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宣传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宣传语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宣传语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1
1、保护文明古城,营造优良环境。
2、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
3、步入西安,读懂千年。
4、灿烂楚文化,魅力新荆州。
5、草木绿,花儿笑,古城空气清新环境好。
6、承古开新,最美西安。
7、乘历史机遇,展世纪宏图。
8、楚故都,三国城,新荆州。
9、穿越华夏五千年,感受魅力新西安。
10、穿越千年美丽,相约古城荆州。
11、创文明古城,从细微处做起。
12、创文明古城,做文明居民。
13、创造优美环境,遵守古城秩序。
14、春秋楚文化,巍巍古荆州。
15、登录西安,下载历史。
16、东方神韵经典,世界古都西安。
17、二十代楚王名都 八百里山水荆州。
18、赴西安山水盛宴,醉人文经典千年。
19、古城是我家,创建靠大家。
20、弘扬历史文化,建设京九名城。
21、华夏故都,秦俑故乡。
22、华夏经典,古都西安。
23、华夏文明绿福地,秦风古韵美食城。
24、华夏五千年,源头在西安。
25、家养宠物很可爱,外出管好避伤害。
26、江北水乡,英雄古城。
27、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28、居民素质高一分,镇容面貌美十分。
29、历史和现代的融汇点,山水和人文的聚集地。
30、绿树为我添绿意,我为绿树倾爱心。
31、满目山水画卷,一城文物飘香。
32、魅力古城,文化荆州。
33、南方完璧,荆楚明珠。
34、您给古城一份文明,古城还您十分温馨。
35、品味西安,发现中国。
36、千古名城,魅力荆州。
37、千年汉唐遗韵,经典山水西安。
38、千载帝都梦,今朝西安行。
39、牵手楚文化,相约新荆州。
40、亲水之城,文化之都。
41、让商丘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商丘。
42、人类的楚都,世界的荆州。
43、人民古城人民建,人人自觉做贡献。
44、人人动手参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居民。
45、人文三国地,魅力荆州城。
46、三国古城,楚国故都。
47、三国古胜地,文化大荆州。
48、三国故里,魅力荆州。
49、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西安一日游。
50、十三个王朝的选择,六千年历史的见证。
51、世界历史名城,国际旅游胜地。
52、世界文明古都,中华精神家园。
53、天下古城游,楚歌还荆州。
54、完璧楚都,精彩三国。
55、万里长江荆江秀,三国古城荆州美。
56、为了等你,我寂寞了千年。
57、文化里的古都,山水间的西安。
58、文明从脚下做起,创建从你我做起。
59、文明古城共建,美丽人生共享。
60、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
61、我爱古城,我爱我家。
62、西安,穿越山水的文化之旅。
63、西安,最中国,最世界 。
64、西安一行,长安一生。
65、西罗马,东长安,五千年,看西安。
66、寻梦古运河,情醉台儿庄。
67、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读懂千年。
68、一城楚文化,千年古荆州。
69、一城三国传奇,千年人文荆州。
70、一城三国典故,千年楚韵荆州。
71、一城山水经典,千年人文西安。
72、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显露您的品格。
73、一方荆州水,千载三国诗。
74、一鸣惊人地,活力新荆州。
75、一鸣惊人古凤凰,一飞冲天新荆州。
76、一品楚文化,三国古荆州。
77、一日西安,读懂千年。
78、一条荆江水,千载三国情。
79、印象中国,经典西安。
80、游西安,越千年。
81、游西安一日,品历史千年。
82、游医圣故里,品文化名城。
83、阅读西安,品味千年。
84、争创文明古城,建设美好家园。
85、中国的古城,世界的荆州。
86、中国的浪漫古城,世界的时尚西安。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21、边城凤凰游,沱江烟语船。
2、古韵苗湘情,山水凤凰城。
3、阅古城,越湘西,悦边城。
4、旅城凤凰,腾飞美景。
5、梦中曾湘知,画里凤凰城。
6、边城沱江,好看凤凰。
7、古韵苗湘地,山水凤凰城。
8、游映人生,回味时光。
9、醉美沱江水,难忘边城情。
10、梦中向往,凤凰古城。
11、来凤凰古城,看书中边城。
12、美丽天然,湘土风情。
13、游船边城,凤凰飞“森”。
14、畅游沱江,满悦《边城》。
15、乘沱江游船,领边城风情。
16、态美凤凰,只为边城。
17、读名著边城,湘约凤凰城。
18、畅游沱江,心醉《边城》。
19、秀水沱江,船行诗画。
20、沱江划桨,《边城》故事。
21、乘舟沱江游,共赏凤凰城。
22、沱江游,边城牛。
23、游船上品味故事《边城》。
24、千里沱江,一船悠乐。
25、相约凤凰,体味远古。
26、边城实景剧,梦里凤凰城。
27、沿沱江,忆凤凰。
28、实景边城,心驰神往。
29、天的那一边,梦的另一半。
30、醉美沱江,大美边城。
31、沱江江上游,景美人更美。
32、游沱江,看《边城》。
33、游乐沱江,欣赏《边城》。
34、凤凰古城,人间仙境。
35、凤凰忆旧游,边城吊脚楼。
36、城栖凤凰,依水而生。
37、心泊沱江,梦醉《边城》。
38、一本书,一座城。
39、美丽小城,凤凰古城。
40、凤沱江,凰《边城》。
41、沱江胜景,凤凰之光。
42、古朴吊脚楼,浓郁苗家风。
43、水韵苗湘,诗画古城。
44、船游沱江,林赏《边城》。
45、探寻远古,亲近自然。
46、游凤凰沱江,赏边城风光。
47、船游沱江,边城印象。
48、畅游沱江,畅享《边城》。
49、船游沱江,我心飞扬。
50、沱江带古城,苗乡栖凤凰。
51、不游沱江,没来凤凰。
52、倒影人生,变幻时光。
53、游船边城,凤凰森森。
54、沱江画中游,古城日月天。
55、凤凰于飞,沱江边城。
56、城外的桃源,城内的神话。
57、韵味湘西,歌舞凤城。
58、湘知最美城,苗家凤凰城。
59、湘约湘知,相伴相望。
60、纯真爱情的故地。
61、画里沱江,梦幻“边城”。
62、中国最美,苗家古城。
63、船上凤凰,故事《边城》。
64、凤凰古城,刚刚开始。
65、沱江母亲河,边城凤凰游。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31、水韵古城,文蕴滦州。
2、水之韵,山之秀,心之约。
3、水做的高邮,休闲的天堂。
4、丝路传奇,醉美疏勒。
5、太湖风光名天下,长兴生态冠古今。
6、太湖风光千古秀,长兴生态万年奇。
7、太湖风光眼底收,远古生态任穿游。
8、太湖畔的古生态画廊——中国·长兴。
9、太湖之滨,古韵长兴。
10、太湖之滨古生态旅游,诗画江南展一方风情。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41、山水古生态,魅力新长兴。
2、山水景,太湖情,生态韵。
3、山水聚秀,古今长兴。
4、山水人文古迹,古韵生态长兴。
5、山水人文经典,帝国佛乡长兴。
6、山水人文经典,古韵生态长兴。
7、山水镶古城,水墨画镇远。
8、山水镇远美,古城天下绝。
9、山与水相宜,古与今相融。
10、赏长兴古生态,游览天下奇观。
11、赏长兴古韵,览天下奇观。
12、赏长兴生态古韵,览地球沧海桑田。
13、赏古邑风情,游生态高邮。
14、赏年画逛古宅走进历史,进氧吧观绿柳回归自然。
15、赏远古风光,品魅力长兴。
16、神秘古生态,精彩新长兴。
17、神秘神奇古生态,多情多彩新长兴。
18、神奇古生态,魅力新长兴。
19、神奇之旅,人文南充。
20、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西安一日游。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51 天下和文化,江南廿八都。
2 江山美如画,醉美廿八都。
3 枫溪锁钥三省醒,仙霞遗梦一世奇。
4 文贯南北,武控三省。
5 在世界行走,为廿八都停留。
6 千年古道,风情要塞。
7 走进千年古镇里,休闲度假廿八都。
8 名山福地,古道奇葩……
9 千古廿八都,诗画玉明珠。
10 枫溪望月人几何,古都情怀何处怜。
11 百姓古镇,方言王国。
12 古代军事要地。
13 千年古道仙霞岭,古色古韵廿八都。
14 探寻远古,亲近自然。
15 探远古生态之谜,赏长兴山水之奇。
16 唐代贡茶香万代一品长兴古生态。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61 万古生态胜境,千年诗画长兴。
2 万水千山总是情,古韵生态在长兴。
3 文化点藏历史,生态诠释未来。
4 文化里的风景,风景中的南充。
5 文化里的古都,山水间的西安。
6 文化与风景同生,古风与现代和谐。
7 西安,穿越山水的文化之旅。
8 西安,最中国,最世界 。
9 西安,最中国的城市。
10 西安一行,长安一生。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71、江南古要塞,风情和天下。
2、品不尽的古镇神韵,赏不完的民俗风情。
3、江南古镇不可数,最忆当是廿八都。
4、满目清风明韵,千年百姓古镇。
5、给心安个家,就到惹巴拉。
6、 中国德夯,鼓舞天下。
7、聆听自然物语,感受生命神奇
8、天下第一漂,玩的是心跳。
9、千年古镇,三省边城。
10、一日读懂四亿年。
11、湘西塔卧,红动中国。
12、里耶,铭刻在秦简上的千年古镇。
13、乾州古,湘西往事
14、世上好风光,奇梁—洞藏。
15、湘西母亲河,土家文化源。
道光1839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了解到,过去用火焚烧鸦片,鸦片油渗入土中,一些人就将这些土挖去,熬炼成烟膏因此他派人在虎门海滩挖出长宽各15丈的2个大池,灌入海水,然后把鸦片投入池内,泡透后放石灰再打开涵闸让鸦片末泄入茫茫大海。
15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是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虎门销烟意义
[编辑本段]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纪念碑
[编辑本段]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于是,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现在两个馆名,一套班子,一个馆址)。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清朝政府多次颁布制止鸦片流毒的谕旨,但是,贩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仍在逐年上升。1838年6月,清朝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求禁烟。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泛滥将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纳之银(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林则徐等大臣促使道光皇帝感到问题的严重,就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补充: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的两万多箱(约120万公斤)雅片在虎门付之一炬。虎门销烟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了维持对华的鸦片贸易,请求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响应义律及英国鸦片贩子的无理要求,向中国发出了挑战书。在这篇挑战书中,英国政府歪曲事实,编造侵华理由。
在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战败,由而签下了南京条约,答应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且赔款2100万两银子直到1997年,在英国的命令下服役了99年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
《中国诗词大会》的宣传语是: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第一季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00分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第二季于1月29日(大年初二)至2月7日期间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科教频道晚10点随后播出,次日15点重播。
2016年6月10日,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栏目。
节目主持人:董卿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探芳信 甲骨文祭
子无恣!会顾念斯文,敬惜字纸?甲骨蝌蚪老,谁更问经史!殷墟龙骨犹堪药?春又安阳垒。可怜龟、枉自牺牲,媚天迎鬼。
学不亦如此!问死得无憾,懵懂庚子?此后闻人,似而已,是而已。今逢四海为家日,客满墟前市。尽桑田、不复虹桥逝水。
1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4出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6珍贵的古籍,名著成语¥1140元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诗》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从此,《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诗经》共305篇。最早的是《周颂》,创作于西周初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忍经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成语故事 ¥1140元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今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今天,如何使这一东方文化瑰宝为当今世界所用,使其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大业服务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三字经 百家姓 ¥1140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成诵的《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难于确定。“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撰。不管其作者是谁,都不影响该书的珍贵实用价值因为它是 。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吕氏春秋 ¥1140元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吕不韦任秦王赢政相国时,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约公元前239年)。吕不韦(?一前235年),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家富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在赵国作人质的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
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孟子 ¥1140元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同时也被看做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儒家学说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
7来自古籍的成语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篇》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温故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来源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诲人不倦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来源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不耻下问不耻下问”这则成语的耻是:羞耻。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见贤思齐 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来源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
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文化古城标语、宣传语
本文2023-11-03 04:59: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