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的来历是什么?
粥最早是朱元璋穷困潦倒时,经过一家穷人。老婆婆见他很可怜,把家里剩下的各种豆子混在一起,放到水中煮,豆子熟透,给朱元璋喝。他称帝后,念念不忘那种回味无穷的象,请御膳房的来做。后来,这种做法就流传下来。
什么是腊八粥 腊八粥怎么来的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到了宋代,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腊八粥也成为百姓日常享用的传统美食。
腊八粥怎么来的
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宋代。一般认为,这个习俗起源于佛教。
喝腊八粥起源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但此说也有矛盾。据说,古时候有个净饭国,这个国的太子叫释迦牟尼,他在二十九岁上出家修行。有一天他走到尼连河附近,又累又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很同情他,便将身边带的杂粮加些野菜野裸,用泉水熬成乳糜的粥,喂他吃下,他才得以振起精神,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后来,佛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腊八这天称为“成道节”,每到这天就举行诵经活动,还煮粥敬佛。由此积久成俗,人们每逢这天都喝腊八粥。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近似。据说,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修道时,正闭目养神,人们忽然见天降五色雨,佛祖面上顿放红光,坐化圆寂。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佛教徒们从此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以五色米谷加些果品熬成粥,敬奉佛祖,称之为“七宝五味粥”,俗称“腊八粥”;教徒们这天也都喝这种粥,表示对佛祖的怀念。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人也相信由此可以得福而喝起了腊八粥。
不过,这种把释迦牟尼和腊八粥联到一起的说法,与历史事实是有矛盾的。如《魏书·释老志》、《集说诊真》等古籍中,都记载说释迦牟尼乃是“二月十五日而入涅架”;《隋书·经籍志》也说释迦牟尼是“二月十五日去世”。释迦牟尼乃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伟大。历史人物,这些记载当是可靠的。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在今尼泊尔境内,是和我国孔子同时代的人,释迦牟尼乃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上面这些传说,可能与佛教的盛行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释迦牟尼的尊敬,有极大的关系。
腊八粥的历史
从历史记载来看。腊八粥最早出现于我国宋代。成书于宋代的《天中记》一书说,北宋东京,每到十二月八日。各大寺院都要分送“七宝五味粥”,人称“腊八粥”。后来,民间也受到影响,竞相仿效。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腊月初八这天,汁梁城的百姓,纷纷用果子杂料煮粥来吃。南宋诗人陆游,有“今朝佛粥更相愧”的诗句。其中讲到的“佛粥”,就是腊八粥。后世相沿不衰。所以清代的腊八节才呈现出腊八粥独领节日风骚的特点。
最早的腊八粥,只是用红小豆来煮‘到清代。情况已大不一样了。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北京人制作腊八粥。已发展为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为主要原料,再加人红桃仁、琐琐葡萄、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红搪、白核等。合水煮成。一般人家。大都要在腊月初七就开始动手准备。剥果皮、挑沙子、洗米,忙忙活活一个晚上。到八日天明时才最后煮好一锅糜粥。
当然,这样复杂讲究的做法,平民百姓根本无法达到。据记载,当时北京的民间百姓。仅仅是用尽量品种多一点的果米合煮而已。为了满足这种大多数人家的方便。有的粮店精明的店主。早己预先将芸豆、豌豆、小米、大米。及绿豆、RL豆等搀和好。人称杂豆米或腊八米。专门卖给这些平民百姓。
各地不同的腊八粥
江南腊八节的腊八粥。与此大体一致。据清顾禄《清嘉录》说。每逢腊月初八,苏州城里的居民们。便用“菜、果六米煮粥”,称之为腊八粥。有的不是自己煮。是由寺院提前煮好后。山僧尼赠给的。称之为“佛粥”。
佛教寺院腊八煮粥之俗。较之民间,更为盛行。如清代北京的雍和宫。征到腊月初八。喇嘛们于这天晚上用”可容数石米”的大锅。熬粥清代杜会文化丛书口供佛。届时,清宫中还要恃派亲王或大臣前往监视。以示对佛祖的虔诚和恭敬。待粥完全煮好之后。除用于供佛外,还要掀例封寄各地封摄大臣,其余则由喇嘛敞给贫民百姓。
至于一般人家的腊八粥。除供佛敬祖之外,则要馈蹭亲友和邻居。据说,送腊八粥时,还要一同奉上一棵各家保存的大白菜。送腊八粥一定要在午前送到,越早越快越好。否则凉了晚了。就失去了馈送的意义。
有人来送粥,主人要欣然接受,同时要准备一份自己的,及时送到对方家中或府上。
腊八粥最重要的用途,是在腊八节这一天全家围桌喝粥。一般是腊八节一大早。
此外,西北地区的腊八粥,在制作上更有其特点”。一般都是用肉。与果、米合煮。人称为果肉粥。这种粥除敬佛和全家人食用之外。当地人中还盛行用此粥抛打花木树枝的风俗。人们认为。这样可使树木不歇枝,永远茂盛不朽。陕西有的地方。用八种蔬菜做成菜汤。浇在而条上食用,称为腊八面。撞关一带。人们弃欢将面条中放人辣椒油吃,以驱寒气,人称喝“腊(辣)八汤面”。东北、华北一带地区。还盛行腊月初八用米醋泡“腊八蒜”之俗。初八将坛口封上。放人暖和的室内。到除夕吃饺子时再打开食用。总之。腊八节以腊八粥为主休的各类腊八饮食,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地方习俗的特色。
粥的品种、做法及营养价值
粥的品种、做法及营养价值。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喝粥的饮食习惯。不管是胃不好的人还是大病初愈的人,都可以喝粥调理,女人常喝还能美容养颜。下面给大家讲讲粥的品种、做法及营养价值。
粥的品种、做法及营养价值1一、粥的品种
粥的品种有很多,如以原料不同可分为粥、面粥、麦粥、豆粥、菜粥、花卉粥、果粥、乳粥、肉粥、鱼粥和食疗药粥等。在从烹调技巧上来分,一般将粥分为普通粥和花色粥两大类。其中,普通粥是指单用米或面煮成的粥,花色粥则是在普通粥用料的基础上,根据各人的喜好再加入各种不同的配料,制成的粥品种类繁多,各种口味均有。以粤式咸味粥为例,常见的如鱼肉粥、干贝鸡丝粥、皮蛋肉丝粥等。
粥还包括了食疗药粥。它作为我国食粥的特色,集传统烹饪科学和营养科学为一体,对增进国民的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观点出发,以中国传统营养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各种养生食疗食物为主,或适当佐以中药,并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具有相应养生食疗效用的一类粥品。这类粥品同时又属于药膳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粥的做法
一般有煮、焖,两种方法。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滚开,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汤稠浓的方法。焖法是指用旺火加热至滚沸后,即倒入有盖的容器内,盖紧容器的盖,焖约1~1。5小时即成,具有香味较浓的特点,但是粥通常多采用煮的做法。
此外,花色粥的做法,还有以煮好的滚粥冲入各种配料,调拌均匀即成的方法,如生鱼片粥等。粥在制作时,应注意加水的量,要一次加足,才能达到稠稀均匀、米水交融的特点。
煮粥用的米可先用清水浸泡4—5小时,然后再下锅煮,也可淘洗干净后直接下锅煮粥。先浸后煮,可缩短煮粥的时间,但浸泡容易使营养成分损失。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中药,则可先用中药煮取汤汁,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将中药研成粉末,再入粥与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体较大,应先进行刀工处理,再下锅煮粥,以使粥稠味浓。
三、粥的营养价值
粥在中国传统营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汤食一样,也具有制作简便、加减灵活、适应面广、易于消化吸收的特点,特别宜养生保健,长期食用,曾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不仅如此,清代文学家、书法家黄云鹄在其《粥谱》中记载:“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对食粥养生有并益于身体健康的观念大力推崇。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并专作一首著名的《食粥诗>,诗中写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司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早餐应多吃些像粥这样的清淡食物,以适应人体肠胃空虚的生理特点。正如北宋文人张文潜在《粥记》中所说“每晨起,食粥线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粥不仅适宜在早晨食用,苏东坡还提倡晚上进食白粥,认为它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后一觉,尤妙不可言。由此可见粥的保健养生功效是多么显著。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歌颂粥,很多医学典籍中记载了粥的食疗功效,相信粥在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饮食养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也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粥的品种、做法及营养价值2一、粥的功效,需要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1、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
2、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3、消暑解热毒,常饮绿豆粥。
4、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
5、若要降血压,煮粥加荷叶。
6、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
7、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8、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
9、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10、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
11、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二、粥的做法
1、小麦红枣粥
原料:小麦10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饴糖(麦芽糖)100克。 做法:小麦、大枣、糯米加水煮2小时,放入饴糖即可。 功用:缓急止通,止汗养心。
2、栗子粟米粥
原料:板栗300克,小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板栗去壳及细皮,切小丁与小米一同加水煮4小时,加入红糖即可。 功用:功用益气,养心安神。
3、三米联营粥
原料:糯米、小米、苡米仁各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上述三米一同加入水煮烂,放入冰糖即可。 功用:健脾养胃,补心得湿。
4、止泻固涩粥
原料:糯米100克,炒扁豆50克,炒山药20克,炒苡仁100克,芡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上述各物一同如锅中,加水煮3~4小时,放入红糖即可。 功用:健脾燥湿,止泻涩肠。
5、一池碧波粥
原料:青毛豆300克,糯米100克,豆浆1000克,盐、味精少许。 做法:青毛豆用搅拌机捣成细泥,与糯米、豆浆一同煮2小时,放盐、味精即可。 功用:清热生津,泻火解毒。
三、粥的营养价值
人体系统需要的蛋白、人体脂肪、维他命、矿物及木薯淀粉等营养元素,关键来源于大家平时所吃的各种食材。这种食材历经溶解后,变为构造简易的小分子水物质,才可以被身体消化吸收。因而,食材越软细,就越非常容易被机体消化,也即食材的营养成分越高。
就粥来讲,因为粥是在相对性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状况下熬成的,有益于降低对蛋白、人体脂肪的溶解毁坏,降低一些维他命的外流,并使一些矿物可以逸出溶解汤中,那样可让粥更具有营养成分。并且粥有一个较大 的特性是,除关键原材料为谷物外,还加上具备功效与作用的各种各样调料,如莲籽、苡仁、百合花、荷兰豆、大枣、薏苡仁、淮山药、胡桃等;或是加上含蛋白丰富多彩的牛肉、牛羊肉、鱼类、骨髓等或者含很多维他命的深色蔬菜和新鲜水果。在历经不一样的生产加工方式熬料后,使其不但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并且更具备滋补养生、除病和养生保健之作用。当代研究表明:食“粥”更具有营养成分、另外也有健康保健,美容护肤、饮食疗法等诸多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圣惠》卷九十七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 7 《养老奉亲》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粟米粥 1 拼音
sù mǐ zhōu
2 处方粟米150克 羊肉250克(去脂膜,拣取120克,细切)
3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血两虚,不能下食。
4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5升,下米、羊肉同煮,欲熟时人盐、醋、椒、葱,更煮粥令熟。空腹时食之。
5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6 《圣惠》卷九十七 61 方名
粟米粥
62 组成粟米3合,羊肉半斤(去脂膜,拣取4两,细切)。
63 主治产后血气虚弱,不能下食。
64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上以水5大盏,下米羊肉同煮,欲熟时,入盐、醋、椒、葱,更煮粥令熟。空心食之。
7 《养老奉亲》 71 方名粟米粥
72 组成粟米4合(净淘),白面4两。
73 功效养肾气,和胃。
74 主治老人脾胃虚弱,呕吐不下食,渐加羸瘦者。
75 粟米粥的用法用量每日1服,空心食之。
76 制备方法以粟米拌面令匀,煮作粥。
古籍中的粟米粥 《世医得效方》:[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脾胃,煎取三合)鸡子(三个,去黄)薤白(二茎)熟稀粟米粥限早晚。服无忌,当时便定,准前服,万不失一。如
《本草从新》:[卷十二谷部]粥养脾胃。利小便。止烦渴。(罗天益卫生宝鉴云∶糯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粥)。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反胃)蚕茧(反胃吐食,煎汁煮鸡子食之。)缲丝汤(煮粟米粥食,止反胃。)〔兽禽〕牛羊乳(反胃燥结,时时咽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曲古代粥的种类非常多,可说举不胜举。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赤豆粥、菱粉粥、粟子粥、百合粥、萝卜粥、油菜粥、荠菜粥、韭菜粥、花椒粥、茴香粥。
《粥谱》中,列为上品具有养生妙用的粥就有藕粥、芡实粥、扁豆粥、丝瓜叶粥、桑芽粥、松仁粥、菊花粥、梅花粥、杷叶粥、薄荷粥等36种。
其它还有芋头粥、红枣粥、狗肉粥、鸡肉粥、绿豆粥、莲子粥、山楂粥、藉粥、蜂蜜粥、百合粥、枸杞粥等等。
目录 1 拼音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 22 功效 23 汤粥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汤粥 1 拼音
tāng zhōu
2 《饮膳正要》卷一 21 组成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
22 功效补脾胃,益肾气。
23 汤粥的用法用量上件熬成汤滤净,次下粱米2升作粥,熟,下米、葱、盐,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古籍中的汤粥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粥胡麻粥、郁李仁粥并润肠治痹。苏子粥下气利膈。竹叶汤粥止渴清心。猪肾粥、羊肾粥、鹿肾粥并补肾虚诸疾。羊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诸毒门]中药毒
药。解桔梗毒方(出千金方)用糯米二合洗净。煮白淡汤粥食之。解砒毒鼠莽毒方(出医方大成)用金线重楼。磨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一妇人诸疾门]赤白带下切赤白带下。脐腹疼痛。干姜(二两炮)艾(三两糯米汤粥和过烧干)神曲(三两炒)吴茱萸(一两半炒)当归(
《保婴撮要》:[卷三]盘肠气痛脉洪大,按之如无,两尺微甚,寒时则六脉微细如绝,汤粥稍离火,食之即腹中觉冷,此亦禀命门火衰之症也,用
《古今医案按》:[卷七]咽喉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活动,中国人自古就好吃、善吃,不仅要吃饱,还从日常饮食中渐渐摸索出 养生 之道,通过调节饮食,以达到身体康健的目的。在饮食、医学、思想文化相对繁荣的宋代,人们的饮食 养生 观念已十分浓厚。
宋人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也不外乎 茶、酒、汤水 三类。饮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美味止渴,然而在宋代,药酒、茶以及各种汤饮之类的饮料, 不仅具有特别高的食疗价值,还兼具防病治病的功效。
宋代的酒主要有黄酒、果酒、白酒。 首先酒性温,冬天适量喝酒有利于通血御寒,防止生病;其次,少饮可使人精神愉快,舒缓消极情绪。
可见,他也认为适度饮酒对 养生 也是有好处的。同时,宋人也注意到过度饮酒、嗜酒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宋太素就曾有过大量饮酒导致身体不适的经历,他还专门为此作诗一首,将醉酒的痛苦加以描述,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劝诫世人贪杯的危害。
除此之外,宋人还注意到,饮酒 养生 不仅要注意饮酒有度,饮酒时的细节也不容忽视。例如酒温要适中,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酒则会耗损元气;另外,不同食材酿造的酒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相比于水果和粮食所酿之酒,药酒祛病疗疾、滋补身体的效果更加显著。
宋人对酒的热爱还体现在菜肴中,在炒肉时用酒来调味,不仅可以去腥,还可以将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融于饮食之中。
宋人饮茶非常普遍,并且对于茶的 养生 作用也十分认可。首先, 宋代文人对茶叶的治病、消食、提神等功效多加赞扬,在许多诗文中多次提到茶叶的 养生 之用。
不少宋代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饮茶后的感受,如"病眼生花得再明"、"清吟健有神"等等,可见饮茶有提神、令人头脑清醒的作用,另外,饮茶还可以"涤烦疗渴,换骨轻身"使人身心放松,从而有益于身心 健康 。而且宋人还注重茶叶可清洁、解腻的功效。
苏轼"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 饭后用茶漱口不仅可以解除口中油腻,清洁牙齿,也能起到保护牙齿的重要作用。此外,喝茶讲究环境的幽静,茶叶的香气,这使得喝茶者保持安定清静,怡情养性,以茶怡情,有利于精神 养生 ,有利于调节身心,促进思维,激发灵感,开发智慧。
宋代的汤主要是以各种香料和甘草类的滋补药草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的饮品。 例如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列举了多种汤品如"干木瓜汤""缩砂汤""荔枝汤""乌梅汤"等等,这些饮料可以说都是食疗与滋补营养价值俱全的汤品,是宋代 养生 与食物的完美结合。其中加入的食材大都有药物成分,例如雪泡缩皮饮可以解热止渴,二陈汤可以治疗头晕、呕吐、恶心。
宋代饮食 养生 形式多样,有粥、煎饼、煮菜、蒸菜等。既有各种主食,又有多种菜肴,还有茶、酒、汤等,基本涵盖了宋代日常食品、饮品的种类。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主要体现在 食物、饮品、饮食 细节三大方面。
宋人喜欢吃 素食 ,都城的街上有许多卖素食的店面。《梦梁录》记载的宋代市场上常见的蔬菜有30多种,并且宋人对这些蔬菜的吃法也十分讲究,不仅重视应季蔬菜的食用,甚至同一蔬菜,在不同季节的食用部位和方法也不同。
另外,宋人对素食的菜式也很有研究,许多假荤菜品都是宋人研制出来的,例如,用葫芦和面筋炒的"假煎肉",不仅看起来与真肉无异,而且味道也十分相近。苏轼就是一位推崇蔬食、倡导自然之味的 美食 家,认为蔬菜胜过山珍海味,并且亲自种植蔬菜,制作素食。
素食之所以受到宋人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绿色 养生 ,也与其制作简单有关。陆游认为,时令新鲜蔬菜的烹饪只需要简单的清洗整理便可烹煮 ,"半铢盐酪不须添" ,确实这种素食的制作十分易行,并且没有添加过多的调料,这种少油、少盐的饮食将蔬菜本身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大大保留下来,对 养生 非常有利。
宋人饮食喜爱食粥,粥的制作原料也简单易得,主要是一些五谷粗粮和米类。粥作为食物既能充饥,又能养人。食粥是食疗的一种,特别是对养胃有比较好的效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药粥记载。
苏轼也对粥情有独钟,他把粥当作 养生 食谱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甚至还写了《食豆粥颂》和《豆粥》等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粥的喜爱。无独有偶,南宋陆游也为自己喜爱的粥作了一篇《食粥》来突出粥的美味与 健康 的好处,一句"只将食粥致神仙"表现出了食粥可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 "药食同源" 的说法,这一点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十分热衷于挖掘钻研日常饮食之物的药用价值,他们喜欢通过食药膳的方式 养生 ,重视传统医学和烹调经验的融合,使食物与药物两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的"寓医于食"从而达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东坡先生就总结收集了很多药膳的配方,其中有:用麦门冬、熟地黄治疗白内障;用生姜、乳香治疗痢疾等等。他还专门与善于造酒的百姓学习酿造蜜酒的方法,因为他认为蜂蜜可"治百疾"。
对于同样药用价值丰富的桂枝苏轼也没放过,亲自酿制了"香味超然"的桂酒,此外,宋代关于药膳食品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比如: 茯苓有健脾、安神之效;生姜能解毒、去风寒;胡麻可生黑发、治头晕。
宋人在饮食中有许多的 饮食禁忌 。例如螃蟹和柿子一起吃会让人吐血;砂糖和鲫鱼混合吃易使人患肠胃病;不能以清酒止渴,不可以干肉慰饥;生吃杏仁容易中毒,必须煮熟了才能食用。除此之外, 食物新鲜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饮食 养生 思想的重要标准,非常注重食材的质量。
根据《梦粱录》记载,那些有能力的权贵、富商们为了满足口舌之欲,都不惜以重金购买那些新鲜稀奇的蔬菜瓜果,以至于商贩们也特别注意保持蔬菜瓜果等食品的新鲜。
偏食的意思就是挑食, 在宋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偏食对 健康 的危害, 当时就有 养生 专家专门提出:不能过于偏爱所喜欢的食物,否则"偏耽则伤而生疾";也不能放弃所有不喜欢的食物,"全弃则脏气不均",可见不管是偏食还是厌食都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和不适。
饮食的搭配源于食物本身所包含的营养,饮食不均的后果就是导致脏气不均。这一观点实际上与我们现今 社会 的营养科学不谋而合。
在宋代,很多人非常注重 养生 ,尤其在饮食方面,他们认为节制饮食就是 养生 秘诀之一。 苏轼提倡"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苏轼不光对自己的饮食非常节制,还对宾客有同样的要求,美其名曰养福气,宽胃气,还能节省日常开支,
以此养财,以现在眼光来看也算是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陆游也主张有节制地饮食,提倡"少饱则止",他认为如果吃太多不利于消化,会对身体有害。现代的食物过于精细,人们在摄取大量热量的同时并不能将其完全消耗,宋代人饮食思想的节食 养生 ,对我们现代的饮食习惯是很好的借鉴。
总的来说,饮食 养生 在宋代 养生 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直接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方便易行,操作简单,甚至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 养生 的重心,并且他们还摒弃了古代长期盛行的服食金丹追求长生的方式, 养生 思想日趋完善和科学。
宋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 社会 实践,于一食一饮中总结了非常丰富完善的饮食 养生 方式, 探索 人类自身的生存之道。在不断地理论 探索 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史料,使我们得以管窥宋代及宋以前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日的民族 健康 提供了思想导引,同时也成为中华博大文化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陈达叟《本心斋疏食谱》
蒲处厚《保生要录》
苏轼《东坡志林》
“粥”的来历是什么?
本文2023-11-03 11:44: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