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内容是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5收藏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内容是哪些,第1张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

摘要: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即为一种教育形式.对中国

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受重视的原因,施教内容、方法及特点等,有助于指导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且其中的优秀教育方法依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存

在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特点意义

家庭教育,即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同时也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1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教育形式,对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的巩固与发展,促进古代各类学校的产生与进步,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家庭道德观念.乃至对于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的原因

(一)政治基础——孩子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

巾国古代社会及家庭对孩子的重视.从文字记载上看,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各诸侯国互相吞并,而争雄称霸的主要条件是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2]此时劳动力和兵源就成为国家兴衰的重要问题.对孩子的重视即表现为“慈幼”思想,以及对其进行教育。

另外,中国古代的官学其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政治关系紧密相连。王朝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使官学处于不稳定状态,“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状况普遍存在。与其相比,家庭教育更为稳定,其不拘泥场地,教育方式激动灵活,执教与受教者的亲属关系保证了双方长期紧密的联系。川

(二)文化基础——视“齐家”为治国的根本之道。《周易・家人》这一卦的卦辞中较早提到了家教在治国的作用,其中提到“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大学》中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家天下的中国古代社会,齐家即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因此,确立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与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经济基础——家庭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世袭家传。春秋战国之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式的家庭自然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此,特别是在科技、传统手工作坊之类的家庭中,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庭谋生手段的传递与继承。管子就曾指出:“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因而得出结论:“故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此结论虽过于绝对,却充分说明了古代家庭生产、生活方式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有极大的制约作用。…

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方法(一)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

孔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强调德育首位.以“孝悌”为核心,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培养孝悌之德不

万 

方数据仅成为“齐家”的需要,而且成为“国治”的基本素质要求。七另外,遵从血缘宗法制度的积极意义是要继承家族传统振兴家门,因而孝悌之德的另一层含义便是要求晚辈自强自立.光宗

耀祖。

2.综合知识的灌输及学术技能的培养。

关于这一点.主要是指蒙养教育与在此基础上的专经教育。所谓蒙养教育,即对子弟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包括吃饭、说话、缝补等生活技能,识字数数等基本知识,男女礼让等基本礼仪规范。其次就是进一步的专经教育,除传统经学教育外,还有很多世族家学内容,即我们前文所提到的世袭家传的

技能。

3.立身处事的教育。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历来重视XCJL童的立志教育,认为立志是修身之基,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在我国古代的家教历史中,诸多位有眼光的家长还均对其子弟进行了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从事耕读者,边读书,边种田,进可以应科举以出仕,光耀门庭;退可以力田以为生,抚保妻子;可出可伏,可显可隐,实在是一种最稳妥不过的处世方式了。…实际上,更多的古代家长教子弟读书。倒不一定是为了做官.主要是为了教其做人。

(二)古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由于人的资质禀性不尽相同,兴趣爱好相差更远.因此要冈其材而成全、造就人才。西楚霸王项羽就曾在其叔父指导下,学文不成改学武,终成~代帝王。如果不做区分.一律看待,势必会埋没人才。

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如西周时期。周代贵族家庭就有一套按儿童年龄安排教育的程序,《礼记・内则》就对此进行过介绍:“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

2.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历代家庭教育重言教,但更重身教。老子所谓的“不言之教”,正是以自身的行为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认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子女大多是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

3.训诫引导,慈严结合。

凡善于教子弟者,并非只是一味的训诫,也很关注对子弟的循循善诱,在情感交融中申训诫大义。孟母“断杼”。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诱使儿子勤学向善。训诫与引导相结合.恰恰反映丫为家长者严与慈的一致。

当然,我国古代家庭中也不免会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凡怒子弟,小则骂,大则笞”。81更有甚者。将宋濂在《元史・王冕传》中所谈到的“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视为一种家教典范。…这是将大家长权威的训诫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产物,我们在当今社会不予以提倡。

三、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拥有许多特点,其中不乏积极的先进的因素,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存在一些落后的.

各家族有自己的家书也就是家风第一

诗书第二,包括启蒙系列 --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 -声律童蒙(明)--笠翁对韵(清)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 尚书 易经 礼记 春秋

另外读 弟子规 道德经 战国策 以及佛道两家的其他经典。等。。

1、《颜氏家训》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家庭教育的著作,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经验的精华。此后,各类有关家庭教育的学说相继问世。2、《袁氏世范》宋朝袁采所著《袁氏世范》一书,被冠以“《颜氏家训》之亚“。书中对子孙的教诲和对父母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温公家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不仅从”治家“和”治国“的关系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还具体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扩展资料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德治善政的大国形象示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本,以和为贵,注重人际间的和谐关系,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历经沧桑,弥久弥新。在行为规范上,人们推崇“中庸之道”,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足常乐”、“自治其心”,提倡以和善为根本准则来看待与处理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和善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下,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忍让为怀成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内容是哪些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