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对日本国有哪些旧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5收藏

我国历史上对日本国有哪些旧称?,第1张

倭国:个子矮的居民,所以称为“倭国”。据日本历史学家考据为尊崇儒家思想的江湖文人毫无鉴别力地引入“中国思想”的产物。

据文献记载:日本列岛与中国交往始于东汉,《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一个岛国向汉朝派遣使臣。因为当时使者又矮又瘦又小,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册封其国为倭国,为中国的附属国,因此也称为倭奴,册封其皇帝为倭王。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此时的日本列岛忙于内部争端,不少势力急于从中国得到帮助,只得“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极尽巴结之能事,使中华文明源源不断输入日本,对日本的统一起到重要作用。期间中国对日本之称呼为“倭奴”,虽有蔑视之意,但无恶意。历史记载,倭国其他一切也被加上“倭”字,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夷(日本海盗)。有的史书干脆把日本人和我们东方周围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东夷”也就是“东面的野蛮人”。

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

唐建立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因此对“倭人”称呼越来越反感。再加上崇拜太阳 的传统,开始渐渐喜欢起“日本”这个国号了,于是,向中国皇帝提出改名的请求,中国皇帝答应了。日本国名,始于中国皇帝册封,是历史铁案。从此,日本人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与此关联的是东瀛、扶桑等称为也广见史典。

日本纪念大清国册封琉球王的游行公元663年中国第一次对日本进行惩罚性打击,即白江村战役。白江村战争的残败,使日本比较清醒了,认识到与中国的差距,老实了千余载。但到了明朝,日本浪人勾结中国的海盗,对我沿海地域进行侵略和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将这些浪人称之为“倭寇”。从此“倭寇”之称谓一直到近代。

首里城祭重现清朝册封礼,日本右翼高喊"丑陋的琉球王"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向外扩张之野心也空前扩张,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对中国蚕食和侵略。特别的是,日本全面侵略我国,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激发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进行了浴血奋战。此时,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称呼,几乎趋于一致:日本鬼子、东洋鬼子!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的恩爱情长

日本与中国关系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据中国史书《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传》也记载: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半个世纪后,“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日本与中国开始正式大规模交往发生在隋朝。圣德太子在607年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史书记载其壮着胆子在国书中写下“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字句,隋炀帝尽管很生气,但因为朝鲜战事的需要,还是派遣裴世清作为使节随小野妹子出访日本。公元608年小野妹子再次出访隋朝,并且还带了8名留学生,国书中带头“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语,首次在日本历史上提出“天皇”的称号。

进入唐朝,日本国派出多位学者、使者、僧人到中国留学,出现过众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鉴真、阿倍中麻吕等。特别是中国养蚕、织绢、医学、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之后,经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的统一战争,日本国在1593年正式统一。1603年德川家康定都江户,标志着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到来。而这一时期,中国正值明末清初的混乱时期,内地起义不断,日本趁机组织海盗就侵袭中国沿海,中日关系开始蒙上阴影。

1853年黑船事件之后,日本开始向西方靠拢。1868年日本开始改革,破除封建制度,这一明治维新运动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一切向欧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军事学习,改变了日本的建国进程与方向。同时也加入了西方列强侵略他国的行列。从此,破坏了自汉、唐以来植根于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些就是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前,中国与日本的发展历程。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一直以中国的属国自居,直到近代自己野心膨胀。

1882年8月15日,山县有朋在《军备意见书》中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敌国"的设想,他认为:"欧洲各国与我国相互隔离,痛痒之感并不急迫。作为日本的假想敌国,并与日本相对抗的是中国。因此,日本要针对中国充实军备"。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大陆政策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而《中日修好条规》中这一插曲正是日本要分裂中国的表现。

日本欲取而代之

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这一点一直是清代汉人引以为耻的一点。日本只允许清朝官员写“大清国”三字,而李鸿章据理力争也得不到同意。这样的意图,为了激起汉人与满人之间的仇恨,好让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在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和“中华”,这在报纸上几乎是一种常态,日本军队所发布的大量文告,更为直白,他们都自称为“驱除鞑虏”的解放者,公开号召汉人“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

由此,日本将自己形象拔高到一种汉文化继承者的姿态,成了帮助中国人“驱除鞑虏”的英雄,在辛亥革命初期甚至给革命军提供了武器援助。这样的用心,令国人能够自相残杀,不可谓不高明。

纵观历史,日本的计划几乎是成功了,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实力,虽然在甲午海战、台湾保卫战,二十一条问题上步步为营,但是还是输在了对于中国本土的远征。在民族生存面前,汉人和满人是可以一起作战的。

日本。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睿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卑弥呼为亲魏倭王。直到7世纪后半叶(唐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

从东汉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国总体上讲是册封与被册封关系。《宋书》上记载,倭王赞死后,珍、济、兴、武四个继任者都曾经遣使贡奉,并求朝廷授予倭国自己提出的封号。7世纪初,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国力的增长也使得当时倭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了当时隋倭两国的交往当中。《隋书·东夷传》“倭国条”记有倭国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唐高宗时,倭国还与唐发生战事。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最终获得唐朝的承认,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扩展资料

白江战役倭国惨败后,最迟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至于改号的原因,往远说,可能是与隋唐以来倭国争取对等外交的愿望有关;往近的说,也不排除通过改变对外的国号来消除白江战役后其在东亚国际格局中的消极影响这种可能。

所以,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所灭之后,日本在公元669年遣使入唐朝贺,这次遣唐使在朝见唐朝官方时,很可能就已经向唐朝提出倭国对外改称“日本”的事。此事在《古今图书集成》上有记载:“咸亨元年,倭人始更号日本,遣使贺平高丽。”

但是,倭使的提议可能最初并没有被唐朝所承认,有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国内有意篡改了公元671年唐朝国书中“倭王”的称谓。天武天皇上台后,中断了与唐的外交关系。只是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

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由于当时是武则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上“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

-倭国

本的国名为何叫日本?这位中国皇帝大笔一挥,就这么定了! 中国古代虽然交通不发达,但一些距离较近沿海国家,比如日本和我国的每个朝代都有或多或少的交流。日本在我国古代,被历代皇帝称为倭国,因为日本人个子不是太高,所以会称呼当时的日本人为倭国人,带有一丝嘲讽的意思。由于日本原来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他们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后来随着文化的交流,他们知道对他们的称呼带有讽刺的意思,于是他们决定改名,他们改名的历程也是艰难的,那么为什么会决定改名为日本呢?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日本是最早的一个向中国进贡的一个海外国家,在西周时,就和我国有了交流,当时因为语言不通,大家的交流都是不是太方便,而西周皇帝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必须是天下的主人,于是称呼最早的日本为倭国,后来语言交流方便以后,日本人意识到这是对自己的轻蔑,于是决定开始改名。他们首先选择的是日语当中和「 ”倭”发音相近的「 ”和”,他们称呼自己为「 ”大和民族”,现在日本人依旧会称自己为大和民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于是在隋朝时,他们就向隋炀帝提出希望改变自己的称呼,可是他们希望隋炀帝称呼他们为「 ”日出天子”,古代皇帝一般都认为自己是天子,隋炀帝也一样,他非常生气,不仅拒绝了他们,还严厉地斥责了进言使者。 日本想要改名的想法一直到武则天时,才被同意,日本来使多次向武则天进言,希望可以改名,而且进贡了大量财宝,希望武则天可以同意他们的提议,终于武则天耐不住他们的多次进言,大笔一挥同意他们改名为日本,还改了他们的国号。所以从武则天时期开始,日本就被称呼为日本,一直到现在都被称呼为日本,还会被称呼为大和民族。 武则天为什么会把原日本的倭国改名为日本呢?因为日本往东是太平洋,临近大海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就好像是从海里升起的一样,古时候的人不知道再往东还有美洲,所以就把日本当作是世界最东边的边界,认为太阳就是从东方边界升起的,所以武则天就把倭国改名为日本,寓意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还被称呼为大和民族,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他们国家的人都很崇尚武力,由此可见,大和民族有些许的名不符实。

日本一开始对倭国这个名字并不满意,后来在隋朝时期,日本的国力增强后,于是便希望和当时的隋朝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再加上当时的日本处在中国的东方,所以便取名为日本。倭国最早的由来是来源于东汉刘秀时期,当时的日本来到东汉之后,刘秀便将当时的日本国印赐予当时的日本国王,而这个国印上面则是刻着倭国的名字。

等到后来,日本不断的学习中国文化之后,便发现中国将日本取名为倭国,其实是带有歧视的味道。于是当时的日本便想要开始改变。而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将日语中的“和”和中国的“和”字合起来,日本由此便称自己为大和民族。

当时的刘秀之所以会将日本取名为倭国,也是想要日本顺从的意思,而日本自然不会愿意成为我们的附属国,不过当时的刘秀也是因为日本每年进献给朝廷的贡品中,日本男女的个子都是比较矮小的,所以才会有这个意思。而对于日本人而言,自然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所以日本在后来才会改名为大和民族。

日本在改名字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中原的认可。到了武则天时期,日本人在苦苦的哀求武则天之后,武则天才同意了日本人的请求。不过,不管日本叫什么名字,日本的文化都是来源于中国,并且在唐朝时期,日本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连日本的建筑和服饰都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而日本在中国唐朝时期为了吸取唐朝文化。在唐朝时期,日本人做出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还模仿唐朝时期的服装,比如现在的日本和服,就是仿造唐朝时期的服饰文化对自己本国的服饰进行了一些改变。而在建筑方面,日本则是模仿唐朝时期的建筑文化。

“天翔”与日本国内某葬礼公司的名字重复了。日本在颁布新年号“令和”后,终于是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但在整个年号敲定的过程中,其实“天翔”才是最热门最有力的选项。当初几乎是已经敲定了“天翔”,但是为什么在最后关头收住了手脚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特别偶然的发现,预备作为年号的“天翔”,竟然同时出现在一家葬礼公司上。取年号是需要有一个好兆头的,要是一旦和有着不太欣欣向荣的意头扯上了关系,这对于大家也都是不好交代的。如此下来,自然是比较忌讳的了。

“天翔”曾一度超越“令和”成为最热门的候选。这一次是日本第一次从本国的古籍中选年号,日本古籍的专家、大阪女子大学的前任校长中西进提议将《万叶集》中的“天翔”为年号备选。天翔也曾是所有备选年号里呼声较高的那一个。但是最终,“天翔”还是被搁置。当然,最后选出的“令和”同样也是出自《万叶集》,也同样是中西进提议的。

日本年号在此之前都惯用咱们的古籍取名。在“令和”年号颁布之前,此前的日本年号有据可查的最少就有五个是出自咱们的古代典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年号“明治”,是出自我们的《易经》,选段为:“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还有年号“大正”同样也是出自于《易经》,选段为:“大亨以正,天之道。”年号“昭和”是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里头摘出来的,出自《上书》。

我国历史上对日本国有哪些旧称?

倭国:个子矮的居民,所以称为“倭国”。据日本历史学家考据为尊崇儒家思想的江湖文人毫无鉴别力地引入“中国思想”的产物。据文献记载: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