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帖》,为何能被乾隆帝盛誉媲美“三希堂”的瑰宝?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最早见于《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嘉德秋拍亮相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四十一字。《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一 乾隆提笔前隔水旧书签: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平安帖 黄绢隔水乾隆题: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庚戌清和月释文。御笔。大意: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诸人,岁月如逝,转眼又快要到年终了,深为感叹。我很想念你们,但又不能前往见你们。收到你们去年十月的来信,知道、姜等人的近况尚好,只是寿的旧病尚未恢复,令我十分担忧。最近天气异常寒冷。
二.个人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有《兰亭序》。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三.后世评价
此帖骨格清奇,笔画各有态势,变化丰富。章法布局疏密得当,有雍容之态,酣畅之情,是王氏行书的典范之作。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平安帖》为历代博学雅士品鉴。综合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明代文徵明、清代乾隆帝认为是王羲之手迹。二、明代王世懋和现代徐邦达,认为是宋代摹本。三、明代文嘉、吴其贞,清代顾复、安岐认为是唐临本。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还没有别的证据可以确断《平安帖》的确切年代,但综上所述,它绝不晚于宋代则是可以肯定的。应该说《平安帖》是迄今为止可知,民间流传的最好的王羲之高古摹本。
三希堂精鉴玺朱长印,清朝皇帝鉴藏宝玺之一。
画作真伪在价值上有很大的想像空间。
一九八九佳士得纽约拍卖”元人秋猎图”有多方鉴藏宝玺: 御书房鉴藏宝(朱文)、石渠宝笈(朱文)、石渠定鉴(朱文)、宝笈重编(白文)、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乾隆鉴赏(白文〕、 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宜子孙(白文)、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宣统御览之宝(朱文)
此画20年前拍出了一百八十八万美金。
三希堂,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用书房。它虽不过弹丸之地(8平方米),但是却是乾隆施与了极多心血之地。
那么你可知道三希堂是因何得名?
三希是指三件绝世书法作品。这三件书法作品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珣的《伯远帖》。据记载,内府本来珍藏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后来王珣的《伯远帖》新得,被进献给了乾隆。乾隆十分高兴。便将养心殿西侧的温室命名为三希堂来收藏这三件稀世珍宝。
此堂也不仅仅收藏了三王的佳作,而在这基础上乾隆更令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编为《石渠宝笈》(又名《三希堂法帖》)一书,以为墨宝大观以公天下。乾隆将之放在三希堂中珍藏起来。
或许有人会奇怪,天下墨宝千千万,乾隆为什么选择了这三个人的书法作品来作为书房的堂名呢?为何不是十分受乾隆喜欢的赵孟頫的书法,而是王羲之等人呢?
这和王氏家族不无关系。王羲之和王献之以及王珣均是“同族同时,为江左冠冕”。而王羲之的书法更是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意义。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简直可以称为被后世之文人神仙化了。这些墨迹历经千百年的治乱兴衰、存亡离合,却如今汇集于一室之中。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乾隆将此堂命名为三希堂也并非只是为了藏帖。三希堂的命名来自写过《爱莲说》的周敦颐之手。周敦颐曾经写过“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后人将之称为“三希真修”。翻译成成白话文即士人渴望成为贤人。贤能的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则希望可以成为知天命之人。而乾隆以三希为堂号,有自勉求奋进之意。
除此之外,三希堂的命名还和乾隆的老师有关。在乾隆御题的《三希堂记》中有载,他的老师蔡世远曾有斋号为“二希堂”,有书名为《二希堂文集》。
那么蔡世远的斋号为何是二希而非三希?
一方面,蔡世远的文集中提到他认为知天之人的境界远非常人所及,自己既未曾有朱熹那般的学问,又不曾有诸葛亮般的事迹,因此不敢与圣人比肩。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希望将知天之人的名号留给当时还是储君的乾隆,乾隆认为这是由于其老师过于谦逊,故亲自撰写《三希堂记》,以三希为堂号。以三希代二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恰是一段帝师与天子之间的佳话。
而从三件稀世珍宝到三希真修,恰是一语双关佳妙之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乾隆的文人修养。
这便是三希堂得名由来。
辽宁抚顺望花区“雷艺书画班”教师王洪瑞历时多年将我国先秦至清代200多位书法家800余件作品,其中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七百余枚、字数14万字,转化为矢量电子版软件,同时创作完成了《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和瑰宝,它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延绵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周代金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汉魏至今的行草书。在书写载体上从龟甲、金石、竹简、布帛、纸张、直到电脑。无论从文字书写形式和书写载体变化,都与时代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书法作品普遍是以碑刻、书籍、等形式来展示和保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碑刻风化严重,碑面石块剥落,有些字迹开始模糊不清,有的已经断裂,有的遭到人为损毁。而书籍、保存又有印刷型文献体积过大,占用空间多,存放受限制,易损毁,信息传递慢,资源共享困难等缺点。当今社会高新科技已经广泛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高新科技媒体相继应运而生,在对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及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不能相比的。目前书法作品在计算机上主要以位图格式应用,适用于浏览、欣赏、教学等方面,很难与矢量软件相兼容,无法应用于更多多媒体领域如:激光设备领域、光电设备领域、雕刻设备领域等,因此我们急需将我国有价值书法作品转化为矢量电子版格式,为古代至今的书法艺术精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精确的矢量电子版资料档案,它将更好地与当代多媒体相融合,对书法载体及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传统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
《淳化阁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就是对书法作品转化矢量电子版后与科技相融合的一次实用性应用,此部作品所用材质为当今新型材料,,整幅作品具有拓片和雕刻相结合的视觉效果,典雅质朴又具有现代气息,方便搬运和展示。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包括《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三部分组成,根据北海公园阅古楼珍藏的《三希堂法帖》碑刻原石款式、尺寸,用现代材料及手法进行雕刻创作。其中《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495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续法帖》(墨妙轩法帖)36块,《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再续法帖》47块,总块数为578块。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书法丛帖也是我国魏晋至明末最完整的书法石刻精品集成。它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稀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宗命大学士隶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将浦将其“三希”及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书法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这部法帖三十二册,刻石495块,收入了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三百四十多件书法作品,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二十一家、明代二十八家,另有题跋二百一十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四十余方,字数达九万余字。
《三希堂法帖》刻成后,乾隆二 十年,酷爱书法的乾隆皇帝发现还有不少好法帖没有收进去。乾隆又命蒋溥、汪由敦、嵇璜等编次《墨妙轩法帖》 4卷,为《三希堂法帖》之续,也被称为《三希堂续法帖》款式与《三希堂法帖》相同。收集自唐褚遂良以下诸家书法作品30余种,由焦国泰镌刻。帖石嵌在颐和园万寿山之惠山园墨妙轩两壁,原石现已佚。这部现代雕刻作品共36块。因《三希堂法帖》只收入了魏晋至明代书法作品。所以这次增补完成了《再续三希堂法帖》的创作,其目的是能够完整展示我国魏晋至清代书法艺术发展演变轨迹。它是根据清代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作品选择其代表性按照《三希堂法帖》雕刻体例进行现代雕刻创作。清代的书法在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成就十分辉煌。为此这次增补了王铎、傅山、邓石如、康有为等十五位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另外在《三希堂法帖》只收入楷、行、草字体的基础上收入了篆书和隶书字体,五种字体得以全面展示 。 补续清代部分为四册47块。
《淳化阁帖》现代雕刻作品是以《淳化阁贴》早期拓片为底本,经电子版保存后创作完成的又一部书法现代雕刻作品,它与《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现代雕刻系列作品共成完璧,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二千余年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轨迹。《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十卷。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太宗帝命侍书学士王著选择内府藏历代法书,摹刻于板上,拓赐给朝中重臣。《淳化阁帖》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一百零五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此部现代雕刻作品共80块。
以上这部书法现代雕刻系列作品规模宏大,总块数为658块,总长度674米,可完整展示我国先秦至清代书法演变的历史,适用于相关文化活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项目开发应用等。目前很多有价值书法碑刻作品已成为我国重要文物,对外展出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部作品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从中看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沿革发展过程,观赏到历代书法家们精妙的作品,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及所具有的无限生命力。
中国书法的复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已成为传统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的艺术宝藏,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来珍存、展示、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还需要更多的人们共同努力探索才能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艺书画班”(雷锋社区院内) 王洪瑞
《快雪时晴帖》的艺术价值有多高?现存的《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真迹吗?“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其最好的作品。高23厘米,宽148厘米,四个行楷,二十八个大写的字体,只有一寸见方。它的主要内容是:在风雪中,他的快乐和向家人致意。确切地说,是王羲之在邻县的山阴张侯写的一封信,张侯的随从一直在旁边等待着,写完后,他就匆忙拿了纸条回去。因此,“快雪时晴”的字迹,用时很少,后来又没有经过原著者的修正和修正。
左边是乾隆和赵孟俯的落款,右边是速雪的真迹,这本书一共二十八个文字,右边写着:“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的手笔。”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名士为“快雪”的原作和复制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幅画到底是王羲之的手稿,还是他的传世之作?这篇帖子留给后世许多谜团。
《快雪时晴帖》是一部真正的书法作品,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乾隆,嘉庆,赵孟俯,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无不对此大为赞赏。清代乾隆帝王喜好书画,有意寻访古往今来的名家字帖,尤其喜爱《快雪时晴帖》,与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等晋人三帖同为难得的宝物,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笔题写“三希堂”三个大字。
至清十二年,从宫中挑选出十三位魏、唐、元、明的书法大家,其中有三位,临摹上碑,取名为《三希堂法帖》。在北海的西园修建了一座“阅古楼”,并将上面所说的刻石嵌于内壁之上,以此来让这本经文得以传承,成为临池楷模。乾隆陛下对速雪贴极为喜爱,五十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霜,雪,他都会拿出来欣赏。写了一首诗和一幅油画。足足七十多个字。
《平安帖》,为何能被乾隆帝盛誉媲美“三希堂”的瑰宝?
本文2023-11-03 03:28: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