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第1张

导语:

历经千年风霜,在乱世下得以保存的《赵城金藏》,《赵城金藏》诞生在女真族统治时期的金朝,到现在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民女崔法珍在山西、陕西部分地区断臂化缘,募资所修的《大藏经》刻本。因为是在山西赵城广胜寺发现,所以称《赵城金藏》。

作为我国国家一级文物的它,共有6980卷,六千多万字,留存下来的有4000余卷,整个世界也只有这一部,更是被誉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现在被保存在我们国家的十余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纵观《赵城金藏》的历史,充满了奇幻的色彩,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关于这个千古藏经背后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

《赵城金藏》的来龙去脉

这部藏经可以说是一部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百科全书,涵盖了细致的佛教文化,自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在国内国外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因为藏经被发现的年代正是中国最动荡的时期,因此在那个年代藏经还能得以保存,背后一定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功劳。在这段历史中护宝者和夺宝者的斗争也无休无止,接下来就让我们揭开这段惊险曲折的故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藏经的来历,以及它的发展,它的价值到底来源于何,为何又会引起海内外的争夺。

关于赵城金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它的来历与一位少女有关,殊不知如此价值连城的国宝竟还有一段如此奇妙的经历。12世纪的中国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之中,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中国被划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北方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而南方则是汉人统治的南宋王朝。藏经诞生之地就在当时的山西,属于大金统治范围内,当时那里有一个小县城叫做赵城,藏经与少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少女名叫崔法珍,是一个善良贤淑的女孩,但是命运对她十分不公,给了她天使一般的心灵却剥夺了她开口说话的权利。自她出生起父母就带着他四处求医,从未放弃,可是命运弄人,直到姑娘十七岁那年都还无法开口说话,本以为姑娘这辈子的命运就是这样了,可是一位贵人的突然出现,打破了这一切。

也正是在姑娘十七岁那一年,来了一位四处化缘的老僧,因为巧合途经此地,看到姑娘的状况后感到有缘,于是出手相助,从药葫中掏出了上百颗的药丸,并在叮嘱完后续事宜后就匆匆离开了,离开前还留下了一个再次会面的时间。

本来万念俱灰的姑娘和她的父母顿时感到希望之火又被燃起,每日都遵照僧人的嘱咐按时服药,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姑娘真的开口说话了。为了履行约定,次年的三月姑娘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僧人的修行之地广胜寺。

见到僧人的姑娘连声道谢,并表示是僧人给了她新生,她愿意为师傅做任何事情,而此时此刻年迈的僧人的确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刻一部藏经,听到姑娘的话以后很是感动,但又无奈一个柔弱的姑娘家能做些什么,只是连声叹气。

姑娘见此状后,愈发想要完成僧人的心愿,于是拿来一把菜刀砍下了自己的左手臂,以表决心。自此以后,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化缘道路,不论路途多么遥远,路上多少困难,她都时刻提醒自己记住承诺,而也正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赵城金藏》得以诞生,“断臂募资”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这段传奇的故事看似充满奇幻的色彩,但在众多史料中当真有这一段事迹的记载,而且不止一处,其中就包括《永乐大典》、《金史纪事本末》等等。而在如今这些浩瀚的藏经中虽未曾提及这位少女的名字,但是她与这部藏经的故事却始终流传于民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善男信女。

而自金王朝以后,藏经的事迹以及藏经的地点逐渐被隐藏,一直都不为外界知晓,也正是这样才使得藏经历经千年风霜依旧能够完好的保存到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而在这近千年的时间中,朝代交替变换,历朝历代也有很多游学至此的文人墨客,这里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创作了很多关于这座古刹的作品,但众多诗文中唯独没有对藏经的描述,可见而知,当时藏经隐藏得多么隐秘。

《赵城金藏》被发现

那么藏经后来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又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接下来也为大家分析一二。

时间过的飞快,封建王朝的历史也逐渐过去,数千年历史的藏经始终在那个神秘的地方,一直未曾面世。直到1932年因为一场意外的发现,才使得世人揭开了《赵城金藏》的神秘面纱,这个发现也与一位僧人密切相关,不得不说缘分还是很奇妙的。

这位僧人名叫范成,从小钻研佛家文化的他,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在佛教文化研究上。1930年因为机缘巧合,有人在西安发现了两处寺院之内藏有宋版藏经,通过专业人士的鉴定之后发现竟然是《碛砂藏》,这是宋版书中最为珍贵的藏经。

这个发现引起了行业内的轰动,一向专注佛学研究的范成更加受到震惊,在影印整理藏经的工作过程中,范成通过查阅《宋藏名录》发现这部分藏经存在缺失,于是便开始寻访陕西和西安的古刹。

果不其然,在当地僧人的指点下得知了广胜寺藏经的秘密,没有片刻犹豫便动身前往,终于在广胜寺看到了尘封多年的经卷,数目达到五千余卷,没过多久消息就被发布了出去,中外都为之轰动。

藏经被发现后,便源源不断遭遇贪婪的人的注目,一度要被夺走,幸而得到众多护宝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得以保存至今。

《赵城金藏》有惊无险

在经卷面世没多久,广胜寺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1937年的一天,国民党军的一名军长奉了蒋介石的命令来到山西,假借游览广胜寺保护藏经为由,想要将藏经转移到西安境内。这一阴谋很快被住持发现,当时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很多人都心怀怨恨。

主持心想万一西安沦陷,藏经落到日寇的手里,恐怕他要被迫沦为千古罪人。所以住持也不傻,虽没有明确拒绝,但心中早有策略。他告诉这位国民党军官,要邀请地方绅士商讨并征得他们的同意才可做定论。名为宴请绅士来商讨意见,可实际上地方的绅士怎能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早早就商量好统一对策。

宴席当天当地有声望的人都来了,军官心中一喜,还以为都是看着自己的身份而来,其实不然。在说明阐明此次目的后,军官并没有得到在座人士的响应,反而遭到一众拒绝,但是当时人多势众,这名军官也没法违背众多的民意,无奈只能空手而归。

而后,对藏经的争夺并没有就此而止,反而因为日军的侵略越发严重,但是在军民一致的努力下,最终都得以化险为夷。在抗战胜利后,国家也终于将藏经陆续集结在一起,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为主的各大文物保护研究单位。佛经最终有了最好的归宿,去到了最能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的地方。

总结语

通过《赵城金藏》的这段经历后,大家肯定也有所体会,历代文物总是遭受着重大的打击,有的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了,有的至今都未能完整修复,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实属不易。

总而言之国宝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国家的功劳,同样也是广大爱国人士的功劳,除了《赵城金藏》以外,还有很多的国宝文物流落在外,但是要坚信,终有一天属于我们的东西终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国宝探秘36讲》 张建 编著

《永乐大典》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善本中,最璀璨夺目者当推“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

由于敦煌遗书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地,至今缺乏一个完整的联合目录,藏经洞内究竟有多少遗书,至今仍无从确切统计。有人推测总数为三四万至十万件不等。敦煌遗书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6000余件;英国图书馆藏13000余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5700余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10800余件。另外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都有收藏,总数在5万件以上。

清末从敦煌运京的那批敦煌遗书成为现今国家图书馆敦煌馆藏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陆续将散藏于全国各地及散佚于民间的敦煌遗书调拨或收购后移交国家图书馆集中保管。如大谷探险队所得敦煌遗书长期由旅顺博物馆收藏,1954年由文化部调拨北图收藏。不少社会人士出于繁荣祖国文化的爱国之心,也纷纷将个人珍藏的敦煌遗书或捐赠或转让给国图;国家图书馆亦四处搜求购买到部分零散的敦煌遗书。凡此种种,日积月累,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收藏,使其总数达到一万六千余号,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对所藏敦煌遗书分批、分阶段进行了大量整理、编目和修复的工作。开始编目时,最初的编号按照《千字文》的顺序,逐一用字排号,编纂出国家图书馆第一部敦煌遗书目录——《敦煌石室经卷总目》。1922年,陈垣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后,编纂出敦煌学界第一部分类目录——《敦煌劫余录》。二十年代,北京图书馆成立写经组,1935年编纂成更为完备的分类目录《敦煌石室写经详目》及其《续编》。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避战火,1935-1936年北京图书馆将馆藏敦煌遗书装箱南运。八十年代初,国家图书馆编纂成《敦煌劫余录续编》。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和中华大藏经编译局的支持下,涵盖全部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总目录编纂工作开始起步。

国家图书馆极其珍视所藏敦煌遗书,但敦煌遗书都是公元五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及印本,是被长期废置的中古文献,年代悠远达千年之久,大多残阙支离,或粘结或脆碎,若不加细心修复,则根本无法编目、拍摄,更谈不上借阅使用。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和善本部图书修整组,经过反复研究实践,在修复工作中严格贯彻“整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持遗书原貌,妥善处理了保护与使用的矛盾,达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从而使大量从前无法使用的残破经卷获得新生,重见天日,能够为广大敦煌学研究者有效利用。在国家图书馆的精心维护保管下,修整一新的敦煌遗书这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会完好无损地流传给子孙后代。

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社会上乃至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敦煌遗书之精华部分已然被外国“探险家”们搜刮殆尽,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者皆是价值不大之弃余糟粕,正所谓“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这种看法大谬不然。三十年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曾经列举大量事例,着重批驳了这种不实说法,指出:“取质、量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几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有散落的敦煌遗书回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不乏大量珍贵文献,如《尚书》、《毛诗》、《春秋》、《老子》、《庄子》、《文选》等抄本;如公元417年(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是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一件,历经近1600余年仍完好如初;《舞谱》、摩尼教经典等为国内硕果仅存之资料,其珍贵稀有不言自明;《辩亡论》、《姓氏录》、《法华经玄赞》、五代前蜀大复二年的血书《观音经》等皆为敦煌遗书中之稀世精品。今天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不但在文物或文字的绝对数量上占据世界第一位,而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与世界上任何一所敦煌遗书收藏机构相较毫不逊色。

1、青囊书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倾毕生经历所作之书为《青囊书》。此书将华佗的毕生心血、行医经验一一记载,但传说由于徒弟保护不利,此书最终被焚毁。也因此,《青囊书》失传,当时只抢救出来几页,因此才有了初、高中历史书上的“五禽戏”、“麻沸散”等等。

2、《连山》

《连山》,后亦称《连山易》,古多只称《连山》,其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据传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

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历来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3、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4、《黄帝外经》

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

5、《魏公子兵法》

魏无忌合纵攻秦胜利后,声威大震,各诸侯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将其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十卷,今佚。

参考资料-连山

参考资料-兰亭集序 (书法作品)

参考资料-魏无忌

参考资料-黄帝外经 (医学书籍)

参考资料-青囊书

台北到国立故宫博物院又被称为坦北部共或者中山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台北故宫中有十大镇馆之宝,这十大镇馆之宝都可谓是稀世的珍品。其中分别为翠玉白菜,散氏盆,毛公鼎,天青无纹水仙盆,莲花温碗,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江行初雪图,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这10件藏品来自不同的年代,是很有名的稀世之珍。

第1名首先就是我们的翠玉白菜,这个是来自清朝的藏品,也是位于国宝排行榜的第1名。故宫也是不敢随意更换展品,翠玉白菜也是一年无休的展览。第二为散氏盘是西周的宝物,散氏盘是在康熙年间出土的,在这个盆上的造型与纹饰都展现出了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的简约风格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材料。第3位盟宫顶也是西周的文物,他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差点被日本所夺走。毛公鼎除了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之外,他在文字学以及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第4位是来自北宋汝窑的天青无纹水仙盆,这也是北宋宫廷的御用瓷器,根据考证来看的话,世界仅存这一件了。第5位的是莲花温碗也是来自北宋汝窑的,是非常著名的瓷器,传世品也是极少。

第6名富春山居图是由元朝的作家黄公望所画,这幅作品也是耗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笔。第7名则是北宋范宽所做的西山行旅图,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并且还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独有的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第8位则是有五代时期的作家,赵干所做的江行初雪图,这幅作品将景物和人多绘画的,如有其神,线条勾勒非常的劲道。第九名则是唐朝颜真卿的书写作品祭侄文稿,这幅作品不仅笔画非常的顺畅,而且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所以如有其神一般也被认为天下第二行书。最后一位则是宋朝苏轼所做的黄州寒食帖,这部作品在书法史上影响非常大,是一幅典型的行书作品,还是抒发了作者当时郁闷的情感。

这十大文物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稀世珍宝,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一直都被展出,供大家所欣赏。

作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有着怎样的曲折经历?

导语:历经千年风霜,在乱世下得以保存的《赵城金藏》,《赵城金藏》诞生在女真族统治时期的金朝,到现在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民女崔法珍在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