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这四位天皇的年号分别取自中国哪几句古籍里面的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4收藏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这四位天皇的年号分别取自中国哪几句古籍里面的话?,第1张

“明治”两字是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这一年号,过去曾10次被选为候补。

“大正”两字是出自《易经》第十九卦中的“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两字出自中国《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两字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以及《尚书·虞书·大禹谟》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取其“内外、天地能够和平”的意思。

扩展资料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868年1月1日至1912年7月30日。天皇自幕府将军手上夺回大权,展开了明治维新,这段时间,实行议会制度,进行西式教育,经济大有改善,也建立新式武装力量,引领日本迈入强国之林。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4日。这一个年号过去曾四次被选为候补,于明治改元时被采用。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平成是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年号,日本国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清晨,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驾崩,享年88岁,55岁的皇太子明仁登基,于次日起改元”平成“,这标志着平成时代的开始,并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

-平成

参考资料:

-昭和

参考资料:

-大正

参考资料:

-明治

组词:日子、日光、日常、日夜、日照、冬日、多日、值日、日出、春日、日月。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日(拼音:r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太阳,太阳就是“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

狭义的“日”为“白昼”,与“夜”相对。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又因为“日”的唯一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所以“日”也用于比喻君主。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人质切。《集韵》《韵会》入质切,竝音𦨙。《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博雅》:君象也。《释名》: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易·乾卦》:与日月合其明。

又《说卦》:离为火为日。《周礼·天官·九嫔》注:日者天之明。《礼·祭义》:日出于东。《史记·天官书注》日者,阳精之宗。《前汉·律历志》:日合于天统。《后汉·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淮南子·天文训》:火气之精者为日。

又《书·舜典》:协时月正日。传: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

又《洪范》:五纪,三曰日。传:纪一日。疏: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

又《礼·曲礼》: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也。

又《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注:皆典历数者。

又《史记·日者传注》: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

又《集韵》而力切,音眲。义同。

又《韵补》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赋》: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于纳素,托精诚于白日。

《将相和》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如下:

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拿回了宝玉。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2、《渑池之会》: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对赵王说:“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说:“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

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3、《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1、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

2、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

语出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易》的《贲卦·彖传》。

原文如下: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以“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②,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白话文释义: 《彖辞》说:贲,亨通,阴柔(六二爻)来与下刚相杂,所以亨通。分(内卦一)阳刚上来与阴柔相杂,故“有小利而可以前往”。(日月)刚柔相互交错,为天文;得文明而知止(于礼义),这是人文。观看了天文,可以察知时节变化;观于人文,可以教育化成天下。

扩展资料

《周易》即《易经》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终极原理来统摄万物。

纯粹意义上的《易经》只是六十四卦中的经文部分。从形式上看,我们将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符号,即六十四卦卦象;一部分为文字,即六十四卦卦爻辞。

贲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22卦,山火贲(贲卦)饰外扬质 ,讲的是文饰之道;所谓文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打扮、化妆、装饰、包装的意思。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惟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

文,最初指原始先民的纹身,是美化之义,后来才衍化为文明、文化与人文。《贲卦·彖传》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礼仪而有一定的限度,这是人类的文饰。观察大自然的文饰,可以了解四时变迁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饰,可以教化天下。

“贲卦”是外在美向内在美升华的一个心路历程,对审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贲卦上为艮,艮为山;下为离,离为火。上“体静刚硬”之山与下“体性柔动”之火的结合,赋予“贲卦”极为特殊的美学内涵。“外静内动,刚柔相济”;高山之下篝火熊熊,山间草木被火光映照,流光焕彩,这是文饰的象征。

其“饰终返素、尚质重道”的美学内涵,暗含了节用观、文质观、道器观、天人合一观,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精华,在日新月异的今日中国,有着建构民族审美范式、提升华人审美趣味的重要价值。

-贲卦

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这四位天皇的年号分别取自中国哪几句古籍里面的话?

“明治”两字是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明治”这一年号,过去曾10次被选为候补。“大正”两字是出自《易经》第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