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有关孝的句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出处:出自《孟子梁惠王》。《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扩展资料
用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把……当老人赡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把....当孩子抚养”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2.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做事情谨慎诚信,爱护众人,亲近有才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还有精力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
品评: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品德,而年轻人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习知识,这一点和现在的很多主流教育观恰好相反。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了。
2)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翻译: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对待自己的父母,一定要竭尽全力;对待君主,就要做到能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品评:对待自己的父母,要做到竭尽全力,不能敷衍了事,用心不诚。现在虽然没有君主,但可以以国比君,对待自己的祖国,也要有必要时献身祖国的觉悟。在父母没有过分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这是孝的基本原则。如果父母做错了,还需要完全响应和满足么?下面一条回答你。
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婉转地规劝;如果父母没有听从的意思,仍应当恭敬侍奉,不要冒犯他们。尽管心内忧虑,但不要怨恨。
品评:孔子并不提倡愚孝,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是可以劝解的,不规劝是陷父母于不义。即使没有听从,也要等待机会再次规劝,中间不要发脾气,更不能心生怨恨。如果我们的子女都能做到这一点,家庭应该会和谐幸福吧。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怎样做才叫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算孝。你想想那些狗和马之类的动物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待父母不尊敬,那和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
品评:所谓孝敬,孝由敬生,不敬何来孝?养育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敬,如果不尊敬,那与养牛马无异。见过不少只给饭吃,各方面虐待或者是不管不问的子女,能够想想自己如何长大的么?这几碗饭真的能“报答三春晖”么?
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孔子说: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真要出,则一定要有特定的地方。
品评: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就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要尽力尽孝,不能随便就远游,让父母牵挂担忧。如果实在要去则要确定目的地,并做到”归必有期“。这里虽不着孝字,但字字皆是孝。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孝敬长辈的时候要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是你去做。有好的食物时,要首先拿来孝敬。你认为这就是孝么?品评:有事弟子服其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给上辈师长孝敬酒食,也是应当的。这些都不是孝道中最难的地方。最难的地方是在要这一过程中保持和颜悦色和恭敬的态度。如果不是心悦诚服,那就只有传说中的”戏精“才能做到了。
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品评:父母年纪大后,光有丰衣足食和恭敬的态度还不够,为人子,还必须想到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实时关注,并适当提醒他们运动,供给他们补品,定时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些是成年子女在尽孝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 孝的文言文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bó),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四十有(yòu)四,祖母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章来源于
2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3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论语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
(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
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
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养:音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4 孝的句子 名言 警句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7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10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4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5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1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1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2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4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出自《大学》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行》。 2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自(明)《增广贤文》。 28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出自《四言》。 30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3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
5 关于孝敬的古文 古句 名言 名句 警句 文章 等您好!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
——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
6 关于孝的名言名句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1、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0、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2)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2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5、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26、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3)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6、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8、父母,唯其疾之忧。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4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4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4)
4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5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5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5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5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6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中有关孝的句子
本文2023-11-03 14:08: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