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又有新发现,考古学家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考古队员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衣镜上发现了东王公像。专家根据所发现图像人物对应关系、史料记载、现有考古资料综合判断,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关于“东王公会西王母”传说的考古实物证明,为研究汉代神仙文化提供了新线索。提起海昏侯墓挖掘出的宝物,不少人首先想起的肯定是那金闪闪的马蹄金,或者是那成千上万的五株钱。但是海昏侯墓中最珍贵的却要说是一份竹书,说起来这份物品还和孔圣人有几分联系。
海昏侯墓粮库发现其中有水稻、粟、大麻等“五谷”中的“三谷”植物遗存,证明早在汉代,农作物“稻”“粟”,以及可以“一物两用”的大麻已经是江南地区“五谷”的重要成员。换句话说,在两千多年的江西南昌,水稻、粟、大麻当时已是先民主要农作物和粮食来源;它们既是汉代重要的栽培作物,也是江南地区传统“五谷”中不可或缺的3种农作物。
海昏侯墓是西汉废帝刘贺的家族墓葬。刘弗陵在位期间没有生下皇子,英年早逝,大权臣霍光就拥立当时的昌邑王刘贺为汉朝新君。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刘贺在位期间荒*无度 不理朝政,于是被大臣们弹劾,霍光将其废除,又重新拥立了汉宣帝刘病已继位。汉宣帝在位期间,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居住在今天的江西省。
海昏侯墓即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又称南昌西汉大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并于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
自2011年发掘以来,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按照省委、省 提出的“三四三”目标,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以大遗址文化和大鄱阳湖生态资源为核心,以规划引领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个集遗址保护、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世界级大遗址公园旅游目的地。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出土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 馆藏地点 :暂为江西省博物馆 所属年代 :西汉 墓主人 :西汉海昏侯刘贺 发掘时间 :2011年3月 发掘面积 :约1万平方米 墓地面积 :约4万平方米 启动时间 :2015年12月 别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南昌西汉大墓 发掘历程,研究进展,出土文物,开棺直播,挖掘发现,墓主考证,发掘意义,待解之迷,未来开发, 发掘历程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民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部门立刻对该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历时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 海昏侯墓全景 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园的考古发掘有10余家单位跨学科合作,运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记录信息。在考古调查和发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记录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国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发掘工作都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指导考古发掘,为今后大遗址的保护展示提供科学依据。 海昏侯墓所在地 通过考古,考古人员发现除了2011年盗墓者对西汉海昏侯墓实施一个大的盗洞之外,该墓的西北角有一个五代时期留下的盗洞,从发现的装衣服的漆箱、写有“昌邑九年”字样的漆器等文物来看,盗墓者未能成功实施盗墓。 人们不禁要问,公元前104年至五代时期,中间一千多年时间,为什么它没有遭遇盗墓者的“骚扰”呢?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等多位专家都提到,这得益于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没了墓室。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专家所说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张仲立表示,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这种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才使得墓内的文物得到保护,腐蚀程度不高。 研究进展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棺进入清理阶段,主棺将整体“打包”至附近实验室,多证据指向墓主为汉武帝之孙刘贺。 2016年1月15日,整体提取到实验室。 2016年3月2日,专家组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确认墓主为汉废帝”刘贺。 2016年5月5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已进入后期清理阶段,“刘贺”字样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已提取。考古工作者在提取完敷面后发现了刘贺的牙齿。从数量上看,刘贺牙齿保存较完整,根据之前的考古经验,有较大几率在刘贺口中发现玉琀。下一步将进行刘贺牙齿、腰饰、琉璃席等文物的清理工作。“由于棺体受重压变形,刘贺的上下齿紧密咬合在一起,牙齿上方还能辨认出小部分鼻骨痕迹。” 研究人员清理文物 考古工作者正研究牙齿的“打开”方案,而刘贺牙齿的有关数据已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古DNA检测;并提取了刘贺上肢、下肢遗骸的少量样品标本,做体质人类学方面的检测,为揭示其与墓园其他成员关系提供依据。 2019年3月12日,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文书档案库曾出土5200余枚简牍,负责这批简牍文字释读工作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近期公布阶段性成果。研究人员辨识出千余枚竹简上记载了一种名为“六博”棋的行棋口诀,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汉代的社会风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出土文物 2011年来考古人员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清理出土了各类文物1万余件。 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著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等等,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 车马坑出土了实用高等级马车5辆,马匹20匹,错金银装饰的精美铜车马器3000余件。这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出土文物 2015年11月1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在此次主椁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组漆器屏风和两块马蹄形金器。其中,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该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 2015年11月15日,发现10余吨铜钱。 2015年11月17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黄金、金器,包括数十枚马蹄金、麒趾金、两盒金饼等。 2015年12月,玉具剑、玉质耳杯、韘形佩、“子母”套装漆器等陆续发掘出土。这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第23天,考古发掘取得的进展。 2015年12月8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又取得进展,考古人员在主椁室提取出多件玉器。其中包括一把约80厘米的玉具剑。 2015年12月14日,考古队员从主椁室提取了有葡萄般大小、两端钻有微孔、对齐贯穿的琥珀,这块琥珀中还有昆虫,属于珍贵的虫珀。 2015年12月19日,在主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一篇《筑墓记》,有可能详细记录了南昌西汉大墓建造的过程,将为揭开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015年12月20日,考古人员们开启了南昌西汉大墓主棺的第一层棺板,在其中发现了马蹄金和玉器。 2015年12月22日,考古人员在主棺的内外棺之间发现了多块金板。经秦汉考古权威专家确认,这是汉墓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板,或将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 2015年12月23日,考古专家在出土竹简中发现《论语》,且据资料表明西汉大墓地处文献记载的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十分清楚。实用车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纹饰鎏金、错银青铜车马器,与文献记载“龙首衔轭”的“王青盖车”类似。此外,墓内出土了大量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印章和木牍,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经初步明确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2015年12月24日,在提取的金器中,经初步统计,大金饼95枚,小金饼1枚,大马蹄金12枚,小马蹄金21枚,麟趾金15枚。 2015年12月25日,海昏侯墓再次出土了33枚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整个墓葬中出土的金器数量已达378件。这些金板共20块,长为22-23厘米,宽为10厘米,厚度较薄;除一块金板后有附着物外,其余金板未发现之前期待的文字或图案信息。 2015年12月27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临时文保用房里,文保人员正在清理前25日在主棺南侧发现的金板、马蹄金等金器。记者在现在看到,马蹄金分大小两种,大马蹄金分别刻有“上”、“中”、“下”三种文字,对此专家还未得出完整结论。25日下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内棺之间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来,其中金饼96枚、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还有金板20块,此次出土的金板,长约23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03厘米。加上此前在主椁室出土的金器,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过478件,重量已超过115公斤。其身家之丰厚已超出历史的记载和专家的预料。 2015年12月28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像及生平介绍文字。北京联合大学历史专家王楚宁认为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 2016年8月30日,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竹书《论语·知道》篇。《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2017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讯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2018年1月30日报导,考古人员从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主棺提取出百余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佩、玉剑彘等一批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截至2019年2月,海昏侯墓自2011年发掘以来,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 开棺直播 备受瞩目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在2015年11月14日上午9时进行主椁室开棺。央视与江西广播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各大网路新闻媒体也图文直播。 墓主身份确认时间表: 11月14日:主椁室中部、西侧室和东侧室南部进行清理,表层随葬文物亮相。 11月18日:主棺表层及周边淤泥进行清理,并继续提取主椁室中部、西侧室和东侧室南部文物。 12月10日:主棺将进行吊运,并送去实验室进行试验性考古。 12月20日:考古专家将在实验室内揭开主棺的神秘面纱,对棺椁内出土的文物等将会比较清晰。 12月25日:组织专家论证会和新闻发布会,正式揭晓墓主身份等信息。 2016年1月15日:整体提取到实验室。 2016年3月2日,正式确认墓主人为汉废帝刘贺。 挖掘发现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属《论语》的《齐论》版本。 2019年2月报导,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类、祠祝礼仪类、《论语》、《春秋》经传及《孝经》等。 墓主考证 根据墓葬、墓园和出土文物的特点,结合文献记载,专家认为海昏侯墓与西汉海昏侯国存在很大关联,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国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但具体是哪一代海昏侯,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员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测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据考古专家介绍,主要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确认墓主人身份。 刘贺之印 会上,专家确认,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海昏侯墓所发现的三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据史料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帝、王、侯的跌宕。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发掘意义 1、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出土琥珀 2、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 3、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4、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属于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 5、海昏侯墓的发掘将中国千文一贯币制推至西汉年代; 6、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7、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长徐长青认为,之前墓园中的5号墓墓主身份一直存在儿子、小妾两种争议,如套箱提取的5号墓中也发现墓主遗骸,与刘贺的DNA进行比对,将能揭示二人的关系,对墓园整体埋葬形式的认识也将更清晰。 8、2017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讯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待解之迷 1、主墓发掘近3年为何香气不断?主墓从发现盗洞到发掘的近3年间,一直弥漫着一股香气。香气来自何处? 2、最早的南昌?出土的一件青铜豆型灯灯座上刻有“南昌”字样,且发现有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说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在汉代由“南昌邑”演变而来。 3、根据肉眼可见的情况,刘贺的头部附近有大量对称的玉片和玉饰件,在腰部下方位置发现管状玉饰件,是否是用来填塞或遮盖刘贺的眼、鼻、耳、肛等九个窍孔的,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发掘研究。 未来开发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已开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39330平方米。该遗址博物馆按照国际一流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标准,综合容纳了展示陈列、文化交流、文物库藏、研究保护、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务、后勤设备七大功能板块。 博物馆页面 遗址博物馆计画2018年年底封顶,并同步开展基本陈展策划工作,计画于2019年建成开馆。
记者从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获悉,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重大发现,通过解读这些竹简和木牍,将丰富人们对西汉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的认知。
整体来说,曾侯乙墓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都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且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分别作为常设展览在湖北省博物馆和江西省博物馆进行展出。但我更看好曾侯乙!首先要知道,迄今为止,发掘的战国时期的王侯级大墓的数量,远逊于已发掘的西汉时代的王侯墓。但是,战国时期的王侯是有真实权利的,而西汉时代的王侯权利一直在下降。然后,无论是战国还是西汉时代的大墓,也大都难逃十墓九空的结果,几乎只要是未被盗掘的高等级大墓,都能成为“震惊考古界”的发现。稍微捋一捋战国时代的已发现发掘王陵大墓:燕国的未发现,齐国的未发掘,赵王陵没有完整发掘,魏国固围村王陵发掘时基本被盗一空,韩国王陵级胡庄大墓发掘仅发现几十件文物,秦王陵大都没发掘,唯一打开的神禾塬大墓几乎也是空的,楚王陵没有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李三孤堆的青铜器虽然被抢救到博物馆,但发掘信息太差,毕竟盗墓者只管钱,哪里会管出土文物信息,东周王陵一样,文物被盗出境,发掘信息模糊并且古怪,现在连哪些算是金村出土的也搞不清,都是拜国外盗墓者所赐,国内同样发掘信息较多的战国王陵级大墓,除了曾侯乙墓外,也就中山王陵可以相提并论,但是,中山王陵之所以还有大量文物幸存,是因为其储藏室和墓室不连通没被盗墓贼发现才得以保存,所以墓室内原本的文物信息也近似于无,因此,曾侯乙墓的地位实在是太高,能有这样一座保存了大量文物信息的高等级墓葬幸存于上千年的盗掘,到现代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实在是中国考古学界的大幸。仅供参考
甘肃省博物馆: 「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之谜 逛博物馆的时候,忽然有一件展品,让我们大伤脑筋。或者说,看到了一件,所蕴含的技艺,所代表的理念,超出了我们思维的文物。 周末闲逛,甘肃省博物馆,就意外和这样一件展品相逢了。这件展品,名叫「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是春秋时期,秦人的杰作。 1猛虎按住小羊,全身使劲,张口就咬 看上去这是一件有分量的青铜器,也是一件非常精致的青铜器。这是件大家伙,高十四五厘米,长二十厘米左右,红斑绿锈,古拙自然。 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老虎扑倒小羊后,张开大口,准备撕咬的瞬间。只见,老虎后腿蹬地,前腿按住羊身,虎口大张,羊蜷缩成一团羊,尽显兽之王的威风,完美展示了老虎吃羊的情形。即便隔着玻璃,我们也能感受出猛兽的力量之美。 「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虽然是冰冷的青铜器,但在细节上,却表现的很完美。尤其是虎头的造型,2500年前的秦国工匠,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段,突出了虎头,整个虎头几乎占据了整个雕塑的三分之一,而虎嘴的造型,则占去了虎头的一半。可见,先秦的工匠们非常高超的铸造技艺。 不仅造型夸张,在雕塑的外形纹饰上,也用各种线圈、各种线条,突出表现了猛兽的凶猛强悍,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在「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背上,另有玄机。老虎的背部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铜插,高约五六厘米,宽约三厘米,显然这上面,用来插东西的。 那么,究竟用来插什么的呢?有人说,是铜镜,有人说是屏风。以前,我觉得应该是三军司命之类的令旗,唯独如此,才能和秦人铁血征战的个性相一致。 显然,学界也对「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用途迷惑不解。对于这件青铜雕塑,只是简单地写: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年代为春秋。具体用途,似乎不得而知了。 它究竟是什么的底座的呢?如人们推测的那样是,是放置铜镜或者屏风或者三军司司命之类的器物。 2秦王身边的器物,秦人崛起的见证 不过,细细来看,这件神秘的青铜雕塑,有着非常高的级别。表面不少地方闪着金光。原来,虎噬羊以前上面曾有鎏金。只不过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后,大部分鎏金已经渐渐地剥落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错金、鎏金都非一般人所拥有。别的不说,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诸多礼县秦公青铜器、灵台白草坡青铜器中,错金、鎏金的青铜器,没有几件。 据说,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是从民间征集而来,出自于礼县大堡子山一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它的重要性。那里是秦人早期的发源地,也是秦人最重要的根据地,秦人三位国君,都葬于此地。「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见证秦人的发展壮大。 起初,秦人只是一个非常弱小,犯了大罪的部族。对于秦人的起源一直扑朔迷离,就连司马迁的记载也语焉不详。大体上有东来说和西来说两种,东来说认为秦人源自东夷,西来说认为秦人源自西方,比如三危山等地。 李学勤先生依据秦简考证认为,秦人来自东夷。 原来,秦人先祖曾为商纣王的重要部属,曾统帅大军在东方作战。周朝建立后,把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了山东曲阜一带,并派管叔等三人监督。谁知武庚却策动管叔等跟他一起造反,参加此次造反的还有秦人先祖。失败后,周王朝将部分造反者贬为奴隶,一部分被迁移到西方,为周人守卫西部边疆。其中飞廉(秦人先祖)和他的父亲起了一定作用。这便是秦人西迁的缘由。 依据秦简记载,秦人被发配迁移到西方,一个叫朱圉的地方。朱圉是中国最早的地名之一。2500多年前成书的《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书中曾提到了朱圉,它是大禹治水行程中的一个关键点,「 ”大禹导渭,至于太华、朱圉”。 朱圉山就在渭水河畔,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甘谷县城外。那里,山崖为红色是朱圉山一名中「 ”朱”的来历,朱是红色的意思。那么,圉是什么意思呢?圉是放牧的意思,在古文中同「 ”圄”,但在金文中却像个「 ”地牢中的奴隶”,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放牧奴隶的意思。 朱圉二字的解读,和秦人西迁的意思相一致。距离甘谷县城大约50里毛家坪,近年出土了大量的秦人遗物遗迹。人们发现这里的遗存,属于两种文化类型,一种属于秦文化遗存,另一种则属于和秦文化并存,而又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文化,它们形状图案和山东一带古遗址出土器物相类似,山东在古代的东夷范围内。 可见,这里就是秦人最西的落脚点。然后,同礼县大堡子山、陇山之西张家川等地的秦人,组成了一个三角,牢牢地占据了一大批土地。 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青铜器,就是秦人当年开拓进取的见证。 3晋人,游牧部族,秦人工匠的老师 从「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铸造工艺来看,显然是东西方铸造技艺的融合。 这些年,我看多很多的虎噬羊造型的器物,但多是牌子。也就是多是平面的浮雕,像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这样的青铜立体雕塑,相对比较少。 虎纹图案为欧亚游牧民族喜欢的纹饰题材。秦汉之前,虎纹或者以岩画,或者以墓葬画、或者以鄂尔多斯青铜器图案而广泛流行。 那时,武士们为了表现勇武,非常喜欢用虎纹作为装饰,而表现猛虎凶猛的虎噬羊图案,就成为武士的钟爱。 在匈奴人金银器和青铜器中,出现了大量的与虎有关的造型的图案。这种图案直到隋唐以后,才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金箔的虎噬羊图案,四五厘米长,三四厘米高,工匠们抓住了猛虎扑食的瞬间,虎嘴大张,全身向上,前爪使劲,尾巴翘起。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斯基泰人的工艺品。斯基泰人是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民族,足迹一直到今天鄂尔多斯,以善于养马而闻名。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他们也被称为塞人,是北方草原的霸主。 虎纹装饰,传入农耕民族后,人们逐渐将它们的形状,做了改变,逐渐由纹饰牌,演变成立体铸造件。 有一件过渡器物。这是一次文物展中看到东西。这件东西长五六厘米,高三四厘米,厚约半厘米。显然是铸造的,能清晰地看到浇铸后留下范线。展出文物,无法上手,估摸着怎么也有五六十克黄金。 由此可见,虎噬羊的造型,从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的铜牌形状,逐到黄河流域农耕民族转变。就从铸造工艺而言,秦人「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造型的底座,有着非常精湛而细致的铸造工艺,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铸造工艺。 那么,秦人的铸造技艺是哪里学来的呢? 秦人的青铜器铸造技艺来自于晋人。春秋时期,秦人和晋人的关系比较密切,秦穆公与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秦穆公又帮助了晋国公子重耳,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这就是「 ”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这段历史,被人们称为秦晋之好。 据考证,秦人在同晋人的交往中,掌握很先进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可以这样说,「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融合了秦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铸造技术之长,他们都是秦人工匠的老师。 4秦人青铜器之谜,汉代海昏侯刘贺给出了答案 那么,甘肃省博物馆藏的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究竟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过去未见,对此物用途的论述。近日我翻阅,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葬出土文物的,忽然有所得。本人以为,「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应是青铜编钟的底座。 何以见得的呢?我们先看看,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地出土的几件铜器。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代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是近些年,非常重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稀文物。 我翻阅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资料中,看到了三件编钟底座。这种青铜编钟底座,都是动物造型,大小相差不多,一种是犀牛,一种是羊,尽管的都是比较温和的动物,但造型刚劲有力。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气势。背部都有一个插孔,便于人们插上木杆。具体情形见图。 尤其是,犀牛造型的前面还有一个云状铲,似乎为增加稳定性而设计。这一点,甘肃省博物馆藏的「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被老虎扑倒的小羊,其力学作用,也是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因为青铜编钟在演奏的过程中,晃动起来,力量还是比较大的。 在几年前,秦文化考古中,礼县大堡子山中也出土了秦人的编钟和石磬。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秦人对礼乐的重视。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 ,应该是用来悬挂编钟或石磬等乐器的底座。 人们没有想到,汉代海昏侯解开了,秦人虎噬羊的谜底。有时候,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奇妙。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来自网络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简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日前研究团队从简牍中释读出《海昏侯国除诏书》。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记录了海昏侯国除国历史,明确了刘贺的去世时间。据诏书整理者、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海昏侯国除诏书》是继《永始三年诏书》《元康五年诏书》后,目前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内容较为完整的汉代诏书实物。
海昏侯墓又有新发现,考古学家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本文2023-11-03 09:47: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