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分别是谁
香港四大天王分别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按年龄排序)。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四大天王作为香港演艺界代表,参加过众多官方重要活动,包括1993年义演,1997年香港回归晚会,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等,多次受到接见。
四大天王代表着追星族现象的巅峰。四大天王垄断了香港90年代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共举办超过1600场个人演唱会,唱片正版销量破一亿张。影视方面,四大天王共获得5座金马奖影帝,4座金像奖影帝。
香港四大天王的简介
1990年,黎明的火速走红,将同属宝丽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声势压下,取而代之。而香港乐坛的乐队势力亦开始被偶像派取代。当时因为黎明和刘德华同属偶像派,成为最大竞争对手,两人曾被封为双子星。而唱将实力派的张学友亦保持声势和前两者被合称乐坛“三剑客”。
随后1991年,郭富城爆红旋风从台湾吹回香港,加上《东方日报》一篇打油诗的效应,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另一说法为方逸华)将四位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流行歌手统称为“四大天王”,并得到市民广泛接受,一直沿用。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称护世四天尊王,是佛教著名护法神,此四尊与佛教四大金刚是不同的神,很多人常将此四尊与四大金刚混淆,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ṛtarāṣṭ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rūḍ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ṣ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śravaṇ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张学友
四大天王是在1992年被命名的,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四位男歌手。张学友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因为获得业余歌唱比赛的冠军而进入到娱乐圈的,1985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Smile》,通过1993年发表的专辑《吻别》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在此之后,他的歌手生涯就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获得了多项的奖项,如全球销量最高华人歌手奖,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等,后来他更是转战影视行业,参演了《东成西就》等**,牢牢的坐在了天王的位置上。
刘德华刘德华是凭借影视剧走红的,如《神雕侠侣》《法外情》《天若有情》 等,因其帅气的外表而受到了很多女生的欢迎和喜爱,之后通过在1990年发表专辑《可不可以》 而正式进入歌坛,接连唱出了忘情水,中国人,冰雨等歌曲,获得了多种奖项,是一位影视歌多栖发展的优质艺人。
郭富城郭富城是在1984年考入TVB舞蹈训练班,在1990年以光阳机车广告而正式进入娱乐圈的,之后接连发表多首歌曲,如《对你爱不完》《动起来》《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等,再加上他炫酷的舞技,一瞬间就成为了许多女孩的梦中情人,之后他又参演了多部影片,如《密战》《破局》等。
黎明其他三位都是香港人,只有黎明是北京人,他是在1985年获得碧泉新星大赛冠军而正式进入演艺圈的,之后发表首张专辑《LEON 》,获得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银奖 ,紧接着又参演了电视剧《人在边缘》,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人气,后又和张曼玉合作了**甜蜜蜜,无论是演唱还是演技都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谁当老大若是按照个人喜好来排名的话,则个人认为张学友可以当老大,因为他出道最早,论资历来说比其他三位还是深一些的。其实到了他们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将一切都看淡了,又岂会在乎那虚无缥缈的老大之位呢。
中国四大天王即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分别是: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及郭富城。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至今。四大天王作为香港演艺界代表,参加过众多官方重要活动,包括1993年人民大会堂义演,1997年香港回归人民大会堂晚会,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等,多次受到国家***接见。
二十余年来,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却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代表着整个香港娱乐圈。
扩展资料因为四大天王,中国内地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歌迷们开始为偶像做出许许多多狂热举动。各式各样的明星周边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热销,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带、海报、贴纸、卡片均被抢购,而四人的穿着、发型、声线等都被无数人模仿,内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对生活造成的强大冲击。
四大天王创造了香港娱乐史上最辉煌的流行元素,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四大天王”的出现造成了香港歌坛的垄断局面,也制约了香港娱乐界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垄断也正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四大天王”将香港娱乐业推向了最高峰。
参考资料-四大天王
是: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
1、张学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于香港,四大天王中最具唱功的一位,成熟稳重,截至2000年,其全球正版唱片销量超过6千万张之多。
2、刘德华,1961年9月27日出生于香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早的一个,大气魅力十足,影视歌三栖发展,被誉为华语娱乐圈的“常青树”。
3、郭富城,1965年10月26日出生于香港,是四大天王中成名最晚的一个,擅长舞蹈,以劲歌热舞而著名,时尚动感,享有“亚洲舞王”美誉。
4、黎明,1966年12月11日出生于北京,四大天王中最具文艺气息,外表温文尔雅,具有贵族王子气质,擅长文艺片和电子音乐,被誉为“慈善天王”。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四大天王作为香港演艺界代表,参加过众多官方重要活动,包括1993年人民大会堂义演,1997年香港回归人民大会堂晚会,多次受到国家***接见。
时代影响
1990年代“四大天王”热潮并不仅局限于香港,四人影响力迅速传播到了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以及整个东南亚。香港娱乐圈成熟的包装机制,独特的造星方式,发达的娱乐传媒,让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威力之下。
四大天王这个炒作概念的成功,使得各自为阵的香港娱乐势力在大方向下团结成为一体,极大增强了香港娱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占领市场。
对内地听众而言,影视歌全方位艺人和讲求形象的香港娱乐包装实在是太过强大,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歌星可以如此定位和制作,而他们的作品准确的瞄准了受众,他们的班底又集结了香港所有的人才,没人能抵挡他们的魅力。
因为四大天王,中国内地诞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追星族,歌迷们开始为偶像做出许许多多狂热举动。各式各样的明星周边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并热销,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带、海报、贴纸、卡片均被抢购,而四人的穿着、发型、声线等都被无数人模仿,内地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对生活造成的强大冲击。
1、现在提四大天王一般是指香港四大天王,分别是: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及郭富城。
2、四大天后是华语乐坛用于形容最顶级四位流行音乐的女歌手:
大陆地区四大天后::毛阿敏、那英、韩红、孙悦。
当代台地区:蔡依林、孙燕姿、萧亚轩、梁静茹。
3、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至今。
扩展资料:
1、蔡依林(Jolin Tsai),1980年9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华语流行女歌手。
2、萧亚轩(Elva Hsiao),1979年8月24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县,华语流行女歌手。
3、孙燕姿(1978年7月23日-),新加坡华人女歌手,凭著独特声线及演唱技巧备受注目,2000年出道迅速走红,为当今华人社会中知名流行音乐歌手。
4、梁静茹(Fish Leong),1978年6月1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华语流行女歌手。
参考资料:
四大天王分别是谁
本文2023-11-03 03:40: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