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书?
古代百科资料必读书
北堂书钞
(隋)虞世南编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1980年重印
太平御览
(宋)李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
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1982年重印
玉海
(宋)王应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据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影印出版
三才图会
(明)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等编,1980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出版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
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查考古籍必读书
古籍流传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3年编印,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
现存古籍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溶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出版
古籍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四部丛刊书录
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
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上海扫叶山房,1923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1990年分别出版其经部和丛部
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古籍辨伪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
伪书通考
张心编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查考传记资料必读书
日记
清代道咸日记知见录
陈左高编,刊《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三十五种近代日记书录
丁丁编,刊《文教资料》1988年第6期
现当代日记篇目选录
乐齐编,刊载《文教资料》1989年第5期
现代外国日记译作书目提要
孙继林辑,刊载《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年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疑年录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编,1920年小双寂庵刻本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初版于1937年,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4年
传记资料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中华书局1935年初编,1956年重印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79年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中华书局,1982年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增订本)
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至1980年出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王德毅、李荣村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79年至1982年出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出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昌彼得等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四朝学案人名索引
世界书局,1936年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
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
高秀芳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代碑传文通检
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汇编
林明哲编,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
清代学者像传
第一集由清代叶兰台撰绘,商务印书馆1930年影印出版;第二集叶恭绰编绘,商务印书馆1953年影印出版
明清人物肖像画选
南京博物院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编辑出版
历代古人像赞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无双谱
清代金古良绘,中华书局1961年
晚笑堂画传
清上官周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黄河东流去》(李)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浴血罗霄》(萧克)
第四届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抉择》张平著群众出版社
《尘埃落定》阿来(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恨歌》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
《茶人三部同》(1、2)王旭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鲁迅文学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1997-2000年)
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 《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人民文学》
《吹牛》 红 柯 《时代文学》
《厨房》 徐 坤 《作家》
《清水洗尘》 迟子建 《青年文学》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阎连科 《收获》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梅 洁 《报告文学》
《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 杨黎光 《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 西 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 《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 屠 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 董燕生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 董 纯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 陶 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1998-2000)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免子德国草》《吹响欧巴》《大绝唱》《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中短篇小说集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永远的哨兵》
童 话
《笨狼的故事》
散 文
《中国孩子的梦》《小霞客西南游》《怪老头随想录》
诗 歌
《我们去看海》《笛王的故事》
幼儿文学
《幼儿园的男老师》
寓 言
《美食家狩猎》
科学文艺
《非法智慧》
传记文学
《严文井评传》
纪实文学
《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村小:生字课》(诗歌) 《单纯》(小说)
百福骈臻的意思是:代表着吉祥,所有的好运气、幸运与美好将来临。它的读音为:bǎi fú pián zhēn。像这样代表好运的词语还有时来运转、鸿运当头、一帆风顺、顺水顺风、三生有幸、否极泰来、万象更新。
扩展资料
百福骈臻一词出自于《百福骈臻》。
《百福骈臻》是清代宫廷庆典承应戏中“万寿圣诞承应”和“皇上大婚礼成承应”剧目之一,作者不详。
《百福骈臻 》,不著撰者姓氏。清同治年升平署朱墨抄本。开本242cm×154cm。半页8行,行20字,抬头行至22字,无框栏。墨笔楷书,朱色句读。昆腔。清同治十一年演出本。
本剧是清代宫廷庆典承应戏中“万寿圣诞承应”和“皇上大婚礼成承应”剧目之一。“骈臻”表示聚集之意。本剧表演的是在皇帝诞辰当天,福德星主率众仙童恭诣御前,执神旗和福字幡,持红蝠和青瓶,寓意洪福清平。
献万福攸同之舞以显寿征。众神同声歌颂清帝文治武功、开辟疆土、修堤通渠、体恤民情、出资赈灾等治国政绩。
《国朝宫史》、《升平署月令承应戏》、《清代杂剧全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书著录。
参考资料来自:-百福骈臻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那古书的收藏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 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 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 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该书列举资料极为丰富,如清代武英殿刻书、官书局刻书、民国精刻本等都是各书所论不及的。关于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极富特色,真假俱呈,详辨优劣,特别是从价格上来判断版本取舍,“实战”性极强;当然系统性、条理性就不够了。从价值、价格上判断版本的著作,最具参考性,爱好者也颇关心,但学者们却言之甚少。笔者醉心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在论及版本价格方面很实用,也很具史料价值,一并开列出来,供书友参考: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商务初版,详列1912年至1947年古籍善本收集价格及善本影印、复制印刷史话;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下),1980年上海古籍初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本),详载缪荃孙先生等七十人清末民初收售善本价格及藏书聚散史话;
《弢翁藏书年谱》,李国庆编,2000年黄山书社出版,详载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六十年购书、访书、藏书史料,价格精准,详备。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花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整理出版九年来《中国拍卖古籍文献目录》(2002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及《续集》(2002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载百余场(2000年底前)拍卖实况,极具市场参考价值。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提要、说明等都经专家审核、把关,恐怕这就是最新的版本学参考资料了。
版本目录与鉴定古籍
我国古代,虽自图书诞生之日起,藏书管理者就开始编制图书目录,但是直到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制藏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就是指著录图书的篇目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著录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者、出版年代等情况的书籍,是著录和记载版本简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尤袤编制的《遂初堂书目》,被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时期,是著述版本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藏书版本目录,对版本的著述更加详细,不仅记载了图书的篇目、主旨、作者、出版者,还简略记述了版本的特征、源流等情况。但明代的版本目录学术价值不大,而清代的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价值。如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于敏中等的《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古籍版本最为翔实,在藏书界影响很大,是权威性很高的版本目录书。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著的版本目录《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是近一内蒙最实用和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专业古籍出版社陆续编辑和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重要版本目录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及古籍藏书爱好者最好的参考书。
古籍版本目录的编制,按不同标准有如下分类:一是按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史志目录3种;二是按学术内容分类,有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2种;三是按编篡目的分类,有举要目录、缺书目录、辨伪目录3种;四是按收录范围分类,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善本目录、知见目录等。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图书的存佚状况,著录了历代古籍不同版本的源流、特征及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版本真伪及其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于古籍鉴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了解古籍概况。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典籍分别著录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私藏书目等目录中。阅览这些目录,能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朝代古籍的刊流、流通、收藏及存佚概况,从而便于比较、鉴定新近发现和收藏到的古籍。如果你看到一部古籍实物,可先对其外观、纸张等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与相应年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照。如果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著述相符,即可做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著录不符,则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第二,便于识别版本真伪。凡对版本目录了若指掌的人,都能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篇卷、作者、版刻、函册、提要的等情况,从而可以具体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如汉代刘向父子所著《七略》,在《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两部目录书中均有著录,而在《宋史!艺文志》中却不见著录,说明《七略》一书在唐宋间已经失传。如果在宋代以后发现署名《七略》的古籍,除辑佚本外,其余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公正审定版本价值。当你发现收集到一部古籍时,可通过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等版本目录,了解该书的递藏、传承等情况,从而可以正确判定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在以上版本目录中没有著录,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海内孤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则需进一步查阅其他古籍鉴定工具书,或请教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协助鉴定。运用各种方法验明其正身后,就可以准确判定其价值。
历代古籍版本目录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讹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定古籍,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主见,不可盲从,以免出现错误。
古籍的收藏与辨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藏书的传统,在书房内放大镜置几册古书,既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出藏书者的文化修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日渐趋浓,继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之后,古籍又成为收藏者收藏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同时,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的收藏采访了南昌的古籍收藏家王令策和周海鹰先生。
哪些古书具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古书收藏方法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年代是古书收藏的重要因素,现在宋版书论页拍卖,明版书论册拍卖。明版书普遍刻印较精美,万历前的书少而更珍贵。清光绪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术冲击,书普遍质量下降。带画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时代版本的看内容,古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除了佛教道教带图的经书外,儒家的经类不值钱。“史”多是“够古不够玩”,价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则不乏珍贵之物。越是冷门,生僻,少见的越珍贵。
同内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贵,一般只有几本,是红色印刷,用来校对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蓝本,一般也就10来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迹清晰的版本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损,甚至断裂,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本文2023-08-05 07:54: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