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去的苏州4大冷门古镇,导游不推荐,因为没有商业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4收藏

一定要去的苏州4大冷门古镇,导游不推荐,因为没有商业味,第1张

春节快到了,想必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计划 旅游 过年了吧。

那么到苏州的话,很多人会选择去一些古镇,感受古色古香的 历史 ,同时放飞一下自己的心灵。

在苏州,古镇很多,出名的有周庄、同里、甪直等,但要是节假日去,肯定看的不是风景而是人山人海。

作为一枚地道苏州人,我给大家推荐四个既有江南古镇精髓,又人少景美的古镇,去过之后你一定会念念不忘。

第一个就是黎里古镇

有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走进黎里古镇,河是亮的,高低错落的屋脊还余存青灰的古意。

黎里古镇的 历史 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96年,吴越发生携李之战,黎里留存着吴越争霸的印迹。

走进黎里,一条三里多长的清澈小河将街道分成南北两岸,沿着青石板路悠哉悠哉的漫步,细细的品味古镇风情。

河两边鳞次栉比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翘角的檐、扉页的门、花格的窗,还有斑驳发黑的砖墙无不阐释着沧桑的年代感。

深巷幽弄,是黎里的一大特色。这里有85条与主干道垂直的狭窄的小弄堂,结构各异,绝大多数狭窄且幽深:有明弄,有暗弄,有水弄,有走马堂楼底的跨楼弄,有两弄紧依的“鸳鸯弄”,有直插郊外的“通风弄”,还有弄内生弄的“母子弄”。

超过百米的弄堂有5条,最长的1357米,最狭的只有07米,而最宽的达2米。弄堂名称极富民间色彩,一般称“某家弄”。

黎里古镇清中期排定了八大姓,“周、陈、李、蒯、汝、陆、徐、蔡”,每个姓都有弄堂。周家有周赐福弄,陈有陈家湾堂弄,李有李厅弄……

第二个是古里古镇

古里古镇位于常熟市东郊,现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 ,当地有句名言,谓:“天下常熟,福地古里。”

古里镇地处青墩塘、三丫港、清水港三水汇集之处,水路汇集成了渔民停靠及集散所在,以此渐渐形成集镇。宋代《宗元方志丛刊•琴川志》载:此处地势低洼,多年草木丛生,故称“菰里村”。

在明代《陶退庵先生集》中始用“罟”字。清道光13年(1833),春邑尊张公绶组书匾额“古里仁风”,始见古里两字,沿用至今。

古里镇 历史 悠久,早在元末明初,镇上名士钱圞为人刚挺,向朝庭上书被纳。自清初瞿氏入居古里后,集镇显得更加繁荣。到清中期,镇上有瞿、刘、丁、汪四大家,商业经济发达,有26个行业、92家店铺。

古里镇是一个 历史 文化古镇,文化底蕴深厚,镇内还有中国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瞿氏铁琴铜剑楼。瞿氏铁琴铜剑楼距今已有200多年的 历史 了,与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归安陆氏的皕宋楼、钱塘江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

瞿氏铁琴铜剑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

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1991年12月,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此处建筑于2006年6月5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个是锦溪古镇

从前,上海、苏州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两地的交界处,有个叫“陈墓”的水乡小镇,镇上有一处“五保湖”,湖中就葬着一位姓陈的妃子。

锦溪被称之为“陈墓”,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南宋绍兴年间,北方的金兵大举南下入侵,南宋太子赵玮,领军由杭州出发,沿运河北上镇江,准备与金兵一战。战船途经锦溪时,一位姓陈的爱妃不幸病故,死后只能水葬锦溪。

后来太子赵玮登基当上了皇帝,下旨把“锦溪”更名为“陈墓”,以纪念那位死去的陈妃。再后来,明代诗人文徵明为此还写下一首诗:“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闲佳人,君王恩爱随流尽,赢得寒溪尚姓陈。”

据考证,大约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锦溪一带就有先民生活着。

锦溪古镇是一处 历史 悠久的江南水乡,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古镇里留存着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以及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房屋。小桥流水人家,你只要到了锦溪古镇,就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了。

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曾于1983年来到锦溪古镇,以及和锦溪相邻的周庄、甪直古镇,用相机拍下了许多照片,然后回去画画创作。

他为联合国设计的一枚首日封《故乡的回忆》,曾被以为是画的周庄双桥,其实画中的桥梁,是锦溪古镇的南塘桥。南塘桥是锦溪古桥的代表,始建于南宋,现在依旧是锦溪古镇一处吸引人的地方。

第四个是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太仓市中部,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 历史 的江南水乡古镇,自古有"东乡十八镇,沙头第一镇"之说。

沙溪古镇以其独特的河棚建筑风貌和"一河二街三桥一岛"完整的古镇格局,被评为国家级的 历史 文化名镇,是典型的带形水乡城镇。

一河指具有千年 历史 ,横贯镇区的戚浦河,二街指老戚浦南北两岸沿河道走向,长达三里的古街,三桥指跨越老戚浦,连接南北两岸古街的利济桥、义兴桥和庵桥,一岛是橄榄岛。沙溪古镇沿河吊脚楼河棚相连,延绵几百米。

到沙溪古镇一定要去看看陆京士故居,这是一座依山傍水、中西结合的民宅。全宅分为两 体,东侧为陆京士祖居,是典型的清末民居。西侧是三进三开间的民国建筑,是陆京士于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乡建造的,建造风格比较西化。两座建筑由一小房间连接,此房间原为电话间,拥有一台全国直接电话。

也要去看看雕花厅,她是为龚氏古宅第三进东厅,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内梁上的木雕工艺精湛,充分运用了深雕、浅雕、圆雕、透雕等各种手法。

一定要收藏好,这几个古镇都是导游懒得推荐去的,因为让大家知道这么多人少景美,又没有太多商业气息的古镇,导游是要穷哭的。

#跨年旅行#

鉄琴铜剑楼审定印。

铁琴铜剑楼位于常熟市区以东古里镇,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此楼为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藏书楼,初名“湉裕斋”。铁琴铜剑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归安陆心源“皕宋楼”、钱塘丁申、丁丙“八千卷楼”齐名,合称清代全国四大藏书楼。不仅在常熟历史上,而且从中国文化发展史看,自明代赵琦美“脉望馆”、毛晋父子“汲古阁”、清初钱谦益“绛云楼”、钱曾“述古堂”以后,瞿氏铁琴铜剑楼更有其独特的地位。 铁琴铜剑楼给后人留下了比较完整的藏书和藏书楼,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四大藏书楼中,铁琴铜剑楼巍然独存。原有四进,其中第一、二两进毁于抗日战争中。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恬裕斋”所在,曾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第三、四两进即今仅存之楼,亦即“铁琴铜剑楼”所在,是坐北朝南三楹回式楼房,中有小天井相隔,每进二层,面阔三间887米,进深七架665米,楼结构为垂檐硬山造,用迭落山墙,江南呼为马头墙。下檐施撑拱,雕有精巧的夔龙纹,装饰显示了苏南一带的建筑风格。

解放后,该楼由国家接管。楼内用图文并茂的版面介绍、展览柜的实物介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介绍,反映该楼旧藏面貌,褒扬瞿氏世代爱书、藏书、护书、献书的事迹和对祖国文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命名为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于1991年12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创始人瞿绍基

铁琴铜剑楼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建于1796年的嘉庆年间。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历经五代,酷爱藏书,通过多方搜罗,广寻博采,所藏珍本、善本书籍10多万册。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归安陆氏“�宋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合称为全国四大藏书楼。有“南瞿北杨”之称,并享誉海内外。

常熟山水好风光,

人杰地灵鱼米乡。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革命圣地沙家浜,芦荡火种至今唱。阳澄湖中大闸蟹,个大味美任君享。长江之中有刀鱼,人间难得几回尝。桂花栗子鸭血糯,叫花鸡香飘四方。五谷连年大丰收,人民富裕乐安康。闹市中心方塔街,休闲场地状元坊。服装批发招商城,羽绒基地波司登。东南崛起开发区,引资助流促兴盛。旅游文化积淀浓,人文荟萃耀群星。虞山仲雍言子墓,烈士陵园辛峰亭。剑门吴王练武地,绿茶得名天下扬。一代名妓柳如是,随郎定居青山上。两朝帝师翁同和,故居坐落彩衣堂。晚清小说孽海花,曾朴道出世炎凉。两弹元勋王淦昌,赫赫功绩威名响。王毅微雕在核舟,台湾故宫镇宝藏。雕刻精品件件出,常熟自古红木乡。齐梁古刹兴福寺,塑有济公嘻笑像。昭明太子读书台,御笔亲题有乾隆。张旭结缘琴川地,三国配乐古琴声。太公垂钓在湖面,尚湖因此而得名。尚湖筹办牡丹会,中外来宾赛游艇。宝岩举行杨梅节,四方游客品梅忙。百姓忙中亦有乐,白茆山歌勤传承。古里铁琴铜剑楼,藏书万千书味香。梅李宝塔聚沙园,聚沙精神抵列强。众志成城齐心力,建设家园促繁荣。天下常熟露新颜,世上湖山显峥嵘。

王翚 (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

王翚是“虞山派”的创始人,被称为“清代画圣”。《芳洲图》是王石谷传世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反映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芳洲,姓许名天锦,字尔章,号芳洲,为常熟唐市人。喜欢读书,擅长作诗,著有《芳洲集》。他的先祖便是许河(秋江)。一天,王翚来到好友许芳洲家作客,许芳洲把前人的字画展示出来供他观赏。见了前朝名家的《秋江图》,王翚十分赞赏,有感而发。他想:好友的上辈叫许秋江,画家为他画《秋江图》。许秋江的儿子叫许芳洲,我何不也画上一幅凑趣,这叫珠联璧合。于是他仿先人之意,也为许芳洲作了一幅《芳洲图卷》,许芳洲得到了王翚不请自画的图卷,万分高兴,当作宝物把它珍藏起来,密不示人。

康熙三十七年(1698),王翚67岁,在北京绘制完了《康熙南巡图》后,正准备回家,正好碰上了同乡许芳洲先生。两人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自然是欣喜万分。他们走进一个酒店,把蛊举杯,互诉旧情。席间,谈起前次所赠画,许芳洲乘着谈兴正浓,他请求好友再绘制一幅书画,王翚当即答应。几年以后,已76岁的王翚没有忘记好友的请求,于康熙丁亥年(1707)的一个夏天,为许芳洲创作了这幅流芳后世的《芳洲图》。许芳洲得到此图后,视为珍品,轻易不给别人观赏。而能一饱眼福的都是一些当时的名人,看后还在上面留下题跋,使此画更显珍贵。许家以传家珍宝视之。许芳洲去世之后,《芳洲图卷》按照许家祖训被束之高阁。后来许家败落,两幅《芳洲图》也落入他人之手,杳无影迹。

几经风雨,王翚的第二幅《芳洲图》竟被“铁琴铜剑楼”主人觅得,成为瞿家祖传之宝。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在与唐市临近的古里镇。收藏此画的瞿氏家族把它看作为传家宝,只有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全家人才有幸见到它。1983年,瞿氏家族的第五代传人瞿凤起先生将这幅画捐赠给了常熟市博物馆。这幅被瞿氏家族遮遮掩掩了近半个多世纪的《芳洲图》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芳洲图》成为了常熟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一定要去的苏州4大冷门古镇,导游不推荐,因为没有商业味

春节快到了,想必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计划 旅游 过年了吧。 那么到苏州的话,很多人会选择去一些古镇,感受古色古香的 历史 ,同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