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庆的个人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6收藏

刘毓庆的个人简介,第1张

1、《朦胧的文学》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1991

2、《泽畔悲吟》—— 22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1994

屈原历史峡谷中的永恒回响

3、《雅颂新考》 21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独著 1996

4、《古朴的文学》 375 北岳文艺出版社 独著 1998 2

5、《诗经图注》 台湾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独著 2000 8

6、《从经学到文学》 20 商务印刷馆 独著 2001 6

7、《诗经百家别解考》 112 山西古籍出版社 独著 2001 12

8、《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33 人民出版社 独著 2002 4

9、《历代诗经著述考》 28 9 中华书局 独著 20025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

10、《汉字通用声素研究》 合著 200112

11、河汾新论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主编 20036

12、《国学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3、《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 人民出版社 2008年

14、《历代诗经著述考(先秦-元)》 中华书局 2005

15、《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与贾培俊合著 中华书局 2008

16、《诗义稽考(全十册)》学苑出版社 2006

17、《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 商务印书馆 2003

18、《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人民出版社 2002

19、《国学名著讲读系列·诗经讲读》 与杨文娟合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0、《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与柳杨合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9

21、《龙的文化解读》与赵瑞锁合著 人民出版社 2009

22、《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诗经》与李蹊合译 中华书局 2011 2000年发表论文:

1、戴君恩的“格法”说与《读风臆评》 中国典籍与文化 独著 2000年2期

2、明代《诗经》“汉学”研究论略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独著 2000年3期

3、《诗经胡传》略论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独著 2000年3期

4、何楷的《诗》学贡献 晋阳学刊 独著 2000年2期

5、杨慎与《诗经》考据学 山西大学学报 独著 2000年1期

2001年发表论文:

1、论徐启光《诗》学略论 北方论丛(核心期刊) 独著 2001年2期

2、《诗经鸟类兴象与上古鸟占巫术》 文艺研究(一B) 独著 2001年3期

3、锺惺《诗》学略论 山西大学学报(一B) 独著 2001年5期4、从朱熹到徐常吉

——《诗经》文学研究轨迹探寻 西北师大学报 独著 2001年2期

2002年发表论文:

1、“窈窕”考 中国语文(一A) 独著 2002年2期

2、二十世纪文学观念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利用 文学评论(一A) 独著 2002年2期

3、论汉赋对文学自学进程的意义 中州学刊(核心期刊)独著 2002年3期

4、从河洲雎鸠到银河鹊桥 文艺研究 (一A) 独著 2002年3期

5、《山鬼》考 山西大学学报 独著 2002年4期

6、从经学到文学

——论明代“《诗经》学”的历史贡献 文学遗产 独著 2002年5期

2003年发表论文:

1、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狼祖神话

与中国文学中之狼意象民族文学研究 独著 2003年1期

2、古代文学的第三重世界 文学评论 独著 2003年3期

3、“**”考 中国语文 独著 2003年5期

4、季本、丰坊与明代《诗》学中国文学研究 独著 2003年3期

5、西周春秋间《诗》之文化角色的变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独著 2003年4期

2004年发表论文:

1、春秋会盟燕享与诗礼风流 晋阳学刊 独著 2004年2期

2、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独著 2004年2期

3、《诗经》地理生态背景之考察 南京师大学报 独著 2004年2期

4、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独著 2004年第4期

5、春秋世卿公族与诗礼名家——春秋十家诗学评说 山西师大学报 合著 2004年4期 (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2期)

2005年发表论文:

1、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文史哲合著 2005年1期

(被《新华文摘》摘引)

2、追寻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姚奠中先生访谈录 文艺研究 独著 2005年8期

3、《诗经》结集历程之研究 文艺研究独著 2005年5期

4、战国纷乱与《诗经》传本的歧出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合著 2005年3期

5、由人学到天学的《诗》学诠释 文学评论独著 2005年6期 《从经学到文学》

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4年6月

中国诗经学会第一届诗经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8月

《诗经图注》

第三届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年6月

《雅颂新考》

山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年3月

《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山西省第三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2000年1月

《古朴的文学》

第二届山西省古典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991年10月

第三届优秀”晋版图书”评奖中荣获优秀图书编辑二等奖 1990年12月

Hello!关于浙江树人学院教学资源丰富的问题!相信宝子们都想得到具体的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校简介

浙江树人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由浙江省政协和浙江省教育厅共同主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民办本科院校。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二、学院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树兰国际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三、科研成果

2003年,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郑吉昌与夏晴合著的《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以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浙江树人学院教学资源丰富的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浙江树人学院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

吉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北方民族史,人类学,宗教学,萨满文化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萨满教学术史》(2010年)。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萨满教昏迷术研究》。最终成果《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获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资助出版,于200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主持,最终成果《〈乌布西奔妈妈〉研究》获2009年度大连市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4.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萨满教文化研究》,主持,最终成果《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于200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吉林省教育厅课题《萨满教造型艺术的民族学调查与研究》(2004年立项)

6.吉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国外萨满学前沿问题译介》(2006)。最终成果《域外萨满学文集》于2010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7.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满族家谱选辑》(2005),第一参加者。

8.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北方古代民族萨满教史料整理》,主持,待结项。

9.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满族萨满信仰调查与研究》,主持。阶段性研究成果《追寻萨满的足迹——松花江中上游满族萨满文化田野考察札记》于2009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乌布西奔妈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2.《追寻萨满的足迹——花江中上游满族萨满文化田野考察札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3.《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7月

4.《萨满文化论》(与富育光合著),(台)学生书局,2005年9月

5.《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6.《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萨满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入选《中国宗教研究年鉴》“部分宗教学著作”栏目。)

1《萨满文化调查研究丛书》,主编,学苑出版社,2009-2010年

①《金子一样的嘴——满族说部文集》,富育光主编,2009年

②《萨满艺术论》,富育光著,2009年

③《域外萨满学文集》,郭淑云主编,2010年

2.《萨满文化研究》第2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3.《萨满文化研究》第1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4. 《萨满文化解读》,执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5.《钦定八旗通志》,参与点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

6.《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郭淑云、王宏刚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7.《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满族卷、鄂伦春族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8. 《宗教大辞典》,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9.《旗人生计》,合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

10.《吉林旗务》,合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1.《颜元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及其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4期全文转载)。

2.《从〈大义觉迷录〉看清世宗的民族思想》,《北方民族》1988年第1期。

3.《萨满教浅析》,《协商新报》1990年52、53、54、55期

4.《雍正〈上谕内阁〉及其价值》,《北方民族》1991年第3期

5.《满族古文化遗存探考》,《满族研究》1991年第3期

6.《萨满的社会职能》,《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1期

7.《萨满教原始崇拜及其祭礼》(合),(台北)《民俗曲艺》,1991年夏季号8.《萨满教文化与东北史研究》,《东北亚历史与文化》,辽沈书社,1992年版

9.《北方萨满教及其特征》,《宗教》1992年第1期

10.《满族萨满教雪祭探析——兼论原始萨满教的社会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11.《萨满教原始气运观探微》(合),《北方民族》1992年第3期

12.《〈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论析》,《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5期

13.《别具特色的满族服饰》,《吉林日报》1993、10、5五版。

14.Social Function of the Manchu Shaman,Shamans and cultures(edited by Mihaly Hoppal and Keith DHoward),Budapest,1993年

15.《鲸海文化初探》(合),《中日民俗的异同和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6.《满族鸟崇拜文化探源》,(台北)《满族文化》第20期,1994年17.《鲸海文化特征论考——兼论满族先世与日本的海上往来》(合),《北方民族》1994年第3期

18.《国际萨满教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匈牙利召开》,《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3期

19.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chu Shamanic Dance,Shamaniam inPerforminc Art (edited by Tae-gon and Mihaly Hoppal),Budapest,1995

20.《表现诸多原始特征的鄂伦春族萨满教》,《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1期

21.《萨满教文化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东北文化研究》1996年第1期

22.《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年4 期转载)。

23.《满族鸟崇拜及其对民俗的影响》,《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2期转载)。

24.《来自田野山乡的瑰宝——也谈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抢救》,《北方民族》1996年第3期

25.《萨满教的鸟崇拜观念》,(韩国)《艺乡》(光明日报社月刊)1996年第8期

26.《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传统道德建设》,《北方民族》1997年第3期

27.《萨满医药与疗术》,《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28.《萨满教宇宙观探微》,《宗教》1998年3-4期

29.《萨满判神及其特征》,《北方民族》1998年第4期

30.《萨满教宇宙观论析》,(韩国)《韩国古典研究》1998年4期

31.Der Urbegriff Des qiyun im Schamanismus,Studia et Documenta Manchu—Shamanica(edite by Giovanni Stary),Italy,1998

32. The Kyakala in China: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Journal de la Societe Finno-Ougrienne (Journal of the Finno-Ugrian Society), 1999(合)

33、《萨满教灵魂观与北方葬俗》,《满族研究》1999年第1期

34.《满族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第1期(《2002年中国文艺学年鉴》转载)

35.《萨满跳神治病程式与机理》,《北方民族》2001年第2期

36.《萨满教灵魂观及其哲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37.《2001年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综述》,《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增刊

38.《萨满面具功能与特征》,《民族研究》2001年第6期。(意大利《中亚杂志》(CentralAsiatic journal 2003(2)全文转载)

39.《萨满教宇宙观及其哲学思想》,《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2期

40.《萨满教星辰崇拜与北方天文学的萌芽》,《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

41.《萨满教造型艺术特征》,《民族艺术》2003年第1期

42.《萨满面具类型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3.《宁安满族玛虎仪式与玛虎面具刍议》,《戏曲研究》第62辑,2003年

44.《萨满昏迷术的社会成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5.《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6.《萨满教天穹层次构想与吉数崇拜》,《西域研究》2004年第3期

47.《萨满教表意符号形态》,《民族艺术》2004年第3期

48.《论萨满文化价值与抢救的紧迫性》,《长春日报》2004年8月10日

49.《萨满教与氏族地理》,《满族研究》2004年第4期

50.《从北方岩画看萨满教的崇拜观念》,《远东高教专刊》2004年第3期

51.《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6期

52.《北方民族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

53.《物候历法与萨满祭祀》,《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1期

54.《宗教信仰及政策与民族关系》,《北方民族》2005年第1期

55.The Medical Skill of shamanistic Therapy of Northern Chinese Minorities,ETHNOTHERAPIES IN THE CYCLE OF LIFE,2005

56.《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北方民族》2005年第3期,收入《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之一《原始宗教与萨满教卷》(孟慧英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57.《萨满教成因要素》,《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8.《萨满的传承与技艺的传习》,《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59.《萨满文化与北方民俗》,《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60.《致幻药物与萨满通神体验》,《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

61.《催眠术与萨满附体状态下的人格变化》,《宗教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

62.《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63.《萨满脱魂的类型》,白庚胜、霍帕尔主编《萨满文化辩证》,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4.《“萨满”词源与词义考析》,《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65.《国外萨满生理心理问题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07年4期

66.《汉军旗萨满祭礼》(合),郭淑云主编《萨满文化研究》第1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7.Religious Education in Manchu Shamanism, as Seen from Jiaowuyun,Shamans,2008

68.《萨满出神术相关术语界定》,《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2期

69.《从教乌云看满族萨满教的宗教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70.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Grandfathers the God in The Manchu Shi Clan,Shaman,Spring/Autumn 2009

71.《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的文学解读》(合),《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72.《中国萨满教若干问题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73.《中国萨满教80年研究历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1年2期

74.《中国萨满教研究特点与展望》,《西域研究》2012年2期 1.[美] Michael Harner and Sandra Harner(迈克·哈纳、山德·哈纳)《萨满医疗的核心实践》,《萨满文化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匈] Mihily Hoppal(米哈伊·霍帕尔)《世纪之交的萨满教研究》,《满语研究》2002年第2期

3.[美] Michael Harner(迈克·哈纳)《意识变异形态与萨满教》,《蒙古学信息》2003年第1期 1.《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二等奖(2004),

2.《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吉林省政府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3.《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辽宁省优秀图书三等奖(2003)

4.《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

5.《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论文),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2004)

6.《满族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初探》(论文),获吉林省第八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提名奖(2005)

7.《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2006)

8.《原始活态文化》,获吉林省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

9.《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

10.《北方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吉林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

其前身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0年10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两个学院的国文系随之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中文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1956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7月成立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伴随着西南大学的诞生,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揭开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西南大学文学院 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几代人薪火传承,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高校文学院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及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文学院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学院共有教职工99人,其中有专任教师9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50人,获博士学位者30人,有研究生学历者占教师人数的689%。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现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重庆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1人、二层次人才2人,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1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担当起新世纪文学院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学科发展观,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凝炼方向、搭建平台、形成特色、突出创新,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融合、队伍建设与学术环境建设等纳入学科建设大系统。在学科建设方面,原有的两个博士点:美学、汉语言文字学(与文献所共建),现有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招收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和**学、美学、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等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四个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07年9月,在校本科生1781人、硕士研究生362人、博士研究生4人,外国留学生3人。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影视艺术四个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师范专业,主要为中等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在教师教育上具有专业优势;汉语言文学(非师)为非师范专业,主要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提供硕士研究生生源,毕业生多考研;戏剧影视文学为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电视戏剧工作者及其他新闻出版工作专门人才。

学院现有7个研究机构:吴宓研究中心、重庆市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与新诗所共建)、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教师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项,其中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1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2项,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重庆市纵横向项目33项,校级项目53项。在中华书局、上海三联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7部、教材44 部、编著21部、古籍整理16部,公开发表论文62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79篇,学科级论文69篇。

2001年以来,学院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赵伶俐教授主持的《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2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04年刘明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和2005年王本朝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原理、**学概论)。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30余项,2005年熊宪光教授(排名第二)的《整体建构多层面中国古代文学史系列教材》在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学院教师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李怡教授《“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何宗美教授《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在教育部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评选中获奖5项,在重庆市第一至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2项,1人获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学三等奖。

学院汇聚了众多学术先贤和大师:吴宓、高亨、赖以庄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秉承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已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国著名学者(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龙泉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冯宪光教授),有的成为省厅级干部(如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中纪委、中组部国有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原市委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罗淑芳,重庆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何事忠,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赵健,四川省广安市市长王建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如西藏拉萨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刘树群,四川省平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杨廷茂,四川西充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杨明,重庆巴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特级教师欧平等),培养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张鲁、《南方周末》驻京记者张者以及钟鸣、范稳、钱滨、高江、王康等著名作家,为重庆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汉语教学关系。学院每年选派3—5人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每年接收留学生及访问学者5人左右前来留学和访学。有望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办成为泰国示范性孔子学院。学院与泰国三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拔20余名学生到海外实习。随着文学院开放办学的发展,学院的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商周金文字词集注与释译”(批准号13&ZD130)子项目;

2西南大学引进人才项目“徽派书法艺术研究”、“中国书法与古文字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通史”(批准号11&ZD126)子课题;

4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规划项目《中华大典》子项目《四书》类和《石经》类的编纂工作(教社科司函[2008]109号) ;

5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汉字的写刻与汉字字体发展演变研究”(批准号12YJA740023);

6.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研究”(批准号AHSK09-10D17),已完成;

7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会项目《方以智〈浮山文集〉》(批准号0802,完成);

8安徽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汉字书锲史”,2007年,已完成;

9编制《黄山市文化大市发展规划》,2006年,横向项目,已完成;

10编写安徽省中学《写字》课本4册、小学《写字》课本12册,横向项目,已完成。2003年经安徽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安徽省中小学《写字》课教材。

主任委员:

周林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顾问;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教育部副部长;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委员:

季啸风 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阎毅千 上海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

李国钧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副教授,华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副教授,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周勋初 副教授,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

来新夏 副教授,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

李国祥 副教授,华中师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姚孝遂 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胡昭曦 讲师,四川大学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平慧善 讲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马樟根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裘锡圭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安平秋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章学新 教育部高教一司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委员会秘书长:

章学新;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安平秋。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国家教委副主任;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司长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王达津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春茂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①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平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安平秋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孙钦善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路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李运益 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②

杨 忠 副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③

杨金鼎 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姚孝遂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曾枣庄 副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王春茂④ 杨忠

注:①④王春茂同志于1988年9月经古委会正副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免去其副秘书长职务,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免去其委员会委员职务。

②③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增补李修生、杨忠二同志为古委会委员,杨忠同志兼任副秘书长。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研究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巡视员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

方立天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王茂根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指导司司长

王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璐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孙钦善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杨 忠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杨芷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

杨金鼎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宗福邦 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郑克晟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郑学檬 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

林 沄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高 潮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感知研究所所长

袁世硕 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

袁行霈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顾易生 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

倪其心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任

徐朔方 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龚书铎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曾枣庄 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楼宇烈 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杨忠 曹亦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名誉主任:周 林

主任委员:安平秋

副主任委员:章培恒 裘锡圭 许嘉璐 周勋初

顾 问:朱新均 白寿彝 邓广铭 季羡林 启 功 任继愈 饶宗颐 王学珍 张学书 夏自强 张岂之 马樟根

委 员:王汝丰、王彦、 毛庆其 、刘烈茂、 刘乾先、孙钦善、杨忠、李修生、严佐之、吴金华、张公瑾、林 沄 、范能船、 郑学檬、 宗福邦 胡大浚 荣新江 赵伯雄 费振刚、袁世硕、袁行霈、顾海良、 倪其心、黄天骥 、 黄永年、 曹亦冰、曹虹、龚书铎、龚延明、葛兆光、董治安 曾枣庄 楼宇烈、 阎延河、潘富恩

秘书长:杨 忠

副秘书长:曹亦冰

商丘师范学院专科好在师资力量深厚、专业级别高、实训建设齐全。

师资力量深厚: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博士近300人,硕士700余人,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者150多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

专业级别高:有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各1个(专科),河南省重点专业7个(专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专科),省级精品课程11门(专科),校级精品课程68门(专科),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专科)。

实训建设齐全:有校内6个教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109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152个,河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专科),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专科),河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专科)。

扩展资料:

商丘师范学院先后与郑州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与商丘市政府及多家大型企业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从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北斗学院,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网络信息技术学院,与天津中科遥感集团共建中科遥感学院,与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与达内科技、凤凰教育、哈森药业、航天金穗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