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阅读古典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5收藏

如何正确的阅读古典书籍?,第1张

古典书籍,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麻烦,所以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通过各类古籍进行网络式阅读,将文章的产生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全都研究透彻,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理解这部分文章,还要通过现实生活相互印证,最终才能有所得。

古典书籍让人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它距离我们的时间较为久远,随着社会变迁,很多文化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按照现代的阅读方式去对古籍进行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偏差。

中国古典书籍都是按照一个文化系统传承下来的,古人非常喜欢用典,如果对于历史不够了解这些典故你是无法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所以在阅读古典书籍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查阅资料,了解其中每一个词汇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之后你才能把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弄透彻。

所以在阅读古典书籍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文中典故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把这些资料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核心就是你所要阅读的古典书籍,这样你对这篇文章才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能够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不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

古人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喜欢托物言志,所以这些文章的表面意思并不一定能够反映作者当时的心境。你需要根据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候所处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被贬谪的官员,他在文章中反映的这是针砭时蔽的态度,或者是表达自己的高洁心态,种种情况不一而足,需要你自己去揣摩。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古典书籍的时候尤为要重视这一点。因为古典书籍的写作方法和表述方式都已经与现在有了很大的不同,粗略阅读,只能抓住表面的文字意义,而无法理解这些文章的深刻内涵。在阅读古籍时一定要反复阅读,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并且展开联想,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于文字的背后意义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全篇内容进行推理,否定不合理的设定,保留其中已经理解的原文内容,经过反复阅读和论证之后,这篇文章就会被彻底吃透。

阅读古籍时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因为一千个作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到的内容相同,但是理解方式也会有所偏差。所以阅读这些古典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借鉴别人的观点,但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理解的意义都是有冲突的,你需要仔细甄别,并且形成自己的理念。

古典书籍翻译的,要素是信达雅。就是说要准确传达文字的意义,并且转换为自己能够熟悉和理解的表述,并且对文字进行修饰,使之变得通顺流畅富于美感,当你对,古典书籍的翻译已经炉火纯青的时候,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会比别人深刻得多。

另外,古典书籍中的内容,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阅读这些书籍是为了让我们现实生活能够变得更加完美,所以要不断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相互印证,没必要苛求字面上的含义,而更去注重内心的表达,对于文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情景和事,哪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也没有什么不可。

先把语文学好,找语文的辅导书,里面应该有古字、古词等的解释。把这些看懂了,那历史的文言文就只是加了个历史背景而已。

另外,可以看中国通史,这些史书都是白话文的,你看完了就基本上知道历史背景了,这样出的题目就算是文言文,你也大概知道说的是那段历史了。

当然,学好文言文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历史考试,还是阅读中国文学古籍,都是很有作用的。

古人写书,一字里内容太多,所以我们看到的古文,篇幅不多,说明的事情若是用白话文来讲,可以写出几篇文字出来,所以说,读古文要具备相当的古文知识,才会感觉到其中之乐趣所在。

就拿现在大家都熟知的《黄帝内经》来说吧,其内容丰富,又都是人们最需要的一些医学要义,但还是有许多的人,宁愿去读人们消化后再写出的白话本,也不愿意去拿原著作来读,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古文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有些久远,许多的词汇放在今天,早已不是当时的意思了,要想看懂一篇古文,首先要查询那些个词汇与当今的词汇之间的差别。

学过古文的人们都有这个体会,同样一个字,我们今天的解释和古文上的解释早已不是一个意思了,是需要我们从新来学习,重新回归到当时的背景下,来研习,否则就只能靠猜测了。

看白话文,可以一目十行,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文章所要讲的要义在哪里,但是读古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认真研读,就是这样,还不一定能真正地读懂其所要表达的原义来。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大多不太爱看古文的原因所在吧。

其实我们现在能够保留下来的古书有限,许多的古文都是饱经战火洗礼过的,碎片化的状况还是很多的,所以有古书修复这个行当出来,但就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其价值还是很高的,如果有幸能够有读古文的机会,还是应该把握好这种机会,认真看看原文,那样的收获真不是一,二篇白话文所能代替得了的。

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一上来就读古文有困难,可以用原文和白话文对照的方式 读下去,看得多了,熟能生巧,困难也会越来越少了。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文化著作留下来,比如我们大多人都知道的《大学》《论语》《春秋》《周易》等等。根据古代历史典籍记载,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本书从汉代开始就开始研究。到现在也没有读懂。所以后人将这本称为天书。

这本书就是《虞夏书》听过这本书的人绝对不多。但是从汉代开始就有人来研究这本书了。其中就有许多著名学者,例如:汉代马融、郑玄,唐代孔颖达,清代段玉裁、王引之、孙星衍,近代王国维、当代于省吾、陈梦家、刘起釪等。王国维曾经说过这本书最多能够读懂三分之一。

《虞夏书》分为《夏书》和《虞书》属于我国的上古书籍,因为很长时间流失了很多。残存部分合编入《尚书》称之为《虞夏书》。那么《虞书》和《夏书》分别记录着什么事情呢?《虞夏书》被重新读解为现存人类最早的中央政府文件,原文为当时中央政府的史官记述,记载了尧、舜、禹、夏四个时期中国中央政府的所作所为。

另外《夏书》记录的是夏朝的事情,那么《虞书》记录的便是虞朝的事情。但是因为没有实物证明,所以这个虞朝一直不被世人认同。

这本书没有人能够读懂的原因是因为他是用古雅语写的,这种语言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流传了。这也是孟子遍读天下古籍,唯独看不懂这本书的原因。里面的文字和现在的汉字以及甲骨文都有显著的区别。在当时这种文字也用了将近两千年,后来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消失了。因此这本书就成为了天下第一难懂之书。所以说后人就把《虞夏书》这本书称为天书。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想必这也是每个学习文言的人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虽然你能大致领会这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里面的关键字、词你却不理解,这就导致了你的词穷。

具体来说,不能很好的翻译句子的原因有:

1,有时候古文中的词语会含有一些典故;

2,有时候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3,有时候文言句式的不同;

所以要想翻译好句子,就要从上面三个方面下手。

1,要会给文言句子进行划分,分的清主、谓、宾;

2,了解句子的结构,分清实词、虚词

3,要动手查询具体的字、词意思。虽然有的字你懂,但是同样一个字古今含义可能不相同,而且一个字往往有多个用法,所以要动手查询字、词的意思,要积累、要熟记,下次遇到你就一目了然了。

我也在学习文言的过程中,这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先可以找些古典散文小品。多看些描写景色的文章。会把你吸引进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在由浅入深。看些杂文小品。如:石壕吏。等等

古文文法比较复杂,如果简单的像学生一样从文言文基本功开始。会让你失去兴趣

先从文章的整体阅读。了解文章中吸引你的那部分。如果有不懂的再看看注解

古文虽比较生涩,但是搞懂之后。会有一种别样的雅致在于其中

建议楼主先看论语,语录体,很容易明白,按古人所去,读书是有一定次序的,比如四书,先《大学》,次《论语》、《孟子》,最后《中庸》,读大学以知其规模之大,读中庸而知其理之精微,如果楼主你能读完这四本书,接着可以读诸子,老庄荀韩,如果这些你都能读懂,再读易经吧,读易经不仅需要相当的古文功底,而且需要你对古人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理解,易经原本就是那时候的人认识宇宙万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儒道两家的色彩,四书除孟子篇幅长些,大学和中庸很短,所以四书还是比较容易懂的。诸子中,庄子不太好读,想落天外,寓言色彩很浓,如果你连庄子书中的思想都读不懂的话,易经理是无从读起。

关于先秦经典,在对人的帮助方面,窃以为是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从个人的眼光中脱离出来,遥想宇宙大化,主要还是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虽则与今时相隔数千年,仍有其重要价值。读过这些书,你就能发现几千年前的人他们的思想竟然如此深邃,这一点早胜过沦为机器奴隶的现代人。楼主若只是想简单了解一下,受不了枯燥的阅读过程,可以买本中国哲学史之类的书以观其大略,这全看你兴趣,对喜欢的人来说,枯燥对比读书的快乐完全可以忽略

一是由浅入深,先从一些易懂的读本入手,逐步提高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直接去啃硬骨头,会产生挫败和畏难情绪。

二是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之后,经常性的温故一下,对一些当时不懂而记下的古词就能记牢了。

三是多读名家名著名言。经典的古文,往往对其的鉴赏文章也不少,这对于古文理解大有帮助,对你的古文语感培养也是有益的。

四是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字典不要用得太频繁。不影响理解的地方就先过去。精读的时候,需要逐字逐句解析的,再来翻字典。

如何正确的阅读古典书籍?

古典书籍,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麻烦,所以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通过各类古籍进行网络式阅读,将文章的产生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全都研究透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