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千字文特点
智永千字文特点
智永写本《千字文》采用真(楷书)、草两种书体隔行排列、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字体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智永俗姓王,是王羲之第七世孙。
此帖中的草书,完全得益于他的先祖王羲之,并师承了草字法规。但此帖每格一字,每字独立,写起来循规蹈矩,而不似其远祖王羲之与唐代张旭那样“笔墨飞舞”、字字相连呼应。
智永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神力内敛,重笔之处也显得圆润合拍,健肥适当。此帖中的真书(楷书)属于行楷,比正楷更轻快。
智永行楷每字中也有一二重笔,因而字态更生动 ,更清劲秀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真草千字文》直接继承王羲之楷书、行书、草书的传统,而禅意更浓,神采超逸,充分展现出智永书法平淡而清健、高标出群、纤尘不染的风格。
张怀瓘《书断》云:“智永远祖逸少,历纪专精,摄齐升堂,真草惟命,夷途退辔,大海安流。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是创作于初唐时。
这里要说的人物就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鼎鼎大名的,以“楷书四大家”为首而著称的欧阳询。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墨客在政治领域也十分星光熠熠,但是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书法家中,他的临摹字帖常常被历史上其他书法家甚至至今的我们来学习,尤其是著名的《行书千字文》,由此可见,他的成就无人超越。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享誉盛名的欧阳询也不例外。他生在隋唐时期,因为父亲是前朝高官,因为政见不同,害得全家被杀。只留欧阳询一人在世,而那时他仅仅弱冠。因为父亲的悲惨结局,欧阳询便从小就远离政坛,只求做一介布衣“乐得清闲”。
但是因为父亲在梁国为丞相,而隋初因为政治需要要拉拢一批前朝贵族,以示本朝十分开明英武。所以欧阳询实际流浪在外,漂泊无依的日子没有很久,他很快就当上了隋朝的太常博士。这个官职也不过是一个为朝廷记录文书的一个小官,但是在任上他便发现了自己的书法才能并十分的痴迷于练字。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在他骑马外出游玩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个十分粗糙的石碑,但是石碑上的字却十分苍劲有力,欧阳询被深深吸引,于是在这个旧石碑旁临摹了三日,直到看到自己成果满意为止。
欧阳询的内心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远离朝政,但是因为政局的波橘云诡,自己的身份特殊,他不得不一直在朝堂里任职。因为与高祖李渊的感情深厚,所以他的晚年十分安逸,著名的《行书千字文》也是他年老时留给后世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欧阳询代表作;
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希望能帮助到你
智永千字文特点
本文2023-11-03 17:16: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