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较值得看的古书古籍呀,可以推荐一下吗?
看本《今古奇观》(又名《拍按惊奇》)都是些小故事,不长,意韵深。想修身一定看看《大学中庸》,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尤其是当今社会,修身有德有心胸的人不多,也就更可贵!《世说新语》故事短且发人深省。爱诗词的,《唐诗三百首》《人间词话》《宋词三百首》,少读情词艳赋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课。
用红楼梦影射的清代背景,权富人家比如贾府培养下一代的流程来简单捋一下:
一、家学内容:
学龄前由内亲内眷(姑、姨、姐)开蒙,教“字号”(即单字的大字)。注:似乎别人家也有父母教的,但是这家只让内亲内眷教。
六学入家学
1念书:
六学开始:《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八岁开始:四书、《孔子家语》、《孝经》。
十岁开始:《诗义折中》、《书经图说》。并开始学对对子与缀句,进而诗赋。
十二岁开始:《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
十几岁开始:《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
再之后: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
2习字:
六学开始描红,用自家某代祖先特制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八岁开始小楷行书:先选《词林二妙》中一家学习,再临唐晋小楷。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较正统的汉族读书人子弟为例说明,因为这个最为常见。(将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养方案。还有些特殊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满人考翻译科的,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二、清代教育质量比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举人之前的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个家长教育观比较有追求(就是说至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备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这样培养的:
四岁发蒙认字,用《千字文》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上新书。
其次《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去试试考秀才。个别奇葩会专攻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或者专攻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所以那种某清代名儒十几岁就遍读十三经的说法,只要这个学生比较勤快,家里看得紧,不冶游浪费时间,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里要管得足够紧,对于没有读书传统的人家,或者家长光挣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难太难了。
三、日常生活:
先带背书,背通了才能上新书。讲解新书时,普通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朱熹注解,文艺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二逼老师会夹带点私货讲讲国朝和前朝大儒的议论。
至于教科书,如果你是书院学生,不一定要自己家里买套书,政府给各州县书院都分发这套教材,可以到书院里去看的。再说了,没有书可以去抄书借书蹭书啊!
书背完了,年纪小的小屁孩念对句;大孩子要学写诗(因为无论考秀才举人进士,都要考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要专门训练,背韵部、历代名作)那些蒙学小书之类其实是教人从浅到深学写试帖诗的。为什么以前科举要考写诗而今天不考?试帖诗格式既然有定规,考官细读一下还是能批改得过来的;当代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动辄几十万,改格律诗改得过来吗?
四、还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记住本朝的讳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用了同韵部的字考试时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么写(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时要抬几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别要抬几格)。
写一手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试和殿试。
反面例子:龚自珍因为字写不好没能进翰林,恨得不行。
正面例子:乾隆朝某年状元秦大成会试倒数第一,因为房师的嘱咐苦练写字,居然殿试逆袭抡元。
读经是输入的话,写文章就是输出。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中,正式开笔写文章(就是学做“制艺”),智商正常的同学,在十二三岁以后可以达成这个人生成就。个别十岁前能写文章写诗的小朋友,大家会颂称之为神童。
五、下面是选修课:
小学(四部分类算在经部,但其实不是经学,是经学附庸,比如《说文》《尔雅》),子学(常用的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史学(前四史和国朝故事)。有追求的同学还是得学,因为越是高级别的考试,越要考策论甚至当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说了,这种时间紧迫、书写繁重、打腹稿时间有限的变态考试也有应付的办法,就是提前分门类别押题,然后各题目预先拟个底稿,再写点套话。无论如何总得有点料在胸中才能写得来腹稿吧。)
数学?是重要选修课(文科生请勿抱侥幸心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平面几何总要的,不然经书中涉及计算的部份怎么办?再高阶一点的,下面请听题:
”问:扬子云不读非圣之书。圣之训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圣也。诸子之学,亦宜涉猎。……天文之学,古重占验,《黄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见于 《艺文志》《灵台秘苑》、《开元占经》 犹可循览欤“
这是孙星衍在山东学政任上出的观风题。
(观风题性质类似于现代的高考模拟题,省学政大人到属下各县巡视所出,秀才在考乡试前都要做。)
这个还不够酸爽的话再来一个当时文风最盛的省份的乡试真题,不是上面的模拟题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凡见于经传者,其词可举欤?
众星之名有以国与人为名者,有以官与爵为名者;中星之义,有以午为中者,有以未为中者,其故可考欤
占天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度以赤道为则,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与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与唐异,绍圣间惟有四宿与旧法合。《宋中兴天文志》 云“黄道横络天体,列宿躔度随岁差而增减”,顾有谓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说中数谓七十五年退一度者,又有谓恒星东行、岁本无差者,其说可详欤?
句股算术,西法较古术为密,言天得诸实测,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圆浑圆、八线三角,其详可推欤?
后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者,且有以西术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欤?
伏读 《御制数理精蕴》,通中西之异同,阐天人之微奥。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时之至治欤?“
这是嘉庆九年江南乡试的第三场,经史时务策论体第三道,共六个小题,都做完才能给分。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赏拔他的考官叫张敦仁。
物理的话考到的概率同数学,建议改用“博物学”这个概念,《诗经》、《尔雅》、三礼里面很多有关内容,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基础教育是开蒙到你考上秀才为止,执行者是家庭教师或者私塾(第一阶段)。
高等教育是你成为秀才到考上举人为止,执行者是县立书院和私立书院(第二阶段)。考秀才和举人,训练目标是写制艺、试帖诗、策论。在清代的话,一般人参加科举考试,考到举人就妥妥地够用了,个别文风不盛的边塞之地,本县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胜利;会试和殿试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事,不要以为全国生员都铁了心要成进士。
一部份没有经济压力的举人(称贡士)进京参加会试,这类考试性质是选拔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不需要再专门接受教育了,只有临考前的补习(第三阶段)。
会试通过,成进士之后,才能冲刺高级政务官,不是进士出身,想做高官,非常困难。考会试和殿试,则专门训练策论和书法。
相关用书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国家官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当基本教材。有明一代,治经取士,几乎都以这套教材为根本。不过,后代学者们考证出来《大全》是抄袭元人成书,不但违反学术规范,而且有学无根底之嫌。考生也不认真读四书原文,而是记诵经注,预先成文以备场中应试。简直和现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读者》《青年文摘》风格的范文预备高考作文一样,对学养没什么好处。因此顾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经说亡。
《四库提要》批评是:
《大全》出而捷径开,八比盛而俗学炽。
另有选修课教材若干。《大明会典·学校》:
国家明经取士,说书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尚。今后务将颁降《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当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
所以就不要批评当时考试不关心时务了!当然实际讨论政务时,是笔砚党还是真的能干事的,那就两说了。
清朝则稍微讲点学术道德,雍正朝开始海宇平定后,另外编了本朝新定教科书。比如三礼类用钦定周官义疏(2册) 、钦定仪礼义疏(2册) 、钦定礼记义疏(3册) ,这是《钦定国子监则例》里规定过的教材,不是说唐人疏比较绵密,宋人说义理可观,格调比较高,你就能随便用,不是这样的!
儒家儒家
《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是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唯一一套古文献学学科教材,其编者均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名师,是一套名副其实的古文献学入门书籍。丛书中有经、史、子、集四部要籍概述,读后可以掌握四部基本典籍。
首推《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1 学习古文 看什么书好
古文阅读一般是采用二十四史,具体包括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是中国的经典,很多中高考考试都是从里面出的,而且这些书思想内容都很丰富,特别有利于学习古文。如果觉得可以,推荐你去看一些古文游记,古文传记等,大有裨益。
最后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2 想学文言文,看什么书好你好:
习古文不要囿于局限,读书亦不可攫取。一事未卒,不取二者,外国文学不妨先行搁置,国粹毕竟为邦国之本。
1、清季之世,西学东渐,五四运动之前的文言文皆可称之为古文。登高自卑,涉远自迩,既然致力于此,即不应囿于局限。建议先从《小学韵语》、《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字文》入手,否则古文诘屈聱牙之处,难以理解。其次学习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最后研究《古文观止》,循序渐进,由易至难。
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合百家之长,纵一人之学。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3 学习文言文该读些什么书真正能够解决文言阅读的障碍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多读。读得多,积累就深厚,文言阅读的语言障碍才能从根本上被消除。我个人的经验是,只要认真读完《史记》和《聊斋志异》,文言阅读的基本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影响之大,之深,之远,超过了你们的想象。由于其影响巨大,后人写历史,写文章,常常有意无意地去模仿《史记》,这个模仿当然也包括语言的形式。所以读《史记》很重要。读《史记》,你们可以只读其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至于书、表,就算了。读好了《史记》,再去读一般文言文尤其是史传文,基本上都不在话下了。此外顺便说,读好了《史记》,你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了解人性。你会懂得,成功的人物之所以成功,倒霉的人物之所以失败,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它的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蒲松龄,是一个考场上长期失意的人。这就是说,他参加了许多次考试,但他很背时,总是考不上。然而参加考试的次数一多,就特别熟悉普通的表达程式。蒲松龄不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他是个小知识分子。苏东坡文章很自在,是因为他是个大知识分子。苏轼才高,当时文名也高,所以胆子大,于是写文章就非常自在,想怎样写就敢怎样写。小知识分子,心理常常是自卑的,尤其是写文章的时候,他不敢放胆去写,容易循规蹈矩遵守表达规范,因此《聊斋志异》的语言,是比较规范的文言文。而小知识分子,沉沦社会底层,他内心又常常渴慕高雅,仰慕风雅,于是喜欢卖弄,所以你在《聊斋志异》中,常常能观察到许多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诸多文言文语言现象。通假现象容易带来文字古雅的错觉,在某些层面不高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是很高雅的手段。比如“悦”字,这个字清代早就有了,但蒲松龄们写文章的时候,偏偏要把“悦”写成“说”。他们是这样想的:《论语》上不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我把“悦”写作“说”,那不是直追古人、隐然与圣贤相似了吗?
《聊斋志异》追仰《史记》,很多篇章末尾模拟“太史公曰”作“异史氏曰”,也是一个证据。当然,追慕古人,并非《聊斋志异》有价值的地方。《聊斋志异》是作为小说文本才那么有价值。蒲松龄的杰出是后人发现的,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竟然是杰出的。不过,《聊斋志异》谨守规范、追慕古雅的语言,恰好使它成为我们现在解决文言文语言问题的一个绝佳范本。
司马迁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博学的人,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学才华和历史成就的人,他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大得来规范了后代的历史,影响了后代的文学,所以读一部《史记》,就相当于读了后代若干部史书,容易使我们的文言水平大大提升。蒲松龄显然是他那个时代颇受冷落的人,他的学问也不能称雄于那个时代,但他作为小知识分子的拘谨、自卑和保守,为我们创作了非常规范的文言文文本。
多读文言文很有必要,这比枯坐在那里阅读10本文言字典、文言语法著作,更为重要。高中三年,读完这两本书的时间,完全足够。可惜的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方法。其实《史记》读起来十分有趣,你看里面所描写的现实人生,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善于虚构的许多小说家的想象。我是坐在厕所中,断断续续读完《史记》的。真的,很轻松,很有趣,很精彩。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了解文言语法不重要。那当然是重要的,不过带给我们的好处有限,而且,那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有败坏我们的文言阅读兴趣的风险。至于读文言字典,那也很重要。事实上,你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我只是说,具体文本的阅读更为重要,读多了,词汇积累就自动完成,文言语法就无师自通。蒲松龄学过文言语法吗?没有。他那时根本就没有所谓古代汉语语法这门课程。但是,他的《聊斋志异》,比现在的古汉语专家刻意写出的古文,通泰得多,自然得多。至于现今高考考场上那些所谓的古诗文作文,根本不通,幼稚得可笑还在那里卖弄,但居然还可以骗得高分。
4 想提高文言文能力,看什么书好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是很难。只要将实词、虚词、句势学懂即可。而实词一般情况下不会很难,大多数是围绕课本的。虚词一般情况下会出“其”、“而”、“于”、“以”等。句势就无外乎,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再就是注意判断句和被动句。还有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如意动、使动、名作动、名作状、形容词作名、形容词作动等。
如果你实在是想通过看书的办法提高古文水平,那我觉得你应该读一读《史记》(读名人的)、《二十四史》,韩愈、王安石、柳宗元、苏询等人也比较喜欢写史,而且出题率也很高。
多背古文对你也有帮助。背的多了,自然就会了,而且在作文中使用,还会提高分数。都很不错
5 要学习古文应先学哪些书,有哪些工具书,各推荐几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常常有会而不对,难拿高分,也有初学者感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况。这篇文章结合本人的学习经验,对古文的学习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说的文言,不过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所以说学好文言文不难,难在有文采上。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果古文基础较弱,建议按照以下顺序来学习:
1,朗读《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诗经(节选)》,并且能达到流利背诵的水平(上述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结合历史故事)
2,《小学生古文100篇》(很经典的小短文集,可以先自行翻译,然后熟读,仿写)。
3,《三言二拍》、《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上述十一本书的文白本较好。以上系列以史书和文白小说为主,浅显易懂而且趣味性较强,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可读性强。可以作为课外书看,看懂即可,不需要背诵(三言二拍不建议小学生阅读,儿童不宜)。
4,《世说新语》、《颜氏家训》、《菜根谭》、《东坡笑林》、《笑林广记》、《小窗幽记》、《浮生六记》、《幽梦影》、《曾国藩家书》上述九本书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养性,臧否人物,简短易懂,且富含哲理。可以摘选经典段落背诵。
5,《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辞类篹》、《桐城派名家文集》、《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分别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之交。上述十本书在这五个阶段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说是各有千秋:
《古文观止》、《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辞类篹》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观,但三者各有千秋,《古文观止》较为基础,难度较低;后两者较为艰深,适合有一定积累的学习者。两汉时期和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大部分都被这三本书收录,所以不单独列举。
《孟子》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庄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极有表现力;《荀子》擅长说理,论辩机锋百出,思想深邃,逻辑周密,《韩非子》以寓言和史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平易中见哲理。这四本是先秦时期的巅峰作。
《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记载较杂,山川地理风情世俗皆有涉猎,这两本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
《桐城派文集》和《古文观止》一脉相承,可以看做是其延续。桐城派在明清时期的复古派、唐宋派、公安派等学派中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受八股取士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章大都缺少气势,灵气不足,但也有一些大家譬如姚鼐,归有光这样的大家。不妨从多个方面来学习,相互印证,全局观可以形成。
可以对上述文章进行主题阅读,选择其中部分文章章节抄录背诵均可。
6,另外,在学习古文的时候,需要准备一本工具书,一本即可。就是王力主编的《古汉语词典》。
注意事项:
a,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观止》名气最大,流传最广,经常有想学习古文的同学想抄近路,认为把《古文观止》的文章背一背,就可以达到古文通。《古文观止》只是古文选集中的一本,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这本书编纂的初衷是用来科举时做策论,所以选入了一些八股气息比较浓重的文章。更何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加涉猎才可开阔眼界,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
b,就学习的方法来讲,学习语言类都是四大法宝:听说读写。对于古文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读、背。建议多背诵一些古文的经典名篇,然后进行主题阅读,渐渐的就能找到古代人在使用语言的规律和感觉,或者说,语感。找到了语感,日常的学习,做题难度就不大。
c,最后,如果不是对古文很感兴趣,只是侧重于做题,那么我的建议是要把课本上的一些常用字词比如实虚词的意思、用法,通假字,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顶真,谓语前置等弄清楚,一些经典的段落要能熟练背诵。
如果想在考试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史记》,《资治通鉴》这两本书的古文版和白话版都必须要看,能做到可以自行翻译的程度。
在日常的考试中,题目常常是选择某个人的事迹,而后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来进行考察,所谓千变万化,不离其中。这两本书一本是纪传体,一本书编年体,很具有代表性,考试中的小短文也大都选择类似的文章进行考察。通读这两本书,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哪些比较值得看的古书古籍呀,可以推荐一下吗?
本文2023-11-03 02:58: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