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主流是什么
一、宋代书法主流
1、北宋:行书、草书、楷书三者俱备。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北宋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是蔡襄。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轼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擅长行、楷。黄庭坚的草书在“宋四家”当中应该说是水平最高,被世人称为“草圣”。米芾学书勤奋,师承广泛,时人称其“集古字”,以行书见长,其草书虽不如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宋徽宗虽然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艺术上极其聪颖。
2、南宋:行书。
南宋时期书法没有北宋盛行,以行书成就较高,其著名代表书法有:赵构、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孝祥、赵孟坚等。朱熹和陆游、范成大、张孝祥被后人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
陆游书法的审美思想和风格与其诗文同调,不是为“工”求“工”,而是崇尚“写意”、“信手”和“天成”。
范成大书法主要工行草,师承苏轼、黄庭坚、米芾三大家而自变一体,虽未尽合古,但自有一种神气,亦只可称佳。有《西塞鱼社图卷跋》等。
朱熹是一位理学家,其理学思想根深蒂固,对蔡襄之后的尚意派书家苏、黄、米持否定态度,他“字字有法度,端人正士”的观点,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而且导致他的书法艺术缺少内涵的结果。
张孝祥书法从颜真卿、米芾出,能自变一体。多得古人用笔意,字法奇古,甚真而放。作品《柴沟帖》最为突出。
二、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
1、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
宋代书法崇尚书“意”,继承 隋唐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众多诗人、词人研习书法,又为书法注入了强烈的抒情意味。书法主要受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三家影响。其作品对于由唐入宋书法艺术的过渡。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
2、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3、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著录。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
苏轼
苏轼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 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黄庭坚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米芾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蔡襄
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蔡襄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扩展资料:
宋四家”成就主要体现于行书,此外是楷、草两体,米芾有少量的篆、隶书作,但不值得称道。
就楷书而言,“宋四家”中首推蔡襄。其面目多似颜真卿,渗入很多文人气,无胜唐正大气象。颜鲁公作书,不经意的地方很多,蔡襄作书则笔笔留心,苏轼大楷法颜真卿,在字形上压扁,重视的是意态肥厚。
黄庭坚《夷齐庙碑》近似褚法,稍嫌松散。米芾没有大楷传世,小楷《向太后挽词》意守欧、褚之间,颇令人称道。
就草书而言,“宋四家”中成就最高者非黄庭坚莫属。苏轼、米芾鄙薄张旭、怀素为“书工”,认为他们视书法为事业,违背书法娱己悦人的宗旨,丧失了林下之风的淡雅,而“有如市娼抹青红”。苏轼草书极为罕见,线条尖薄油滑,创作行书时的自信一扫而光。
-宋四家
宋朝官方字体是:宋体。
宋体现金使用的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宋体是生而具来的印刷体,产生于雕版,成型于明朝。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特点: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中国书法和雕版印刷的结合产生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大片地区已成为金朝的统治区。辛弃疾自幼丧父,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的。宋朝廷南渡时,辛赞因受家口拖纍,只能留在北方,并且担任了金朝的开封府知府等职。但辛赞“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的是大宋政权。他常带领子孙们登高望远,放眼山河,希图恢复中原。他对辛弃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两次让辛弃疾去金都燕京参加科举考试,乘机侦察、了解金人的形势。
在祖父的培养教育下,辛弃疾不仅诗文写得好,剑术高超,而且从小就立下了抗金爱国的大志。他曾豪迈地说:“我要用词骂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他对起义部队采取了劝降诱降、分化瓦解和调集兵力、严酷镇压相结合的政策。耿京领导的起义军,是他们重点镇压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形势,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个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起义军大部分溃散了,一小部分被张安国带去投降了金兵。张安国也被金兵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的知州。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辛弃疾率众出其不意地闯进有五万金兵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他还向金兵宣称:宋军十万人马即将开到,劝他们赶快投降。军中不少将士都是耿京的旧部下,听辛弃疾这么一说,当场就有上万人投到了辛弃疾一边,跟着他南下。张安国后来在临安被斩首示众。
辛弃疾的壮举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震动,不仅军民们非常敬佩,连宋高宗也连声赞叹。
此后,辛弃疾便留在了南方。他被朝廷派往江阴做官。江阴虽靠近前线,但在主和派的势力下,辛弃疾的抱负和才能根本无法施展。宋孝宗即位后,重用主战派的张浚,南宋王朝第一次主动出击。但张浚在符离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尽管如此,辛弃疾仍向宋孝宗上奏了他的著名的《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在文中,他分析了当时宋金双方的形势,从而提出了恢复中原的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但他的主张、建议都没引起朝廷的重视,这使他感到了极大的悲愤和苦闷。这时期他写了不少词,大都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不平和悲愤的。
从1168年起,辛弃疾先后到建康府、滁州等地任职,后来又当过江西、湖南的安抚使,成了职位颇高的“封疆大吏”。可是主和派当道,他职位再高也实现不了杀敌报国的志向。他只能花力气整顿地方政府,并创办准备北伐的“飞虎军”。这却又给主和派们抓到了把柄,公元1181年,他被主和派排挤,罢官回江西上饶的带湖闲住。
十多年后,直到宋光宗绍熙年间,他才又被起用,担任过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不久又被罢官。公元1203年,他再度被起用,担任了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等职。
在绍兴期间,他特地去拜会了年近八十的陆游。这对文坛骁将、抗敌志士喝酒做诗,相见甚欢。这年底,宋宁宗召辛弃疾去临安,征求军国大计。临行前,辛弃疾又去向陆游告别。陆游特地写了一首七言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为他壮行。诗中有“稼轩落笔凌鲍谢”,“青史英豪可雄跨”的句子,这是陆游称赞辛弃疾的词作超过南北朝的著名诗人鲍照、谢灵运,并且具有非凡的才能,可以超过历史上的英雄们。陆游对这位文坛后起之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公元1205年三月,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正当他积极备战时,朝廷却以他所推荐的官员有不法行为而把他连降两级,后来又把他罢了官。公元1207年,宰相韩腚校ǎ簦酲zhòu)在北伐失败后,又召辛弃疾等人去挽救局势。可是辛弃疾已重病在身,于当年九月十日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去世后,留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后人辑录的有《辛稼轩诗人钞存》,存词六百多首,数量为宋代词人之冠。他的词继承苏轼的风格,以慷慨豪放为主,是南宋词人中豪放派的杰出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写自己的报国心声的,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的,也有揭露主和派投降丑行的,也有吟咏大好河山的。但作品的中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抗金御敌,恢复中原。
此外,辛弃疾的文章也写得很好,特别是政论文,和他的词一样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很有说服力。
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使用的字符。在宋代,印刷业得到了发展,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这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称为宋体印刷,因为印刷术是在宋代发明的,所以印刷术在宋代被用来印刷字体。宋体实际上是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术。此字体的笔画有更详细的更改。一般来说,这种字体比较厚,结尾有一些装饰部分。
宋体在宋朝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并不是特别成熟,因为宋体是在这个朝代才产生的,而且宋朝有很多著名的字体,比如脸型和欧式。宋代宋体的发展并不是特别好,但到了明代,宋体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到了明代,宋体已经发展成明体,现在已经成为汉字文化界非常主流的印刷字体。事实上,汉字在朝代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通过文字,我们才能反映宋代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宋代的文化内涵。
宋代产生了宋体,但尚未成熟。宋代提倡模仿书法字体严、刘、欧的风格。到了明代,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小空间的宋体逐渐流行起来。由于缺乏艺术上的变化,它被明代文人称为工匠形象。宋体传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明体。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文化圈的主流字体。随着现代印刷技术进入中国,中国人已经习惯于阅读宋体书籍1000多年了,所以现代印刷也使用宋体印刷。后来,根据西方的黑体字和意大利的黑体字,中国的印刷风格也创造了黑体字和仿字体。目前,宋体、粗体、仿宋体和楷体已成为我国印刷的四种主要字体。
现代造纸术传入中国后,10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习惯于阅读宋体包装印刷的书籍。因此,现代版也采用宋体包装印刷。后来,根据西方国家的黑体字和意大利文的方法,印刷汉字中也出现了黑体字和仿宋体字。
宋代是书法的传承时代,人才和能人辈出。诗人不仅饱读诗书还写得一手好字,譬如苏轼。宋代的书法特色就是各有章法,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多的风格是不羁的大气豪迈风格,这种风格在很多诗人及书法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本文2023-08-05 08:06: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