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芍药甘草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伤寒论》方之芍药甘草汤 31 芍药甘草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35 方解 36 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37 摘录 4 《伤寒大白》卷四方之芍药甘草汤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各家论述 5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芍药甘草汤 51 组成 52 功能主治 53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仲景方之芍药甘草汤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芍药甘草汤 1 拼音

sháo yào gān cǎo tāng

2 概述

芍药甘草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伤寒论》方之芍药甘草汤 31 芍药甘草汤的别名

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32 处方

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1]。

芍药12克 甘草12克

33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芍药甘草汤功能缓急止痛[1]。主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1]。

功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34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渣,分二次服[1]。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35 方解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36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1]。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著增强。

37 摘录

《伤寒论》

4 《伤寒大白》卷四方之芍药甘草汤 41 组成

芍药、甘草、石膏、荆芥。

42 功能主治

《伤寒大白》卷四方之芍药甘草汤功在调和阴血。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干烦燥。

43 各家论述

此方妙在石膏、荆芥辛凉上焦,润其咽干烦燥,又籍其辛凉入血,助芍药、甘草下缓肝急,使其脚伸。

5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芍药甘草汤 51 组成

芍药3两,干地黄3两,黄耆3两,甘草(炙)1两半,人参1两,茯苓2两,麦门冬(去心)2两,生姜(切)2两。

52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芍药甘草汤主治肿疮发背。

53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5合,分3次服。

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仲景方之芍药甘草汤 61 组成

桂枝2钱,甘草(炙)1钱半,芍药1钱,白术1钱,附子(炮)1钱。

62 制备方法

上锉,作一贴。

63 功能主治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引仲景方之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汗后恶寒。

64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这种说法来源于法象药理学。水蛭、虻虫以饮血为生,中医就拿它们当作破瘀血的药,荷叶、泽泻生长在水中,中医就拿它们作利水的药,海风藤、络石藤长得像人的经络,中医就拿它们作舒经活络的药

法象是药物的外部现象,其中既包括药物外部特征(外形、颜色、质地等),也涉及习性、作用、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克制关系等。

吃什么补什么属于法象中外形的一部分,比如吃肝补肝、吃鞭补肾等等。

应该说中药理论的起源之时就包含了法象的意思,经过后世医家的发展,在宋代由于受理学的影响达到鼎盛。北宋末期《圣济经》有“药理篇”,为中医最早的药理专论,就是用法象来解释药理。

最初的药理是通过临床疗效来确定的,确定疗效之后才去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它,以便于形成一定的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比如人们先发现了海风藤可以舒经活络,然后才用藤蔓长得像人的经络来解释这一功效。即先有药理,后用法象来解释药理。后人就直接用法象来推导药理,而不是以临床疗效为根据,所以就有很多讲不通的地方,比如说有些藤蔓就没有舒经活络的功效,也直接导致了中医药被称为伪科学。

养肝的食物

养肝的食物主要包括:

1 黄芪:具有补肝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 地黄:具有滋阴补肾、调和情绪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脾功能。

3 枸杞子:具有滋肝肾、养血明目、调养经络等作用。

4 红枣: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的作用。

5 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苦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利于肝脏排毒。

养肝需要注意:

                                   

养肝注意事项

1 避免饮食过度,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吃过量油腻的食物;

2 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行为会对肝脏和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多做有氧运动,增加身体代谢率,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4 定期检查身体状况,特别是血脂等生化指标。

一些好的养肝建议包括:

                                   

一些好的养肝建议

1 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分;

2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 多喝水,保证水分摄入;

4 参加一些养生活动,如中医按摩、瑜伽、太极等;

5 不要过度使用药物,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要注意控制。

1、食物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补脾的食物有: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西国米。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3、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4、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养肝补脾食疗配方:

茄汁青鱼片:青鱼补肝明目,养胃健脾。适用于久病体虚、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肾炎。

素焖扁豆:扁豆被誉为首选健脾和胃的素补佳品,尤其适用于老人、孕妇、乳母,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服食。

韭菜猪肝汤:韭菜性温辛香,多吃最能助益阳气,以其配猪肝可补养肝血。适用于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养胃滋肾,为进补佳粮。此粥适用于肝肾虚损,妇女产后体虚。

红枣粥:红枣补气血,益肝健脾和胃,温补阳气。此粥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纳呆便溏、气血不足、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

枸杞粥:枸杞30克,大米60克。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煮熟即可食用。枸杞有明目之良效,所以,该粥可滋补肝肾,使目光明亮。

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将决明子炒至微香,取出待冷却后熬汁。然后,用其汁和大米同煮,将熟时加入冰糖,沸后即可食用。该粥可清肝、明目、通便。

猪肝绿豆粥: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将绿豆、大米洗净、同放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至八成熟时,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即成。这种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腊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桑葚粥:桑葚30克(新桑葚则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洗净后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该粥可补肝养血、明目益智,用于肝亏肾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

养肝补脾食物可健脾补肝,调节气血运行,防病保健,多用于春季,以性温味甘食物为主,常为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肉鱼类,如牛肉、鲈鱼、鲫鱼,可做成汤、粥、茶等美食,既可健脾补肝,又能享受美味。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这一时令以肝脾当令,肝脾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控人体一身阳气的升腾。若肝脾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脾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

参考资料:

-养肝补脾食物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补中益气汤》—— 误用最多的脾胃之方!

百病皆伤脾胃,脾胃之疾也最易察觉,所以仲景之书,皆以固护脾胃为本。

李东垣以脾胃立论,创《补中益气汤》,以理脾胃之虚,升下限之阳。虽有偏颇,但不失为良方。

奈何今之医者,见虚弱萎靡,不以详查,便以补中益气治之。病者不查而妄服,轻者重,重者痼也。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现在有脾胃问题的人很多,感觉自己所谓“气虚无力”“少气懒言”的也十分多。这种所谓的功能主治,可以让90%有以上情况的人对号入座。但是中医之理甚深,这些类似“脾胃”“气虚”的问题,可能由十分复杂的情况引起,而并非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治疗。

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补中益气滥用的情况十分严重,光我见过的中医,就有很多,见到脾胃问题,看到少气懒言的症状,便书方:补中益气加减治之。

举几个我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我母亲曾经因为失眠去看过一个80多岁的“名医”,诊断为胃下垂,缺血,气虚发热,云云。于是书方补中益气加补血套药,安神套药,结果吃的满嘴起泡,严重发热,头晕心悸。

另外一个亲戚,也是常年的胃下垂,甚至有点子宫下垂,找老中医诊断,最后医嘱自购补中益气丸,起初略有改善,但胃下垂依旧。继续吃下去,就开始头晕,恶心,呼吸困难了。最后症状没解决,还修养了很久,才勉强恢复。

所以,中药滥用,副作用绝对比西药大的多,补中益气就是如此,如果只看到其效果,而忽略其影响,再加上诊断的偏差,那么可能造成不小的伤害。

其实,补中益气的诊断并不复杂,而不能使用的情况,古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身为医者,不查古籍,盲目滥用,何能以医者自居。

《医方论》

即如此方,于主治注中,治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症。临后二语,明白了当,本无谬讹。若使东垣,遇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之症,亦断不用此方。乃不善学人,每有先入之见,胶执于中,一遇发热,不论阳虚阴虚,不论上实下实,遂谓甘温能除大热,动辄参、芪 、升、柴,为害非小。

《医贯》“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此诚持平之论也。夫学医而知宗仰东垣,不可谓非有志之士,然尚不可预有成心,又况峻烈之品,险怪之法,岂可轻试乎哉?

此两段以审证论之,百病皆可见气虚,皆可见发热, 薛生白谓:“人须修到半个神仙身份,方可当得名医二字。”可见中医审病查证之妙。

以气虚论之,以现在的饮食情况来看,单纯气虚的人少之又少,更别提气虚下陷了。而且,很多种不是气虚的情况,会引起“气虚”的表象。肝郁,肾虚,肺气不行,胆虚等等。我这么说是因为容易看明白,而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根本,具体可以参考我写的“疾病根源”系列文章。

《景岳全书》

补中益气汤,东垣用治劳倦内伤寒热等证。虽曰为助阳也,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若全无表邪,而但中气亏甚者,则升、柴大非所宜。盖升、柴味兼苦寒,性专疏散,惟有邪者固可用之;使或无邪,能不因散而气愈耗乎?且凡属补阳之剂无不能升,正以阳主升也。用其升而不用其散,斯得补阳之大法。要之,能散者,断不能聚;能泄者,断不能补。而性味之苦寒,断非扶阳之物。如表不固,汗不敛者,不可用;外无表邪,阴虚发热者,不可用;阳气无根,格阳戴阳者,不可用;脾、肺虚甚,气促似喘者,不可用;命门火衰,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水亏火亢,吐血衄血者,不可用;四肢厥逆,阳虚欲脱者,不可用。总之,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今人但知补中益气汤可以补虚,不知关系判于举指之间,纤微不可紊误者,正此类也。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外地的朋友,从外相来看,别提多气虚了。看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自己也养生调理,最后问题越来越复杂,然后找到我,网诊结果明显的下虚上实。汗出如洗,手足不温。我简单用了一些食疗方法帮他改善了一些。但是他终究太关注于症状本身,总想找到办法治疗。于是经朋友介绍,他又去了本地一家比较有名的中医院。

抓了药以后,他把药方给我看,结果是补中益气汤,再加川芎,香附。因为这个医生在当地很有名,所以我也很好奇,因为如此的脉相,断没有补中益气的道理,于是,在服了5天药以后,之前的症状又回来了。而且比之前更重。其实,这种类型的问题,不难解决,但是自己的想法不改变,真的是药石无灵。不过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范畴,接着说补中益气吧。

陆丽京曰∶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者,或者肾中水竭,或者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拨其本也。

柯韵伯曰∶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简单一查,就知道,补中益气最大的禁忌便是肾虚。但是肾虚也必须依靠脉象做确实的判断,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觉得的那样。出现一点怕冷怕热的问题,或者性方面的问题,就是肾虚。这种大大的曲解,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比中药更大的伤害。

补中益气不是什么平和的补药,更不是调理用药,所以在这里我只说危害,而不说什么人能吃。以免危害过多。如果真的觉得补中益气适合你,请小量试服。再慢慢增加。更加稳妥。

如果真的对中医有兴趣,不妨研读古籍,求知真相。切莫听信某些“专家”一家之词。即使读古书都要博众家所长,方可不失偏颇。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把知识分享给其他人。

芍药甘草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伤寒论》方之芍药甘草汤 31 芍药甘草汤的别名 32 处方 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