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工具——05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文档书写规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售前工具——05方案编制过程中的文档书写规范,第1张

本文主要描述售前在项目文档写作中的数字、符号、格式、常用词汇书写注意项的规范,提高文档写作的规范,提高文档的书写质量。

11 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除特殊需要外,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12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以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13 数字用法应该以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

14 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211 文章都应有大标题、正文、署名、成文日期等部分;正文内容多页且分章节的,还要有目录。

212 方案类文章组成:大标题、署名(单位)、成文日期、目录、正文内容、附录。

213 报告类文章组成:大标题、正文、署名、成文日期。

214 论文类文章组成:大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前言、正文内容、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外文翻译。

215 书信类文章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成文日期。

216 通知类文章组成:大标题、开头语、主体、结束语、署名(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221正文每个字占一格,标点也占一格。

222每段个落开头需要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在输入时不要用空格放在段前代替缩进);段落结尾需要句号。

223 在正文中不要出现作品名称及作者。

224 作品结尾不留“完”字等字样。

231 文章大标题应该居中排列,字号大与正文,字体与正文有所区别。

232 大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或双行标题。

233 大标题字数较多时,可分行排列;分行时注意前后意义的完整,分行排列时仍然要求居中排列。

234 双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和副标题;副标题字号小与主标题;副标题应紧靠主标题下书写,中间不空行,副标题要在主标题第三个字下开始写破折号“——”;换行后与副标题第一个汉字对齐。

241 署名可以是个人或单位。

242 方案和论文等文章,署名放在标题下面,占一行;署名在与标题对应居中;署名是两个字,当中要空一格。

243 报告、书信、通知等类型文章,署名在文章最后,成文日期之前,占一行;署名居右排列;署名是两个字,当中要空一格。

241方案类文章,成文日期放在署名下面,占一行;成文日期与署名对应居中;成文日期的字体字号与署名相同。

242 报告、书信、通知等类型文章,成文日期在文章最后,在署名之后,占一行;与署名对应居右排列;成文日期的字体字号与署名相同。

243 成文日期年月日,一般用小写汉字书写;年份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六年八月”。

注意:年份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在word“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符”中选择,或者直接在“插入”栏内选择“日期和时间”即可)。

261文章分条目,要用序码,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262 序码可以加括号、方括号、圆圈等;序码可以与编、章、节等配合;序码可以与顿号、逗号、齐线墨点等配合。

263 与序码配合使用的标点包括顿号、逗号、齐线墨点。

264 汉字和天干地支序码(一、二、三、甲、乙、丙等)后应该用顿号,即“一、”、“二、”、“三、”、“甲、”、“乙、”、“丙、”。

265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和拉丁文字母序码后应该用齐线墨点(实心小圆点),即“1”、“ 2”、“ 3” 或“A”、“B”、“C”。

266 序码如加括号,如(1)(2)(3)等不再加标点符号。

267 加圆圈序码(①、②、③等)必须在同一自然段内使用,不再加标点符号。

268 正文中,序码起始时,应左起空2格书写;有标题时,在序码后空一字距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没有标题时,在序码后空一字距再写具体内容。

269 序码与层次标题的配合使用规范,详见“26 多层次标题书写”。

2610 用序数词(“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是”、“二是”、“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示顺序时,序数词之后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271 正文标题包括标题序码和标题,共同占一行。

272 标题应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语句通顺,严禁出现错别字;

273 标题文字要简练,长度尽量不超过20个字;标题尽量省略标点符号;涉及地名、单位名称等应避免使用简称;标题尽可能不使用英文,但可以使用英文简称或物品名称,如SOA、GIS、Oracle。

274 正文标题序码有两种体例,人文类文章层次序码和科技类文章层次序码。

275 第一种,人文类文章(报告、书信、通知等类型文章)层次序码的编排如下:

276 人文类文章层次序码应左起空2格书写或居中对齐。

277 第二种,科技类文章(方案、论文等类型文章)层次序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111”……,科技类文章的层次不宜过多,通常不应超过5级,即:

277科技类文章层次序码应左侧顶格书写;在序码后空一字距写标题。

注意:日常使用过程中,要么不匹配(如“1”“2”“3”后面加顿号“、”),要么使用错位(如不用“一、”“二、”“三、”而直接使用“(一)”“(二)”“(三)”,或者格式有误(如层次序码前面空2个字格),或者体例杂糅(如“1”“11”“111”与“一”“(一)”“1”两种层次序码混用),这些都是不规范的用法,应该避免。

277 一级标题标题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

278 人文类文章层次序码,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对齐,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如果二、三级标题是缩两格标题的可以加句号。

281 段首题即用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 段首题常用“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序数词进行开头。

282 序数词可以与句子分割,也可以连续;分割时应该用逗号,即“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

282 段首题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291 目录书写内容包括目录题目和标题索引。

292 目录题目为“目录”二字,位于页面上方居中排列;“目录”二字中间可以空一格。

293 目录内容与正文标题对应,形成正文标题索引;每行目录对应正文一个标题,每级目录对应一级正文标题,最多对应到三级标题。

294每行目录包括目录标题和页码;目录标题与对应正文标题的文字和序码书写一致,左侧顶格书写;页码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靠页面右边对齐,并与目录标题以圆点“………”连接,两端对齐。

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要求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时体例统一。总的原则是:“凡 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到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两相对照就可以明了数字使用规范和在公文中的特殊要求。

31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80年代,1987年1月1日7时30分;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也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民国38年(1949年),昭和20年(1945年)等。

注意:年份不能简写,如1980年不能写作80年。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初五,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312 成文日期的年月日,一般用小写汉字书写。

313 关于“月日”在专项名词中的用法。月、日之间,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加“·”(间隔号),再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如“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批示。如涉及十月,也可用"一〇",如"一〇一二",可不加"·"。事件或文件等现象的月日简称,已经定型的词组,可不加引号和“·”,如:五四青年节、九一三事件、十一国庆节等。

314  用阿拉伯字母表示月日时,中间加“·”(间隔号),不用“.”(齐线墨点),如1999·10·1。

321  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用阿拉伯数字。例如,415230,-25,l/16,4.5倍,34%,18万公里,4000克,200亿,455万元,50岁,12个月,125种,等。

注意:一个数值书写时要照顾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三本书,六条建议,读了九遍。

322 四位及四位以上数字,采取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空半个阿拉伯数字,非科技专业书可以不分节,用“,”号分节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应废止。

323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323 人文类文章中的分数,一般用汉字。

331 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要与所据版本一致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马克思、恩格斯:《***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493页。

332 数字作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用汉字书写。例如,一律,十滴水,三叶虫,八国联军,十月革命,二万五千里长征,五四运动,二商局,第一书记,相差十万八千里。

341 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要用汉字书写,两数字之间不要用顿号隔开。如: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十吨,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十之八九。

342 相邻两个数字连用,有时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中间要顿号。如:初中一、二年级,国棉六、七厂,八、九两个月,退居二、三线。

343 避免交代不清的时间概念。如“上月以前”“明年以后”等。

351 增加为过去的二倍,即过去是一,现在为二;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

352 超额80%,即原来是100,实际达到180;降低到80%,即原为100,现在只达到80;降低了80%,即原来为100,现在是20,

353 不可用“降低×倍”“减少×倍”的提法,只能用“降低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使用应严格按照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21 年号要求完整。如: “1997”,不能省略为“97”。

422 括弧要求。《国家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发文年度用六角括弧“〔〕”括入,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方括号“[ ] ” 、方头括弧“”。

423 发文年度位置要求正确。如:××字〔1997〕第×号。

标点符号输入时应该使用全角输入标准标点符号,而不是半角符号。全角是指标点所占的地方,是一个汉字的大小。

441 连接号应该使用“~”,而不使用“——”或“—”。

442 破折号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而不是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表示。

451 标明引用别人说的话或文章的内容,如:

452 需要强调的专有名称,如:

511 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512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513 在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常用的单位符号用法如:米m,千米km,厘米cm,毫米mm,赫兹Hz,度分秒(°′″),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不用hr,hrs),天d(不用day)。

514 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一空格,如20 min;

515 表达量值的单位符号统一用正体。

521 公式应另起一行,左起空两个字编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后换行,或者在“+”、“-”等符号后换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522  公式后应注明编号,公式号应置于小括号中,如(32)。写在右边行末,中间不加虚线。

523 公式下面的“式中:”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524 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525 在公式表达中,矢量、矩阵符号用黑斜体,一般变量用斜体,π、min、max等一律用正体,矩阵的转置符号上角标T用正体。针对上、下角标,是数字的用正体,英文变量用斜体,英文缩写用正体,如:f1,Δi,XICLS,次级下标同此规则。

611 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放置在离正文中参考处最近的位置,先见文字后见图;图对象格式水平居中。

612 图序与图名:图名应简明。图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第3章第2个图的图序为“图32”;图序和图名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例如:

613 推荐画图工具为Visio和Word,如果用Word画图,应将各部分组合到一起。

614 图中的符号根据相应画图工具(Visio或Word等)中定义的标准用途使用。

615 图表达的符号文字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616 在图中,应对各个符号均匀地分配空间,连线应保持合理长度,尽量少使用长线。

617 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要求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

618 把理解某个抽象符号的功能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说明性文字置于符号内;形象符号的说明性文字置于符号正下方;文字内容应显示完整,不被遮盖。

619 流程图不要改变角度和其它影响符号形状的因素,尽可能统一各种符号的大小。

6110 流程标准流向是从左到右和自上而下,在流线上使用箭头指示流向,应当尽量避免流线的交叉。

621 表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表格应水平居中。

622 表序与表题:表题应简明。表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第3章第2个表的图序为“表32”;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623 表格应该有表头;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写完的而进行跨页时,每页重复显示表头。

624 表中数量值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625 表格可采取网格型或三线制,编制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格式,力求清晰、简洁、便于阅读。

711 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标语可以全部大写。

712 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缩略语是一种书面词或短语的缩短形式,用来代替整体,达到简化效果。在文档编制过程中使用缩略语,需遵循以下原则:

(1)若在文档中有专门定义缩略语的部分,则以后的正文中可直接使用缩略语表达原义。

(2)若在文档中没有专门定义缩略语的部分,则在文中第一次使用时需用“<原词语>(<英文全称>,以下简称<缩略语>)”的形式作定义,例“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以下简称CM)”;以后再次使用时即可直接用缩略语表达。

1、 排版:段落缩进是否统一,正文字体字号是否一致;

2、 标题结构逐级缩进(最多5级),标题字体逐级缩进;

3、 图表是否题注,图表、题注是否居中,题注是否编号统一标题;

4、 封面是否整齐美观,封面是否多了页眉页脚;

5、 目录是否规范(三级就够了)目录页码是否独立;

6、 正文各节页眉页脚是否统一,位置是否合理,正文页码是否规范(注意不要用“共X页”),正文页脚是否独立计数(从1开始),位置是否统一(特别注意纵向和横向排版的一致);

7 、标点符号,中文统一用全角符号,常见问题包括逗号、分号、句号、引号、小括号等;

8  、术语、专用语用词是否规范,是否有不规范的简称;

9 、前后的内容统一(特别注意有概述和结构图、详细内容之间的子系统、模块名称不一致)、前后专用词的统一(注意平台名称、系统名称等);

10 、语句是否通顺、没有歧义;

11 、数字编号是否规范(注意没有半括号的级别),是否连贯;

12 、是否存在超出本文档描述范围的其他行政区、单位、其他行业的用词;

更多具体检查内容请参考: 投标方案常见问题检查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西晋时从古墓中发现的一部先秦纪年体史书。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十月汲郡汲县(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时魏王的墓被盗,墓中沉睡了五百多年的一批古书得以重见天日。这批写在竹简上的古书据说整整装了几十年。晋武帝对这一发现十分重视,命令将墓中出土的全部文物“藏于秘府”。

两年后,西晋朝廷征调了一批当时著名学者,对这批竹简古加以校读整理并将它们由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

这批竹简是什么样子呢

据有关资料,竹简用素竹编联成册,每长度约为晋尺二尺,当战古尺二尺四寸,一简四十字,分为两行,每行二十字,用黑漆书写。简上文字为战国古文,即篆书,人们习称为科斗文。这种文字在秦统一后即已废弃,到了晋代、在当时人们看来简直茫光然若天书,且由于盗墓者的破坏,灯简散乱不全,所以整理起来十分困难。学者们整整花费了二十年时间,才大体整理完毕,计编校出古书十六种七十五篇,包括传世的《易经》《国语》等。

其中尤使人注目的是十三篇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周、三代史事,西周灭亡后,即接晋国纪年,至战国三家分晋后,又用魏国纪年至

“今王二十年而止”,

所谓今据推算为魏襄王,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99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书记述的许多史事与儒家经典所言截然相反,如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历、幽王被逐等。以幽王时史事为例,史书称周、召二相共和,竹年称是共伯和执政,孰是孰非,这就在当时学术界中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未得出定论。

唐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加强,与儒家经典不合的《竹书纪年》,为世人所漠视,经唐末五代战乱,到宋代仅剩残本三卷,约在宋末元初,连残本也流失了。

后代又出现了今本和古本。

今本是元末明清以来的通行本里混入了某些其它古书的内容。一些学者鉴于此,从古书中汇辑出竹书纪年的佚文,即竹书纪年的“古本”。古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订正和补充一些史籍的失误和遗漏。如《史记》记战国自田成子杀简公自立为齐王,至秦灭齐,共历十世。但《纪年》则记为十二世,与《庄子·肤箧》

“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

的记载是一致的,纪年的记载是正确的。

其记越王朱句名,《史记》中不见。传世的与新发现的两柄越王州句剑铭文有

“越王州句自作自剑”

说明历史上确存在过一位名闩“朱句”的越王。又是《竹书纪年》的记载正确。

再如《尚书·无逸》篇提到商王中宗。《史记》认为中宗为太戊,《竹书纪年》则称“

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

殷墟卜辞出土后,人们发现甲骨文中有“中宗祖乙”四字连文,证实了纪年记载的正确性。

而今本竹书纪年,经著名学者王国维考证,为后人重编,有许多作伪的东西。

关于《竹书纪年》至今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其一、《竹书纪年》是不是晋之《乘》?

《孟子》曾提到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秦焚书坑儒后,除鲁之《春秋》外,其他诸侯国的史书差不多都失传了。那么《竹书纪年》按其用晋国纪年,是否与晋之乘有关系呢历代史学家就持有这一看法,并为许多学者赞同,但这仅是推测,无直接证据。

其二,所谓今本《竹书纪年》,究竟哪些为原文

哪些是混入的他书,仍然没有完全弄楚。

所以史学家没有绝对把握,是不会随引用今本《竹书纪年》的。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

句号: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问号:问号的形式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冒号的形式为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 “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引号: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 “〔〕”和方头括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破折号:破折号的形式为“——”。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省略号: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着重号:着重号的形式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连接号:连接号的形式为 “-”,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叁种形式,即长横“——” (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 - ”(占半个字的位置) 和浪纹 “ ~ ”(占一个字的位置)。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间隔号:间隔号的形式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 (章、卷) 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专名号:专名号的形式为 “_____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着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着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 ”。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资料来源: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34—1995 1995年12月13日发布 1996年6月1日实施)

详解:

省略号〔……〕:

它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2)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3)表示话语的断续。(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号的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可直接用,如:A.“汪老师……”B.“汪老师,您是……”(6)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标点符号,后用省略号,如:A.“学校已放学了。……”B.“今天,阳光灿烂。……”(7)省略号的后面一般除了可用引号外,不再用别的标点符号。(8)用省略号表示省略时,如果用了省略号,一般不要再用“等”、“等等”;反之,用了“等”、“等等”,就不要再用省略号。(9)省略号还可以表示语断意留。(10)省略号又可以表示语音含蓄或状态延续、声音的断续或延长、声音被打断等。

括号〔()〕:

一般多用来表示文中的注释或补充。如:A.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现在江西省婺源县人)。B.结果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鲁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破折号〔-〕:

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意思转换或递进;(2)表示对前文的解释和说明;(3)表示中断或插说;(4)表示语言停顿;(5)表示提示下文;(6)表示声音的延长。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短语。并列的词之间用了“和”、“或”之类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顿号与“和”的作用是一致的。多个词语并列先用顿号,最后一个用“和”。如果并列词语结合得很紧,没有必要在行文中用停顿来突出它,则可以不加顿号。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顿号运用方面常见错误如:

张三,李四,赵五经常到阅览室学习。(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 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其主要用法有:

a.用在较长的主语后面。 如: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 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b.用在需要强调的简短主语后面。 如:北京,祖国的首都。

c.用在句首状语的 后面。如: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d.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如: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e.用在插入语前后。如: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f.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民政部下是不必停顿的。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g.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h.用在次序语后面。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 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装句中间。如: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分号〔;〕:

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如:白天,战士们坚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 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击。

在多重复句内, 并列分句之间必用分号。如:依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国民经济就能够均衡地、顺利地发展;违反这些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不起来。

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突出名单的需要, 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冒号〔:〕:

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点号。

破折号〔---〕:

表示对上文的词语的解释或表示语意某种变化。破折号的第一作用是对上文进行解释。这种用法与括号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坚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破折号的第二个作用是表语意的递进。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破折号的第三个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换,批语言表述中一个意思突然转到另一种意思上去,破折号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内容。第四个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及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间。

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主要用法有: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未尽

e.表示沉默不语

并列词语在句中作定语时, 省略时只用"等"不用省略号。使用省略号要注意它和前后标点的关系。省略号前边如果是完整的句子,此句点号照用;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后边有时用点号,目的在于分清结构,表示不与下文相混。

书名号〔《》〕:表示文中出现的书名、报刊名、诗文名、歌曲名、戏剧名、绘画名、**和电视片名等。书名与一般用双层尖角号表示。书名号内还要用书名号时,里面的用单层尖角号。

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文字。着重号用小圆点表示,点在被强调的文字下边,有多少个字,就点多少点。

连接号〔-〕: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小短横,高低居中。它一般用来连接起止时间、相关数字、两个地名等。

间隔号:标明词语的分界。它是一个小圆点,放在隔词语的中间,高低居中。它用在并列的词语构成的标题中;用在词牌名与题目间;用在书名与篇章名之间;用在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部各部分之间;用在表示年月日的数字之间。

专名号:表示文中人名、地名、朝代名、团体名等。它是一条横线,村在专有名称下面,目的在于使之与一般词语区别开来。它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中著作里面。

书名号可以分两行写。

对于这种情况应作具体分析。在拟写公文时常常会引用上级机关公文,需要用书名号。

完整的书名号包括前后两个部分,如果引用的文件名比较长,一行不够,可以在下一行继续。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书名号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都不要“挂空”,即上一行书名号前一半不可单独放置在行末;同理,书名号的后半部分也不可单独置于行首。

书名号“《》”,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还没有符号。原来的书名号是在文字下方(横写)或左方(直写)画波浪线﹏﹏。但因为这种标点符号排印起来费事,因此很少使用。后来,为了印刷方便,节省人力物力,遇到书报刊名之类,就常用引号代替。

《》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引号。20世纪50年代,在学俄语的热浪中,不少人把《》搬用过来,用如引号,久而久之,便被人们所接受。开始时人们叫它“尖括号”,后来改称为书名号。

波浪线现在中国大陆仅在古籍中配合专名号使用,但在香港及台湾仍被经常使用,但香港普遍学生都会因为麻烦而不会用横线的书名号,而改用中国大陆规范的“《》”。由于电脑和网络运用的普及。

加上传统书名号(﹏﹏)在电脑输入和排版上的不便,现今台湾也渐渐接受使用“《》”和“〈〉”做为书名号。同GB/T 15834-1955的规定不同,台湾在使用书名号时,有时可以在并非嵌套的情况下在篇章中直接使用单书名号,称作“篇名号”。

辨识、鉴定中国古籍以确定其刻印或抄写的年代、版本源流以及其价值的工作。它是古籍整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国古籍历代流传,数量极大,门类繁多,同一种书经多次翻刻、传抄,版本繁杂,舛讹丛生,给后世利用和学术研究造成重重困难,因而古籍版本鉴别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研究工作。从事古籍版本鉴别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和版本学、目录学知识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

  刻本书的鉴定依据字体刀法是决定版刻时代的主要依据。汉字是方块字,不同时代写字用的笔和写法有所演变,刻工的操作方法与技术水平也随时代有所发展,在字体结构等方面形成时代特点与差异。除时代特征外,刻版印刷发展的地区还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从事鉴定工作,必须熟悉各时期、不同地方的刀法特色,掌握常人不易觉察的字体同异要领,从而得出判定。

  牌记为刻书标识。一般在书的卷尾,也有在序或目录之后的,文字有详有略,主要标明刻版年月及出版者。宋元以后多出现于坊刻本。元、明、清三代的私家、官府、书坊刻本使用较多,形成明显可资查考的依据。但有些影刻、翻刻本也把原书牌记摹刻下来,所以要参照其他特征加以辨析。

  序跋古籍大都有序跋。其内容多为阐扬本书著述的优长,记述刻、抄的经过和年代等等。鉴定者可从序跋正文及署款判定该书版本年代及真伪、讹托,从而成为鉴定古籍的依据之一,但须留意一书多刻时照刻底本的序跋以及抽撤刻书时的序跋的情况。

  刻工宋、金、元、明、清的刻本,常在书中镌有刻版者的姓名。有的一部书的刻工多达数十人。刻工历来受版本学家重视,从刻工姓名可了解版刻时代与地区,是最直接的依据。但明、清一些影宋刻本,也把原刻本刻工摹刻下来,容易造成误认;同一刻工刻的书也有年代的不同。因此还须结合其他旁证以作出准确判断。

  避讳封建社会用字最讲避讳,有避帝王讳,有避家讳或尊者讳。元代不讲究避讳,宋代及清代康熙、雍正以后避讳较严格。后世版本学家常以避讳字作为判定古籍大致时代的依据。但应注意翻刻、影刻本保留原书避讳字的情形。

  行款版式由于刻书时代不同,书的行款版式变异较为鲜明,虽有交错、例外,但有基本规律可循,例如宋版书的书口(版心)多为“白口”,而元版及明前期版本多用“黑口”。对行款版式的鉴定历来被视为重要依据之一(见雕版印刷文献、中国古籍形制)。

  纸张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印刷术发明以前,古籍都靠抄写流传。印刷术发明以后,甚至在雕版印刷普及以后,抄写本仍在中国传世古籍中占很大比重。历代流传的抄本,数量可观,质量也参差不齐。抄本之外,藏书家的手写本及学者的稿本更是古籍中的珍品。因此对抄本和稿本的鉴定十分重要。其鉴定方法,首先要从书写字体的一般时代特征入手,与鉴定刻本之刀法道理相同。有不少抄本标识较为明显,很多藏书家传抄的书都用印有专用格式的纸供抄写。如明代祁承家抄本在版心下镌有 “澹生堂抄本”字样;毛晋家抄书有一种黑格纸,版心下镌有“毛氏正本汲古阁藏”字样;清初曹溶家抄本所用纸的版心镌字为“李曹氏倦圃藏书”,等等。这些标识是鉴定的重要依据。此外,个人书法的风格、书中的避讳字、作者的时代等等,都是抄本和稿本鉴定的依据。

  有助于鉴定的其他旁证印章古籍上盖有某人的藏书章,说明该书曾为某人所藏。流传久远的,藏印随之增多,可从中看出文献收藏的源流。著名藏书家大多有书目传世,由藏书章对照其藏书目录有助于考核一书的版本。但藏印有真伪之别,有条件时,可将真伪藏印比较对照,细察印章篆法和印泥色泽,加以辨别。

  批校题跋古籍常经前人批校题跋。题跋中常包含目录学、版本学资料,对古籍鉴定有一定帮助。对待批校题跋应加分析,要以其本身质量、出自何人手笔,以及内容、字体来确定其可信程度,辨别其真伪。

  文献资料各种文献资料中有很多关于版刻的记载。一些书目、笔记中常有记述文献著述、流传情况。一些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收有当地的刻书目录。有些著述,如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一,有<元刊本资治通鉴音注跋>一文,就曾辨明元刊本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一书中虽有王磬序,但并非元兴文署刻本。这些都是有益的旁证。

  古籍版本的真伪前人有关于伪书之说,是指某一种书假托为古人著作,不属版本鉴别的范围(见中国古籍辨伪)。当古籍作为商品买卖后,一些人为了牟利,通过种种手段,或把原书时代提早,或以残本充作全本,以提高书的价值。明代就已出现冒称宋版的情况。在鉴别古籍版本时,应时时注意作伪现象。作伪常见的手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明清以来的影宋刻本或质量较好的刻本,去掉原书的序跋牌记,以充宋刻。如明嘉靖四年王延喆刻本《史记》,是照宋本翻刻的。书中多处有王氏刻书牌记,多镌于某一卷之末。去掉牌记不易察觉,常被充作宋刻。再如清康熙刻本《通志堂经解》中《经典释文》及某些宋人解经之作,也被人冒充宋本,高价出售。二是在原书上加工作伪,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手法:①剜改原书版面,补刻另一书名。②剜改原书牌记,充作早期刻本。③剜改原书的目录和卷次,或去掉目录,以残本充全本。④假作牌记。⑤染纸。

阜阳汉简经整理编纂分为10多种古籍,因原有书名标题无一残存,今名或用传本原名,或据内容另拟。其中有《苍颉篇》、《诗经》、《周易》、《万物》、《吕氏春秋》等。

《苍颉篇》120余片,存540余字,约有40个较完整的小节或句子,并有《爰历篇》的首句“爰历次,继续前图”。残简应包括李斯所作《苍颉》、赵高所作《爰历》、胡毋敬所作《博学》,可能是比较接近秦人原作,尚未经过汉初“闾里书师”删改修订的本子。这是此书亡佚千年后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诗经》170余片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豳》十四国风65首残文及《小雅》、《鹿鸣之什》4首残文,与今本《毛诗》有近百字异文,与齐、鲁、韩三家《诗》亦各不同,应是流传于楚地的另一种本子。据考,写《诗》竹简复原后为汉尺一尺一、二寸,与文献记载写六经用二尺四寸简的制度不合。知汉初制度与中、后期不同,本简可补史阙。

《周易》近 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辞、爻辞的约 200片,与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辞约 400片。卜事之辞有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术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举事、君王、大臣之卜。卦辞与今本《周易》有若干异文,有些显然优于今本。竹简卦画阴爻作“八”形,今存《大有》、《临》、《离》三卦,分别作、局、。

《万物》 130余片,可能是早期的本草、方术性质的书籍,主要为医药卫生及物理、物性方面的内容,为研究中国医药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务员程》170余片,为作业工技者规定用人、用工、用料的定量和规格,并有若干度量衡进率材料。《算术》40余片,有“均输”等内容,残字较多,已难以属读。

《年表》记周秦以来各国君王在位之年。《大事记》记汉初之事,仅存10余残片。

《刑德》、《日书》、《星占》数种,仅余残片,为日月星辰运行及吉凶祸福之预测。

《吕氏春秋》40余片,多为传本“十二纪”中内容,涉及《孟夏》、《劝学》、《荡兵》等20余篇。第三号木牍篇名标题有 《知士》、《童(重)言》等,与传本《吕氏春秋》合,二者可能有关。

《庄子》约20片,有传本《内篇》中的《逍遥游》、《人间世》,《外篇》中的《骈拇》、《在宥》等以及《杂篇》中的《徐无鬼》、《外物》、《让王》、《天下》等内容,但大多仅存数字,只有“宋元君夜半而梦”(《外物》)故事残留较多。

一、“暨”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常用于会标等是“及”的意思,但不能用“及“代替二、第二个是对的,只能在最后用一个”会“,简洁,严肃

暨怎么用(暨字放在标题怎么用)

你打错字了吧应该是“及”和“暨”的区别:第一,声调不同虽然都读“JI”,但是“及”是二声(阳平),“暨”是四声(去声)第二,“及”和“暨”只有在作连词的时候意义才相同但除此之外,“及”还有“到”的意思:来得及,赶不及,以及引伸的“比得上”(我不及他)和“达到”(由表及里)的意思“及”还有“乘”、“趁着”的意思:及早、及时第三,“及”和“暨”虽说都可以作连词表“和”、“与”等意思,但是,“及”用得比较普遍,而“暨”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如会议的会标、婚礼的请柬等等

暨怎么用(暨字放在标题怎么用)

暨有“和、及、与”的意思在公文中是可以使用的不过目前主要用于会议名称上如“市投资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单位工作动员暨表彰会议”等在其它方面很少见,一般用“和、及、与”代替希望对你有帮助

暨(Jì)姓源出有二:1、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阴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市的他的后代子孙

“暨”读“jì”,和“既”同音,本义是指太阳初升略现,也指人物姓氏得姓始祖:彭祖暨姓是彭祖的后裔根据《姓考》及《姓氏考略》等古籍的考证,两部古籍是

暨是和,与的意思,你这句话应该没有表示并列的意思,不合适不如一个破折号

“暨”的意思跟“和”“及”差不多但是,它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我们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