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书法家祝允明的简介 祝允明的代表作是什么历史名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明朝书法家祝允明的简介 祝允明的代表作是什么历史名人,第1张

 祝允明人物生平简介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祝允明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于弘治五年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正德九年,祝允明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转任为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 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祝允明自幼就长于书香官宦世家。外祖父徐有贞曾是明朝宰臣,德高望重、交友广泛;祖父祝灏旁征博引、风趣洒脱, 祝枝山 长期受二人熏陶,再者,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加上两位大儒加以教导,五岁便会读书,九岁就能作诗,十岁时已博览全书,做的一手好文章。十五岁时,其师王鏊中在廷试中获得第三,祝允明深受其影响,遂奋发苦学,苦练书法。吴中四大才子中,祝允明书法最为突出,与 文征明 、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

祝允明为人洒脱,放荡不羁,好游山水而不拘小节,与唐寅、文征明、沈周等名士都是是甚好的朋友,只是仕途坎坷。三十三岁才中得举人,五十岁后仍未被录用,焦躁难耐,常常借酒浇愁;五十五岁任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祝允明励精图治,施展计谋,令民风不淳的兴宁县有很大改观;六十三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无奈官场黑暗,不堪忍受,借病辞官回乡。

祝允明为人仗义,与 唐伯虎 私交甚好。在其三十七岁时,规劝唐寅读书求仕,不过天意弄人,在唐寅考得解元次年,因作弊案被牵连,终身不得入仕。二人便同病相怜,互相安慰。六十四岁时,唐寅去世,祝枝山悲伤不已,写《哭子畏》二首,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怜惜之情。

祝允明年幼时,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外祖父在乡里德高望重,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除了外祖父以外,祝枝山接触到了很多人,长年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祝灏的悉心教导,五岁时就变现出了常人所不能及之才。

青年时发奋苦学,想要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立志和他的长辈一样成为一代文豪,他严格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的下功夫,他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董其昌评价他的字为“绵里铁”。

祝允明书法集各家之所长,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 王羲之 、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

祝允明一生名作无数,是以《赤壁赋》、《箜篌引》、《太湖书卷》等为代表的传世墨宝。祝枝山也作画,但鲜少动笔,传世之作极少。不禁让人想到《唐伯虎点秋香》中“小鸡吃米图”,当然那只是玩笑罢了。

祝允明对明代的书法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留下了许多大作,以《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最为有名。

 祝允明的书法代表作品

明朝书法大家祝允明,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因为他的右手多生长了一只手指,故自号枝山。祝允明自幼天赋异禀,幼时就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之才,五岁便能识文断字,家学渊源,既能写的一手瑰丽文章,又能挥毫泼墨,书法婉若游龙。

祝允明自幼勤奋苦学,苦练书法。其书法集各家之所长,在明朝独领 ,吸取楷书大家褚遂良、赵梦頫书法之精髓,习王羲之、王献之行书之神韵,扬唐怀素草书之气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祝允明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

祝允明的书法之路开始于外祖父徐有贞。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有怀素和米芾的风采,用笔直率而华美,很得古雅之气,祝允明尽得其外祖父的真传。祝允明认为要写的一手好的书法,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兼备,才能达到“神采”的最终归宿。

祝允明书法的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其楷书相当严谨,直追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则气势飞鸿、俊逸潇洒,主要来自怀素和张旭,更接近于黄山谷。

对于祝枝山的书法,历代都有佳评。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洛神赋卷》、《赤壁赋》、《箜篌引》等。

 祝允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祝允明为人洒脱,放荡不羁,好游山水而不拘小节,与唐寅、文征明、沈周等名士都是是甚好的朋友,只是仕途坎坷。三十三岁才中得举人,五十岁后仍未被录用,焦躁难耐,常常借酒浇愁;五十五岁任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祝允明励精图治,施展计谋,令民风不淳的兴宁县有很大改观;六十三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无奈官场黑暗,不堪忍受,借病辞官回乡。之后便因病在故居去世。

在明朝近三个世纪的统治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有明一代,书法创作也堪称蔚为大观。这一次展览以成化和万历为前、后界线,从院藏的明代书法藏品中遴选数十件,客观地展现明代中期书法的发展状况、艺术成就和当时书家继承传统、一意创新的精神风貌。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明初: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明朝中期: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明朝晚期:如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此外,还有创草篆的赵宦光,专工隶书的宋珏等。但在晚明书坛,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简介

宋克(1327D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自号南宫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洪武初为凤翔同知。素工草隶深得钟、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并工写竹,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生,萧然无尘俗之气。尝作鸡栖石业条一幅,题语有“艺成不觉自敛手”之句,谓不可复得也。书学急就章,故写竹能妙。尝于试院牍尾用朱笔扫竹,张伯雨有“偶见一枝红石竹”之句,人遂以为朱竹自宋克始。卒年六十一。宋克的书法,在明代颇享盛名,与当时擅长书法的宋j、宋广合称三宋。

人物生平

宋克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之中,他身躯魁梧,有侠义之心,少年时即博涉群书,家中蓄养宾客,喜饮善博,好施钱财,至成年时,适逢元末动乱,思自树功业,谢客学兵,欲北走中原,举旗起事,不意中道受阻,遂溯江游金陵、会稽等名胜山川之地,归家后乃发愤攻读,时张士诚据吴,慕其名欲招为幕宾,克乃谢辞,于家中辟一室,内藏历代法书碑帖,周彝汉砚,曰游其间以自娱.在这一段时期中,他沉酣书法,十分用功,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志,直至晚年洪武初始得到一个陕西凤翔府同知的小官,不久便辞官还乡,与当时的名人如杨维桢、倪瓒等人交往,以诗画相酬答。

艺术成就

宋克处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苏东坡自比,任侠使气,闻鸡起舞。其聪慧过人,博涉经史,长于丹青,尤善画竹,今尚有《万竹图》传世。诗文亦名于时,与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则等为友,时称“十才子”。曾从元康里之入室弟子饶介学书,所传皆二王草法,故仲温特别钟情于草书。草书流走畅贯,挥运自如,似飞剑狂舞,潇洒纵横,十分契合于宋克"任侠使气"的性格。宋克学书取法甚高,楷宗钟繇,行书慕二王,章草学皇象之《急就章》,笔力清峭劲拔,笔意圆融洒脱,尤其是他的小草和章草,冠绝一代,吴宽评其书谓:“一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翮可爱……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其书出于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

传世作品

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诗》、《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诗》、《形增影古诗》、《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墨林所宝,翰中精品。

著作论述

著作有《高启南宫生传》、《无声诗史》、《丹青志》、《珊瑚网》、《六研斋二笔》等。

急就章

《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作者史游,在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33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是:“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的意思。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多讹脱。《急就章》的书体,在当时是从隶书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所书急就章,不只一本,现存的就有故宫藏本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就故宫博物院藏本而论,此作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从他“聊以自备遗忘”的自识,结合全篇精绝谨严的面目,可知这是宋克经意临摹,以兼备古法之神与形的得意之作。对此,王世贞的一则评价颇为中旨:“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

此卷十接纸一千九百余字,一笔不苟,心手相应,其书艺已臻极境。除书法价值外,此卷对《急就章》章草、正书二体的互释, 以及文字脱佚伪误的校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柳公权与颜真清是唐代的,他们两个属于初唐书法四大家。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与兵部尚书袁可立相友善,其在81岁高龄时为袁可立亲笔撰写《节寰袁公行状》道:“要以风义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以阉党柄权,二公相继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米万钟,陕西安化人氏,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石隐庵居士,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米万钟与张瑞图、董其昌、邢侗并称“晚明四大家”,其中又与董其昌两人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得“南董北米”之称。值得一提的是,米万钟还是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后代。

 米万钟生于公元1570年,去世于公元1627年,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研究想法。万历三年,米万钟参加会试,成功考中进士,此后入朝为官。

 米万钟进士及第,先后担任永宁、铜梁、六合县令,不久升任江西按察使,转任山东参政。在地方任职之时,米万钟深入百姓,为政清廉,关心民生疾苦,很是实施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善政。除了民生之外,米万钟还重视当地教育的发展,注重文化的发展,因此得到百姓的称颂。

 天启年间,东厂太监魏忠贤专权擅政。他哄骗明熹宗沉溺于贪玩享乐之中,不理朝政,甚至于长时间与朝中大臣隔绝。另一方面,又借助明熹宗的宠爱和重用,大肆揽权。他在朝堂上打压异己,网罗党羽,将以他为首的阉党发展壮大,残害忠良,把持朝政。

 在魏忠贤的带领下,阉党的爪牙遍布天下,朝中许多重要部门都被阉党的官员占据。但凡是与魏忠贤对抗的官员,都受到了阉党的排挤和打压。当时朝中许多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管帽,往往趋炎附势,奉承魏忠贤。

 米万钟当时也为命官,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尽管见识了阉党的手段,仍然没有低下头颅,一贯的刚正不阿。

 天启五年,米万钟屡次发表不满阉党的言论,而遭到阉党的记恨。最终名在魏忠贤爪牙倪文焕的弹劾下,诬陷问罪,削职夺籍,此后一直献赋在家。一直到崇祯五年,魏忠贤的宦官集团,被崇祯帝一举摧毁,倪文焕被处死,米万钟才得以重新入朝为官。

 米万钟被起复后,担任太仆少卿,虽然有心匡扶社稷。但是当时的明朝已经走向末路,政治黑暗腐朽,内忧外患,米万钟忧国忧民之下,竟然积劳成疾,并因此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米万钟是历史上著名的石痴,有“友石先生”的称号,他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石。据说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爬山涉水,就是为了收集奇石。他甚至还对自己收藏的石头,细心观察,为它们作画题赞,绘成《绢本画石长卷》。

 万历二十四年米万钟出任六合知县时,生平第一次见到雨花石,叹为奇观,此后便开始高价收购。当地百姓得知米万钟收集雨花石,藏家们也纷纷解囊献石。

 米万钟因此收集到了不少的奇石,其中有十五块极佳的奇石,被他题以“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名。每当家中有客人来之时,都会将这些奇石拿出来,共同观赏。

 米万钟痴迷奇石,他最后一块世人皆知的奇石,就是他在大房山寻访到的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巨石经自然风化,通体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十分奇异。“昂首而俯,足跋而敛,濯之色而青,叩之声而悦”

 米万钟第一眼看见他,就十分喜欢,当即雇人将此石运到府中珍藏。这块石头十分巨大,却不易搬运,费时费力。而不等这块石头搬到家中,米万钟本人就遭阉党诬陷而罢官。于是这块巨石,就被搬运的工人弃置路旁,此后有了“败家石”的称号。

 “败家石”此后无人问津,一直等到乾隆年间,才被乾隆帝派人运到清漪园,取名“青芝岫”。

 

1、唐寅:

唐寅,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

2、徐渭: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他是我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3、周臣:

周臣,我国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周臣代表作《柴门送别图》 ,描绘一文人携琴访友后,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明月早已挂在高空,船工也已在船头熟睡,直至客人快要上船了,他还未酲来,说明主客送别时间之长,友谊之深,这其中也融含周臣画体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相融之处。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

4、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董其昌善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画作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作品《戏鸿堂帖》(刻帖)。颇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5、关思:

关思(公元十六~十七世纪),字九思,一作何思,号虚白,浙江湖州人。能诗善画,笔兼四体。尤长山水画,远学关仝、荆浩,近学黄公望、王蒙,而能自出机杼,苍秀奇崛,多作变化,为吴门派名家之一。善仿宋人笔意。

关思所化山水,早年蹊径水口犹多覆叠,晚年山头石画,简笔粗疏,微加皴染,林树杂披,略点墨叶,人物飘然,舟室古雅,别具清明之格。其画名重海内,与宋旭齐名。作品有《松风斜照图轴》,《山水图轴》。

6、谢时臣:

谢时臣(公元1487~1567年),字思忠,号樗仙,江苏苏州人。山水师法沈周,得其意而稍变,笔势豪放,设色浅淡。凡长卷巨幛,出笔纵横自如,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与“浙派”之间。人物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线条劲细潇洒。

作品有《溪山秋晚图轴》,《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轴》,《策杖寻幽图轴》,《虎阜春晴图轴》,《武当南岩霁雪图轴》,《太行晴雪图轴》。

杜度,字伯度。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书法家,草书大家怀素称他的章草“天然第一”。

崔瑗(77年—142年),字子玉,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东汉书法家。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汉末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卫铄(公元272—349年),别称卫夫人,字茂漪,晋代著名书法家。

王廙(276年—322年11月4日),字世将,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东晋大臣、书法家。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善书,书有家法。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陆柬之(公元585-638),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其书法以隶书见长。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唐朝大臣、书画家。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以草书著名,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徐浩(703~783),字季海,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唐代名臣、书法家。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

李建中(945年-1013年),字得中,北宋书法家。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朝第八位皇帝,著名书画家。

宋高宗赵构(1107621—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著名书画家。

张即之(1186——1263年),字温夫。宋代书法家。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康里子山(1295-1345),元代重臣,罕见的少数民族汉学名流和书法家。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宋克(1327―1387)字仲温,一字克温,明代书法家。

宋广,字昌裔,生卒年不详,明代书画家。

宋璲(1344-1380),字仲珩,明代书法家。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明代大臣、文学家、书法家。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明代著名书法家。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王宠(1494年--1533年),字履仁、履吉,中国明代书法家。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明代书画家。

张瑞图(1570-1644),明代官员、书画家。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明末清初书画家 。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明末官员、书法家。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明朝书法家祝允明的简介 祝允明的代表作是什么历史名人

 祝允明人物生平简介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祝允明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