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王问法决疑经 是伪经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6收藏

大梵天王问法决疑经 是伪经吗?,第1张

网上流传的这本,我断定是伪造。撇开佛理不说,我的依据是,第六品里居然有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阐述,非常具体明确。五行是中国周朝的产物,居然在由佛陀亲口说出,太不靠谱了。但这不是真正的决疑经,此经早已失传,网上这个是近代由日本传回来的,不要一看经名就盲从,那几位护法的师兄不知道仔细看过全经没有。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佛之法身遍虚空,只因我处迷雾中,

一朝领悟教中理,回归寂静与佛同。

佛陀拈花,迦叶一笑。这是佛经上的典故。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这就是这个典故的出处,说的是大梵天王带着家属来参加佛陀的讲经说法大会,并奉献了金婆罗花给佛祖。佛陀就停止宣讲佛法,顺手拿起一枝金婆罗花,目光顺扫众人,似乎要给大家看。花是金婆罗花,手是佛手,兰花手, 也是金刚结指。 当时在座众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大弟子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陀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

这个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宗派也就是禅宗了,摩诃迦叶就是禅宗初祖,但是如果要仔细论,佛陀才是初祖。如果论中土的禅宗祖师,那么就是摩诃达摩大师。我们就不去细作讨论了。这里就按问题内容来回答, 到底摩诃迦叶在笑什么?

一、会心之笑:

人们总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拈花微笑就属于这种情况: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这个场合里,佛陀和迦叶达到了这个默契,无字真经得到最后的印证传承!这是心灵的沟通和默契。他们彼此都是有缘人。 作为老师有了徒弟,作为徒弟有了师承。 很多人以为只要拈花微笑,那么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在这个拈花微笑前,佛陀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浇灌,大迦叶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领悟呢?谁的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才有师徒二人的 苦尽甘来,会心展颜!

二、 谦逊之笑:

众弟子都不知所以然,默不作声,就如同我们在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几何证明题,几乎没人会做,所以当老师扫过自己的脸庞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省得被老师叫起来出糗。而大迦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会做,但是他不声张,但抓耳挠腮,反而平静微笑,这是修为的表现,也是对同门师兄弟的尊重,也是对佛陀的尊重。会而不骄,有君子之风,正是佛陀希望他了悟和印证的一种境界。

三、使命之笑:

要记得佛陀只是说了首先教给大迦叶,不是说其他人不教,而是机缘不到,而这个使命和机缘很可能要由大迦叶去完成了。如果目光能如同光缆,相信佛陀和大迦叶已经传送了大量的信息。这一笑,就是一个理解和顿悟的体现。

四、真理之笑:

一个人有简单的物质之欲,满足后会各种器官会很舒适,一个道理,在精神食粮上如果满足了,人也会非常舒适,舒适了就要笑,不舒适了就要哭,在佛陀讲授的真理面前,人豁然开朗,洞察天机,那么自然会开心无比,不笑还等什么呢? 求知欲满足后,你也会笑的。

五、承诺之笑:

佛陀结着金刚指手印,拿着金婆罗花,那就是一种期待,一个印信,需要大迦叶积极地回应,是否他有决心、有智慧、有铁肩、有热情去传承呢?大迦叶一笑就完全让佛陀释然, 这就是他的承诺。

六、智慧慈悲之笑:

这是佛陀与大迦叶的智慧和慈悲之笑,我们只能似懂非懂,懂也未懂,不懂装懂,总之这里慢充满了善意、智慧而没有狡诈和阴谋。如果我们是大迦叶,那么就能更深切地领悟了,那么《心经》《金刚经》也就不在话下了。我们在道上,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有先有后,但大方向不会错!因为前方就有人给你指路,有人给你点灯,有人给你指月,有人给你拈花,就如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曾经爱护和教育我们一样, 既慈悲又智慧!

在中土禅门公案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说是五祖弘忍禅师敲了慧能大师脑袋瓜子三下,疼不疼呢?我想一定疼,可是慧能也展颜一笑,为什么呢? 因为他求仁得仁啊! 师父秘传他本领。孙悟空何尝不是这样的待遇呢?再来看看大迦叶是不是一个道理呢?

机遇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保留的,天分加努力加机遇,缺一不可!大迦叶能遇到佛陀,佛陀能遇到大迦叶,这都是难得的机缘!彼此都是幸运的人,这事也就是幸运的事了,而我们也有幸能读到这样的典故,遥想当时他们的风采,不由得就心生感伤,也许就是喜极而泣或者悲从中来: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 海天玄宇,分享点滴微末般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拈花一笑万法空

如果想领悟“拈花一笑”的真谛,必须洞彻《心经》、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才能达到迦叶的境界。

《心经》有“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这句“以无所得”是佛教进入顿悟的法门,心中有丝毫幻灭都无法渡过若水,抵达“彼岸”,。

佛祖只所以“拈花一笑”,是苦于其门徒无法领悟“空”的真境,发现迦叶“会心一笑”,自然晓得其顿悟了,把“无字真经”传授于迦叶。

因此,“拈花一笑”的真谛是“万法皆空”,一切的一切都是过往云烟,别痴心妄想,人生不过昙花一现,不要梦想“吃斋念佛”能赴西方极乐世界,佛祖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怎么可能普度众生,只能自我解脱,任何贪念都是“喝阿三的洗脚水”。

"拈花微笑"蕴含两层寓意,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意相通,经常用来形容师徒之间非常有默契。

拈花微笑来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佛经记载,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意思就是,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领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了佛祖,对佛祖隆重行礼后,大家退坐一旁。

这时,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神态安详,但是却没有说一句话,大家都不明白佛祖的意思,心存疑问、面面相觑,这时,席间摩诃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可以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的妙处难以言说,现在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说完之后,就把自己使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给迦叶,这个典故就是禅宗中的"拈花微笑",所以,中国禅宗便把摩诃迦叶奉为了'西天第一代祖师'。

其实,佛祖所传达的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洁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求、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传法"、"涅盘"过程的境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摩柯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有了这种领悟。

佛祖2500多年前的秘密,当时在场的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会意,从此,也就开创了中国禅宗。

"拈花一笑"典故:

出处一:《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 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出处二:明通容《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王荆公语佛慧泉禅师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后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世尊拈花,是心在作用;迦叶尊者微笑,也是心在作用;微笑的心与拈花的心,彼此平等,无二无别。因此当迦叶尊者微笑,世尊就藉此印证,并传法给迦叶尊者。自此,不立文字的禅宗心法流传于世。

大梵天王问法决疑经 是伪经吗?

网上流传的这本,我断定是伪造。撇开佛理不说,我的依据是,第六品里居然有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阐述,非常具体明确。五行是中国周朝的产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