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请按顺序写出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缅甸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请按顺序写出来,第1张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调查统计,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缅甸民族有三大语系:(一)藏缅语系、(二) 汶高棉语系、(三)汉泰语系。根据人类学家的鉴定,缅甸民族多属於蒙古人种,又都是从中国青藏高原先後进入缅甸的。

缅族 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过国入口的69%,属於蒙古人种藏缅语系缅语支。起源於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在公元前缅族人逐渐向南迁移,大约在7世纪中叶,到缅甸中部叫栖定居,渐渐地散布到全缅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缅甸独立后工业也有所发展。

吉仁族 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4%,属於藏缅语系吉仁语支,也是从中国西北羌族分支出来的,南迁时迁徙路线可能是从怒江流域经缅甸东北部,最后定居於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吉仁族分两支。住在山区高原的叫山区吉仁;住在平原地区的叫平原吉仁。山区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商品交换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区居民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最信誉奉的是榕树神、家神和民族创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迁居城市者和上层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每当夜晚群聚火地,弹出优美动听的琴声、唱出世代相传的民歌、故事、歌颂本民族的创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动物。缅历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历1月1日作为新年)。届时他们便把一年必需的粮食储藏起来,用一部分粮食酿酒和烹制各色美点佳肴聚餐。按民族习俗,聚餐时要先敬奉老人,长辈和老师,然后同亲友们开怀畅饮,欢度佳节。同时他们还要把去年亡故的亲人的屍体火化,将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风中四散飘落。43

拇族: 属於汉藏语系藏泰语支,占全国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缅甸东北部的掸邦境内,其馀则散居和杂居在克钦邦、克耶邦、杰沙和缅甸的几个县境内。根据1947年2月彬弄会议的决议,掸族於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区。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缅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废除土司制度。

掸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缅族极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掸族人民勤劳善良,性格温柔。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难,全寨相帮是他们传统的民旅美德。掸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掸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身间艺术精华。

若开族: 旧称阿拉干族,占全国人口的5%。属於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若开族居住於缅甸西南部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毗邻。1973年正式建立若开族自治邦。若开族语言与缅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正是收获季节,也是若开人民一年一度的赛船节。

孟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属於蒙古人种,孟高棉语系,孟语支。先民从康藏高原迁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散居在中、越、柬、老、缅、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缅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宁达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础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对缅甸文化有较大影响,他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丧礼仪等各方面基本上与缅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动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 俗,以农业耕作为生。

克钦族: 是一个跨居缅、中、印三国边区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国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缅语系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亲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克钦邦为聚居中心。古代缅王阿朗悉都出巡当地时受到景颇人民载歌载舞的迎送,当时对他们赐名为“克钦",意为想跳舞,现转意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钦族豪爽开朗、待客如宾、疾恶如仇。客人来访时,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则兵刃相见。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早期社会的残余形态,虽然有一部分克钦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数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信神不信鬼,为了驱恶鬼、崇善鬼,就举行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

钦族: 属於藏缅语系钦语支。随著藏缅族的南迁,是较早到缅甸的农民族之一,占全国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缅西部钦山山脉一带。也有散居在若开山脉的钦族。1947年召开彬弄会议之后,钦族在独立后,不建邦,改设特别区。1973年12月才开始改称自治邦。大部分还是处於刀耕火种的阶段。由於环境条件不同,钦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村社的特点。钦族人多数信仰原始宗教。英国占领后,少数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钦族各支系的习俗不尽相同,收种节是钦人共庆的新年。大约在公历l0月下旬举行。庆功节被华人称为“摆功德宴"。钦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节日期间,家家庭院都树立着竹柱子,以显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标记。庆功会主要是表彰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贡献,立过战功的集体和个人。男子后脑勺留长发。南部女子有纹脸的习俗。钦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爱烟酒。

克耶族: 属藏缅语系吉仁语支。占全国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们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山区吉仁。主要居住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自称克耶民旅。他们喜欢用儿茶染成红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农耕为本,在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手工业较发达。早在13世纪就出现本民族的铁匠、铜匠和漆匠等手工业工匠,魏当肩袋行销缅泰,邦内所产的云漆是缅甸的精品。风俗习惯与吉仁族大致相间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两神的节会,在每年的公历4月间举行,含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乾隆年间,缅甸刚刚从徐东王朝灭亡后的分裂局面中重新统一。新雍怡雅朝非但没有休整养息,反而集结大量兵力出兵暹罗,入侵当时暹罗的首都大城府。然而,缅军虽然成功劫掠暹罗,却也惹怒了乾隆皇帝,与中国的战争陷入胶着。

为了应对中国的威胁,缅甸将主力从暹罗调回,这给了暹罗对抗缅甸的喘息之机,最终成功复辟国家。整个事件背后的大英雄是一位中国将军,他的父亲是年来自中国潮州的郑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故事开始于清初。

据《澄海县志》年的记载,当时潮州的“农田”虽有大年,但还不够三月的粮食供应。“这些移民东南亚的大多是潮州人,背井离乡,带着随身的小随身物品移民东南亚。比如潮州民歌《蒸糖醋》,就反映了人民因生活贫困而不得不出国的心情。每年秋天,这些移民都会沿着东北信风乘船前往暹罗,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甜糯米可以忍受储存,成为船上的食物,而蒸糯米则代表了被迫离家,度过黑水的惆怅。

雍正年间,一个年轻人也在红头潮州舰队的带领下来到暹罗。他的名字叫“雍正”。他先是在阿尤托亚市卖水果,做一些小生意积累财富,然后开始承包赌博税,所以发展缓慢,还和当地的女人结婚,和当地的达官贵人交朋友。在当时的中国移民中,雍正是非常幸运的。

1734年,雍正的儿子出生了,取名郑新。至于郑新早年,我们没有太多的信用历史记录。但据说他出生后,雍正因为被一条莫名其妙的蟒蛇所困扰,视其为不祥之物,最后将他收养给暹罗财政大臣昭披耶切克里。

郑新出生在一个中国移民家庭,但他在一个贵族环境中长大。所以他接受了泰国传统的寺庙教育,作为一个大臣的儿子,进入皇宫担任皇家侍卫。由于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达区政府军政长官,并被封爵封爵,因此也被称为“皮耶塔他信”。

766年,暹罗首都大城府被缅军围困,郑新奉命率军从大富出发增援首都。郑新终于抵达帝都,准备与敌人展开救援战斗,可惜战斗失败了。郑新被锁在城外,进退两难。于是,郑新率领500名泰国人和中国人组成的部队,连夜冲出缅军,乘船沿湄南河撤退。当他们的舰队抵达曼谷时,天刚刚破晓。

黎明时分,郑新被曼谷光影中的景色所感动,于是他把曼谷和对岸的寺庙称为黎明寺。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这座黎明庙改名为郑王庙。

据泰国史书《御定本编年史》记载,突围的郑新带领士兵一路撤退,攻打缅军。在八珍的时候,他遇到了一支200人左右的缅甸小军队。郑新受到两面夹击,击败了对手。这场胜利鼓舞了许多逃到郑新军队的暹罗人。

郑新最后撤退到泰国东南部的罗勇。1767年2月,军队从500人的小部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为了复兴国家,郑新自立为王,赢得了人民的支持。然而,罗永成的地方军政官员却有了二心。幸运的是,郑新立即注意到了这一点,平息了一场内乱。

王皇后郑新从罗勇出发,进军另一个沿海城市——建筑文城,这是一个商业大市,每年都有各地的商人聚集在这里买卖。郑给当地军政***写了一封信,要求合作抗缅,但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被迫在同一个房间里战斗,并占领了t

开战前,郑新命令所有士兵砸锅,宣称如果不攻下这座城市,军队将难以为继。骑着战象,带头杀了秦楚文成。围城之后,暹罗东南沿海的大多数城市也决定臣服于郑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郑新就拥有了一支由100艘战舰组成的强大海军,并开始派兵北上驱赶缅甸侵略者。

由于缅甸主力调回对抗中国,郑新成功收复大城府;眼看自己的战利品拱手相让,缅甸国王再次出兵入侵,但这次暹罗已经非同一般。郑新的军队成功保卫了国家,驱逐了缅甸军队。

然而,在赶走外国侵略者后,中国仍有许多分裂势力拒绝向新国王郑新屈服。

770年,郑新用两年时间消灭了所有分裂势力,统一了暹罗。但由于旧都阿育吠陀被缅甸彻底摧毁,郑新决定在吞吴立建立帝都,史称汕尾新闻为“吞吴立王朝”。

统一后的暹罗开始放眼国外,文化相近的老挝自然成为暹罗扩张版图的首选。当时老挝国有永镇王国和龙婆王国,暹罗联合龙婆王国攻打永镇。最后这两个小王国被接受为暹罗国。

弱小的柬埔寨也成为了暹罗扩张的对象,但严格来说,暹罗正在夺回控制权。暹罗在最后一个朝代曾经控制过柬埔寨,但是被缅甸的进攻摧毁了。此时柬埔寨获得了短暂的独立。

郑新复辟后,他像往常一样给柬埔寨国王柏威夏二世写信进贡,但被柬埔寨以不承认郑新为暹罗正统而拒绝。771年,暹罗攻打金边,成功控制柬埔寨。

根据泰国民间传说,在晚年,郑新因为精神问题变得迷信且脾气暴躁。他自称是未来的佛,要求僧人承认他的数独果位,导致教派分裂。郑新开始迫害反对他的僧侣。

同时,他不断的对外征服也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提出建议的大臣们受到了鞭刑的严厉惩罚。据《御定本编年史》的记载,1782年暹罗爆发宫廷政变,郑新锒铛入狱,最后被契诃夫将军处死。

然而克里是拉玛一世,后来建立了曼谷王朝。为了维持与清朝的关系,克里自称是郑新的儿子郑华。因为父亲去世,他继承了暹罗国王。他在清朝是毋庸置疑的,曼谷王朝一直被认为是的后裔,这也让曼谷王朝的历代皇族保持了取中文名、以郑为中华姓氏的传统。

今天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的中文名字是郑棉,他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将不再使用这个中文名字。然而,作为一种传统,这一习俗被泰国王室代代相传。

参考数据

余定邦,《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黄素芳,《吞武里王朝时期的泰国华人社会及其特点》,广东工业大学,2004。

段,《泰国史散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

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

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

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

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

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

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 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

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

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

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

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

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 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

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

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

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

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

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

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

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

字焕章。

南昌人。

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 、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 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

《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

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

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

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

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

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

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

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

嬴姓,赵氏,名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

“修驿道,设郡县”。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

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

他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

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

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

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

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

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

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

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

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

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

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

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

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

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

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

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

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

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 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

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

《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 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

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

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 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产的庵罗、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亚俱罗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茴香等。

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缅甸旅游景点有哪些

卡拉威宫

卡拉威宫是当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建筑整体是一艘浮于湖中的鸟型大船,外观金碧辉煌,内部有着豪华的装饰。白天看去金碧辉煌,夜晚则灯光璀璨,倒影斑斓。湖畔的柚木皇宫酒店极尽缅甸皇家风范,经常是外国政要出没的地方。

在皇家湖可以看到仰光最华美的落日,晚霞的余晖倒映在湖中,彩云荡漾在湖面上,非常漂亮。晚上可在宫内观赏到缅甸特色的民族舞蹈表演和木偶戏,也可以享受到这里的自助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预定。

唐人街

仰光唐人街具有百年历史,巷道窄,房子旧。这里居住生活的华人基本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因为缅甸经济落后,改革开放后走出去的国人,几乎没有谁会选择缅甸作为求学定居目的地。

因此,缅甸华人社区不会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那样时不时有来自中国的新面孔出现。

说起缅甸的华人,其实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样,经济方面应该处于当地社会中等或偏上生活水平。这与我们中国人勤劳节俭的性情传统非常有关。

瑞光大金塔

瑞光大金塔又称仰光大金塔或雪德宫大金塔,高度为98米,表面则贴满了一层金箔,再加上它是位于皇家园林西的圣山之上,所以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际线中独占鳌头了。

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因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遗物,包括是拘留孙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觉金寂佛的净水器,迦叶佛的袍及佛祖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

全塔上下通体贴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金箔27吨多。在塔顶的金伞上,还挂有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上端以纯金箔贴面,顶端镶有4531颗宝石,其中有一颗72克拉钻石。如果用“价值连城”一词来形容这座大金塔,已丝毫不觉过分。

茵雅湖

茵雅湖,仰光市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市区北部。湖面相当大,湖四周热带植物茂盛,风景优美,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地方。

茵雅湖的面积和武汉的东湖相当,当地的华人称其为燕子湖。与武汉的东湖不同的是,茵雅湖基本保留了其原生形态,放眼望去,鲜见建筑物,只见绿树环绕,碧波荡漾。

在辽阔的茵雅湖湖面上,面向瑞大光塔,有一艘巨大的天鸟状皇家游船复制品,湖的四周是树林茂盛的公园。北边有缅甸独立领袖昂山的陵墓。南边是动物园和国家历史博物馆。

许多仰光市民在这里度过他们周末休闲时光,湖的入口处有许多家餐厅和咖啡馆,看似简陋,但座无虚席, 游人坐在这里边喝啤酒咖啡, 吃烧烤, 边悠闲的享受湖边的优雅宁静氛围。

跳猫寺

跳猫寺是茵莱湖最有知名度的地方,木造的佛寺有155年的历史,寺里面有金身佛像、僧侣和很多的猫。因为寺里的一位老僧侣,曾训练了寺里的猫猫跳圈圈的本领,而出名,但遗憾的是,当时训猫的老僧侣早已过世,寺内虽还有猫,但已经没有猫跳表演了。

从外观上看,猫跳寺就是浮岛上一座普通的木结构建筑,虽然“跳猫”已成为了过去,但在这里,猫依然是主角。

曼德勒皇宫

曼德勒皇宫位于古城内的正中央,呈正方形,边长32公里,有四道主门,八道边门,宫内有104座大小殿宇,均由缅甸特有的珍贵树种柚木建造而成,建筑群主体为红色,边沿镶黄,远观耀眼夺目、金碧辉煌,近看雕廊画柱、精美绝伦。

曼德勒皇宫的建筑呈强烈的蒲甘风格,层层向上,越上越小。整座皇城被高达9米的城墙围住,每隔200米就有一个塔楼。城墙外是宽60米的护城河,一河之隔,从此天上人间。

皇宫由缅甸特有的珍贵树种——柚木建造而成,有着不易裂、耐腐蚀的特点,封建缅甸王朝也将柚木定为皇家木料,皇宫、皇城均用此木建造。

皇宫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到,一个必到地方是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缅甸王用过的物品、少量家_、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缅甸历史的地方。

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的制高点,四周的风景一览无余,可以远眺伊洛瓦底江,缅甸人心目中的生命之湖;也可以俯视曼德勒城市,看到山脚下的佛塔和皇宫;一面可以看到缅甸平原,晨雾从丛林中弥漫开来。一日又轮回,万物永不息。

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极佳位置,夜幕到来的曼德勒星光璀璨,比太阳刚笼罩在大地时的宁静有了很大反差,佛塔上的灯光被一一打亮,城市中星光点点,显露繁华。

雪达根大金寺

雪达根大金寺位于缅甸仰光,始建于公元前585年。“大金寺”的意思是被黄金覆盖的寺庙,寺中的大金塔使用超过7吨的金箔,塔顶镶有大大小小的钻石5000颗,宝石2000颗。

仰光大金塔是仰光最早的著名建筑,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在缅语里,“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

相传当时印度发生饥荒,缅甸人科迦达普陀兄弟两人运了一船稻米前去救济,他们从印度回来时,带回8根释迦牟尼佛祖的头发,在王朝帮助下建造了这座佛塔,把佛发藏在塔内。

“大金寺”的意思是被黄金覆盖的寺庙。寺中的大金塔使用超过7吨的金箔,塔顶镶有大大小小的钻石5000颗,宝石2000颗。

蒲甘考古博物馆

蒲甘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蒲甘历史和考古的博物馆,规模较大,外型有明显的蒲甘建筑风格。该馆馆藏丰富,内有较多佛像和雕刻等佛教艺术品。主要展示蒲甘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完全是蒲甘从古到今的缩影。

博物馆里保存着自11世纪以来的佛像,从最初的印度人特点的佛像逐渐变化为缅甸人的面部特点,这些佛像来自风格各异的佛塔中,材质也完全不同。

博物馆里还陈列着缅甸人的头发造型50多种。在过去,缅甸人们非常重视身体本身的美观,比服饰更加重要。其中还有一个厅中陈列着上百种缅甸乐器,大多数与祭祀有关,而不是如今表演的音乐。这里的乐器种类堪比西方的交响乐团,另人惊叹。

波巴山

波巴山高达1500米,在蒲甘平原上极为醒目。山上建有纳特神庙和佛塔,也是传说中神灵出现的地方,是信奉纳特神教的信徒心中的圣山。爬上700多级陡峭的台阶,将会看到纳特神庙,建筑本身看似普通,但门口摆放的两座老虎保护神雕像却显示这里的与众不同。

进门之后先会看到一些高僧和咒师的画像,最里面才是人们信奉的37尊神灵的雕像。与佛教主宰人的未来不同,在这里人们认为神灵掌管的是现在,也就是今世。

游客可以向庙内的尼姑买鲜花,献给神灵,以示尊敬。站在山顶的寺院可以眺望平原上令人称奇的风景。

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哪个?

活在当代的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视上一些关于封建社会的电视剧情,有的剧迷看完之后还会由衷地感慨生在这个时代真好。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世界上有很多的封建社会国家逐渐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那些封建王朝还是给我们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物古迹、历史遗产。

说到历史遗产,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故宫了,它是我国历史上保存得比较完好的遗址,同时也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过的地方,非常有历史价值,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过今天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不是我国的故宫,而是缅甸的一座宫殿,由于面积巨大,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这座宫殿叫做“曼德勒皇宫”,是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在世界大战的时候被火毁,后来在1989年,缅甸政府依据历史资料,对宫殿进行重建,才得来今日的面貌。同时,这座皇宫还是由中国人设计的,她是缅甸华侨尹蓉,是一名云南人。整座皇宫外面的城墙有9米高,城墙之间每隔两百米就有一座塔楼。皇宫外面还有60米宽的护城河,护城河与城墙将皇宫跟外面的世界远远隔开,形成一个保护屏障。

小编的一位导游朋友之前有幸去缅甸带团旅游,也参观了这座有价值的皇宫。导游朋友告诉小编,曼德勒皇宫是一个四方形的建筑,而皇宫的占地面积有400万平方米,是我国故宫面积的55倍,可见面积十分大,据说游玩完整座皇宫需要耗时5小时,另外,要去参观皇宫需要购买10美元通票。

导游朋友还介绍,曼德勒皇宫一共有4道主门和8道边门,但是如果不是本国人,要进入皇城只能从东门进入。进了皇城之后,还要走很长一段距离才能进入皇宫里面。皇宫内的宫殿有100多座,宫殿还分为东西两侧,分别是给男性和女性分开居住的。在正中央的宫殿中,皇帝的狮子宝座被高高地放置在大殿的正中间,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不少去过的驴友都表示,缅甸这座皇宫虽然没有历史上的华丽,但是也不逊色,是一个可以了解缅甸历史的好景点。你觉得我国故宫和缅甸皇宫相比,哪个更好游玩呢?

缅甸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排第一的当然是蒲甘的万千佛塔

这无疑是缅甸最令人期待的地方。骑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穿行在蒲甘的万千佛塔之中,置身在佛国天堂里,还有什么比这更棒的体验。如果预算充裕,你还可以乘坐热气球进行高空体验,这一定能成为你此生最棒的回忆之一。友情提示:蒲甘的日出日落都超棒,一定不要错过。虽然要起个大早去看日出,但是非常值得

缅甸有什么好的

因缅甸境内种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饮也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尤其以掸族、缅族、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调的鱼、肉和蔬菜以及葫芦汤,缅甸料理的特色为比较油和咸但较不辛辣。

缅甸粽子:粽子是有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缅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饭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鱼酱有许多种形式,米饭、其它菜肴与汤一起食用。米粉和鱼汤做成的鱼粉汤,椰子、鸡肉咖喱加面条做成的椰奶面条都是缅甸人最喜欢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缅甸也盛产海鲜,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缅餐和中餐馆中,螃蟹、对虾、龙虾和其它贝类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典型的缅餐馆供应肉类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缅甸餐馆还可以做中国菜和印度菜,其它风味的亚洲菜包括泰国、越南、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风味的菜肴在缅甸也可以品尝到。西餐主要是在宾馆饭店中才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馆提供意大利菜。

缅甸有许多茶叶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几家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我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莱。如把芒果切成片,拌队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缅族人占缅甸人口的大多数,遍居于缅甸全国。遵照佛教习俗,缅人每日只进两餐,进餐时间约在上午9时与下午5时。由于缅甸是大米之邦,所以缅人素以大米为主食,菜肴很简单,惯以咖喱为佐料。进餐时,大家围于矮桌四周,或蹲,或盘腿而坐,桌上放一碗咖喱菜汤,一碟鱼虾酱和几杯清水,人们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把米饭抓进口中。有时,汤碗里放一把汤匙,以备公用。一般而言,各家用餐都禁酒,但在酒店里可以饮酒。饭后,人们到水缸边洗手,然后喝水、吸烟或嚼槟榔。

缅甸饮食文化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因境内种族的多元,仰光市的餐饮也呈现包罗万象的特色,尤其以掸族、缅族、中国和印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地食物的精髓包括以咖哩烹调的鱼、肉和蔬菜以及葫芦汤等。缅甸料理的特色为比较油和咸但较不辛辣。

·爽口香脆炸素菜:把胡芦瓜切段及豆芽蘸炸浆入油镬炸,前者炸起来十分爽口;豆芽则以脆口取胜,蘸自家调制的辣酱,酸甜又香口。

·茶叶沙律:缅甸的沙律没有沙律酱,而用清香茶叶去提香,拌菜丝、虾 米、缅甸珍珠豆(花生),蚕豆,用来佐酒或茶俱佳。

·鱼粉汤:把鱼拆肉,以香茅和姜去调味,除去俗称的“泥臭味”,再用炒香的马豆熬汤,米粉尽收鱼汤的鲜味之余,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树芯、炸制, 鱼汤底浓到化不开。

·咖喱蟹:主要以咖喱粉调味,拌洋提香,辣度可随口味增多减少,肉蟹味浓郁又香口。

·缅甸大虾:缅甸运来的大虾以多膏见称,烹调以姜油、蒜及咖喱粉,芫荽味很香,身长而肉嫩,入口如吃龙虾肉。

到缅甸旅游,最值得看的有5大特色

1东西方文明的并存:在人文景观方面,缅甸保存着许多东方社会的传统,但由于曾经长期被西方殖民者统治,又有许多西方的特色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亚洲特有的东西---男人和女人的穿着长裙,走在金色的宝塔旁边但离此不远的地方,却又耸立着已被损坏的殖民地建筑物

2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

3热带风光

4自然风光'

旅游景点:

1仰光的大金塔,素面佛塔皇家湖翁山公园百年火车站茵雅湖

2,曼德勒,爬曼德勒山

3蒲甘,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它曾是一个古代王国的中心被损坏了的3000座庙宇分散在围绕该城的田园里,而它的影响是跨越时代的

路线:有民用航空可以直达缅甸首都仰光的明哥拉郭机场

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有滇缅公路与中国云南相通,缅甸有几万公里的公路,但大部分都没有铺设柏油路面

在缅甸国内有铁路与公路客运仰光与曼德勒之间有出租车曼德勒到蒲甘可坐船游览,沿伊洛瓦底江欣赏两岸风光

缅甸缅族人饮食习惯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缅甸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要丰盛,注重菜品要质精量小。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爱食甜、酸、辣味。

③主食以米饭为主,对水饺、蒸饺、馅饼、烤饼、烧麦等也很感兴趣。

④副食喜欢吃鸡、鱼、虾、鸭、鸡蛋及各种蔬菜;调味爱用蕃茄酱、虾酱油、辣椒油、辣椒酱和咖喱粉等。

⑤制法对烤、炸、爆、煎、烧、酱、拌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喜爱中国的川菜。

⑦菜谱很欣赏大拼盘、素鸡、吉利鱼条、姜芽鸭片、煎酿明虾、炸脆皮鸡、棒棒鸡、奶油菜花、炸板虾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爱喝啤酒、汽水、桔子水等;饭后有喝咖啡或热茶的习惯,不过他们爱喝的是怪味茶(即有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籽等,搅拌后冲成怪味茶饮用)。

⑨果品爱吃香蕉、椰子、芒果、木瓜、柑桔、菠萝等水果;干果喜欢核桃仁等。

缅甸民俗风情

缅甸是佛教国家,全国人口中有894%为佛教徒,全国各地处处是佛塔,有(金之都)美誉,尤以仰光之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举世闻名,入佛寺须脱鞋、袜,女性入佛亦不得穿丝袜,同时不宜穿短裤。

由于笃信佛教,缅甸人性情各,心地善良,也很好客,上朋友家作客,通常会备小礼物馈赠

有趣的是,缅甸人有名无姓,男士名字前冠以U(念乌),女前冠以DAW(念道)。

缅甸人重视教育,缅文及英文普遍使用,如必须找华文翻译员,亦不难找。

缅甸夜间无娱乐,旅客在晚餐之后,就无处可去。团体在仰光旅游可请旅行社安排传统歌舞。一些较新的旅馆有卡拉OK及酒廊等设施。

缅甸之服饰极有特色,无论男女老少下身都著棉布"沙龙",男生打结于前,女生则打结于腰侧。在一般场合,男生上身穿长袖衬衫,下身穿沙龙,遇正式场合则外加一件长袖短外套,外套上缝有中国布约,脚穿塑胶拖鞋。缅甸有许多政府官员为军人,接见外宾会穿军服。女生则上身穿缝制的贴身衣服,遇正式场合外加颜色鲜艳亮丽的围巾,同样是足穿拖鞋,惟已有一些年轻时髦**穿高跟鞋。

缅甸之平均为摄氏32度,在最炎热的季节,中部干燥地区温度相当高。男性穿衬衫即可,若遇正式场合宜系领带或穿西服。女性则建议穿棉质洋装。5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雨季,宜带雨伞。10月下旬至2月中旬则为较凉的季节,可携一件上套备用,冬季至曼德勒及北部的SHAN州,则须携带冬装。

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初,即相当于我国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的军队入侵我国云南边境,引起了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对双方的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牵涉到两国边境的沿革史。因此,有必要对之作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澄清一些不正确的或不准确的说法,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公元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莽瑞体继承王位后,即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到1551年莽瑞体死时,东吁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1551年莽应龙继位东吁国王,1553年起进兵上缅甸。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莽应龙的军队攻占阿瓦,灭阿瓦王朝,接着继续北进,给中国云南边境造成了威胁。

明初,明政府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即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皆在西南极边,明王朝的统治常常是鞭长莫及,当地土司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由于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老挝,实际上成了独立国家。由于东吁王朝的侵袭,到1575年,木邦、蛮莫都已处于在缅甸控制之下。万历四年(1576),缅甸又大举进攻孟养。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一面积极准备抵抗,一面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告急。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得到报告,要求思个坚守待援,同时准备部署军事行动。他用重金招募往来于中缅边境的商人,派他们深入缅人控制地区,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又传檄邻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养。在摸清缅军方面的情况后,即发兵前往增援。十二月,官军到达腾越(今云南腾冲)。思个得知援军即将赶到,极为振奋,命令手下头目乌禄刺率一万多人马深入缅军后方,绝其粮道。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在今缅甸杰沙)地势险隘之处,引诱缅军深入。缅军果然进攻戛撒,思个坚壁固守,不与之战。缅军欲进不能,粮道又被截断,陷入了困境,"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走投无路的缅军只得向思个求和,遭到拒绝。思个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赶来,歼灭缅军。但是,当时的云南巡抚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他根本不谙边情,对于抗击缅军入侵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害怕"兵兴祸速",急忙传罗汝芳,不准他发兵增援思个。"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只得撤兵。思个久等而不见援兵来,大为失望,又得知陷于困境的缅军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杀,缅兵大败,生还者什不一二"。缅军这次进犯孟养虽然遭到惨败,但是,由于明王朝的政府军未能增援思个,全歼入侵的缅军,"一时士民以为大失机会"。尽管缅军不断入侵,已经控制了云南边境的许多地区,但是明王朝对于云南边境的军事形势却昏昏然,既没有支持边境地区积极抗击缅军进犯的土司,也没有采纳有识之士的建议。万历五年(1577),陈文遂出任云南巡抚,鉴于边境的严重局势,提出"檄诸夷,抚三宣,设将领,筑城垣"等十策,"锐意请上经营","然与时见相抵悟,事亦寝"。万历六年(1578)明王朝又"遣使将迄西(孟养)所俘瑞体(按:这时的缅甸国王应为莽应龙,这里记载有误,下同)兵象,俏以金币诸物还瑞体",还"好言慰谕之"。但是,缅王却不领明王朝的这番情,"使回,缅不称谢"。由于明王朝对东吁势力的扩张采取了姑息政策,又不加强边防,这就使云南边境的抗缅爱国土司陷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处境,而缅军则得以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万历七年(1579),缅军再次进攻孟养,"思个以无援败,将走腾越,中途为其下断执,送瑞体","不屈遇害"。于是,缅甸"尽并孟养地"。至此,孟密、木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吁王朝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明王朝还是没有采取积极的反击措施,相反,万历八年(1580),云南巡抚饶仁侃又派人去招抚缅甸,但是缅王不予理睬。明万历九年(1581),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他继承王位后,继续竭力向北扩张。

http://historyqikoocom/article/q7094775,1ec47d,n4142_40765,2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