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祭祖要三牲 清明节祭祖三牲是什么
祭祖的贡品就叫三牲,亦称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头、猪头和牛头;小三牲指鸡头、鸭头和免头(一说大三牲指猪、牛、羊,小三牲指鸡、鸭、鱼)。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清明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般都是猪牛羊吧,
潮汕人拜神用品主要有五类:水果类、斋菜类、荤类、_品类、烟茶酒等。而平时提到的“三牲”与“五牲”就是指三样或五样荤类供品。
三牲,亦称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日常供品中的三牲包括三大类:大三牲、中三牲、小三牲。其中大三牲和中三牲都是指带头的动物类,小三牲指没有带头的肉类、蛋类、鱼类。具体包括:
大三牲:猪、牛、羊等,但必须带头。最常见的是生(指没有煮熟的)猪、生牛、生羊,还有就是烤全猪、烤全牛、烤全羊。有的时候怕浪费,人们便用猪头、牛头、羊头作为大三牲。
中三牲:鸡、鸭、鹅、兔、鱼等动物,但必须带头。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全鸡、全鸭、全鹅、全兔、全鱼等。
小三牲:没有带头的肉类(如猪肉中的整块五花肉)、鱼类以及蛋类,有的带头的小动物、鱼类也列入小三牲系列。另外,肉类、鱼类制品也是小三牲。如腊肠、鱿鱼干、肉制品。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属“牺牲”之列。祭祀也有用人的,但人本身不叫“牺牲”,古书只说“用人”,不说“人牲”。
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诗经》中屡屡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为什么祭祖要三牲 清明节祭祖三牲是什么
本文2023-11-03 03:25: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