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记述少年聪明或好学的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籍中记述少年聪明或好学的故事,第1张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3、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4、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5、囊萤映雪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御史大夫。

有以下这些故事: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映雪囊萤

故事如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5映雪囊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1、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

2、东晋大书法家、诗人王献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勤学苦练,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3、西汉经学家匡衡,自幼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后来官居宰相,成为历史上有名经学的大学问家。

4、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2、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3、积雪囊萤

晋代时期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

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

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同朝的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之后,人们用积雪囊萤来形容家境贫困却学习努力。

4、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5、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囊萤夜读——晋 代 车 胤。

铁杵成针——唐 朝 著 名 诗 人 李 白。

悬梁刺股——汉 朝 儒 学 大 师 孙 敬、战 国 时 纵 横 家 苏 秦。

程门立雪——北 宋 时 期 著 名 哲 学 家 杨 时。

凿壁偷光——西 汉 宰 相 匡 衡。

手不释卷——三 国 时 期 吴 国 大 将 吕 蒙。

1、囊萤照读 

拼音: náng yíng zhào shū

解释: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 《晋 书 · 车 胤 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拼音代码: nyzd

近义词: 囊萤映雪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故事: 晋 代 车 胤 从小就好学不倦,但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因此浪费晚上的时间他觉得十分可惜。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他见室外到处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几十只萤火虫吊在书本的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

2、铁杵成针 

拼音: tiě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 · 祝 穆《方 舆 胜 览 · 眉 州 · 磨 针 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拼音代码: tccz

近义词: 持之以恒

反义词: 半途而废

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故事: 唐 朝 著 名 诗 人 李 白 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 白 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 白 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3、悬梁刺股 

拼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 汉 · 刘 向《战 国 策 · 秦 策 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 汉 · 班 固《汉 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拼音代码: xlcg

近义词: 悬头刺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故事: 汉 朝 时 儒 学 大 师 孙 敬 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 国 时 纵 横 家 苏 秦 到 秦 国 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4、程门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释: 旧 指 学 生 恭 敬 受 教。比 喻 尊 师。

出处: 《宋 史 · 道 学 传 二 · 杨 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举例造句: 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拼音代码: cmlx

近义词: 尊师重教、程门度雪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尊师重教

故事: 北 宋 时 期 著 名 哲 学 家 杨 时,淡 薄 名 利,放 弃 做 官 的 机 会,拜 著 名 的 理 学 大 师 程 颢 与 程 颐 兄 弟 为 师 学 习 理 学,学 成 后 回 南 方 讲 学。程 颢 病 故 后,杨 时 去 拜 访 程 颐,见 程 颐 正 在 休 息,便 恭 恭 敬 敬 站 在 院 外 的 雪 地 里 等 恩 师 的 醒 来。

5、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 原 指 西 汉 匡 衡 凿 穿 墙 壁 引 邻 舍 之 烛 光 读 书。后 用 来 形 容 家 贫 而 读 书 刻 苦。

出处: 《西 京 杂 记》 卷 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拼音代码: zbtg

近义词: 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 不学无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

故事: 西 汉 宰 相 匡 衡 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 学 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 汉 元 帝 时 期 当 上 太 子少 傅。

6、手不释卷 

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 国 志 · 吴 书 · 吕 蒙 传》注引《江 表 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拼音代码: sbsj

近义词: 学而不厌、爱不释手

反义词: 不学无术

灯谜: 卷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勤奋好学

英文: very diligent

故事: 三 国 时 期 吴 国 大 将 吕 蒙 没有文化知识,孙 权 鼓励他学习 史 书 与 兵 法。吕 蒙 总是推说 军 队 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 权 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 武 当 兵 马 之 务,手 不 释 卷,孟 德 亦 谓 老 而 好 学。”吕 蒙 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1,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凿壁偷光 :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匡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萤囊映雪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4,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5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孟轲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匡衡

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车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囊萤映雪: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3、宋濂抄书: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上一篇:古昆仑指哪里下一篇:古书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