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格式和图片中一样的三字经Word电子版(带拼音),接近也行哈。
自己调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昔 孟 母,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窦 燕 山,有 义 方。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教 五 子,名 俱 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养 不 教,父 之 过。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教 不 严,师 之 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非 所 宜。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幼 不 学,老 何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玉 不 琢,不 成 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人 不 学,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为 人 子,方 少 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亲 师 友,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香 九 龄,能 温 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孝 于 亲,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能 让 梨。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弟 于 长,宜 先 知。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千 而 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夫 妇 顺。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曰 春 夏,曰 秋 冬。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此 四 时,运 不 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曰 南 北,曰 西 东。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此 四 方,应 乎 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曰 水 火,木 金 土。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此 五 行,本 乎 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曰 仁 义,礼 智 信。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此 五 常,不 容 紊。
dào liáng shū mài shǔ jì
稻 粱 菽,麦 黍 稷。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此 六 谷,人 所 食。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马 牛 羊,鸡 犬 豕。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此 六 畜,人 所 饲。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乃 八 音。
gāo zēng zǔ fù ér shēn
高 曾 祖,父 而 身。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身 而 子,子 而 孙。
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ēng
自 子 孙,至 玄 曾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乃 九 族,人 之 伦。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父 子 恩,夫 妇 从。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兄 则 友,弟 则 恭。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长 幼 序,友 与 朋。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君 则 敬,臣 则 忠。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此 十 义,人 所 同。
fán xùn méng xū jiǎng jiū
凡 训 蒙,须 讲 究。
xiáng xùn gǔ míng jù dòu
详 训 诂,明 句 读。
wéi xué zhě bì yǒu chū
为 学 者,必 有 初。
xiǎo xué zhōng zhì sì shū
小 学 终,至 四 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论 语 者,二 十 篇。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群 弟 子,记 善 言。
mè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孟 子 者,七 篇 止。
jiǎng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讲 道 德,说 仁 义。
zuò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作 中 庸,子 思 笔。
zhōng bù piān yōng bú yì
中 不 偏,庸 不 易。
大 小 戴,注 礼 记。
shù shèng yán lǐ yuè bèi
述 圣 言,礼 乐 备。
yuē guó fēng yuē yǎ sòng
曰 国 风,曰 雅 颂。
hào sì shī dāng fěng yǒng
号 四 诗,当 讽 咏。
shī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ò
诗 既 亡,春 秋 作。
yù bāo biǎn bié shàn è
寓 褒 贬,别 善 恶。
sān zhuàn zhě yǒu gōng yáng
三 传 者,有 公 羊。
yǒu zuǒ shì yǒu gǔ liáng
有 左 氏,有 谷 梁。
jīng jì míng fāng dú zǐ
经 既 明,方 读 子。
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
撮 其 要,记 其 事。
wǔ zǐ zhě yǒu xún yáng
五 子 者 有 荀 扬。
wén zhōng zǐ jí lǎo zhuāng
文 中 子,及 老 庄。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
经 子 通,读 诸 史。
kǎo shì xì zhī zhōng shǐ
考 世 系,知 终 始。
zì xī nóng zhì huáng dì
自 羲 农,至 黄 帝。
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
号 三 皇,居 上 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唐 有 虞,号 二 帝。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相 揖 逊,称 盛 世。
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 有 禹,商 有 汤。
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 文 武,称 三 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夏 传 子,家 天 下。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四 百 载,迁 夏 社。
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 伐 夏,国 号 商。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 百 载,至 纣 亡。
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 武 王,始 诛 纣。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
八 百 载,最 长 久。
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
周 辙 东,王 纲 坠。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逞 干 戈,尚 游 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始 春 秋,终 战 国。
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
五 霸 强,七 雄 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 秦 氏,始 兼 并。
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 二 世,楚 汉 争。
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 祖 兴,汉 业 建。
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 孝 平,王 莽 篡。
guāng wǔ 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 武 兴,为 东 汉。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 百 年,终 于 献。
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 蜀 吴,争 汉 鼎。
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 三 国,迄 两 晋。
song qí jì liáng chén chéng
宋 齐 继,梁 陈 承。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 南 朝,都 金 陵。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 元 魏,分 东 西。
yǔ wén zhōu yǔ gāo qí
宇 文 周,与 高 齐。
dài zhì suí yì tǔ yǔ
迨 至 隋,一 土 宇。
bú zài chuan shī tǒng xù
不 再 传,失 统 绪。
táng gāo zǔ qǐ yì shī
唐 高 祖,起 义 师。
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ó jī
除 隋 乱,创 国 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ǎi zǎi
二 十 传,三 百 载。
liáng miè zhī guó nǎi gǎi
梁 灭 之,国 乃 改。
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梁 唐 晋,及 汉 周。
chēng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称 五 代,皆 有 由。
yán sòng xīng shòu zhōu shàn
炎 宋 兴,受 周 禅。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十 八 传,南 北 混。
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辽 与 金,帝 号 纷。
dài miè liáo sòng yóu cún
迨 灭 辽,宋 犹 存。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金 绪
zhì yuán xīng jīn xù xiē
至 元 兴,金 绪 歇。
yǒu sòng shì yì tong miè
有 宋 世,一 同 灭。
bìng zhōng guó jiān róng dí
并 中 国,兼 戎 狄。
míng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明 太 祖,久 亲 师。
chuán jiàn wén fāng sì sì
传 建 文,方 四 祀。
qiān běi jīng yǒng lè sì
迁 北 京,永 乐 嗣。
dài chóng zhēn méi shān shì
迨 崇 祯,煤 山 逝。
qīng tài zǔ yīng jǐng mìng
清 太 祖,膺 景 命。
jìng sì fāng kè dà dìng
靖 四 方,克 大 定。
zhì xuān tǒng nǎi dà tóng
至 宣 统,乃 大 同。
shí èr shì qīng zuò zhōng
十 二 世,清 祚 终。
dú shǐ zhě kǎo shí lù
读 史 者,考 实 录。
tōng gǔ jīn ruò qīn mù
通 古 今,若 亲 目。
kǒu ér song xīn ér wéi
口 而 诵,心 而 维。
cháo yú sī xī yú sī
朝 于 斯,夕 于 斯。
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昔 仲 尼,师 项 橐。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古 圣 贤,尚 勤 学。
zhào zhōng ling dú lǔ lún
赵 中 令,读 鲁 论。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彼 既 仕,学 且 勤。
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披 蒲 编,削 竹 简。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彼 无 书,且 知 勉。
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头 悬 梁,锥 刺 股。
bǐ bú jiào zì qín kǔ
彼 不 教,自 勤 苦。
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如 囊 萤,如 映 雪。
jiā suī pín xué bú chuò
家 虽 贫,学 不 辍。
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如 负 薪,如 挂 角。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身 虽 劳,犹 苦 卓。
sū lǎo quán èr shí qī
苏 老 泉,二 十 七。
shǐ fā fèn dú shū jí
始 发 奋,读 书 籍。
bǐ jì lǎo yóu huǐ chí
彼 既 老,犹 悔 迟。
ěr xiǎo shēng yí zǎo sī
尔 小 生,宜 早 思。
ruò liáng hào bā shí èr
若 梁 灏,八 十 二。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
对 大 廷,魁 多 士。
bǐ jì chéng zhòng chēng yì
彼 既 成,众 称 异。
ěr xiǎo shēng yí lì zhì
尔 小 生,宜 立 志。
yíng bā suì néng yǒng shī
莹 八 岁,能 咏 诗。
mì qī suì néng fù qí
泌 七 岁,能 赋 棋。
bǐ yǐng wù rén chēng qí
彼 颖 悟,人 称 奇。
ěr yòu xué dāng xiào zhī
尔 幼 学,当 效 之。
cài wén jī néng biàn qín
蔡 文 姬,能 辨 琴。
xiè dào yùn néng yǒng yín
谢 道 韫,能 咏 吟。
bǐ nǚ zǐ qiě cōng mǐn
彼 女 子,且 聪 敏。
ěr nán zǐ dāng zì jǐng
尔 男 子,当 自 警。
táng liú yàn fāng qī suì
唐 刘 晏,方 七 岁。
jǔ shén tóng zuò zhèng zì
举 神 童,作 正 字。
bǐ suī yòu shēn yǐ shì
彼 虽 幼,身 已 仕。
ěr yòu xué miǎn ér zhì
尔 幼 学,勉 而 致。
yǒu wéi zhě yì ruò shì
有 为 者,亦 若 是。
quǎn shǒu yè jī sī chén
犬 守 夜,鸡 司 晨。
gǒu bù xué hé wéi rén
苟 不 学,曷 为 人。
cán tǔ sī fēng niàng mì
蚕 吐 丝,蜂 酿 蜜。
rén bù xué bù rú wù
人 不 学,不 如 物。
yòu ér xué zhuàng ér xíng
幼 而 学,壮 而 行。
shàng zhì jūn xià zé mín
上 致 君,下 泽 民。
yáng míng shēng xiǎn fù mǔ
扬 名 声,显 父 母。
guāng yú qián yù yú hòu
光 于 前,裕 于 后。
rén yí zǐ jīn mǎn yíng
人 遗 子,金 满 赢。
wǒ jiào zǐ wéi yì jīng
我 教 子,惟 一 经。
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
勤 有 功,戏 无 益。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
戒 之 哉,宜 勉 力。
《三字经》中的故事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扌卑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三字经》学习资源1、嘉嘉玩三字经有声教学软件:
收录了三字经有声朗读、三字经有声释义、三字经歌曲等内容,适合儿童自学及家长、教师教学用。软件操作界面友好,
2、三字经学习网:
介绍最完整的三字经全文阅读和最全的新三字经,详细讲述三字经的起源和作者,以及三字经解释等相关文章。
3、刘宏毅《三字经讲记》
刘宏毅教授讲于奥克兰,《三字经》讲座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的意义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为什么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三字经》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吗? 《百家讲坛》特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用风趣幽默的讲述,告诉我们《三字经[1]》背后的故事,阐释《三字经》内含的道理,并通过《三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帮助我们认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因为《三字经》这样一本小册子,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皇五帝和尧舜禹的关系图?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三皇代表是古华夏的三个最初阶段,燧人氏代表起源,伏羲氏是繁殖,神农氏是部落文明的兴盛。五帝为三皇时代后五个华夏部落首领,由前者禅让给后者。直到舜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后,大禹划分神州为九州,加强了统治。待禹死后,虽然禅让给伯益,但天下归心的是禹的儿子(天子)启,因此伯益又禅让给启,启建立中国首个奴隶制国家——夏。
因此,禹也被视为夏的首个帝王。
大概如下: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禹帝(夏)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
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五帝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五帝,亦指五帝时代。原指五方上帝,后演变为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
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第二种说法指大皞(hào)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
第三种说法指少皞(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扩展资料: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包羲(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理科生跪了,求历史好的解释一下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之后是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
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被商朝灭亡,商朝之后是西周,西周东迁,为东周,东周分封,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经过春秋与战国后,天下被秦国统一,秦国之后被汉朝统一,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被称为两汉。
4、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东汉末年分为魏蜀吴三国,三国被晋朝统一,晋朝又分裂,分为北晋和南晋。
5、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晋朝之后演化成南北双方朝代并立,之后被隋朝统一,隋朝灭亡后,唐朝统一全国,唐朝末年,分崩离析,先后有多个政权建立,称为五代。
6、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五代之后,宋朝统一全国,宋朝被元所灭,元朝入住中原,元朝被明朝推翻,之后清朝入关,统治中原,到清朝之后实行民国,封建王朝到此结束。
扩展资料:
1、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
2、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参考资料:
根据古籍记载,三皇五帝各不相同:
1、三皇
(1)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3)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2、五帝
(1)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3)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扩展资料:
“帝”原指五方上帝,战国后(有说是两汉)才附以人间历史人物之名替入。五方天神合称为五帝的神话。
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而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后世增补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
1、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3、《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
4、《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皇哪五帝?炎黄尧舜禹?更多(8张)
三皇五帝,含义有二: 1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五帝,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仅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前三皇,后五帝,尧舜禹汤……”后是什么?前三皇,后五帝,尧舜禹汤开夏商。
西周东周六百年、春秋战国接秦皇。
西东两汉四百年、三国乱世百姓殇。
西晋一统天下安、东晋避乱如江南。
五胡乱华开南北、隋唐盛世三百年。
五代十国乱纷纷、赵宋一统得江山。
蒙元入主华夏亡、朱明一怒屈鞑虏。
满清立国两百年、民国开天新纪元。
此外,还有人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朝代歌。
人教版如下: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中国朝代历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
十九世纪初,清王朝迅速衰败。英国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 最后同英国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三传 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 其要,记其事。
白话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传都读熟了再读子书。子书繁杂,要选取重要的读,记住其前因后果。
注 :
传 :是专门解说经书的注释文字。《春秋》是鲁国的史书,记载简单,羊高作了《公羊传》,左丘明作了《左传》,谷梁赤作了《谷梁传》,称三传。
子书 :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简单说,经指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指史书,正史、编年史、杂史等;子指先秦百家著作,术数、艺术等类书;集即文集,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三字经》中有些句子很熟悉了,比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而,往下读,不说不熟,压根就陌生——从没完整读过。
通读的过程中非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怎么没教这个呢?好多知识现在才知道,那简单几百个字串起来的历史,如果小时候背下来,上学的时候该多轻松……这文化大餐吃下去,才是嬴在了起跑线呢!
蒙学启蒙“三百千”中,《百家姓》没有姓氏以外的内容,单调;《千字文》虽尽力编排归纳,因受字数限制,扯到的面广,但不全,且显零乱;因为过于“节俭”,内容有些地方较晦涩,牵强。
《三字经》感觉是最好的一篇,除了琅琅上口,内容相对较全面,结构清晰顺畅。首段论教育的重要性,接着礼仪孝弟、自然人文常识、文化经典、朝代更迭、历史人物,最终又回到“苟不学,曷为人?”劝学上。
《三字经》最早为宋代学者王应麟先生所作。因为编得太好,流传甚广甚久。后世元、明、清三朝在此基础上做了增补,也因此《三字经》版本较多。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便选了这版,共114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撤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廿一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求格式和图片中一样的三字经Word电子版(带拼音),接近也行哈。
本文2023-11-03 15:53: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