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数民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四川少数民族,第1张

四川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

四川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22万人四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

四川省目前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即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是西昌市,隶属四川省,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

1彝族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2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00年。

今日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四川有中国第二大藏区。

一般四川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比如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等等都是四川的少数民族。

上万人的少数民族还有蒙古满纳西族等散居的少数民族人口达80余万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PS以上资料来源于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

烈士子女退役军人加2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法律依据四川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规定 一少数民族考生和民族地区汉族考生,报名结束后,三州。

四川居民主体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此外,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僳僳族满族纳西族白族布依族傣族苗族土家族。

属于北川县的全名都叫做“北川羌族自治县”。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二彝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满族节日编辑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民族发饰二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视

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满族男性的传统发型是把前颅、两鬓的头发全部剃光,仅后颅留下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朝鲜使臣申忠一路过赫图阿拉,在《建州纪程图记》一书中详载:“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清初时发型普遍为金钱鼠尾式,清中叶后,出现了留发越来越多的趋势,但仍然远少于清末及清装剧留半头的发型。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

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 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为旗人。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朝。[2]  

汉族的民族特色是如下:

1、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著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3、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扩展资料: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

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

-汉族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

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

土家族的建筑: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民居结构分为正屋、厢房和司檐:正屋大多为三间,中间一间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两头前面并与正屋垂直的两间为厢房;正屋后面的为司檐,也称拖檐。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称门楼子,中间为天井。

土家族的住所一般为一正两厢,也有一正一厢的,其中厢房为吊脚楼。吊脚楼的地基低于正屋的地基,在其地基上竖立十几根木柱,木柱上铺木板(楼板),以木板为壁,一般二至三层。吊脚楼的前面有阳台,两边有走廊。

阳台和走廊排柱悬空,悬柱的末端有圆锥形雕饰,名为吊进瓜。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多由木条组成,富裕之家在栏杆上雕龙画凤,在窗子和门上精雕细刻。

阳台的屋檐为飞檐翅角,其遮檐用长条木板钉封檐口。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因前有阳台、两边有走廊,互成转角之势,故名转角吊脚楼。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776万多人,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1、广西彝族人口共计0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

2、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雅安石棉县、甘孜泸定县、甘孜九龙县等地。

3、云南彝族人口共计5028万,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4、漾濞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等。贵州彝族人口共计8428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等。

扩展资料:

彝族信仰

一、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较为突出。

二、在滇、黔、桂彝区,除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区还流行着道教、佛教。近代以来,基督教与天主教也传入少数彝族地区。

三、彝族对自然的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由于过去彝族地区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缺乏驾驭能力,因而对万事万物皆视为有灵之物,与人一样具有生命与意志。

四、这种自然崇拜是和人类灵魂崇拜同时发展起来的。彝族认为,人出生时灵魂附于肉体,死后灵魂离开肉体而存在。由这一灵魂观念推想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灵魂,并把它们的活动或自然现象都视为灵魂支配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

-彝族

四川少数民族

四川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