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有什么金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神经性皮炎有什么金方?,第1张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发于青壮年,以颈项、肘、骶尾部等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阵发性瘙痒为特点,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癣、顽癣等。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以局限型较常见,常局限于1~2处,表现为局部阵发性瘙痒,搔抓或摩擦后,逐渐出现成群粟粒大皮色、淡红色圆形、多角形扁平丘疹,较坚实,略带光泽,久而逐渐融合、扩大成片,形成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上覆以少许鳞屑,边界清楚,干燥粗糙肥厚,表面常有抓痕和血痂。发生于颈后及两侧,肘伸侧、骶尾部、腘窝、外阴等处也常见。部分患者皮损分布广泛,称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风癣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生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和营,消风除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潜阳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当归、首乌、白芍各9克。

功效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白芷、黄连、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全虫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打)、猪牙皂角、苦参各6克,皂刺12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白鲜皮、黄柏各15克,炒枳壳9克。

功效祛风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搜风解毒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土茯苓31克,防风、木通、金银花、木瓜、薏苡仁、白鲜皮、炒皂角子各9克。

功效祛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金蝉蜕衣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猪苓、防风、蝉蜕各9克,茵陈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郁金、苍术、薏苡仁、大枣各6克。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四物润肤饮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组成当归、胡麻、秦艽各9克,白芍、生地黄、首乌、石斛、钩藤、玉竹、山药各12克,沙参30克,刺蒺藜18克。

功效养血润肤,散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首乌饮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何首乌15克,牡丹皮8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当归各10克,红花3克,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玄参、甘草各5克。

功效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皮癣汤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20克,当归、赤芍药、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珍珠母3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当归、防风、知母、苦参、荆芥、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蝉蜕各6克,生牡蛎30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养血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熟地黄、何首乌各15克,当归、荆芥、苍术、火麻仁各10克,白蒺藜、苦参各12克,炙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养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地黄饮子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当归、玄参、牡丹皮、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红花、甘草6克,灵磁石、生牡蛎各15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风癣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15克,玄参、丹参、当归、白芍、地肤子各10克,红花、生甘草各6克,苦参、黄芩、苍耳子、白鲜皮各12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乌蛇驱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乌梢蛇、黄芩、金银花各12克,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连翘各10克,黄连、蝉蜕、生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羊蹄根散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羊蹄根末83克,枯白矾23克。

功效止痒。

制法研匀。

用法米醋调擦癣处。

方二白朱砂散来源《外科大成》组成朱砂、雄黄、煅象皮、硼砂各3克,蟾酥1.5克,煅白朱砂6克。

功效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生桐油调搽患处,火烘。

方三顽癣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6克,轻粉1.5克,斑蝥、大枫子各7个。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水2盅煎减半,露1宿。

用法蘸涂患处。

方四顽癣必效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各12克,百药煎4饼,斑蝥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黄、海桐皮各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极细末,以阴阳水调。

用法敷用。

方五秘传宁痒散来源《松崖医径》组成川槿皮30克,青娘子、红娘子各7个,斑蝥3个,贝母15克,槟榔2个。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水浸露3天,擂碎。

用法以穿山甲挝破,用鹅翎搽用。

方六银粉散来源《疡科会粹》组成轻粉、黄丹、白胶香、沥青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麻油调,拭后搽用。

方七剪刀散来源《重订瑞竹堂经验方·疮肿门》组成梗树皮240克,剪草、白芨各120克,巴豆14个。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细末。

用法新汲水调如糊敷患处。

方八五黄散来源《本草纲目拾遗》组成鸡心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茶油调涂患处。

方九川槿散来源《鲁府禁方》组成斑蝥(去头足)7个,巴豆(去油)5个,川槿皮9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效妙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雄黄、密陀僧各9克,白砒6克,枯矾15克,硫黄(火煅入烧酒煮过,埋土中1宿)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煨熟姜蘸药擦。

方十一柳光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斑蝥(去翅足)、大枫子各6克,川槿皮、枯矾、轻粉各9克,白砒1.5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二搽绿药粉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硼砂90克,自然铜30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以黄瓜、茄子皮、生姜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擦。

方十三冰花散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冰片15克,花椒60克,细辛3克。

功效辛凉止痒。

制法诸药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以火加热,刮下玻璃板下药混匀。

用法撒布或以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酊外涂。

方十四顽癣散来源《千家妙方》组成樟脑0.6克,铅粉、雄黄、硫黄各0.3克,白砒0.15克,斑蝥1只,全蝎3只,生草乌1个。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先以新鲜羊蹄草根蘸醋擦患处至红,湿者撒用,干者香油调涂,日1次。

方十五搔痒洗方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刺猬皮、枳壳、蛤蟆草(车前草)各9克,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熏洗。

方十六皮炎洗剂来源《北京市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透骨草、艾叶各6克,防风、马齿苋、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羌活、独活各4.5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过滤,涂患处,日2次。

方十七雄黄明矾洗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雄黄、明矾、食醋各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2味为末,加醋调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十八炉赤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炉甘石(黄连水飞)、赤石脂粉各15克,甘油15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

制法上药加水合成100毫升。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九羊蹄根酒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180克,75%酒清3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日,过滤去渣。

用法以棉棒或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羊蹄根酒二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土槿皮各180克,制川乌、槟榔、百部、海桐皮、白鲜皮、苦参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番木鳖、蛇衣、大枫子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斑蝥(布包)各6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诸药入高粱酒25升,密封大口瓶内,浸15~30天,去药渣。

用法用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一蒸敷酊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苍术、黄柏、防风、独活、苦参、五倍子各30克,大枫子、白鲜皮各60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制法加白酒或75%酒精15升,浸泡1周。

用法外用。

方二十二止痒酒来源《常见药物制剂》组成白鲜皮、土荆芥、苦参各150克,白酒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前3味为粗粉,加白酒于容器浸渍7~14日,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和榨液。净置24小时,过滤,添加白酒至1升。

用法外用。

方二十三斑蝥酊一来源《疮疡外用本草》组成斑蝥24克,轻粉、冰片各3克,明雄黄9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烧酒或70%酒精400毫升浸药1日。

用法涂患处,面积不宜大,以3~5厘米为宜,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四斑蝥酊二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斑蝥15克,70%酒精100毫升。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五土槿皮酊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90克,柳酸25克,甘油25毫升,纯酒精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土槿皮入酒精内浸泡7日,去渣,入柳酸(另用酒精溶解兑入)、甘油即成。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六土槿皮酒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30克,白酒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浸泡后滤汁去渣,或醋浸。

用法外搽。

方二十七牛皮癣一号酒来源《皮肤科方剂药物手册》组成白芨、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各500克,大枫子仁250克,斑蝥60克,水杨酸、苯甲酸。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5味碎置渗滤器中,另将大枫子仁、斑蝥捣泥置其上,加白酒或60%~75%酒精高出药面数厘米浸泡5~7日,最后在渗滤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扬酸、10%苯甲酸搅拌溶解。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八复方蛇床子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白芷、百部各9克,白酒1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涂患处,日2次。

方二十九复方黄连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黄连30克,肉桂9克,斑蝥、全蝎、蜈蚣各5个,白酒5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7天。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三十复方斑蝥酊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斑蝥12个,全蝎16个,乌梅肉30克,皮硝12克,75%酒精480毫升。

功效止痒,软坚。

制法将药直接浸泡10天,过滤。

用法外用日数次。

方三十一神经性皮炎药水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紫荆皮、山甲珠、皂刺尖、白芷片、桂枝、雷丸、雄黄各31克,斑蝥3克,樟脑15克,50%酒精1升。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除雄黄、樟脑外,余药酒精浸泡20天,过滤去渣,再入雄黄、樟脑。

用法摇匀外用。

方三十二神经性皮炎药水二来源《全国医药产品大全》组成羊蹄根、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00克,蟾酥、闹羊花、荜茇各80克,土槿皮酊320毫升,细辛50克,50%乙醇适量。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制为棕色透明的醇溶液。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三神经性皮炎药水三来源《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生草乌、生半夏各3克,生天南星、细辛各1.5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粗粉,入60%来苏儿200毫升浸泡1周过滤。

用法擦患处。

方三十四蛇槿酊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6)

组成蛇床子50克,川槿皮、苦参、牙皂、白鲜皮各30克,川椒、大枫子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制法入25%酒精15升,浸泡7天。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五皮癣水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土槿皮620克,紫荆皮、苦参、樟脑各310克,苦楝根皮、生地榆各150克,千金子50粒,斑蝥(布包)100只,蜈蚣30条。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土槿皮等5味打碎入瓶,入75%酒精5升,并将斑蝥、千金子等加入密封浸泡1~2周。滤渣加入樟脑溶化。

用法涂于皮损处。

方三十六神效癣药来源《饲鹤亭集方》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槿皮、枫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以烧酒浸泡。

用法外搽。

方三十七大枫子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大枫子油6250毫升,硼酸31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外用。

方三十八斑蝥醋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甲:土槿皮180克,蛇床子、百部各125克,斑蝥(布包)3克。乙:硫黄125克,樟脑、白信、轻粉各18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甲药入米醋5升内浸泡1月去渣,再入乙药。

用法毛刷蘸涂患处。

方三十九斑蝥醋浸剂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16个,斑蝥12个,皮硝12克,乌梅30克,米醋500克。

功效软坚润肤止痒。

制法将药醋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

方四十复方红粉醋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红粉、樟脑、密陀僧各6克,冰片2克,醋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调和成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英文名 MEDULLA JUNCI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葱

  类 别: 茎藤类

  异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密生须根。茎簇生,高40~100cm,直径15~4mm。低出叶鞘状,红褐色或淡**,长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密集或疏散;总苞片似茎的延伸,直立,长5~20cm;花长2~25mm,花被片6,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雄蕊3,极少为6,长约为花被的2/3。蒴果矩圆状,3室,顶端钝或微凹,长约与花被等长或稍垂。种子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湿地或沼泽边。主产江苏、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贵州亦产。四川所产灯心草,剥去外皮的称为"灯心",未去皮的称为"灯草"。

  采制: 夏末至秋季割取茎,晒干,取茎髓。

  炮制灯心炭:取灯心草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贴以白纸,两锅交接处,用盐泥封固,不使泄气,煅至白纸呈焦**停火,凉透取出。朱灯心:取剪好的灯心段,用水喷洒,使微湿润,放瓷罐内,加入朱砂细末,反复摇动至朱砂匀布为度。(每灯心10斤,用朱砂10两)

  性状: 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长可达90cm,直径2~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无臭,无味。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化学成分: 髓含阿拉伯聚糖(araban)、木聚糖(xylan)、甲基戌聚糖(methyl pentosan),尚含鞣酐(phlobaphene)、木犀草甙。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淡。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用法用量 1~3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 (1)适宜病情较轻者,或作清热利水药如木通、滑石药的辅助品。用于心热烦躁、小儿夜啼,可单味煎服或与清心安神药同用。此外,灯心草烧灰吹喉,可治喉痹。

  摘录《中国药典》

  附注: 水茅草Jleschenautii Gay ex Laharpe的茎髓亦作灯心草入药。

  茎(灯心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尚有同属植物野灯心草、拟灯心草等亦作灯心草入药。

  功用主治

  ①《开宝本草》:"主五淋。"

  ②《医学启源》:"通阴窍涩,利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③《本草衍义补遗》:"治急喉痹,小儿夜啼。"

  ④《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⑤《分类草药性》:"涂痔疮。"

  ⑥《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安神,利水通淋。"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肺,降火,利尿。治心烦不寐。"

  ⑧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喉炎及咳嗽。"

  ⑨福建龙溪《实用中草药》:"治小儿惊热,泌尿系炎症,疮疡,胬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宜忌①《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②《本草从新》:"中寒小便不禁者勿服。"

  ③《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贮藏 置干燥处。

  选方①治五淋癃闭:灯心草一两,麦门冬、甘草各五钱。浓煎饮。(《方脉正宗》)

  ②治水肿:灯心草四两。水煎服。(《方脉正宗》)

  ③通利水道:灯心十斤(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取出,又晒干,入药用二两五钱,而沉者为米粉,不用矣),赤白茯苓(去皮,兼用茯神去木)五两,滑石(水飞过)五两,猪苓(去皮)二两,泽泻(去须)三两,人参一斤(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等五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用一丸,任病换引。(《韩氏医通》天一丸)

  ④治热淋:鲜灯心草、车前草、凤尾草各一两。淘米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膀胱炎、尿道炎、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二两,薏苡仁一两,海金沙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肾炎水肿:鲜灯心草一至二两,鲜车前草一两,鲜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失眠、心烦:灯心草六钱。煎汤代茶常服。(《现代实用中药》)

  ⑧治小儿热惊:灯心草一至二钱,车前草三株。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心烦夜啼:灯心草五钱。煎二次,分二次服。(江西《中草药学》)

  ⑩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水煎,糖调服。(江西《中草药学》)

  ⑾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急性咽炎,咽部生颗粒或舌炎,口疮:灯心草一钱,麦门冬三钱,水煎服;亦可用灯心炭一钱,加冰片一分,同研,吹喉。(《河北中药手册》)

  ⒀治走马喉痹:壁蟢窠(烧灰)、灯心(烧灰)、枯矾各等分。为细末吹之。(《村居救急方》)

  ⒁治乳蛾:灯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梁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本草汇》)

  ⒂治鼻衄不止:灯心(焙)一两。捣罗为散,入丹砂一钱,研。每服二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灯心散)

  ⒃治破伤:灯心烂嚼,和唾贴之,用帛裹。(《胜金方》)

  ⒄治乳痈乳吹:水灯心一两。酒水各半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⒅治阴疳:灯心草(烧灰),入轻粉、麝香(共研末涂敷)。(《纲目》)

  ⒆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⒇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1)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22)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23)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体癣是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体光滑皮肤上所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其中会阴和肛周皮肤的感染又称股癣。中医称之为“钱癣”、“圆癣”、“圈癣”等。

体癣的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开始多为红色小丘疹或水疱,以后表面脱屑,皮损不断扩大成环形或多环形。典型的损害边缘清楚,由丘疹或水疱组成,中央外观基本正常或有色素加深,自觉瘙痒。股癣多见于腹股沟部和肛周,或累及阴囊,常瘙痒剧烈,由于长期不断搔抓和刺激,阴囊皮肤常呈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边缘也不再清楚,极易误诊。

(一)内治方内服验方来源淮海医药,1997:15(2)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制何首乌10克,麦门冬、天门冬各10克,火麻仁10克,光杏仁10克,川黄连3克,枯黄芩6克,京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当归尾10克,桃仁6克,红花3克,生甘草3克,净蝉衣6克,防风6克。

功效滋阴润燥,泻火凉血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适用于治疗顽固性体癣。

(二)外治方方一股癣汤来源陕西中医,1989:10(10)

组成黄柏10克,白头翁、蛇床子各25克,藿香15克。瘙痒甚者加地肤子25克,白鲜皮15克,川椒10克,苦参40克;病久反复发作者,加苦参35克,赤芍10克,硫黄25克,土槿皮、大黄、枯矾各30克;轻度红肿者,加金银花15克,龙胆草25克,大黄10克;轻度渗出者,加生石膏25克,滑石30克。

功效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沸5分钟后,加食醋250毫升,每日1~2次熏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

方二香莲复方来源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2)

组成丁香、藿香、黄连、龙胆草、大黄、枯矾、冰片、薄荷脑。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用水煎和醇提并用的方法将香莲复方制成含生药55.8%的外洗原液,并以此配制含生药22.32%的外用霜。

用法将外洗原液稀释成5.58%外洗液,外洗浸泡患处20~30分钟;同时外搽香莲复方霜,每天2次。

方三复方白头翁洗药来源河南中医,1991:11(5)

组成白头翁40克,苦参、苏木、蛇床子各30克,徐长卿、黄柏、百部各15克,川槿皮、大枫子各20克,枯矾1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将上药置盆内加水2升,旺火煮沸再煎15分钟。先熏后洗患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9日为1疗程。

方四祛风洗药来源《外科外治疗法》组成蛇床子、苦参、牛蒡子、防风、荆芥穗、泽兰、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生川乌、生草乌、皂角各15克,牡丹皮10克,大枫子24克。

功效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日1~2次。

方五治癣汤来源皮肤病与性病,1995:17(4)

组成白鲜皮、黄连各15克,黄柏、菖蒲、防风、白芷、地肤子各20克,金银花、蛇床子各30克,苦参、菊花各60克。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熏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方六验方一来源时珍国药研究,1996:7(2)

组成苦参20克,明矾10克,百部20克,丁香10克,黄柏20克,紫草20克,地肤子10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每次10~15分钟,日2次,疗程3周。

方七验方二来源中华名医论坛,2004:(6)

组成青木香60克,百部30克,苦参10克,地肤子30克,黄柏10克,艾叶10克,川椒6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

用法煎水,待温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方八验方三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2)

组成蛇床子30克,白鲜皮30克,大黄30克,丁香10克,陈醋1000克。

功效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取温液湿敷患处,每日1次,每剂可用7日。

方九洁尔阴洗液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3)

组成蛇床子、苦参、黄柏、独活、苍术、艾叶、菖蒲等。

功效清热除湿,杀虫解毒,消风止痒。

用法用50%洁尔阴洗液涂搽患处,日3次。

备注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方十治癣一号来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10)

组成藿香、川椒、白矾、大黄、黄精、黄柏、白鲜皮、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

方十一治癣二号洗剂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7:(6)

组成苦参60克,生百部30克,艾叶20克,白鲜皮20克,土槿皮20克,透骨草30克,蛇床子30克,小苏打粉20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用法加水15毫升微火煮沸20分钟,滤出液待温度适可后湿敷或坐浴,每次20分钟,10天为1疗程。一般应用1~3疗程即可,未见复发。

方十二土荆芥洗浴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8:7(5)

组成土荆芥鲜品100克。

功效祛风杀虫。

用法煎煮后取汁,待其温时洗浴。每日2次以上,1剂可用2天。

方十三苦柏洗剂来源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3)

组成苦参3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柏各20克,苍耳子、射干、白矾各15克。

功效燥湿解毒,杀虫止痒。

制法水煎后过滤,浓缩成500毫升,瓶装备用。

用法外洗患处,有糜烂者采用湿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方十四股癣方来源中国临床医生,2002:30(5)

组成土茯苓30克,土大黄20克,蛇床子20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生地榆20克,皂角30克。有感染者加金银花30克;湿重者加枯矾15克;皮损增厚时加乌梅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水煎或焙黄研面,加入植物油调匀。

用法熏洗或外敷患处,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方十五皮肤康洗剂来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

组成苦参、黄柏等。

功效清热燥湿。

用法以1:1稀释液外洗。

备注北京华洋奎龙药业生产。

方十六羊蹄根散来源《医宗金鉴》组成羊蹄根24克,枯白矾6克。

功效杀虫收敛止痒。

用法共研匀,米醋调擦患处。

方十七椒黄粉来源新中医,1985:17(7)

组成川椒32克,黄连32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取生姜1块,斜行块断,以断面蘸药粉擦患处,每次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方十八川乌粉来源中国农村医学,1990:(4)

组成生川乌100克。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上药研细末,加入老醋,调成糊状,入瓶密封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直至痊愈。

备注局部红肿热痛、糜烂渗液者慎用。

方十九黄散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7)

组成密陀僧、轻粉、硫黄、雄黄、蛇床子、枯矾、冰片。

功效祛风止痒,燥湿杀虫。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蒸馏水调搽患处,每日2次。

方二十硝矾散来源四川中医,2005:23(10)

组成枯矾、芒硝用量比例为3∶5。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杀虫止痒。

用法以温热蒸馏水配成2%~4%溶液。浸泡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中医认为,容颜衰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出现皱纹,其主要是由于肾精虚衰,脾胃虚损,生化之源不足。脏腑、皮肤等组织器官,失于精血的濡养,故出现衰老。此外,饮食失节、劳逸过度、情志失常等均可导致五脏亏虚,机能失调而出现早衰。预防治疗当以补益肾精、滋养气血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

(一)内治方方一纯阳红妆丸来源《普济方》组成补骨脂、胡桃肉、葫芦巴各120克,莲肉30克。

功效温肾助阳,润肤除皱。

制法诸药共研细粉,以酒相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以酒送下,每日1次。

方二容颜不老方来源《奇效良方》组成生姜5000克,大枣500克,白盐60克,甘草90克,丁香、沉香各15克,茴香120克。

功效悦泽容颜,抗老除皱。

制法上药共捣粗末,和匀。

用法每服9~15克,清晨煎服或沸水泡服。

方三山药丸来源《和剂局方》组成赤石脂、茯神、巴戟天、山茱萸、牛膝、泽泻、熟地黄、干地黄各30克,山药60克,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杜仲、菟丝子各90克。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填髓,驻颜延年。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30丸,食前温酒下。

方四神仙驻颜延年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熟地黄、干地黄、甘菊花、天门冬各500克。

功效润肤泽面,驻颜抗老。

制法天门冬去心焙干,捣诸药为散。

用法每服12克,空腹服,温酒送下。

方五仙术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干姜9克,大枣100枚,杏仁40克,甘草80克,盐100克,苍术300克。

功效调和脾胃,美化容颜,益寿延年。

制法干姜炒至皮黑内黄;大枣去核;杏仁去皮尖,麸炒,捣烂;甘草蜜炙;盐用火炒;苍术去皮,米泔水浸泡,以火焙干;上药除杏仁外共研细末,后加入杏仁,备用。

用法每服3克,饭前开水送服。

方六胡桃丸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破故纸、杜仲、萆薢、胡桃仁各120克。

功效补肾助阳,驻颜润肤。

制法将前3味药捣烂、过筛、为细末;另捣胡桃仁成膏,入药末和匀,再捣1000次,成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或淡盐水送服。

方七菊花延龄膏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新鲜菊花瓣适量。

功效润肤驻颜。

制法取新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再熬,熬至浓汁为止。然后兑少量蜂蜜收膏。

用法每次12~15克,白开水冲服。

方八养心延龄益寿丹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组成茯神、当归、干地黄、酸枣仁、枳壳各18克,柏子仁、丹参、酒白芍、牡丹皮各15克,栀子、酒黄芩、陈皮各12克,川芎、野白术各6克。

功效美容驻颜,安神。

制法先将柏子仁、野白术、枳壳、酸枣仁分别用火炒过,当归、黄芩酒炒,干生地黄用酒洗。然后将以上药物研为极细粉末,炼蜜制成绿豆大的小丸,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12克,用白开水送服。

备注此方为清宫御医庄守和、李德昌专门为慈禧太后所拟的长寿驻颜方。

方九红颜酒来源《万病回春》组成胡桃肉(捣碎)、小红枣(捣开)各120克,杏仁(泡,去皮尖,煮四五分钟,晒干,研碎)30克,白蜜100克,酥油7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用好白酒1000毫升,先以蜜、油溶开入酒,随将3味药入酒内浸泡7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饮1~2盅。

方十熙春丸来源《随息居饮食谱》组成枸杞子、龙眼肉、女贞子、*羊藿(去毛边)、绿豆各100克。

功效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将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

用法早晚各服1丸。

方十一瓜子散来源《中药大辞典》组成西瓜子仁150克,白杨柳皮(或橘皮)60克,桃花120克。

功效润肌,容颜,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日3次,每次饭后用米汤调服1匙。

方十二随心变化美人方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冬瓜仁150克,梨花120克,玫瑰花、荷花各60克,橘皮10克。

功效润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

用法每于食后服3次,每次3克。

方十三黄芪丸来源《妙药宝鉴》组成黄芪(锉)、肉苁蓉(酒浸切焙)、人参、防风(去叉)、桂(去粗皮)、桔梗(炒)、牛膝(酒浸切焙)、白术、芍药、白茯苓(去黑皮)、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功效润泽肌肤,除皱。

制法上12味捣碎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

方十四脂桃膏来源《寿世传真》组成补骨脂(拣净,黄酒浸一日,蒸熟晒干,为末)300克,胡桃肉(温水泡去皮,捣如泥)600克,蜂蜜(白者更佳)500克。

功效润泽去皱。

制法先将蜂蜜入锅内煎1~2滚,以前2味入蜜内搅匀,收瓷罐内。

用法每饭前空心,酒调200毫升服。如不饮酒,用滚水也可。

方十五卫生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当归、白芍各200克,黄芪400克,炙甘草50克。

功效润泽容颜,除皱。

制法锉散。

用法每服20克,水煎服。

方十六回阳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牡蛎(煅)、干姜(炮)各250克。

功效悦泽肌肤,去皱纹。

制法为细末,姜汁煮半夏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空腹温酒下20丸。

方十七久服颜如童子方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枸杞根100克,生地黄30克。

功效延年驻颜。

制法上2味,捣筛。

用法每日空腹酒服6克。

方十八延年悦泽方来源《养颜与减肥自然疗法》组成茯苓1500克,菊花750克。

功效健脾养血,润肤驻颜。

制法茯苓、菊花捣细为末,以炼成的松脂拌和为丸,如弹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服1丸,日2次,以酒溶化后服用。

备注凡有阴虚火旺,症见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者,应慎用。

方十九仙莲丸来源《援生四书》组成莲花210克,藕240克,莲子270克。

功效健脾补肾,活血驻颜。

制法将上药用砂锅蒸熟,晒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每服10克,日3次,开水送下。

方二十乌麻驻颜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乌麻适量。

功效抗老驻颜。

制法将乌麻用水拌令匀,勿使太湿,曝干,九蒸九晒,捣去皮做末。

用法每次6克,空腹温水送下,每日3次。

方二十一慈禧太后驻颜方来源《御香飘缈录》组成珍珠适量。

功效悦色驻颜。

制法研为细末。

用法一小茶匙,以温茶水送服,10日1次。

方二十二三台益寿膏来源《遵生八笺》组成白术1000克,苍术、黄精各500克。

功效悦泽颜色,驻颜。

制法煎汁熬膏。

用法每服15克,白开水调下,或含化。

方二十三苍术木瓜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苍术(米泔水浸5宿,焙末)500克,木瓜(蒸烂去皮核)1枚。

功效驻颜却老。

制法木瓜研如糊,拌苍术末,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盐汤送下。

方二十四地仙膏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萆薢、防风、白蒺藜、狗脊、乌药、炮白附子、炮附子、赤小豆、地龙、炒骨碎补、炒茴香子、羌活、炮天南星、炒黄芪各25克,肉苁蓉(酒浸,焙)、牛膝(酒浸、焙)、何首乌(去黑皮)、炒川椒、覆盆子各50克,木鳖子(去壳)15克。

功效壮筋骨,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20丸,空腹食前盐汤或茶酒任下。

方二十五老鸦丹来源《杨氏家藏方》组成枸杞子、巨胜子、菟丝子(酒浸)、覆盆子、当归(焙)、熟干地黄(焙)、干山药、白茯苓(去皮)、白芍、白术、炒白蒺藜、牛膝(酒浸1宿)、香白芷、延胡索、荜澄茄各50克,炒破故纸10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经无灰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50丸,空腹温酒或盐汤下。

方二十六石菖蒲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石菖蒲、人参、防风、白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75克,柏子仁、杜仲(去粗皮,炙)、百部、山茱萸、炙甘草、炒五味子、贝母(去心)、丹参各50克,生干地黄(焙)、麦门冬(去心)各100克,远志(去心)25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1丸,空腹,食前开水嚼服。

方二十七何首乌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何首乌(米泔水浸1宿,去黑皮,焙)500克,赤芍药、牛膝(酒浸1宿,焙)、熟干地黄各200克。

功效壮筋骨,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上药共捣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温酒或米酒送下。

方二十八冬瓜子丸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冬瓜子60克,天门冬90克,藁本、远志、杜衡、白芷、当归、车前草、云母粉各30克,柏子仁、细辛、橘皮、瓜蒌仁、白石脂各15克,铅丹3克。

功效润肤抗皱。

制法上药晒干,研为细末,用筛筛过,再将筛取之极细末用白蜂蜜揉合成丸,每丸如黄豆大小。

用法用温开水吞服5~10克,每日2次,饭前服用。

方二十九慎火草散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慎火草、白石脂、禹余粮、鳖甲、干姜、细辛、当归、川芎、石斛、芍药、牡蛎各100克,黄连、蔷薇根皮、干地黄各200克,熟艾、桂心各5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2克,温酒送下,每日3次。

方三十调中沉香汤来源《和剂局方》组成沉香100克,白豆蔻仁、木香各50克,炙甘草0.5克,生龙脑5克,麝香2.5克。

功效润肌肤,去皱纹。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用法每服5克,生姜、盐少许,沸汤食后服用。

方三十一悦泽玉容丹来源《食宪鸿秘》组成桃花瓣(阴干)20克,瓜子(去油)150克,橘皮6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服。

方三十二延生护宝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菟丝子(酒浸,去末)150克,肉苁蓉(酒浸,焙)、蛇床子(水淘净,用枣100克同煮,枣熟去枣,焙)200克,木香、丁香、南乳香(另研)各250克,白龙骨(茅香50克同煮1日,去茅香,裹井中浸1宿)、鹿茸、炒桑螵蛸、炒莲实肉、干莲花蕊、葫芦巴(微炒)各50克,麝香(另研)10克。

功效润泽肌肤,去除皱纹。

制法上药除乳香、麝香、菟丝子外,同为细末。将菟丝子末浸药酒2000毫升,文武火熬减半,入荞麦面50克,以酒调匀下膏子内搅匀,次下乳香、麝香,搅如稠糊,入酒少许,与前药末和成剂,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旦以温酒入炒盐少许送下。

方三十三神仙巨胜子丸来源《古今图书集成》组成巨胜子(焙)100克,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各200克,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枣仁、炒破故纸、柏子仁、覆盆子、鸡头实、广木香、莲花蕊、巴戟天(去心)、肉苁蓉(酒浸3日)、牛膝(酒浸)、天门冬(酒浸)、韭子、官桂、人参、茯苓(去皮)、楮实子、炮天雄、莲肉、川续断、山药各50克,菊花4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共为末,春夏炼蜜,秋冬蒸枣肉,入胡桃肉10个捣泥,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

方三十四仙传种子蒋酒来源《鲁府禁方》组成白茯苓(去皮)500克,红枣(去核)250克,胡桃肉(去皮)300克,白蜂蜜3000克,黄芪(蜜炙)、人参、白术、川芎、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小茴香、枸杞子、覆盆子、陈皮、沉香、木香、官桂、砂仁、甘草各75克,乳香、没药、五味子各15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锅内熬滚前4味,搅匀,再以微火倾入瓷坛,加高烧酒15000克,糯米白酒5000克。余药共为细末,入坛和匀,笋叶封口,外面固封,入锅内大柴火煮2炷香时间,取出入土中3日去火气。

用法每日早晚,适量饮数杯。

方三十五西岳真人灵飞散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云母粉500克,茯苓400克,钟乳粉、柏子仁、人参、续断、桂心各350克,菊花750克,干地黄600克。

功效润肤除皱。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生天门冬9500克取汁搜药,铜器中蒸120升黍米下,米熟曝干为末。

用法每服2克,日1次。或取42克,白蜜和捣杵,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服7丸,日3次。

方三十六瓜蒌粉膏来源《秘术海》组成瓜蒌粉90克,杏仁(去皮)30克,猪胰1具。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上药共研如膏。

用法每晚洗面后涂之。

方三十七不老汤来源《万病回春》组成胡桃仁(去皮)、小红枣、白蜜各125克,酥油、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煮四五沸,晒干)各60克。

功效驻颜悦色。

制法上药用好酒适量,先将蜜、油熔开,入酒中,后将3药入酒中浸21天。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服2~3盅。

(二)外治方方一千金面脂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白芷、冬瓜仁、商陆、川芎各90克,葳蕤、细辛、防风各45克,当归、藁本、蘼芜、土瓜根、桃仁各30克,木兰皮、辛夷、甘松香、麝香、零陵香、白僵蚕、白附子、栀子花各15克,猪胰3具。

功效泽颜嫩肤,抗老除皱。

制法猪胰切,水渍6日,用时以酒捋取汁渍药。诸药薄切,绵裹,以猪胰汁渍一宿,平旦以前,猪脂6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渣,入麝,收于瓷器中。

用法涂面。

方二文仲面脂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细辛、葳蕤、黄芪、白附子、山药、辛夷、川芎、白芷各0.3克,瓜蒌、木兰皮各0.6克,猪脂2升。

功效润面除皱,去黑增白。

制法上11味,切,以绵裹,用少酒渍一宿,纳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别出1升,白芷煎色黄,药成,去渣,搅凝。

用法敷面。

方三常用蜡脂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蔓荆油3升,甘松香、零陵香各30克,辛夷仁、细辛各1.5克,白术2升,竹茹1升,竹叶5合,茯苓、蘼芜花各1克,羊髓0.5升,麝香少许。

功效润肤泽面,去皱除斑。

制法上12味,切,以绵裹,酒浸经再宿,绞去酒,以脂中煎,缓火令微沸。3日许,香气极盛,膏成。乃炼蜡令白,看临熟,下蜡调,软硬得所,贮用之。

用法涂面。

方四延年面脂方之一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术、茯苓、杜衡18克,葳蕤、藁本、川芎、土瓜根、瓜蒌、冬瓜仁各15克,木兰皮、白僵蚕、蜀水花、辛夷仁、零陵花、藿香各120克,菟丝子24克,栀子花、麝香、鹰屎白各9克,桃仁60毫升,白蜡60克,羊脂600毫升,猪脂1800毫升,猪胰1具,白附子30克。

功效嫩肤增白,去皱延年。

制法上25味,并细切。酒1200毫升,取猪胰、桃仁、冬瓜仁绵裹纳酒中,绞取汁,用渍药一宿。别煎猪脂令消,去渣。以鹅脂、羊脂、白蜡于铛中,用绵裹纳铛,微火煎三上三下,药**,去渣。待澄候凝,纳鹰屎末,搅令匀。

用法涂面。

方五延年面脂方之二来源《外台秘要》组成防风、葳蕤、川芎、白芷、藁本、桃仁、白附子各18克,茯苓24克,细辛、甘松香、零陵花各6克,当归、瓜蒌各12克,川椒50粒,鸬鹚屎、冬瓜仁各9克,麝香3克。

功效活血祛风,润肤延年。

制法上17味,酒浸淹润一夕,明日以绵薄宽裹之。以白鹅脂、羊脂各1800毫升,并炼成者以煎之,于铜器中微火上煎,使之沸,勿使焦也。乃下之三上,看白附子色黄,膏成去渣,又入铛中上火,纳麝香,气出更以绵滤度之。乃纳瓜蒌仁、桃仁、冬瓜仁等脂,并鹰屎、鸬鹚屎粉等,搅令调。膏成待凝,以瓷器贮,柳木作槌子,于钵内研,使轻虚得所,生光。研之无度数,二三日研之,方始好。唯多,则光滑,任用。

用法涂面。

方六定年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白芨75克,白术150克,藁本、白矾、川芎各45克,当归30克,茯苓、白石脂、土瓜根、蕤仁、葳蕤、细辛、白附子、防风各60克,白玉屑、琥珀末、珍珠末、钟乳末各15克。

功效润肤除皱,活血通络,祛风胜湿。

制法上药捣罗细研为末。取鸡子白并蜜等份和,捻作挺子。入布袋盛,悬挂门上,阴干。60日后如铁,即堪用,再捣研为末。

用法每夜用浆水洗面,即以面脂调药涂之。

方七鹿角膏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鹿角霜60克,牛乳670毫升,白蔹、川芎、细辛、白芷、白附子、白术、杏仁各30克,天门冬45克,酥90克。

功效嫩肤除皱,祛风活血。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杏仁膏,研令匀,用牛乳及酥于银锅内,以慢火熬成膏。

用法每夜涂面,旦以浆水洗。

方八面膏方来源《医方类聚》组成青木香、白附子、白蜡、白芷、川芎、零陵香、香附子各60克,茯苓、甘松各30克,炼羊髓3000克。

功效抗老除皱,悦泽面容。

制法以上10味,以酒水各100毫升,浸药经宿,次日煎三上三下,候酒水尽,膏成,去渣。

用法敷面如妆。

方九宫廷美容三联方来源《御药院方》第一步:用楮实散。

组成楮实、土瓜根、商陆各等份。

功效洁面润肤,去皱益颜。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

用法每日早晨用少许药面如香皂一样洗脸后,敷桃仁膏。第二步:用桃仁膏。

组成桃仁不拘多少,白蜜适量。

功效活血润肤,去皱益颜。

制法先将桃仁去皮尖,研如泥,用白蜜少许调如膏状。

用法取膏适量用温水化开,揉擦面部,十几分钟后,涂玉屑膏。第三步:用玉屑膏。

组成轻粉、定粉各9克,密陀僧6克,皂角适量。

功效嫩肤除皱。

制法皂角用水煮后,去皮、弦,去白嫩皂角肉用温浆水泡烂,捣成膏,加入三药调匀。

用法用时薄涂面上。

备注此方为元代皇家却老除皱秘方。所谓“三联”,即“系列”之意。方中轻粉含汞,定粉(铅粉)、密陀僧含铅,均系有毒之品,不宜长期应用。

方十神仙玉女粉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益母草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祛瘀,益颜减皱。

制法先将益母草烧作灰,糯米粥和为鸡蛋大的灰团,晾干。用枫炭火把灰团煅红,候冷研细。再如前法和为灰团,煅之。如此反复,至所研灰团末色白细腻为止。

用法用该粉洗脸,早晚各1次。

方十一七白膏来源《御院药方》组成香白芷、白蔹、白术各30克,白茯苓9克,白芨15克,白附子9克,细辛9克。

功效润肤防皱,祛除黑斑。

制法以上药物均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丸,丸如弹子大,阴干。

用法每晚临睡前,先以温水洗面,然后将该药丸以温水化开涂面。

方十二展皱膏来源《普济方》组成栗子薄皮不拘多少。

功效活血,润肤,去皱。

制法上药研末,白蜜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临睡前,先以温水洗脸,再涂上此膏,第二天早晨用温水洗去。

方十三芦荟汁来源《驻颜有术偏验方》组成芦荟250克。

功效润肤去皱。

制法将芦荟煎汁,加入滋润剂中。

用法每日擦面。

方十四去皱方来源《神奇祖传方》组成桃花、荷花、芙蓉花各等份。

功效去皱润肤。

制法上药用雪水煎。

用法外洗,每日数次。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充满了神秘感,帝王更是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只是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龙的实物,只有传说以及历朝历代关于龙的图案,并且这些图案还在不断变化。因此,很多人认为龙并不存在,只是古人的想象而已。但是据《史记》记载,在很久很久的夏朝,有一个叫刘累的“养龙专家”,他曾养过两条“龙”,其中还有一条“龙”被做成了美食。那么,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什么呢?

据《竹书纪年》、《左传》和史记都记载了“养龙专家”刘累养龙的事迹。在史书上说,孔甲是夏朝的第14代君主,这个孔甲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信奉鬼神方术。在孔甲在位的第三年,在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得到了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很开心,但是他不会养龙,就找到了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的“养龙专家”刘累,让他饲养这对雌雄双龙。

起初,作为“养龙专家”刘累的技术真不是盖的,他将这对雌雄双龙养的非常好。领导很满意,孔甲就封刘累同志为御龙氏,成为御用养龙饲养员,代行豕韦国君。但是刘累还没有浪几天,其中的一条雌龙就死了,刘累则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将其做成了美食,进献给了孔甲。孔甲吃得很开心,要刘累继续进献。只是这刘累只有两条龙,也经不住孔甲这样吃,他担心龙死的事情东窗事发,他就直接撂挑子开溜了,跑到了河南鲁山的山里隐居了起来。

由此记载可知这传说中的“龙”并没有什么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能力,跟其他的动物没什么两样,任人宰割,不仅被当成了宠物,而且还被做成了美食。那么,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何物呢?

要看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何物,不妨看下面两个考古现场,其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第一考古现场是距今距今约6600多年的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1987年考古人员在仰韶文化址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蚌龙。这副由贝壳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图案,并没有我们印象中修长的蛇身,它身长178米,高067米,尾巴粗大,四肢有鹰形爪,头部双吻狭长。这蚌龙的形象,跟鳄鱼很是相像。

如果还不能确认的话,我们不妨再看一看第二考古现场——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经专家认定,这个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一座古城遗址,正好处在舜帝时期和夏朝孔甲时代之间。在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彩绘龙纹陶盘,其中的龙的大嘴呈方形而修长,满口獠牙利爪,酷似鳄鱼的嘴巴。

同时,在陶寺遗址还出土了另一件文物——“鼍鼓”,这是上古时期君王祭祀所用的打击乐器,其外蒙皮以鳄鱼皮制成,鼓腹内甚至还留有几块鳄鱼的皮下骨板。这两两件文物的出土,充分证明了夏朝时期我国的北方地区曾经也是鳄鱼生活区。

在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也多与水有关,其中《周易》中关于龙的记载也是潜龙在渊、见龙在田之类的,离不开水,说明这种生活常生活在水中。此外,甲骨文中“龙”字的形象,是一个血盆大口的兽头,加一个修长的身躯,还有小短足,跟今天的鳄鱼非常相像。

综上所述,由考古发现的蚌龙、彩绘龙纹陶盘、鼍鼓以及古籍记载、甲骨文等等证据,让我们不难相信夏朝刘累养的两条龙,其实就是两条大鳄鱼。后世则在此基础上,加了各种动物的元素,进行了二次创作与美艳。因此,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的形象,跟原始形象大相径庭,完全就是一个PS的产物。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千日疮、枯筋箭、疣目,俗称刺瘊。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针头至豌豆大圆形或多角形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质硬,呈皮色、灰黄、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碰撞易出血。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皮损发生于甲周围者,称甲周疣。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影响甲的生长,易使甲裂开疼痛者,称甲下疣。发生于足跖者称跖疣。

(一)内治方方一去疣二号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效解毒去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二去疣四号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9克,赤芍、白芍各9克,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各9克,熟地黄12克,赤小豆15克。

功效活血去疣。

用法每剂水煎2次,另加黄酒30克。早晚分服,5剂为1疗程,至多2个疗程。

方三复方马齿苋合剂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马齿苋60克,蜂房9克,大青叶15克,生薏苡仁30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0剂。

方四治疣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尾、赤芍各9克,川芎、白术、炮山甲、何首乌各6克,板蓝根、夏枯草各15克。

功效平肝清热,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治疣汤二来源《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组成桑叶、菊花、黄芩、紫草、夏枯草、益母草、珍珠母、生牡蛎、代赭石、板蓝根。

功效平肝散风,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铲疣软坚汤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组成生龙牡(先煎)、炒薏苡仁、生代赭石(先煎)各30克,板蓝根、金银花、生龙齿(先煎)各15克,茯苓皮、玄参各12克,柴胡、桑枝各6克。

功效平肝软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大青薏仁汤来源医药春秋,1990:(3)

组成紫贝齿、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薏苡仁各30克,马齿苋、大青叶、丹参各15克,赤芍、升麻各9克。

功效平肝潜阳,解毒铲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第三次煎汁外洗患处。

方八喧声合剂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

组成北沙参、南沙参、蝉蜕、木蝴蝶、生诃子等。

功效养阴润肺,舒肝清热。

制法上药切成饮片,煎煮,过滤,滤液处理后灌装每瓶500毫升,消毒即成。

用法每次50毫升,日3次,口服。

方九验方一来源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5:12(4)

组成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生牡蛎30克,石决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地骨皮30克,山慈菇3克,板蓝根12克,牛膝3克,白芍9克,忍冬藤9克,黄柏12克,穿山甲6克,金银花12克。

功效平肝潜镇,柔肝软坚,清热解毒,和血通经。

用法水煎服,日1剂。将药渣加水300毫升,煎1小时,待温,浸泡患处30~40分钟即可。

方十清肝益荣汤加减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柴胡、川芎、焦山栀子、木瓜各6克,茯苓、熟地黄、白术、炒白芍、当归各9克,金银花、板蓝根、钩藤、防风各15克,生薏苡仁、紫贝齿各30克。

功效清肝泻火,疏风平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归芍六味地黄丸加减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熟地黄、茯苓、当归、白芍、牡丹皮各10克,山药、山萸肉、桑椹子、何首乌各15克,贯众、柴胡、桑枝各6克,生石决明、生薏苡仁各30克。

功效滋补肾水,平肝铲疣。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紫蓝方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马齿苋6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生薏苡仁、紫草根、赤芍、红花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四石桃红汤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磁石、生牡蛎、代赭石、珍珠母各30克,桃仁、红花、赤芍各10克,陈皮6克。

功效平肝散结。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驱疣汤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大青叶、马齿苋各15克,赤芍、牡丹皮、防风、炒三棱、炙穿山甲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郁金6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去疣煎剂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6:18(3)

组成木贼、香附各30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郁散结。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剂洗3次,共洗6次。洗后6个月未脱落者,加板蓝根、苦参各30克,进行第二个疗程。

方二香木水洗剂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木贼、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散风止痒,软皮除疣。

制法加水1000毫升左右,煮沸去渣备用。

用法外擦疣体。

方三验方一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木贼30克,香附45克,陈皮15克。

功效祛风消疣。

制法上药加水500毫升左右,水煎。

用法外洗,日2~3次,1剂药可洗3天,一般2~3剂见效。

方四验方二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马齿苋30克,苍术、蜂房、白芷、陈皮各15克,细辛10克,苦参、蛇床子各12克。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

用法煎汁,外洗或湿敷。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方五验方三来源《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组成木贼、磁石各15克,山豆根、香附各10克。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潜阳。

用法煎汁,外洗,日2次。

方六验方四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2)

组成木贼30克,乌梅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紫草30克,香附30克,夏枯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5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用法水煎浸洗患处,不断摩擦疣体以不出血为度,每次约30分钟,6~7剂为1个疗程。

方七验方五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3;12(6)

组成白胡椒30克,五倍子20克,薄荷冰5克。

功效透散邪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混匀密封备用。

用法先用药粉少许放在皮疹上,用手搓数分钟,然后用食醋调药粉成糊状敷皮疹上,一日数次。

方八硝矾洗药来源《实用中医外科学》组成朴硝12克,硼砂、明矾各9克。

功效消炎,止痒,收敛,除疣。

用法用开水冲化后,趁热浸洗患处。

方九三棱消疣汤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2)

组成莪术、黄柏、石上柏、大青叶、桃仁、山豆根、三棱、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百部、蒲公英、露蜂房、马齿苋、磁石、白矾、生牡蛎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软坚散结。

用法水煎取汁,趁温热时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方十祛疣洗剂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

组成木贼、大青叶、马齿苋各30克,桃仁、红花各2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制法混匀粉碎成粗末装纱布袋。

用法以沸水2毫升冲泡,浸泡

神经性皮炎有什么金方?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发于青壮年,以颈项、肘、骶尾部等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阵发性瘙痒为特点,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