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部落文明的良渚人最后为什么神秘消失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建立了部落文明的良渚人最后为什么神秘消失了?,第1张

我认为,建立了部落文明的良渚人最后神秘消失的原因是爆发的洪水自然灾害,使得其家园毁灭,而后幸存下来的良渚人或是北迁到黄河流域,或是沿着长江北上,进入现在的川蜀地区

据考证,尽管没有文字记载良渚文化,但是从诸多遗址中,可以推测其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300年,而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文明的突然消失为结束,大约经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良渚人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一是军事实力的发展,《鹖冠子》就有记载“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二是农耕文明的发展,出土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类似犁形状的工具;三是玉器工艺的发展,遗址中发现的玉的种类很多,有璧、琮、璜等。

创造了如此璀璨的良渚人突然消失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由于当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使得他们的家园遭到了毁灭。

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良渚文化的方位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势在全国来看偏低,而气候的变化,使得其上游的冰川融化,加之雨水增多,爆发洪水,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很大一部分良渚人在这次大洪水中丧生,其中在北部、或者上游的良渚人凭借自己地理位置的优势,向外逃生而去。其中北部的迁移到了我国黄河流域,而位于上游的良渚人沿着河流向今天的川蜀迁移,他们逐渐地融入到各自的文化中。

良渚遗址,文明之光 杭州有一样世界文化遗产,就是良渚遗址,也叫文明之光。

一、良渚的历史背景:

良渚文化是盛行于大约5300年前至约4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属于中国史前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长江流域的大汶口文化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等同时期的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良渚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周围环绕着丰富的水系和肥沃的土壤,地理条件优越。

二、良渚遗址的特点和发现:

良渚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早的古代都市遗址之一,占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遗址内有城址、宫殿、祭祀场所、居民区等不同用途的遗迹,反映了古代良渚人的生活和社会组织。

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良渚城墙和祭祀建筑,城墙是由夯土筑成的,并且有多道城墙,显示了较高的城市规模和防御系统。

在良渚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这些文物展示了古代良渚人丰富的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三、良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良渚遗址的发现表明,良渚文化是一种高度城市化和复杂社会组织的古代文化。城墙的存在宫殿的规模以及丰富的社会组织遗迹,都显示了良渚人拥有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中央集权的特点。

良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良渚人掌握了灌溉农业和湿地农业技术,并且在纺织、陶瓷、青铜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都为良渚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良渚文化中的祭祀活动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祭祀遗迹,如祭坛和祭台等,这表明良渚人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

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

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良渚文化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他们又是如何雕琢的其中有许多谜等待解答。

有人说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原因。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可以证实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把玉当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礼仪。

贵族、土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是比附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出于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如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是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壁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是用于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主要是因为装饰,还是因为祭祀尚不能明确,不过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

1982年,在江苏省溧阳小梅岭发现透闪石软玉矿藏,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太硬度在55-6度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与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这一发现兴奋了考古学术界,专家们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以确定是就地取材,而非远地转运,有关玉料来源这一重要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但是位于浙江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遗址出土玉器数量的总和,其所需的玉料也应是良渚文化圈内量最多的,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从江苏小梅岭运来的吗?在良渚遗址群内至今没有发现矿藏的同时,不少专家仍坚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来自附件的地区已被遗忘的古矿床”。这一推测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愿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一推断

中国起源的问题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现在的概念是文化概念,如果要以中国人也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来看的话,一旦在良渚文化中发现许多我国传统符号的印记,比如发现祭器和古代的类似或者有传承的话,可以证明良渚文化的因素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是通过上千年各个部落、民族不断融合交流而形成,不能直接断定中国人的起源来自哪里,最多只能推断哪些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有所体现或者有着巨大的贡献。比如红山文化中许多玉器的发现,基本类似周礼所记载的礼器,那么红山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于良渚文化的发现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远古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或者说适应能力极弱,经常需要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人类的文化会得以保留,良渚文化的考古证据与骆越人接近或者说相同的话,可以直接证明二者是同一种文化或者说是民族,那么在杭州发现的良渚文化也就是骆越人这一民族的文化。

比如现在提及的磁州窑,是宋代的民窑,贯穿整个宋金元时期,但窑口不一定要在磁州,黄河以北大片地方都有与磁州窑类似的瓷器发现,那么这一类型,这一时代产出的民窑都称之为磁州窑,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符号相同,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越南和中国始祖的问题更是不必提及,第一个回答就足够解决了。另外,在我国文明史上,越南多次都是我国领土,到明成祖时期都是我国境内,最后独立本。始祖问题不必考究,现今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都居住着许多华人,大部分都是自明朝开始出海谋生的华人后裔。

良渚文化是出现于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化,其起源时间可追溯至公元前5300年至前4300年之间,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良渚文化的主要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部的良渚区,因此得名。

良渚文化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其兴起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氏族联合向国家形态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和玉器等高级工艺品,并且出现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和城邑建设,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

良渚文化还具有鲜明的神秘色彩,如出土的龙骨、甲骨等古物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这些都对后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良渚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众多原始人类遗址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首先,为人类是怎么来的做出了解答。有些重大的远古人类遗迹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空白。有些重要的文物又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现,比如说远古时期的石具、古针为我们揭开远古人类的生活模式。

第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造人”的理论。

第三,见证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传承。

众多原始人遗址的发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

首先,为人类是怎么来的做出了解答。有些重大的远古人类遗迹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空白。有些重要的文物又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现,比如说远古时期的石具、古针为我们揭开远古人类的生活模式。

第二,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造人”的理论。

第三,见证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传承。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是方方面面的,与许多学科都有重大的联系:历史、生物、考古……因此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得到全面的回答。

分析探究实践,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1题,材料一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

材料二表明城市污染超标严重

2题,原因: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你简单点写)

对策: (1)高度重视环境立法、执法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这为保护、治理环境,实施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2)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污染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应依法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青少年也要从现在做起,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等。

我国原始人类遗址的名称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170万年前 最早的人类祖先

蓝田人 陕西蓝天县 8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 2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 18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人类

半坡人 陕西 7000年前 母系社会黄河流域

河姆渡人 浙江 7000年前 母系社会长江流域

大文口人 山东 5000年前 父系社会黄河流域

良渚人 浙江 5000年前 父系社会长江流域

指出原始人类遗址分布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1.元谋人

(1)我国境内已确定的最早人类。(2)生活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3)是在云南省元谋县境内发现的。

2.北京人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2)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现的。(3)主要特征: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

(1)距今约一万八千年。(2)与北京人生活地区相同。(3)主要特征:外形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介绍一下莺歌岭原始人类遗址

在风光秀丽的牡丹江市镜泊湖的南端,有一条缓长的山坡一直倾伏到湖中。山坡前有清清的湖水,山坡后有森林茂密的高山,左右两侧则为平坦的坡地。在这片背风朝阳的地方,既可去湖中捕捉鱼鳖虾蟹,又可去林中捕获野鹿獐狍。而左右两侧平坦的坡地又可播种耕耘,这无疑是一块理想的生活乐土。早在3,000多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的一支就在这里揭开了牡丹江流域人类历史的最早篇章。

从50年代末至70年代,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就曾在这一带进行过多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清理工作,著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就座落在这条倾伏到湖中的山坡嘴子上。

50年代末至70年代,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镜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著名的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其中出土的鹿角做成的锄头,是我省发现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表明莺歌岭人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出土的4只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小陶猪形象与近代东北各地饲养的大民猪有某些相似之处,属野猪向黑龙江地方猪种的过渡类型,是研究黑龙江泥塑最早的实物资料。莺歌岭的文化遗存,记载了牡丹江流域人类从童年时代起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也将牡丹江流域的人类历史向前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材料一体现了汉武帝的什么观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反应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的事件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开放民族政策; 比如接纳日本遣唐使,使用大量少数民族将领等;

建立了部落文明的良渚人最后为什么神秘消失了?

我认为,建立了部落文明的良渚人最后神秘消失的原因是爆发的洪水自然灾害,使得其家园毁灭,而后幸存下来的良渚人或是北迁到黄河流域,或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