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什么是篆刻?篆刻一般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篆刻,可称为印字,治印,俗称刻印章。它以篆书为主的书法、美术、雕刻于一体,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秦代以前,君民一律称之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只有皇帝才能称“玺”,臣下只能称“印”。汉代其它的官印除了称“印”外,同时有了“印章”、“印信”等名称。到了唐代,武则天认为“玺”的发言近同“死”,于是就改为“宝”。唐宋之后,在官印和私印中又有了“记”、“朱记”。印章的文字又分朱文、白文。白文印的印文笔画凹下,如用印泥钤在纸上,效果为红底白字,称为“白文”,俗称“阴文”,朱文印的印文笔画凸起,用印泥钤在纸上,效果为白底红字,称“朱文”,俗称“阳文”。
篆刻的印材:
古今印材有金属、象牙、玉……,目前搞篆刻艺术的人都喜欢石料。
1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质地柔脆、细腻,硬度适中,宜于受刀,篆刻艺术中宜出效果。
2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质地略“粘”,以“瘦黄”石最为名贵。
3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其中“鸡血石”最为名贵,质地“干。涩”,并含有砂钉。
石料应以质地纯、透,手感柔滑,含砂钉量少(最好不含砂钉)为佳。
篆刻的用具:
用刻刀、印泥、笔、纸、砂纸、油石、镜子、毛刷、布。
1刻刀,有大小中几种不同型号的刻刀,一般为平日双刃。
2印泥,印泥以厚不粗糙,亮不渗油,色鲜而苍,经久不变者为最佳。
3笔,写印稿宜用狼毫小楷,如紫毫画笔、衣纹、小蟹爪、小红毛。
4纸,设计印稿用有透明度和吸水性能纸即可,如拷贝纸、竹纸、毛边纸,钤印用纸可用质地薄、匀的宣纸,如“连史”、“棉连宣”等。
5砂纸,备粒度为80目1 1/2号左右,粗、细两种砂纸。用来磨平印面。
6油石,采用未经油浸泡的。用以磨破刻刀或硬度较高的章面。
7镜子,用以对照章面上的印稿,寻求“正文”的效果,以便修正印文。
8毛刷、布,清理印面上的石膏、油污所用。也可用牙刷。
大篆。
大篆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字体讲究匀圆的线条,结构比较复杂,练习时需要仔细的讲究写法,笔画匀称,圆劲均匀,方可写出篆书的精髓。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以及六国文字,具有抽象艺术感,所以练习的时候要求字体结构匀称稳当,如果有一定的楷书基础,那么学习大篆的时候会更加的简单。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篆书的基本笔画为直画与弧画两类。中锋用笔是篆书书写贯穿始终的基本笔法,而逆入平收则是笔法的基础要求,笔内相接,笔画相接是篆书体现委婉圆转、浑然一体的笔法技法表现,篆书没有其它书体书写时的抑扬顿挫,其遒其劲是靠弹力而成,弹则弧,弧均衡,外圆内方力取胜。
篆书有着严格的笔顺,保证字体稳定是正确笔顺行成的前题。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层次衔接是基本的笔顺。但不同的字体因字型差异,结构确定顺序在篆书写作中也是常见的笔顺;篆书之结构特征在于端庄大气、内敛挺拔,精神十足。
-篆书
如下图: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
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扩展资料篆书的演变
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许慎也说:“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大篆字体,在传世的石刻文字,当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此种石器,无疑是中国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遗物。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甲骨文,甲骨文可考的字有限,目前没有”器“字。
大篆,“君子不器”出自《论语》,最早是孔子所说,那个时候已经普及了大篆。所以原则上不建议使用甲骨文。
小篆,春秋之后,渐渐兴起。
这是名家的一幅字,是篆书。
早期的字比较乱,有时候,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比如“子”,“不"这种常见字。
简述什么是篆刻?篆刻一般常用的材料有哪些?
本文2023-11-03 16:11: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