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纸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东巴纸是什么,第1张

在云南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美丽地方——丽江这里是东巴族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也是吸引许多人前来探秘的地方在神秘的东巴文化里,东巴纸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东巴艺术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纸张,有人说它是世界上罕有的千年不坏的纸张

作为东巴经的物质载体,厚重坚实的东巴纸颇引人注目中国各地造纸,使用的原材料大略可分为三类:一是韧皮植物如大麻、黄麻、亚麻、苎麻和藤;二是木本植物如楮、桑、青檀等的树皮;三是禾本科植物如竹、芦苇、稻和麦的茎杆等理论上,最好的造纸原料是纤维发达的棉花和麻类,但它们还肩负纺织的重任,为人类提供布料生存毕竟比文明重要,没有哪个民族将棉花作为主要造纸原料汉唐时期,麻纸曾经如日中天,接着被更廉价的树皮纸取代芦苇与稻草的纤维太短,只能制造品质较差的草纸所以最常用的造纸原料是树皮和嫩竹,生产出皮纸和竹纸

绝大多数树皮不适合造纸我国曾大规模用于造纸的树皮,只有桑科植物楮树与桑树,榆科的青檀楮树即构树,在古籍里又称毂树,历来为我国楮皮纸的主要原料;青檀是高级书画纸宣纸的主要原料适合造纸的还有瑞香科植物,闽粤地区曾以栈香和雁皮造纸;日本学者富田淳发表文章称,2002你那日本三之丸尚藏馆对王羲之《丧乱帖》进行修复,判明其纸料为雁皮55%和楮45%的混合纸可见我国唐初就己使用雁皮造纸

这里提到的雁皮,就是瑞香科荛花,也是东巴纸的主要造纸原料奇怪的是,在中国本土,树皮柔韧的瑞香科植物在造纸方面始终不大流行我读张秉纶、方晓阳、樊嘉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和钱存训《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两种巨著,发现他们都没有提及瑞香科植物在中国纸史中的作用

然而瑞香科植物十分重要日本人以雁皮为主造出了著名的和纸;受日本影响,台湾用雁皮造高级宣纸在西藏,瑞香科狼毒成为藏纸的主要原料与藏族比邻而居的纳西族,也许受了藏纸的影响,选择了同属瑞香科的荛花造纸

荛花是一种落叶小灌木,高约1米,树干只有拇指般粗细它是有毒植物,像漆树一样,能让接触者的皮肤过敏,红肿麻痒有人称东巴纸为毒纸当然制成纸张后,毒性就消失了,但对于蠹虫仍然具有威慑力,保存数百年的东巴经很少发生虫蛀

其次,东巴纸的制造过程相当独特,混合了浇纸法和抄纸法两大造纸方法的特点

造纸的程序虽然复杂,原理却很简单:采集富含纤维的植物,通过浸沤、舂捣、蒸煮等方式去除杂质,做成纸料;再用一个网帘(纸帘),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过滤变成薄片;最后将薄纤维层拿去烘干或晒干东巴纸的制造程序大体也是这样

什么是浇纸法呢就是把做好的纸料直接浇注在纸帘上,滤去水分,然后将纤维薄片连纸帘一起拿去晒干,每张纸帘每次只能造一张纸所谓抄纸法,是把许多纸料倒在一个水槽里,使用活动纸帘,每荡起一张纸料,就将纸帘上的纤维薄层反转卸下,叠放到湿纸堆上,反复使用多次湿纸堆经过压榨水分,再逐一分离,拿去烘干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造纸使用抄纸法,南亚次大陆和我国藏族、傣族则使用浇纸法

纳西族造纸,也使用水槽和活动纸帘,但水槽里并没有纸料,每次只将一张纸的纸料浇注在纸帘里,借助水槽中漫过纸帘的清水荡匀纸料,然后提起滤水这是典型的浇纸法然而,他们并没有把纸帘连同湿纸拿去晒干,而是将湿纸倒扣在一片木板上,再把木板端到太阳下晒干,腾空的纸帘又可以去制造下一张纸从纸帘可以反复使用的角度看,显然它又具有抄纸法的特点

最后,东巴纸的生产时间很短,从砍树到出纸大约一个星期,与竹纸宣纸动辄半年一年相比,速度飞快但因为生产方式原始,造价还是非常昂贵据东巴纸专家陈登宇先生测算,每做一锅,仅可煮干皮5公斤左右,最多可得25cm×60cm规格得东巴纸60张,需要砍伐原料树不低于1000棵,燃烧木柴200公斤,花费工时最少7天解放前,50至60张规格为50cm×60cm的东巴纸,需要用一头羊去交换如今因为原料稀缺,依旧无法大批量生产丽江满街出售的所谓东巴纸旅游纪念品,绝大部分并非荛花制造

制好的东巴纸呈牙白色,因为属于皮纸,植物纤维极好,所以非常柔韧;因为用浇纸法,每张纸单独放料,所以非常厚实,可两面书写;又因为生产周期短,纤维较粗糙,至今仍无法解决印刷难题有时人们会在最后增加一道用石头砑光纸面的工序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初西汉劳动人民发明了麻料纸的新技术,到了东汉在蔡伦的推广下又出现了以树皮、旧麻布、旧鱼网为原料的“蔡侯纸”。再之后,皮、竹、草等均用以造纸。由于造纸原料的不同,大致将古籍用纸分为三类加以介绍。

一、麻料纸

发给陌生人的,才是最真实的心情

广告

麻料纸的原料有苎麻、大麻、亚麻等,统称麻纸。用于写书印书,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衰于宋元,绝于明清。麻纸面无光,纤维束较多,易着墨,纸质韧性强,抗老化亦强。

古籍中麻纸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麻纸:萌牙于西汉,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初期纸质白度差,表面不平滑,结构不紧,还不能用来写字。至东汉时用于书写,隋唐时期成为上层社会的重要文化用纸。

黄麻纸:白麻纸入潢即成为黄麻纸,可以驱虫。是我国最早的染色纸,始于晋,唐代广为使用。

藏经纸:唐宋元时期用黄蘖染色而成,为写刻佛经所专用,故称藏经纸。其中用料麻、皮、竹均有。藏经纸分厚薄两种,薄着也较一般纸厚,没有光腊,厚而不硬。作为装裱珍贵善本书签之用。

硬黄纸:始于唐代,是采用黄蘖染色,两面加腊砑光而成,是专门用来摹写佛经的名纸。宋时演变成一面加腊砑光的金粟山藏经纸。

二、皮料纸

皮料纸的原料主要是落叶乔木中的楮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等。皮料始于东汉,逐渐取代麻纸成为纸中之首。主要产自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其品种较多,一般称纸质较细、制作精良者为绵纸或宣纸。而纸质稍粗,纤维束较多者为皮纸。

白棉纸: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纸质绵软耐折,拉力强,纸破丝连,如同棉丝,故名绵纸。明以前主要产自江浙地区,清以后渐变为仿宣纸一类产品,通称宣纸。可用作裱书、搓纸捻、溜口纸条等。

黄绵纸:黄绵纸是由白棉纸染色而成,贵在防蛀。

高丽纸:又名鸡林纸,以桑皮为主料的阔帘白皮纸。产地朝鲜,宋代传入我国,清代我国生产仿制品,多用做书皮纸。高丽纸纸色洁白,有厚薄。厚者韧而坚固,两面光泽如一。也可分层揭开,帘纹间距竖宽横密。薄者较少,隔纸见物,帘纹同厚者,纸面可见明显的交结紧密而发亮的纤维束,酷似蚕茧所造。

皮纸:以树皮为主料,有黄白二种。多纤维束,拉力极强。厚者坚固耐折,薄者隔纸见物而有韧性,近似以桑皮为主料的高丽纸,但帘纹不显。

日本皮纸:以树皮为原料按厚薄分为两种。厚者韧性强,纸质坚固,纸色白都有,又称东洋绵纸。薄者俗称日本美浓纸,纸色洁白,细薄均匀,帘纹较宽,纸面光滑,绵软而有韧性,在日本广为应用。

草茎纸:以皮料为主、草茎为辅的一种混料纸,始于元代。纸色淡黄,薄如蝉翼,绵软有韧性,多纤维束。夹有如同发丝的草茎并呈黑褐色,隐帘纹较宽,古书中颇为少见。

毛头纸:以草为主辅以树皮的一种混料纸。产于河北省迁安县,又名迁安纸。其色多为灰白,质地厚薄不均。夹有草棍,发涩,背粗糙呈疙瘩状。有棉性,隐帘纹。

开化纸:又名桃花纸,因产于浙江省开化县而得名。其纸虽薄而韧性极强,虽有帘纹而不明显。开化纸始于明代,大量应用于清初至乾隆年间,列为名贵纸品,专供清内府、武英殿及扬州书局印书。

开化榜纸:产于开化县,用料同于开化纸。其特征也与开化纸相似,但比开化纸厚,纸色洁白发暗,隐帘纹。

混料开化纸:以草为主辅以树皮的混料纸。多见于雍正年间到清后期的殿版书。纸色微黄,隐帘纹而质粗、有韧性,厚薄均匀,面平滑,背稍涩。含较多纤维束而带**斑点,这是因为纸浆有稻草的原故,虽产于开化,但其质不及开化纸和开化榜纸。

宣纸:宣纸源于唐代的宣州贡纸。主要产地是安徽泾县,其料是青檀皮,实为绵纸或皮纸。宣纸品种很多,用于印书的主要有绵连、罗纹、单宣等。

单宣:又称料半,厚于绵连有帘纹,其质次于绵连。

绵连:由皮料连四发展而成,质地细薄,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纸质柔软耐折,有帘纹。可做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染书皮等用。

罗纹纸:纸色洁白,其质地、厚薄同于绵连,但横纹深而清晰,宛如丝织罗绸一样,故名罗纹纸。可以作为护叶,或者染色后裱书皮用。

三、竹料纸

竹纸始于宋代,南方的毛竹、苦竹、淡竹、麻竹、篁竹是其主要原料。竹纸成本低,一经出现即取代皮纸而据首位。竹纸纸薄适中,其色有黄白两种,以淡**居多。面平滑,背稍涩,夹有沙粒和草棍,韧性差而脆,帘纹宽窄都有,随年代变化为二指至一指左右。竹纸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连史纸:是明清著名一时的精良竹纸,以嫩竹为料,又称竹料连四纸。产于福建、江西两省,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帘纹约一指。多见于清乾隆以后的书籍,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

毛边纸:明代产于福建、江西两省,以嫩竹为料染**而成,不防蛀。纸质较细,色淡黄,厚薄适中而脆。面光滑,背稍涩,吸水性较好,隐帘纹,毛氏汲古阁本多用此纸。一般旧书裱书皮、衬纸、补书等都用此纸。

建阳扣:又称麻纱纸,宋代产于福建建阳县而得名,也由于建阳麻纱书坊印书皆用此纸,故称麻纱纸。建阳扣是一种用山椒染过的防蛀竹纸,其纸色黄褐,厚薄得中,面平滑,背稍粗,夹有较多的草棍和毛屑,呈黄褐色或黑色。纸薄有光,抖之有响声。

毛太纸:产地纸色与毛边纸同,但较毛边薄,色也较暗。面不光滑,但较柔和,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毛氏汲古阁亦多用此纸。

太史连纸:始于清代,康乾年间用来印刷殿版书的一种精致竹纸,乾隆以后用这种纸印书基本少见。色淡黄,质细薄面平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隐帘纹,抖之有响声。

万年红:明清时期广东刊行的线装书在其扉页和封底均衬有这种纸,成为广东刊本的特征。色桔红可防虫,又称防蠹纸。采用毛边或连史纸涂上砒霜等染制而成。

粉连纸:清代产于福建的竹料纸。年代晚于连史纸,质差、厚而粗糙,色发暗性脆,有帘纹。一般普通旧书的镶衬多用于粉连纸。

机制有光纸:清光绪年间生产的一种机制纸,其用料是进口纸浆。清末民初满文印本多用此纸。该纸酸性大,仅二百年间就已经发脆变黄,触之即碎,不可用作古籍修复用纸。

造纸术曾作为“使者”将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制纸的日益普及,使得传统造纸工艺正在淡出历史舞台。其技术、技艺亟待传承与保护。

台北故宫博物院办过一次 “宋代花笺特展”,展出了二十多件宋代笺纸。让世人领略到,信笺除了内容,其形式,也有着遗世独立的审美。

如果把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局部放大, 笺纸花押处,可见若隐若现的卷草纹饰,还细细涂上云母状发光物质,随着角度不同也有着缤纷色彩,典雅华贵。除了为人熟知的霸气花押 “天下一人”,这张砑花笺纸,也是帝王的专用物品,代表着宋代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1️⃣

笺,是古代对精美加工纸的统称。供写信或题诗等用的小幅笺纸,称为信笺,也称诗笺。

花笺,又称“彩笺”,纹样与颜色各异。一般尺幅较小。后世把带有纹饰的大幅纸张,如对联纸,也归入花笺之列。有染色、加蜡、砑光、洒金、描金、泥金、彩绘和雕印等工艺。精美典雅的木版水印花笺,为明清以降的文人墨客所珍爱,但其发端,在早远的东晋。

纸张出现之前,中国人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简牍,即竹简和木牍。书写后束绳封泥盖印,完成一“封”信,也是“尺牍”一词的由来。

东汉蔡伦造纸,但尺牍的称呼沿用下来,不过笺纸还要稍晚。直到雕版印刷术出现,以枣木或梨木反字刻版,刷墨印纸,从而形成书页。成语“付之梨枣”,就是指书稿雕版印行;我们把稿件交付刊印雅称“付梓”,也是历史承袭,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花笺有了新的发展。

唐笺香艳,五色相争;有才女薛涛裁纸为笺,以适应绝句的四言篇幅。采芙蓉红花为染,压平阴干,将花瓣洒于笺上,是为薛涛笺,也称桃花笺、浣花笺、红笺。

宋笺清雅,素纹暗涌;最爱砑花笺的苏轼,《久留帖》中,花卉纹样依稀可辨;《屏事帖》,几何图案排列有序;而《获见帖》更是布满牡丹草纹,凤鸟穿梭,奢华而低调。

明代发展了彩色的套版印刷,第一块木板印出线条,第二次印红色,第三次印绿色部分…,称为饾(dou)版套印,更出现了图案凸起的拱花。有了批量印刷的技术,文人的审美情趣勃发。除了尺牍,花笺书信涌现出更多美轮美奂的称呼:尺素、雁书、鱼书、鱼素、朵云……

因为文人雅士往往自己设计制作花笺,高雅不入俗流。不仅用来书写绘画,也是传统艺术的载体。

郑振铎先生的描绘:“浅深浓淡之间,毋苟毋忽,虽一丝一叶之微,罔不目注手追,惟恐失样,用力之重轻,点色之缓急,意匠经营,有逾画家。” 是在民国二十三年,重镌付印《十竹斋笺谱》时,对于古人苦心经营,留下的感慨。他还和鲁迅先生辑印了《北平笺谱》,亦是精益求精。

2️⃣

一、要谈花笺,还得先说说纸。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出现以树皮、旧麻布和旧鱼网为原料的“蔡侯纸”,以蔡伦名世。之后皮、竹、草等均用以造纸。根据原料的不同,大致将古籍花笺用纸分为三类:

麻料纸,麻料纸的原料有苎麻、大麻、亚麻等,统称麻纸。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衰于宋元,绝于明清。麻纸面无光,纤维束较多,易着墨,纸质韧性强,抗老化亦强。

皮料纸,原料主要楮是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等。始于东汉,逐渐取代麻纸,产自浙江、安徽、河北等地。纸质较细、制作精良者为绵纸或宣纸。而纸质稍粗,纤维束较多者为皮纸。

竹料纸,始于宋代,南方竹料是其主要原料。因为成本低,一经出现即取代皮纸。竹纸纸薄适中,有黄白两种,以淡**居多。面平滑,背稍涩,夹有沙粒和草棍,韧性差而脆,帘纹宽窄都有,随年代变化为二指至一指左右。

二、历史上比较著名和常见的纸张:

薛涛笺,相传为唐代才女薛涛设计,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花笺。原用作写诗,后亦为信纸,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流传至今。

澄心堂纸,相传为南唐后主李煜制,蔡襄有著名的《澄心堂纸帖》,梅尧臣也赞之“滑如春冰密如茧”,可见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金粟纸,始于唐代,采用黄蘖染色,两面加腊砑光而成,是专门用来摹写佛经的名纸。宋时演变成一面加腊砑光的金粟山藏经纸,源于印经盛行,为满足需要,在歙州专制“硬黄纸”。而因海盐金粟寺抄经极多,“金粟笺”便沿袭下来。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有浓淡斑点。防蛀抗水,虽历千年,犹如新制。

谢公笺,宋初谢景初创制,是经过加工的染色纸。谢氏受薛涛笺启发,在益州制造“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纸。色彩艳丽,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与薛涛笺齐名。

高丽纸,又名韩纸,古高丽国所产之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多为粗条帘纹,纸纹大,厚于白皮纸。我国书写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有仿制的高丽纸。

水纹纸,又名“砑花纸”。迎光能显出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图案的木模,用力压于纸面呈现。现代带水纹的证券纸和货币纸,多据此制成。

开化纸,又名桃花纸,因产于浙江省开化县得名。虽薄而韧性强,有帘纹而不明显。始于明代,大量应用于清初至乾隆年间,列为名贵纸品,专供清内府、武英殿及扬州书局印书。

连史纸,是明清著名一时的精良竹纸,以嫩竹为料,又称竹料连四纸。产于福建和江西两省,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和毛屑粘附,帘纹约一指。多见于乾隆以后的书籍,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

3️⃣

文房用纸之精品,笺纸也,其最妙者,为花笺也。独具一番情调,常用于赋诗唱和、鱼雁往来。

花笺的使用在晚清民国达到巅峰。这组翁同龢尺牍,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晚明之后的花笺,多集结成册为笺谱,融书画、篆刻和印刷为一体。便于笺扇庄售卖时展示。以《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和文美斋《百花诗笺谱》最为著名:

《萝轩变古笺》,明代吴发祥刻印于天启六年(1626年),是目前传世笺谱中早的一部,堪称古代拱花笺谱之首,是中国早期木版彩印精品。

笺谱由明代颜继祖辑稿,吴发祥刻版,上、下册。上册有颜氏自撰小引三页、列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琱玉、闘草、杂稿共八目;下册八目,分别为选石、遗赠、仙灵、代步、搜奇、龙种、择栖、杂稿。

《十竹斋笺谱》,明代胡正言刻印于崇祯十七年(1644),是中国水印木刻的巅峰之作,运用饾版”和“拱花”,成为世界印刷史的亮点,被视作“彩色套印版画的开端”。内有“清供”“华石”“博古”“画诗”等,近三百种图样,蔚为大观。鲁迅先生称之为“士大夫清玩文化之最高成就”,也对日本浮世绘,乃至近代西方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花诗笺谱》,套装2册。光绪壬辰(1892)年,天津纸局文美斋延请张兆祥,绘制《百花诗笺谱》画稿,刊布发行,成为我国古笺谱的代表作之一。每幅绘有各种花卉,姹紫嫣红,绚丽多姿。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鲁迅和郑振铎在琉璃厂,遍求花笺三百余种,1934年合编《北平笺谱》。线装一函六册,沈兼士题签,鲁迅作序,印二百套。

每一张花笺,都是一枚精湛的艺术拓片,浓墨染玉笺,是道不尽的情愫与情怀。旧时文人的雅趣,心向往之。不过笺纸之美,随着笔墨的远去,也渐如紧锁深闺,令人唏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全文完,谢谢大家!

  有虫可以用这种方法:旧书如果保护不周就容易生虫受损,如果书籍生了虫子,就把书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12个小时左右,蛀虫就会被冻死。如果书籍被水浸泡,无论阴干或晒干,纸张都容易变皱变黄,这时如果把浸水的书面抚平,放入冰箱冷冻两天后,书便能恢复原样。另外,将旧书先用酒精球擦一遍,然后把书放进塑料袋里,放入冰箱冷冻两天,这样既杀死了细菌,擦净了污垢,旧书又能平整如新。酒是陈的香,好书也是如此。久盛不衰的名篇就似多年的佳酿,要您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一定回味无穷 。

  这是教你怎样御防生虫和一些保护书的方法:一、 立体显微镜检测法

  采用立体显微镜检视碎屑,就可知道有没有虫蛀。一经发现虫卵粘附,修复人员便立即采取救亡行动处理。

  用该方法香港中央图书馆馆长助理钟达志先生曾对收到的袖珍版本的古籍书进行过多次修复。透过显微镜,可清晰看到要修复的部分,书页与修补物衔接的位置,就可精确地进行吻合修补。

  二、 速冻冷藏灭虫法

  将书籍用塑料袋包装,抽出大部分空气并密封后,放入冷柜中,将温度调至-30℃速冻,经冷藏10天后,用低温将书虫杀死。若要处理的书籍数量较大,可送博物馆等单位处理。那里有氮气灭虫室,把有虫的书籍放进密封的铁柜内保持柜内的氧气含低于03%,害虫和虫卵便能完全被杀死。

  为什么不采取更为直截了当的化学杀虫剂,钟达志先生这样说,一般我们都不鼓励用化学试剂,因为一来会污染环境,还会引发使用者的安全问题。另外,很多化学剂也会残留在文献上,对文献造成不良影响。日后读者或研究人员翻阅时,也可能会对他们带来伤害,所以这样的做法是可免则免。

  三、异物去除法

  除了灭虫,古迹修复人员要应付的问题还有许多,例如:回收的书都曾用过,上面或有些不适当的修补物料,如粘有标签、透明胶纸等,时间一久,便会留下残渍,令书页变黄。还有一些书籍钉有已经氧化多时的铁钉,铁经过氧化后体积便会增大,连带钉着的书页也会被扯破。所以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在第一时间将有害的外物移走和祛除。

  四、 颜料处理法

  一些民国早期的身份证明文件如护照,印刷用的是水溶性颜料,里面签署用的也是水溶性颜料。通常用以修补书页的粘合剂多是采用水调制,涂上去也会有融化颜料的可能。如何掌握既可以弄湿纸张又不会令墨晕开,那就要配合工具和操作技巧来完成。利用真空吸力台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将有水性墨水的文献,以吸水纸承托,然后放置到吸力台上,再在四边封上一层塑料薄膜。因为吸力台另一端接驳了真空泵,开动后吸力便会令文献与吸水纸紧贴,促使湿气向下走,减少向四周晕开。所以很适合用来处理一些有水溶性颜料的文献。

  五、 文献修补法

  不同的古籍,纸张厚度各有不同,修复时应备有最常用的五、六种修补纸以作配用。一般均采用中国手工纸,如宣纸、毛边纸、连史纸等等。遇到书籍的用纸较厚时,采取将修补纸重叠使用,调配其厚度,不然会影响外观的美观,也会因读者翻受力点不匀而令书页有再破损的可能出现。

  破损图书的书边沿,可先用小刀把重叠的钎维分开以及整平,然后用毛笔沾水润湿。用以修补的纸张亦同样沾湿,然后将之撕开,纸边即会突出一丝丝纤维,用粘合剂将书边与修补纸粘在一起,修补的位置便会很吻合。假如需要修复的文献本身用纸很厚,那就要先在修补纸张底下垫一块胶版,用针打小孔,再沿界限撕开,这样修补出来的接口就能较紧合、牢实。

  六、 水溶性粘合剂

  修复人员采用的粘合剂主要是水溶性的,是用小麦的淀粉掺水调制而成,稠度按需粘合纸张的厚度而改变。一般不采用含有机溶剂的胶水,原因在于纸张由湿变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拉力。施与适当的压力,可以令它更平直。其它虽然使用上比较方便,但一经粘合后,还原的方法比较费事,甚至可能会影响文献的原貌,而且它亦没有那种粘合剂的特性,也无法令修补好的文献比较平直。

  七、 除霉法

  文献大敌中,不得不提可恶的霉菌,它也是直接威胁古籍安全的。收到发霉的书籍就要第一时间放它到干爽的地方,用吸尘器吸走发霉孢子,待情况稳定后,再用工具刮走霉菌的主要部分。而发霉的霉渍,可先用温水清洗,再用双氧水处理。此法虽简单,但并非一般人可自行完成。吸尘器安装了高效能隔尘网,较小的粒子也能隔除,假如隔尘网不够幼细,只会一边吸,一边将霉菌在空气中散发出来。另外,用双氧水清洗文献也不是直接倒入那么简单,需根据文献状况,采用不同的浓度和步骤,否则会将书页漂得过白,甚至造成破坏。

  八、 干湿处理法

  古籍干裂的情况处理,先给它一点雾气,让它变软,在用纤维托底,避免裂痕伸延。书籍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空气流通,温度低于25℃、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以减少光线的影响。应鼓励读者和馆员定期将书籍取出翻阅,以便检查它们是否一切正常。

  九、结语

  书籍修复方式不断的发展进步,除了以人手修补,也有相关机器配合。由于修补物料对书籍的影响,现实环境中一般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察觉,但后果可能相当严重,所以选择修复方法时尤为重要,更应小心考虑周全。

棠纸含有棠木的成分。柚纸含有柚木的成分。宣纸是安徽出产的一种专供皇室用的纸。

棠纸,从一棵竹子到一张棠云纸,需要经历72道工序。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棠云竹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棉韧平整等特点。

柚纸,又称釉光纸、上光纸。表面经过碾磨压光工艺处理,但不加涂料的高度砑光纸。纸面具有洁白、坚挺,光泽度高的特点,常用以印制邮票。这种纸类似铜版纸,故易与铜版纸混淆。

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墨分五色”,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这些东西可以找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购买。汉龙公司古籍修复设备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在业内拥有较高的评价,且性价比较高。汉龙公司长期致力于古籍、档案等纸质文献的保护工作,2012年成立汉龙文献保护中心,为图书馆、档案馆等用户提供古籍、档案等纸质文献的修复、脱酸、消杀等专业服务,同时生产或销售纸浆补书机、雾润高效脱酸机、自动/手动图书档案除尘机、常压低氧杀虫系统等专业文献保护设备。目前,汉龙公司的设备和服务拥有大量的应用案例,得到了用户的普遍好评。

东巴纸是什么

在云南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美丽地方——丽江这里是东巴族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也是吸引许多人前来探秘的地方在神秘的东巴文化里,东巴纸是一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