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又名《吕览》,全书以道家学说为主体,集合了法家、儒家、墨家等各家学说于一炉,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刻舟求剑》的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着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坠落到水里,于是急忙在船边刻上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吕氏春秋》的介绍
《吕氏春秋》全书共六十三篇,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文章内容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以儒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
在物质的起源问题上,《吕氏春秋》把宋尹学派的“精气”说拿过来加以改造《吕氏春秋》认为,由“精气”(道)派生出来的万物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把物质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
在社会历史观上,《吕氏春秋》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长见》)这就是说,历史的发展是一环扣一环的,今之视者,亦犹后之视今,无古不成今了解过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但是,了解过去并不意味着拘泥不变,恰恰相反,当时代变化了,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也应该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继承了老庄的无为思想,主张巩固政权在于清静无为,“有道之主,因而不为”,“虚静以待”(《知度》),只有这种“无为”、“虚静”,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
《吕氏春秋》还表现了一定的音乐美学思想它将音乐的产生与宇宙万物联系起来,提出“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乐》),又从“心”“物”感应关系,论述了音乐产生的心理过程提出了“适”的概念,强调要音“适”和心“适”,才能获得美的感受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在过去,《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客观地说,《吕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对后世的影响:
《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因而保存了各家的思想资料,成为先秦思想的资料汇编,许多古代的遗文佚事也靠它得以保存春秋战国诸子如杨朱、宋钘、尹文、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著作早已失传,但在《吕氏春秋》中却能找到有关他们的资料,而且因为它成书在战国末期,和这些思想家相隔的时间较近,所以史料价值较高尤其珍贵的是《上农》、《任地》、《辨士》等篇,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此外,《吕氏春秋》一书包容各家,具有调和色彩,所以也反映了当时儒法合流的某些趋势《吕氏春秋》中某些法家的观点,往往渗入了儒家的成分《察今》篇说:"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本来是法家的观点但同时说:"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长见》篇又说:"古今前后一也"这就和法家不同了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①韩非也主张"不期修古"②《吕氏春秋》"古今一也"的主张,③显然是调和儒法两家的产物值得提到的另一点是,《吕氏春秋》一书在编书的方法和体例方面,比以前有所创新,对于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作为特定时代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然而,启迪智慧,今人很少会提到《吕氏春秋》。实际上,正如文首所言,《吕氏春秋》集众人之长,蕴含着中华古典文明时期,中国人的崇高智慧。
刻舟求剑出自哪部古籍
本文2023-11-03 17:35: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189.html