄,女性宫冷不孕、性冷淡等)。宜用巴脊天、肉苁蓉、锁阳等作为底料。除此之外,肾阳虚者还可经常食用鹿头汤、附子狗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风寒类疾病即寒湿病,主要由外寒、外湿引起,如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既有外伤又有外寒湿的老年陈旧性腰腿疼等。用辣椒、花椒、桂枝、*羊藿等作为火锅底料,可以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陈家骅介绍,以上所说的火锅底料品种,都是甜的,好吃不苦。但药膳火锅并非人人能吃,首先,需要辨证施补,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底料;其次,具体的底料种类应根据医师、药师、厨师三者结合而定,选择药食两用品种,并兼顾口味;第三,要坚持适量原则。值得一提的是,体弱及年老者,吃辣的火锅应注意不要出大汗,否则会留有后患。
寒冷冬季,火锅特别“火”,但食用火锅也有诸多禁忌。陈家骅介绍,火锅里的油特别多,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脑血栓、血液黏稠度高、胆固醇高、肥胖等患者不宜吃火锅。另外,中焦、下焦湿热的人也不宜吃火锅。中焦湿热即脾胃湿热,营养过剩、应酬多的人往往有中焦湿热的表现,如腹胀、纳呆(食欲低)、大便黏腻不爽、口臭、口苦、舌苔黄厚腻、脉滑等。下焦湿热主要表现为阑尾炎、尿道炎、痛风性关节炎、男性前列腺炎、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
本文2023-08-05 07:53: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