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古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4收藏

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古诗,第1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古诗,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古诗:

1立春:《春晓》- 李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雨水:《初春小雨》- 杜甫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花前细细风双燕,水上娟娟月一眉。

3惊蛰:《惊蛰》- 白居易

春雷响起蛰虫惊,万物复苏景色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春分:《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雍陶

天秋月明夜,露冷风清天。

梧桐一叶落,空阶滴到明。

5清明:《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谷雨:《谷雨》- 郑谷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立夏:《立夏》- 陆游

蝼蛄聒噪王瓜田,蝴蝶飞舞杨柳烟。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8小满:《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9芒种:《芒种》- 范成

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0夏至:《夏至避暑北池》—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11小暑:《夏日对雨》-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酒忽思我,杖藜来扣门。

12大暑:《大暑》-皎然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秋半出,荷叶露珠圆。

13立秋:《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4处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更一报秋天近,万里人归月夜愁。

篱下黄花开正夕,窗前碧月照寒流。

15白露:《月夜忆舍弟戍甫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6秋分:《秋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7寒露:《寒露》- 戴叔伦

天高夜寂影沈空,万里秋光入梦中。

故国青山无限思,夕阳人影共分红。

18霜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立冬:《冬夜答客问》- 陆游

四时最好是三冬,万事无如读书乐。

小窗灯火人静后,细数闲愁听雨声。

20小雪:《小雪》- 戴叔伦

气寒风冷天无雨,江山如此夜多愁。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园。

21大雪:《大雪》- 陆游

大雪复大雪,人间何世纷。

只有孤芳在,清香自可寻。

22冬至:《冬至夜喜逢徐七》- 高启

今夕知何夕,他乡说故乡。

梅花吹入笛,相思两地伤。

23小寒:《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起悲绪。

岸帻静言思旧国,垂袍恭己祀先垄。

24大寒:《大寒吟》-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译文

1立春:春天到了,睡觉时总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昨晚听到风雨声,不知道落了多少花瓣。

2雨水:春天的小雨断断续续,桥上没有人行走。小船从柳树下撑出来,春风吹着燕儿的双翅,水面上的月光像眉毛一样细长。

3惊蛰:春天的雷声响起,惊醒了冬眠的虫子。万物复苏,景色焕然一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拂下又重新生长。

4春分:秋天的月亮明亮,夜晚清凉。梧桐叶子落下,台阶上滴着露水,直到天明。

5清明:清明时节,雨水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沉重,仿佛要断魂。问酒家在哪里,牧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

6谷雨:雨前,花间的蕊头初露;雨后,叶子底下的花朵全无。蛱蝶飞来飞去,墙外的春色仿佛在邻居家。

7立夏:蝼蛄在王瓜田里聒噪,蝴蝶在杨柳烟中飞舞。白天长了,睡眠充足,心情悠闲,看着孩子们捉柳花玩。

8小满:夜莺在绿柳上啼叫,明亮的月亮照亮了长空。最爱田垄上的麦子,迎风摇曳,像在嘲笑飘落的花瓣。

9芒种:梅子金黄,杏子肥美,麦花雪白,菜花稀疏。日头西斜,篱笆路上没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舞。

10夏至: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夜晚的时间开始变长。还没来得及施行政令教育,就已经担心天气变化,由炎热转凉。

11小暑:我登上楼阁躲避盛夏的炎热,万物在尘埃中变得模糊不清。喝着酒忽然想念我,你拄着藜杖来敲门。

12大暑:大暑即将结束,秋天的脚步临近。林中鸣钟,九夏已过。桂花在秋分时绽放,荷叶上的露珠圆润。

13立秋:初秋的月光下,桂树飘香,秋露微润。轻罗薄衣已不够保暖,仍未换上秋装。我在夜深人静时弹拨银筝,心怀胆怯,不愿独守空房。

14处暑:夜已深,报时的钟声响起,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万里归乡的人,月在夜空中映照着他们的忧愁。篱下的黄花正绽放,窗前的碧月照耀着寒流。

15白露:戍楼上的鼓声断绝了行人的往来,边塞的秋风中传来孤雁的哀鸣。白露从今夜开始降临,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16秋分:天空云淡风轻,临近午时。我漫步在花丛中,随着柳树走过河畔。当时的人们不理解我内心的快乐,认为我在偷闲学少年。

17寒露:天空高远,夜寂静无声,影子沉没在空寂之中。万里秋光进入梦中。我思念着远方的祖国,青山无尽。夕阳西下,人与影子共同分红。

18霜降:独自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料想兄弟们登高远望,插满茱萸,却少了我一人。

19立冬:四季之中,冬日最好。万事莫过于读书快乐。在小窗内,灯火熄灭后人静寂,我细数闲愁,倾听雨声。

20小雪:寒气逼人,风冷天干,没有雨水。江山如此,夜色中充满了愁绪。我独自倾听灯前的雨声,想起同观雪景的园中时光。

21大雪:大雪纷飞,人间万事纷繁。只有孤芳自赏,清香方可寻觅。

22冬至:今夜是何夕?在他乡谈论故乡。梅花吹入笛中,相思之情两地共鸣。

23小寒:佳节强忍着寒冷,饮食犹感不足。我隐在几案之后,萧条的景象触发悲伤情绪。我身着垂袍,恭敬地祭祀先人。

24大寒:旧雪尚未消融,新雪又堆积在家门。阶前的银床冻结,檐头的冰钟乳悬。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巨大光芒的智慧和发明,至今仍然影响和帮助着现代人的生产作息。那关于二十四节气到底是从何而来的,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其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古代农业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要靠天吃饭,而掌握天气的转变规律自然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古代的先人们,通过长期的农耕生产,逐渐总结出大自然的节律,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逐渐形成了关于节气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的智慧共同的结晶,是观察自然规律总结形成的,自然也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 。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当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而古人主要在黄河流域周边生产,所以在现在看来,二十四节气在各地的时间也是有着变化的。二十四节气自古至今,一直在指导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古代,二十四时节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每个等分又有个“中气”,共24等分。古代计算二十四时节需要专业工具和知识,所以一般以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为准的。

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根据已有文献的记载,最早做二十四节气的,应该是伏羲,据今已经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据今6000年的轩辕时代,开始有《夏小正》这样的古历书,而《黄帝内经》也多候、气、时、岁的记载。至春秋晚期,《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有二分、二至、四立、雨水、惊蛰、小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到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二十四节气全名。

实际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天象、气象、物象以及农事活动现象等进行长期反复地观察、探索总结的劳动成果。

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有人曾诗意地形容一个节气就如同天地的一次呼吸。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和确立

在中国众多的古籍中都有伏羲作历度、定节气、造甲历的记载。如《古微书》中说:“昔伏羲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通历》记载:“太昊始有甲历。”《春秋内事》有“伏羲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之说。由此可见,以伏羲为代表的上古前圣是公认的节气文化的创立者。

最初先民们从观察“物候”入手,就是根据观察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节气、气候变化的反应现象,从而掌握节气气候特征。大约在距今6000年的黄帝(轩辕)时代,已初制“物候历”。其内容大概是:“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伯劳鸟是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立春来立夏去,丹鸟是立秋来立冬去……”

较早的古历书《夏小正》,全书虽然只有五百余字,却以全年十二个月为序,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农事、气象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不久以后,人们发现以物候来掌握节气气候还是显得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便求助于对天象的观测,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找出了星象和节气变化的规律,如《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关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描述:“斗柄东向,天下皆春,南向天下皆夏,西向天下皆秋,北向天下皆冬……”

《日知录》中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到了距今2700多年的周朝、春秋时期,人们意识到日照人的影子长短可能与太阳的位置和气候变化有某种关联。古人利用圭表实测日影,将每年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开始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后来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如立春称为正月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亦是分界点,春分之后昼开始变长,秋分之后夜开始变长;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三、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物候

(1)立春

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2)雨水

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先祭而后食。

二候,雁候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3)惊蛰

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4)春分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5)清明

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花;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6)谷雨

初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7)立夏

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8)小满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9)芒种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10)夏至

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调,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11)小暑

初候,温风至。

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12)大暑

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

三候,大雨时行。

(13)立秋

初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14)处暑

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寒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15)白露

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一日:大曰鸿,小曰雁。

二候,玄鸟归;燕去也。

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16)秋分

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17)寒露

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18)霜降

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

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19)立冬

初候,水始冻。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20)小雪

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将。

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21)大雪

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

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22)冬至

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23)小寒

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24)大寒

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四、二十四番花信风

小寒时节: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时节: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时节: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时节: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时节: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时节: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时节: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时节: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古诗,以下是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古诗:1立春:《春晓》- 李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