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是什么意思?
经史子集 什么意思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什么叫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仪礼》、《春秋》(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例如:《国语》、《史记》、《汉书》、《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例如:儒家:《荀子》、《说苑》、《近思录》、《郁离子》、《孔子家语》。 兵家:《孙子兵法》。法家:《耽子》、《韩非子》。医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洗冤集录》。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经 史 子 集各是什么意思
蒙学
启蒙的学塾。
经、史、子、集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说、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四十类中,流别繁碎者,又各析子目。
所录之书,各以时代为次,历代帝王著作,从《隋书、经籍志》例,冠于各代之首,同时期的人,以登第之年或生卒年,或平生往来唱和之人排列;无可考者,则附于本代之末。
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
各类之首,冠以小序。
子目之后,有案语。叙述该类学术要旨,源流正变及其分类立名的理由,每类之下收录各书的提要,评介作者,本书得失,版本卷帙以及文学增删,体例极为严谨。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史:北齐书 北史 曹子建集 陈书 大宋宣和遗事 国语 汉书 后汉书 金史 晋书 警世通言 旧唐书 旧五代史 开元天宝遗事 梁书 辽史 洛阳伽蓝记 明史
穆天子传 南齐书 南史 清史稿 三国志 山海经 史记 史通 书目答问 水经注 宋史 宋书 隋书 魏书 文史通义 新唐书 新五代史 醒世恒言 元史 战国策 贞观政要 周书
子:茶经 初刻拍案惊奇 东京梦华录 二刻拍案惊奇 公孙龙子 鬼谷子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黄帝内经素问 黄庭内景经 黄庭外景经 金刚经 近思录 九章算术 老子 乐府杂录 聊斋志异 列子 林泉高致 六祖坛经 吕氏春秋 洛阳牡丹记 墨子耿棋经 容斋随笔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水浒传 四十二章经 搜神记
孙子兵法 太上感应篇 武林旧事 西游记 心经 新书 荀子 颜氏家训 扬子法言 阴符经 尹文子 游仙窟 喻世明言 周易参同契 庄子
集:楚辞 窦娥冤 二十四诗品 古文观止 绝妙好词 乐府诗集 柳宗元集 六朝文絜 六一诗话 牡丹亭 欧阳修集 全宋词 全唐诗 人间词话 诗品 苏轼集 唐诗三百首 陶渊明集 文心雕龙 文选 西厢记 玉台新咏
蒙学:百家姓 千家诗 千字文 三字经 声律启蒙 增广贤文
中国国学何为经史子集
提供一篇文章,以作参考:《什么是国学——经史子集四部正名》 何谓国学?
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看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今人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觉得用文言文的就是国学,对于朴学之类几无任何概念。举例来说,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经,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周易》以占筮之书,历秦火而独存,没有被焚禁过,六经之中其他经书及六国史书之类都在焚书坑儒中被焚,后在汉初由官方整理寻找,从故秦博士伏生这些人那里按他们的背诵记述重新补足,与原书多不一致,同时又有鲁恭王坏孔子家壁发现壁中书,及后世刘歆于秘府整理出的“古文经”,虽有经学家的今古文之争,古文家又因伪造部分经书而被诟病,后东汉郑玄调和今古文,又经王弼、王肃诸人,今古文之争渐弭,而一代人皆以一代之风气解经,西汉尚灾异,故董仲舒等人讲公羊学言灾变,京房易学讲卦气;东汉流行谶纬,郑玄乃兼注纬书;魏晋尚玄,乃有调和儒道之努力,论四本、崇有、贵无以至有将无同之论,说《易》者多采道家之旨。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袭并整理,孔颖达笺注群经,为当时经学南北融合作出贡献。
宋明时易学继陈抟而有邵雍,后朱熹采易图讲易,重在义理,此时理学产生,又者经历隋唐,经学受到禅宗影响,又进入新的境界。再有太极、气、理、性之说遍及人心,此时经学离孔子所治经已渐远,至王阳明“心学”则更是采佛家大乘精义。清朝文字狱大兴,考据朴学大兴,乾嘉年间尤盛,纳兰《通志堂经解》之后,诸家整理经学文字勘定版本,并作正义笺疏,焦循、钱大昕、阮元等为冠。
近代俞樾兼通今古文,其弟子则又启今古文之争,又有南海先生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当时章太炎、刘师培诸人,遂争演愈烈。通经学史,还须知道经学背后的政治因素,如汉代治经是士族垄断仕途的方法,注经便是掌握话语权,乃造出俨然春秋贵族一般的世代簪缨之巨族,在晋以后士族遂成为超越皇权的势力,至有“王马共天下”之说。
今古文之争更牵涉到很多政治因素,如王莽改制等,总而言之,经学中问题错综复杂,而只有治经学后,才能遍及群书,治史、子、集部。例如,不通经学,不会《尔雅》、《说文解字》训诂音韵之类,就无法在文句上读懂古书;不懂《周易》象数乃至天文地理者,就无法读懂史书中各种历法天象灾异记载,也读不懂《史记》中《秦楚之际月表》之类,从而亦无法理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论体系;不懂易学,不读《春秋》、《诗经》、《礼记》之类,就无法理解子学中的很多理>>
四库全书中的经史子集分别是什么?
经是四书五经,和解释四书五经的书籍。史就是史书,包括正史野史秘史地方志,也包括地理类的书籍。子部就是诸子百家,也包括后来作家论述个人观点的论述类文章。集部就是各种诗集,文集,不是写个人观点而是写景什么的都算在里面。还有像四大名著这类小说,四库全书是不收录的!
经、史、子、集 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亥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书》、《白虎通》等。
“史”是指历史典籍,如《史书》、《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子”是指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如《荀子》、《老子》、《庄子》、《论衡》等。
“集”是指古代诗文词赋的著作,分为总集、选集、别集,如《乐府诗集》、《古诗集》、《全唐诗》、《古文观止》等。
经、史、子、集都是了解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仔细研读,可增知长识,了解古文化精华,掌握典籍瑰宝,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发扬祖国文化光辉,熟习之后常能引以自豪。
经史子集中的子和集是什么意思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四库全书:丛书名。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经、史、子、集”四大类。
根据论典的类型,“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
经典和论典有《四阿含经》、《六足论》、《发智论》(20卷)、《大毗婆沙论》(200卷)、《阿毗昙心论》、《杂阿毗昙心论》、《入阿毗昙论》等等。
经:经书,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它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仍普遍采用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库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本文2023-08-05 08:05: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